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作者:优婆塞卢荣章译
修行因缘第一章 般若智慧第二章 决疑请问第三章 禅定智慧第四章
坐禅妙行第五章 坦白忏悔第六章 善导机缘第七章 禅门顿渐第八章
国主护法第九章( 付嘱后记第十章    
修行因缘第一章
    当年六祖慧能回到宝林寺,韶州官长韦璩、和同僚入山,请六祖出山、到城中大梵寺讲堂、为大众讲说佛法。六祖安坐讲台后;韦璩和同僚三十多人、儒家学士亦有三十多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起立行礼致敬、希望得闻佛法扼要。

    惠能对大众说:各位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善用此心当下便成佛。善知识!现在请先听我讲说过去的修行因缘、和体会佛法的经过。

    我的父亲,俗姓卢、原籍范阳,后来移居到岭南,便成为新州的移民,同时很不幸的,是因他早死,遗下母亲和我两人,展转再搬迁来南海,生活上是很艰苦和贫乏的。我没有机会到学校读书、只靠自己的劳力,每天到山上斫柴,再担到市集上出卖、才能够维持两人的生活。当年有一位买柴的顾客、吩咐我送柴到他的住宅去,他把柴收取后,我同时亦收到了铜钱,正要离开他家门时、恰好见到他正在读经书。当我听闻经书中的语句,心中立刻便有些觉悟,那情况有如他乡遇故知一样地亲切;于是停步问他读的是甚么经书?他说:金刚经。我再问怎样得这本经书?他说:这是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请回来的。那寺院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教育大众的地方,跟随他学习的有千多人哩!我是到那里去参加学习、才听到这本经和请回来读诵的。弘忍大师常常劝导出家和在家的人,只要好好一心学习金刚经,就可以彻底明白自己。可能当下成就佛知见的。在我听完这一番说话后,马上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幸运地实时得到这位顾客慷慨的解囊资助、给我十两银与母亲作生活费,同时指示我去黄梅的路径,到五祖大师处亲近和学习。我随即回家安置了母亲、告欣她我去黄梅大师处学习的事;并得到她的同意,认定我有机会接受佛法教育、是难能可贵的事。于是我便立即辞行上路、经过了一月多时间,行到黄梅县这地方了。

    我到寺院还是第一次,亦不懂得行礼的规矩、抵达后诚意地向五祖鞠躬行礼;便站在一旁。五祖问我说:你是那地方来的人,希望来求取甚么呢?

    我说:我是岭南新州平民,专程远来亲近和学习的、惟一所求是成就佛知见;其它的希望就没有了。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没有文化的粗汉,怎样能够堪当成就佛知见哩?

    我说:人虽然有南北地域的区分,但佛知见亦有南北不同的吗?没有文化的粗汉、身份和大师确有不同,在佛知见上亦有不同吗?

    五祖见各学生仍在左右、便中止对话,随即吩付我先去跟随大众、做些工作植福去。

    我说:请问大师,我自心中似常生智慧、老是不舍弃我,这情形我是很清楚的,这算不算是福报哩!大师你吩付我跟随大众、做些甚么工作事务呢?

    五祖说:你这个粗汉倒也口舌伶俐,暂时不要多说话、就派你到槽厂工作去。

    正当我退出法堂、不知槽厂在何处的时候,有一位当值的出家人、便差遣一人领我到槽厂的磨坊、做舂米的职务,这样开始就做了八个多月。

    有一天、五祖经过我工作的地方,对我说:我想你的见解是有意思的,但恐怕有人误会和妒忌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说:学生亦略知大师意思,故此一直没有到法堂听讲,相信大众对我亦不会介怀的。

    有一天,五祖招集寺中所有随学的人、都要齐集起来。对大众说:世间人最大的一件事、要算得是生死。你们终日只是祈求幸福、并没有冀望出离生死苦海的决心。忘记了佛出世教育的宗旨,就算得到很大的福报、生死又怎样去补救呢?你们各人先回去、好好省察自己的内心,从自心中没有执着的智慧、各各作一首偈来,给我看看:如果是明白大事的、就传付给他祖师用作证明的衣钵法物,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火速快去、不能太迟或停滞的,用思想量度是没有用的。明白的人、在言说中必须表达出来,就算是在刀锋剑下、亦可以表达无遗的。

    这在众人方面、本来都是处于平等得到传法的好机会,由于妄想执着、竟然互相传说:我们不必枉费心思了,作偈给老和尚看有甚么用处呢?神秀长老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六祖的位置一定是他的。就算有人写出偈来、只不过是陪太子读书吧!由于众人意志陕劣、竟然对祖位息了竞取心。并且说:我们从今以后、依靠着神秀教授指导好了,无须自找麻烦去写偈的。

    那时神秀学长亦正在内心思惟:大众现在都不打算呈偈,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那我就必须作偈、呈上和尚。如不这样做、和尚又怎知道我心中的见解深浅呢?我呈偈的本意、求法是善意的,如果是觅取祖位便是不善、一如凡夫夺取圣位,是没有甚么分别。如果不呈偈、到底亦不能得到身份的证明,这件事实在是难呵!

