佛门五明医方明—治病济世数医僧
作者:玉真
佛门五明医方明—治病济世数医僧      
佛门五明医方明—治病济世数医僧
    佛门五明指因明、医方明、言方明、工巧明、内明五种,明者,智慧之意。其中因明指数学与逻辑方面的智慧;医方明指医学和药学方面的智慧;言方明指的是通晓语言文字的智慧;工巧明指的是建筑、雕塑、艺术、绘画等方面的智慧。内明是指在宇宙人生的认识证悟方面的智慧。许多佛门高僧往往通达一种乃至五种,这些大德高僧的深邃智慧往往令现代人惊叹不已.

    寺院里有专门的医疗场所,还有医僧。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不了解,其实这本身就是佛教的优秀传统之一。

    中国古代僧人通晓医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佛祖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教导弟子们要认真学习"五明",医方明(医药学)就是五明之一。在现存的佛经中,佛祖所说的关于医学方面的经典就有很多部(如《佛说BANNED经》等等)。在这些经典中,佛祖将医学知识融于佛法之中,建立了一种纯洁身心的医疗体系。对于有病者,佛祖耐心开导他们,要正确的对待疾病,既不要过分恐惧,也不要漠然视之;对于没病者,佛祖教导他们要看护好病者,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对于欲行菩萨道者,佛祖教导他们要精通医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做到自度度人。古代医僧将医学与佛学结合于宏法利生活动中,以佛法医治人心之痛苦,以医术治疗人身之疾苦,使人们获得身心俱治的效果。佛门的慈悲精神在此得到了最完满的体现。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医道高明的医僧,如东晋高僧于法开擅长针灸之术,撰有《议论备豫方》一卷流传于世。高僧支法存善治脚气病等。据《晋书》记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儿子暴病而亡,经西域高僧佛图澄救治,死而复活,于是满朝震惊,百姓因而营建寺庙,竞相出家。

    医僧为人治病具有常人不易有的耐心及仁慈的献身精神。晋武帝太康九年(288),瘟疫流行,死者甚多,僧人竺法旷不怕传染,深入乡村,救治危急病人。唐代的志宽和尚将贫病无依者抬到寺里,亲自为他们治疗,并为患者吸吮脓血,洗涤秽物。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比较多的一个时期,佛教经典的交流推动了佛教医学的发展,佛教医学也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唐代著名的医僧有义净、鉴真等。义净36岁时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至印度后,入那兰陀寺,曾从宝狮子等著名僧人学习佛教义理,他还特别注意考察当时印度的医术。最后求得梵文佛经近400部,50余万颂,回国后从事译经工作,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

    义净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是很突出的,在他翻译的经文中,有不少是关于医药的内容,如《佛说辽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其中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记载了19种药物,如齿木、牛膝根、石蜜、黄牛乳等。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中,有大量篇幅介绍了印度医药方面的情况,如在卫生习俗方面,有食前洗手、揩齿、淋浴、散步等。总之,义净对印度以外的介绍是多方面的,为当今研究中印医学交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鉴真,在赴日前就是著名的医僧。他自从出家后,不仅如饥似渴的研究佛教经典,对医学也颇有兴趣。曾从隋炀帝的行宫中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医书。同时由于当时的扬州是药材集散地,有不少外国商人带来的海外药材,药市非常兴旺。鉴真通过与许多药商接触,积累了药物品种、规格、真伪、加工等方面的丰富经验。18岁那年,鉴真到洛阳、长安去深造,从而有机会跟着师父进到皇宫,参观了宫中的太医署、药圃,并博览弘文馆的医书,大开眼界。

    鉴真东渡日本后,由于精通医药,被日本医药界奉为始祖。据日本史籍记载,当时日本人对药物有不懂的,请鉴真加以辨正。鉴真以鼻嗅之,一一分别,无一错误(鉴真大师在临渡日本前双目就以失明,特注)。藤原佐世所著《日本国现在书目录》中载有《鉴上人秘方》一卷,是鉴真留在日本医学上的宝贵遗产。

    唐以后医僧辈出。宋代的法坚和尚,由于医术闻名天下,宋太祖召见并赐予紫方袍。元代的拳衡和尚,因献方治愈皇后病,被赐号"忠顺药师",封为五省采药使。在佛教史、地方志中,有关医僧的记载甚多。

    僧人行医,尽管其目的在于弘扬佛法,但客观上起到了"自利利人"的作用,还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在这些医僧中,有不少是著名的医学家,他们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