    在五祖的堂前,有步行的长廊三段、本意拟供给卢珍,用作画楞伽经变相、和五祖血脉图,流传给后人供养的。当神秀的偈颂完成了,几次想呈上五祖,每次到堂前、便心中恍惚,偏体流汗。前后经过四日、共十三次都是一样,结果仍没有呈上偈颂。于是又想;不如就在长廊墙壁上书写、如果和尚看见说好,即现身礼拜、说是神秀所作的。如果说不堪重任、那真是枉住山中多年,虚受他人尊重、更说不上修行学道了。主意既定、就在当晚午夜时分,没有人觉察时,亲自执灯书写偈颂、在南段长廊的墙壁上,表达自己内心体会和见地。

    偈颂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把偈颂写好了、便返回房间,这事情无人知晓的。同时他又想;如果明日五祖见偈颂欢喜的话、就是我和佛法有缘。相反的话、即是我愚痴,业障深重、不能得到法要。这样在房中胡思乱想,坐卧不安、直至天亮。

    五祖早已明白神秀未得入门,还没有明心见性的。天亮后即唤卢珍前来,在向南长廊墙壁上,绘画楞伽图像,五祖和卢珍步至南廊时,便见到墙壁上的偈颂,五祖对卢珍说:这次有劳供奉远来绘画楞伽图像,现在正刚好开始、不过我已打消原意了。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保存壁上的偈颂,让世人读诵受持,依此修学实行、可以免堕恶道,有很大利益的。接着吩忖各人都焚香礼敬,记诵偈语、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明心见性的。各人于是都欢喜地诵偈、齐声赞叹说:太好了!太好了!

    到晚上三更时分、五祖唤神秀入方丈室。问说:偈颂是你作的吗?神秀说:是的,我不敢妄求祖位,希望和尚慈悲,看看后学有没有少许智慧?

    五祖便说:你所写的偈颂、是没有明白本来面目,只在门外、未入门内,这般见解、冀求无上觉道,实在不能达到的。应当明白无上觉道,须要在言说中认识到自己的本体、明白本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任何时刻中、了了见得清楚、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滞碍的;一是真理、一切都是真理,宇宙万有自体都是如如不动的,如如不动的自体、是究竟真现实;能这样认识的、即是无上觉道的本体真现实了。你回去好好休息一两天,再造一偈来给我看、如偈颂能得入门,我就传付衣法给你。神秀行礼后离去,又过了几天、仍然造不出偈来,心中恍惚、精神不安;如在梦中过活、内心很不快乐。

    再过了几天,有一个小童、在槽厂的磨坊经过,口中唱诵神秀的偈颂,惠能听闻后、便知偈颂是不了义,自己虽然没有在寺中、接受任何文字上教育、但亦了达文字的大意。于是问小童说:你诵的是谁人偈颂?小童说:你这个粗汉!大慨是不知道五祖说:世间人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生死。如果希望得传付衣法的、就作偈来表示;明白大事的,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教授,在南廊壁上、书写了无相偈,大师令大众读诵;依偈修学、免落恶道、有大利益的。惠能说:那我亦要诵、结个来生缘。小兄弟!我在这磨坊做舂米的职务,已经八个多月了,未曾到过寺中其它的地方、希望小兄弟引领我到南廊偈前礼拜。小童于是引领我到南廊偈前谒礼。

    惠能说:我不识字的、请小兄弟读一遍听听。这时刚巧有一位江州官员、名字张日用,来寺中观光,见到这情形、便高声将偈读诵出来。

    惠能听得清楚了,于是说自己亦有一首偈、希望张别驾代为书写。张日用说:你亦懂得造偈、这种事情实在是稀有呵!

    惠能向张日用说:欲求学习无上觉道,不能轻视初学的,最低下的人有最高上的智慧,最高上的人有没意志和智慧的,如果轻慢他人、就有很多罪衍。

    张日用说:你说你的偈出来、我代你书写好了、如果你能得传祖位,请先须教导我,千万不要忘记这诺言呵!

    偈颂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张别驾代写偈颂时、寺中的同学亦多围绕着趁热闹,到偈颂写完了、大众没有一人不感到惊骇,大为嗟讶、互相对说:奇极了!真是不可以貌取人,我们大半年来、一直在差使肉身菩萨呵!五祖见到当时的情况、恐怕惠能将会受到他人损害,于是脱下鞋子、将偈颂擦去,说:亦是没有真的明白。因为这话是由五祖说的、大众亦只好认同而散去。

    第二天,五祖静静行到槽厂的磨坊、惠能仍腰负石头在舂米。五祖说:求真理的人,为法忘躯、应当这样吗!接着又说:米熟了没有?惠能说:米熟多时了、还待筛的。五祖将手杖击打舂碓三次离去。

    惠能颌会了五祖的密意,到午夜进入五祖的丈室、五祖把袈裟遮围,不使他人得见。接着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当下大悟、明白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对五祖说:怎会知道自性本来清净、怎会知道自性本来不生灭、怎会知道自性本来圆满具足、怎会知道自性本来没有动摇、怎会知道自性能生起一切法。五祖知道他己经明白本来,于是赞叹说:不识本来、修学是没有利益的。如能认识自心、见到本来,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我在当夜深宵中、接受了五祖顿教的传承、和衣钵法要,他同时对我说:你现在已经是第六代祖。当好自护念、普度世人、流布佛法于将来、无令断绝。

    接着说偈颂: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又说:当日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生信,故传袈裟为信物,代代相承传的,法是以心传心,令人自悟自解。自古佛佛以心传心、师师密付本体,衣是争夺的开端、到你最好不传下去。如再传衣、生命或会有危险、你必须快速离去,我恐防或有人伤害你。

    惠能问:向那里去呢?

    五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说:我原是岭南人,向来不识本地山路、怎样去出离江口呢?

    五祖说:这事你不必忧虑、我会送你去的。于是一同步行到九江岸边,叫我上一小船、五祖即把橹摇离岸边。

    惠能说:请和尚坐下、我是应做摇橹的。

    五祖说:应该是由我渡你呵!

    惠能说:迷时师已度我,明白了就该自度。度字是一、用处是不同的。我生长在文化不普及的地方、连说话声音亦不准确、幸得师父方便教导;今日明白了、应该自性自度的。

    五祖说:对的!对的!佛法以后由你弘扬、发展自能广大。我三年后会离开世间,你由此快向南走,但不宜急于弘法、佛法亦是随缘生、欲速不达的。

    惠能辞别五祖南行、经两个月后到大庾岭,随后赶来的有数百人、都是为了夺取衣钵前来的;其中一僧人名陈惠明,过去是四品将军;性格粗糙、一心要最先寻找到我,跑在众人前边、因此很快就赶上了。我隐身藏在草丛中,把衣钵放在石头上。惠明刚好赶到,见到石上的衣钵、便立即提取;但是不能移动。

    六祖说:这件祖衣只是信物、可以争来的吗?

    惠明说:修行人、你出来呵!我是为明白法要前来的、不是为衣钵来的。

    我于是从草丛中出来、盘膝坐在石上。

    惠明上前行礼说:希望修行人为我讲佛法的扼要。六祖说:你既是为法前来,那就先放下身外身内的一切、一念都不生起,我便为你说。惠明于是安静下来、坐过了一段时间。

    六祖说:不缘善、不缘恶、在这剎那时,那个是惠明的本来面目?

    惠明便因言见道了。接着问:除上来隐密的语意外,还更有深密的意义没有?

    六祖说:对你说的、已经不是秘密。你如反照本来、秘密就在你面前。

    惠明说:我虽然身在黄梅,实在未曾得见自已本来面目。今日得到指示、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你是我惠明的老师呵!

    六祖说:你现在既然明白了,我和你都是黄梅大师的学生、今后各自珍重吧!

    惠明再问:今后我依归何处呢?

    六祖说:到袁州可以留下、遇蒙山便可安居。

    惠能后来到曹溪、又遇到恶人寻来追杀,便往四会县逃避、和猎人一起生活,有十五年的时光、常常方便为猎人说法。猎人多吩咐他守网、他每次见到生命被困都放去。到食饭时、把蔬菜放在煮肉的锅边。他人问为甚么这样做、便说喜吃肉边菜。

    后来有一天独自细想:我不可以一生在逃避、应该找个时机出去弘法了。于是离开四会县、到广州的法性寺,刚值遇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会后有二僧人见到风吹旛动、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旛动。诤论不停。我随口说:不是风动、亦不是旛动,是你两人心在动。

    大众听到后、不禁骇然。印宗法师即出来请到会中上座,提出深奥义理诘问,见惠能说出来的都能语简合理、不是咬文嚼字所能的。

    印宗说:修行人一定不是平常等辈,我闻说黄梅法裔早已南下了、莫非就是阁下?

    六祖说:不敢当。大众于是一起行礼,恳请出示所传衣钵,让大众瞻仰。惠能于是拿出衣钵示众。

    印宗说:黄梅付嘱是怎样教授?

    六祖说:没有甚么,只谈见地、不说禅定和解脱的。印宗说;为甚么不谈禅定解脱呢?

    六祖说:禅定解脱是相对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绝对法。

    印宗再问:怎样是佛法绝对法?

    六祖说:法师讲涅槃经、不是说明佛性是佛法绝对法吗!例如经中高贵德王菩萨对佛说:犯四重戒、做五逆罪、和一阐提等,是不是已断了善根和佛性呢?佛说:善根有两种;一是常的、二是无常的,佛性不是常或无常、所以不断,故此说名绝对。又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不是善或不善,所以名为绝对。蕴和界二法,平常人见是不同、有智慧人明白它们的本性没有不同,没有不同的本性即是绝对的佛性。

    印宗闻法后,欢喜合掌说:我讲经犹如拾瓦砾,上人谈义理、如同真金一样。

    于是替惠能剃发、愿意事奉惠能当老师。从此惠能在广州光孝寺、当年智药三藏种下千余年的菩提树下、弘扬五祖一系教育方法。慧能在黄梅处明白本来后,受尽辛苦、生命仿似悬丝。今日能和政要官员、僧尼道俗同在一法会中、都是累劫的因缘、和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得一时听闻上面顿教得法的因缘。而教育是过去圣者相传、不是我的智慧;希望各位听闻、都能令心清净,除掉疑迷、和已往的圣者一样。当时众人听了六祖自述修行的经过、大家都欢喜行礼离去。
般若智慧第二章
    有一天,韦官长亲临请教。六祖升座后、随对大众说:大家一齐把心安静下来、同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良久又说:各位善知识!觉道般若的智慧、世人是本来自有的,只因内心迷惑、不能明白,须假于大善知识、开示指导才能明白的。世上愚人和智人、佛性是平等平等,在因缘迷悟各各不同、所以有愚有智。现在我讲摩诃般若波罗密方法、帮助各位得到智慧,请专心细听、我为你们详说。

    各位!世人终日口中念着般若、不识得自性中的般若,犹如说食不能饱腹一样。口中说空、纵经万劫亦是不能见性,到底没有得到利益。

    各位!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印度话、中文是大智慧到彼岸。这须要用心力去实行、不是随口念便算,口念而心不实践,如幻亦如化、如露亦如电罢了。如果口念心行、即心口相应。本性即是佛,离开自性,就没有另外的佛。

    摩诃是甚么?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没有边畔、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头无尾。十方佛的国土、尽同虚空。世人心性本空、没有一法可得的。自性和真空、亦是一样的。

    你们不要听到我讲空。便执着空,不要执着空。如果以空心静坐、即是着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和虚空、能包含万物形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和须弥山等,全在空中。世人的性空、亦是一样。自性能含容万法是大、万法在各人自性中,若见世人或恶或善、都要不生取舍,亦无染着、心同虚空、就名为大,故此说摩诃。

    各位!在迷的人只知用口说,智慧的人由心意力行。迷人以空心静生、一无所思、自认为大,这些人不要和他对话、见解邪呵!当知心量广大、周偏法界。用即了了分明,便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来去自由,心体没有滞着、才是般若。一切般若智慧、都从自性生,不是从外入的,勿错用意、是名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性是大事、不同二乘。口里不要终日说空、心中不肯去力行,好似所有人都自说国主、结果仍然不是的,这些都是邪见,不是真学佛人的。

    善知识!般若是甚么?般若在华语即是智慧。一切时处中、念念不愚、智慧常作领导,就是般若行。一念愚迷、即绝般若;一念智慧觉了、即般若生。世人多愚迷、故不见般若,口虽说般若、心中仍常愚迷,自言我修般若。字字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能如是解、即般若智慧。

    波罗密是甚么?华语是到彼岸。解义即是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作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作彼岸、故说波罗密。

    善知识!迷人口念般若,正当念时、有妄有非,如念念能不离智慧行、即不离真性。明白此方法、即般名法。修习勤行此法、是般若行。不修即凡夫、一念习行、自身即佛。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各位!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生。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样实践、定成佛道,能变三毒成戒定慧。善知识!我这方法,从一个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如果尘劳没有、智慧便恒常现前、不离自性了。明白此方法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生起诳妄的,用如此真实的自性、用智慧观察照了,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明心见性成佛道。

    各位!如欲趣入甚深法界、和般若三昧的人,必须修习般若、持诵金刚经、不久即得见性。金刚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清楚赞叹,说不能尽的。这法门是最上乘,是为大智的说、为上根的人说,小根小智的人听闻、心生不信,为甚么呢?

    譬如天下大雨在这个世界,城市聚落、都被漂流,像漂草叶一样。如落在大海、海是没有增减的。若是大乘人、或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即能心开意解。故知自性本有般若的智慧,常用智慧观照一切、不须假于文字自能明白。譬如雨水、不是从无而有,是众缘所生的。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和百川众流、同入大海,合为一体。在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亦是一样。

    善知识!小根的人、听闻顿教、犹如草木、不知不晓;若遇大雨、便会倒下,不能增长;根性小的人,正是这样。原有的般若智慧、和大智的人本来是没有不同,为甚么闻法不自悟解?因为邪见障空、烦恼根深等不善的环境围绕他。有如大云、覆盖太阳,如无风吹、日光不能出现。般若智慧本无大小,只因各人自心迷悟故有不同。迷心的向外觅求、如修行觅佛,是未悟本来、即是小根。若明白顿教,不着相外求、只在自心常生正见,烦恼尘劳亦不能染、就是因为已经明白了。

    各位!心境不住、便来去自由,能除执着心、通达无碍;能如是行、和般若经没有不同的。一切佛经中、所有的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都是因人设置,由智慧方便、才能建立的。若世间没有人,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没有。故此得知万法本是由人自兴,一切经书、因人才有说,不过在人中,有愚有智。愚属小人、智属大人,若愚人问智人、智人为愚人解说,愚人忽然明白通达、实时与智人便无分别了。

    善知识!不明白时佛是凡夫,一念明白了、凡夫即是佛。故知万法本在自心,为甚么不在自心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说:我元本自性清净。如识得自心、明白本性皆可以成佛道。如维摩经说:实时豁然还得本心。各位!我在弘忍和尚处,闻法当下便明白、顿见真现实的本来面目。所以将这种教育方便流布,令学佛的人、顿悟觉道,各自观心、自能得见本性。如果不是自悟的,就必须去寻觅大善知识,了解最上乘的佛法、直捷指示正路。若是自己明白的人,就不假于向外寻求了。有人一向执着必须依靠善知识、寄望籍此得解脱的话,这根本就是不对。为甚么呢?自心中是有善知识明白的,如生起邪见、迷信、妄念、颠倒等想,外面善知识虽有教授、亦不可得救。若起真正般若智慧观照,一剎那中、妄念全消,如识得自性、一悟到佛的境界。

    善知识!般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得自己本来的心。若识本心、本自解脱。得解脱即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无念。甚么叫做无念?如见一切法不生染着的、就是无念。运用即周偏一切时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离六根门头、在六尘中不染不杂,来去自由、运用无碍,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为无念行。如果一切事物都不思想,所有念头都灭绝、这是法的系缚,名为边见。各位!明悟无念法的人、万法尽通。明白无念法的人、见一切佛的境界。悟无念法的人、能至佛的境界。

    善知识!后代的人明白我这方法,将这顿教法门、和同志实践,发愿继续不断、有如接近佛一样,终身不退心的、决定身列圣者的行列。然而必须传授他人,由过去到现在、都是在无言说中分付,不可以匿藏正法。如果不是见行相同的同志,就不得将正法传授,这会损害他的、他到底亦得不到利益,我恐怕愚人不明白,毁谤这正法、便百劫千生自断佛种性了。

    各位!我有一段无相颂文字,各位必须记取读诵,不管在家或出家、依颂修持,如不能实践、只牢记着偈语,是没有好处的。无相颂说:

    言说和内心都能通达如同丽日处虚空

    只传明心见性的方法现世破除邪恶宗

    法本来没有顿和渐的迷和悟是有快慢

    这个见性方便的方法愚人是不能明白

    邪来烦恼到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无余物

    菩提本来自性具起心便是妄想

    清净心在妄想中正念能除三障

    世人如修道顺逆境无妨

    常知自己过与道即相应

    众人各有道互不相妨恼

    离心别觅道结果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想见真道正行即是道

    自己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如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他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成过

    但自离是非除时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教育他人便须有方便

    勿令他有疑即能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觉道如求有角兔

    正见名为出世法邪见即名世间法

    邪正尽抛却觉性自得现

    这是顿教颂又名大法船

    迷人虽闻经累劫悟时剎那见本心

    六祖说:今在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世界生命、闻法见性成佛。当时韦长官和官僚道俗人等,闻法无不省悟、一同敬礼;同声赞叹说:太好了!太好了!怎能知道岭南竟然有佛出世哩!
决疑请问第三章
    有一天,韦官长为六祖设大斋会。饭食后、请大师升讲座,随即与官员士庶等严肃行礼。韦说:我们能听闻和尚说法、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现今有少疑惑、愿大师慈悲为我等解说。

    六祖说:有疑即可问,我是应该为你们解说的。

    韦说:和尚现所说的,是不是达摩大师的宗旨呢?

    六祖说:是的。

    韦说:尝闻达摩初化梁武帝时;帝问:我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会、有甚么功德呢?达摩说:实在没有功德。

    这些话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希望和尚为我们解说。

    六祖说:真实是没有功德的,不要怀疑达摩的话。武帝心不正、不明白正法,造寺度僧、和布施设斋会、只为求福,不能把福算作功德,功德在理性法身中、不是由修福得来的。又说:得见自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着、常见自本性,真实神妙大用、才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依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中离念是德。不离本来自性是功、应用而无染着是德,如觅功德法身、依前所说去做,是真实功德。若是修功德的人、心中没有轻慢,常常普敬一切。若心中常轻慢他人、我执不断、即是自己没有功,心中自性虚妄又不真实、即是自己没有德,为人我执自大、因常轻视一切的原故。

    善知识!念念没有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是功、自修身行是德。功德须要从自心中显的、不是布施供养中求得来,所以功德和福德是有别。武帝不识真理、不是达摩祖师不对。

    韦又问:我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国土,请问和尚、能得生彼国吗?

    六祖说:请小心听呵!佛在舍卫城中、方便说西方净土化导,经文是很清楚、说是离此不远的。若根据事相来说,距离是十万八千佛国土;意即身中十恶八邪、因此便说是远。说远是为下根人,说近是为上根人。人是有两种、法没有二样,迷悟不同、见解有快慢。迷人念佛求生西方,悟人自净自心、所以佛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知此方人心净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仍然是有过。如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若造罪、念佛求生何国?愚人不明白自性、不识身中本自有净土;故愿东愿西,悟人处处一样,所以佛说:随所在处常安乐。

    各位!心地没有不善、西方离此不远,若怀不善的心、念佛往生难到。我今劝各位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了十万,再除八邪、便过了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弹指剎那、便见弥陀。

    各位!若行十善、何须更发愿往生,不断十恶心、何佛会来迎接哩!如觉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明白的念佛求生西方、路遥如何得到。我现在和你们去西方、只在剎那时间、目前便可共见,各位愿意见到吗?

    众人起座行礼说:如在这里得见、就不须更发愿往生了,和尚慈悲、示现西方净土,使我们得见吧。

    六祖说:世人自己的身体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不存,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在性中显、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即恶兽,虚妄是鬼神、尘劳是水族,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时六门清净,能破六欲各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过、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净土,不如此修、何得到彼岸。

    大众闻说后、了然见性,各各礼敬赞叹说:太好了!太好了!普愿法界众生、闻者都能一时悟解。

    六祖说:善知识!如想修行在家亦可以、不必要住在寺庙。在家能行、如东方人修善,在寺不修行、如西方人心恶。只要心清净、就是自性西方。

    韦又再问:在家怎样修行、愿为我们说。

    六祖说:我给大家说一无相颂,只要依教修习、和我常在一起没有甚么不同。相反的不修习、只剃头出家,对道心无济事的!颂说:

    心平何劳去持戒行直也不用参禅

    报恩要孝养父母义即平等相扶怜

    谦让是尊卑和睦忍辱便众恶无喧

    精进如钻木取火烦恼淤泥出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定生智慧护短心的非贤

    日中常行布施成道不因施钱

    菩提向自心觅不劳向外求玄

    听后依此修持天堂即在眼前

    善知识!必须依颂文修习实行,荐取自性、便成佛道。时光岂能等待,你们各各回家、我亦回曹溪去,如果有所怀疑、就前来问个明白。当时韦官长和官僚,在会的善信男女、都已经明白了、各各信受奉行回去。
禅定智慧第四章
    六祖说:善知识!我的心理教育方法、以禅定智慧做基础的。你们不要迷惑,说禅定智慧有分别的、其实禅定智慧是没有分别。

    禅定是智慧的体、智慧是禅定的作用。智慧运作时,内心湛寂不乱、禅定便在智慧中。正当禅定时,心中清楚明白、智慧已在禅定中。如果明白这关键的义理、就是定慧平等学习受持。学习的人、不要说先习禅定后发智慧,或由智慧引发禅定、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有这样见解的人、便是见得真理有二相了。

    口中说好话、心内不善,空有定慧的言说、而禅定智慧是不均衡。如果心口都是善的,表里一如、即是定慧均等。自己明白去舍己利群、决定没有诤论,诤论先后的、即同凡夫。不断诤论的,增长我法二执、不离我、人、众生和寿者四相。

    各位!禅定智慧像甚么?举例来说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字虽然有二、体本是同一的,禅定智慧、亦是一样。

    善知识!有一方法名一行三昧,即行住坐卧一切时处、恒常用一直心便是。维摩经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切勿心行谄曲、口却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用直心履行。若是行直心,于一切法、不要有执着。

    有些人着于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不起妄心、即是一行三昧。这样解说的;如同无情草木、正是障道因缘。

    各位!道须通流,何以却成滞着,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如住法、名为自缚。若说常坐不动是修道,例如舍利弗在树林里静心安坐、却被维摩诘诃斥是不对的。

    善知识!又今有人教他人静坐,方法是观看在心静时、不动亦不起念头,认为是最高的观心境界、再没有事做了。这是愚迷无慧、执着成颠倒想的人是很多的。如此教导都成邪妄、故知是大错的。

    各位!佛的正法、本无顿渐,因人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了,所以立顿渐假名。

    各位!这一行三昧方法,由上解说般若以来、已先安立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一切法的体、无住为本性。无相即是在相离相,无念是于念而无念;无住是人的本性。在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亲,在言说抵触、欺负争执时,须等观是空的、不思回报所伤害的。念念中不思量住着境,如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绩不断的,即是系缚。在诸法中,念念不住、即是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的原故。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法体清净,这是以无相为体。又于一切境界上、心不生染名无念。在念头上,常离诸境界、不于境上生心。

    若只是百物不思量,念头尽除去、以为这一念断绝妄念便死,而不知别处遇缘时、妄想又生的,这是定慧不均衡、故成大错,修学的应仔细善思。若不深识法义,自错犹可、更误导他人,不知自迷、反谤佛经,故立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为甚么要立无念为宗旨?因狂妄愚人、口说见性实未见性,于一切境有执着、在念头上便生邪见,所有惑业苦、炽然而生。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的、妄言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无是没有甚么?念是念甚么?无即无二相,没有惑业苦尘劳心。念是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的体、念即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体、所以随缘起念;真如若没有、眼耳声色当时即坏。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笫一义而不动。
坐禅妙行第五章
    六祖说:我们坐禅,不用观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的。若说观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观看。亦不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生,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即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迷故立净相。说立净是工夫,作此见解的;已离本性、却被净缚。

    各位!若修不动的,在见他人时,不见他人是非善恶等过、即是自性不动。迷者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理相违背。如观心看净、即是障道。

    善知识!甚么叫做坐禅?这方法是无障无碍的。外在的一切境界,心念不起时、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又甚么叫做禅定?外离一切相名为禅、内心不动名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相若离、心即不乱。当知本性自净自定、只因见境思量即乱。若见境界而心不乱的、才是真定。

    外离相即禅、内心不乱即定。外禅内定、名为禅定。菩萨戒经说:我本性元是自性清净。各位!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然成佛道的。
坦白忏悔第六章
    六祖有一次见到广东韶关的四方老百姓,齐聚宝林山中听法,他安坐法座上说:前来的各位善知识!这一事须要从自性中开始,在一切时中、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律、才得不枉到此求法。

    今日既从远道来,共同聚会在这里、都是大家有缘;现在各位可跪下来、我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中的、五分法身香,其次传授无相忏悔;当时大众都各各跪下。

    六祖说:甚么是五分法身香呢?

    一、戒香,即自己心中无恶无不是、无嫉妒、无贪瞋、无杀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观各善恶境界时、内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是指自心无碍,常用智慧观照自性、不造一切恶。虽行各种善法、心中没有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心内没有攀缘;不思善、亦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心中虽然不攀缘善恶;但不可沉空守寂,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本具真心,通达佛法真理,和光接物、无我亦无人,直至成就觉道、真性亦不改变,名解脱知见香。

    各位!上面五种香是各自内熏的,切勿向外觅求。

    现今再为你们传授无相忏悔法,能灭多生罪障、得到三业清净的。

    善知识!各位随我说: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再做。

    我们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再被憍诳染。过去所有不善业,憍诳众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再做。

    我们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一切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再做。

    各位!上来是无相忏悔。

    怎样叫做忏?又怎样叫做悔呢?忏是忏除过去的不是,从前所有不善业,愚迷、憍诳、嫉妒等不是,现皆忏除、永不再做,是名为忏。悔是悔改今后的过失,从今以后、所有不善业,愚迷、憍诳、嫉妒等不是,今已明白,悉皆断除、永不再做,是名为悔,合起来名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除从前的不是、不知悔改于将来,因不悔改、前罪不灭、后过又生,怎样说得上忏悔呢?

    善知识!现在你们既已忏悔,其次再和各位一齐发四弘誓愿,各位必须用心细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各位!大家不是说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这话怎样讲?而且并不是慧能度的。要知道我们心内的众生;即是指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恶毒心、如是等心,都是众缘和合所生。各人须要自性自度的,才是真度。

    又怎样叫做自性自度呢?即是说在自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去度。有了正见,运用般若智慧、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这样去度、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由自性中般若智慧、除掉虚妄思想心便是。又法门无尽誓愿学,这必须自己先见性,常行正法、オ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自心常能谦下、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存般若智慧、除真除妄,即见自己佛性、当下便成佛道。

    你们要常常忆念修学这四弘誓愿方法。

    善知识!现今已发四弘誓愿了。现在再和各位、教授无相的三归依法。

    各位!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外,将自性三宝、常作自我证明。今劝各位,归依自性三宝。

    佛是觉义。法是正义。僧是净义。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因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如果修这方法,是自归依。

    凡夫不领会,从早到晚、口中说受三归依。若说归依佛,佛在何处?如不见佛、凭何所归、这样便言成虚妄。各位既归依自性三宝了,各各志心静听,我再说三身自性佛,使各自见三身,明白自性自悟、不假外求。

    大家随我说: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忆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房屋,不可说是长久归止处。上来说三身佛,人人皆有、都在每人自性中。凡人自心愚迷、不见佛性;只向外觅三身佛、不见本具的三身佛。

    你们细听;现今使你们在自己身中、见到本具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心本性生、不是从外得。

    怎样叫做清净法身佛?人人心性本来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恶事即发生不善行、思量善事即生善行。这样看来一切法在自性中,如晴空万里、日月永远是光明的;如被浮云盖覆、便变成上明下暗。若忽遇风吹云散、又再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心性浮游不定,如天中浮云一样。

    各位!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光明的。若着外境,被自念浮云覆盖自性、不得明净。若遇善知识,得闻正法、自己除掉迷妄,便内外明彻、在自性中的万法便出现。见性的人,亦是一样、此名清净法身佛。

    各位!自心归依自性,是真归依佛。自归依的意思,即是除了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主观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的运作外;常自知自己过失,不说他人好恶、就是自归依。更时常须要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便是自归依了。

    怎样叫做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不念过去、已过的是不再。面对现在、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不同、但本性无二。无二性即真实性,在真实性中不染善恶、就是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即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亦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觉道、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怎样叫做千百忆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落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即成龙蛇、慈悲即是菩萨。智慧升华上界、愚痴渐沉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心一念善、智慧即现前,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来具足。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处。皮肉是色身、色身是房屋,不是长久的归止处。如悟得自性三身、即认识自性佛。

    我有一无相颂,若能持诵、能使积劫迷情、一时消灭。偈颂说:

    迷人修福不修道反说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自造

    拟将修福去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自性坦白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便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和十方佛同类

    佛祖同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将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净

    努力自见莫等闲后念忽绝一生休如悟大乘得见性虔诚合掌向心求

    六祖说:善知识!你们必须读诵此偈、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身虽离去千里、如常在我身边。在言下不悟,即对面亦成千里、何须劳苦远来哩!好好珍重回去。当时大众闻法,没有一位不领悟的、各自欢喜离去。
善导机缘第七章
    六祖自从在黄梅处得法后,回到韶州曹侯村、没有人知道的。有儒生刘志略、对六祖非常尊重、甚至以厚礼供给日常所需;他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祖稍听她诵、即知经中妙义;随为解说。

    尼执卷问字。六祖说:字我不识、义即请问。

    尼说:字尚不识,怎能会义。

    六祖说:诸佛妙理,不关文字的。

    尼感惊异,遍告里中长老说:他是有道行的人、应该供养的。一时魏王玄孙曹叔良,和附近居民、都竞来瞻礼。那时宝林古寺,经隋末兵火己成废墟;于是大众在原有地基上、重建寺院,请六祖入住。俄顷顿成佛坊。六祖入住九个多月,又有恶人寻来追杀;六祖即遁避到前山、恶人又再纵火焚烧前山的草木,六祖匿身石林罅避免,石至今仍有跌坐膝痕、和衣布纹,因此名避难石。六祖想到五祖曾说过怀会止藏的咐嘱,于是行隐于怀集四会二邑中去躲避,没有和民众接触十五年。

    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初参六祖时便问:即心即佛,愿给以指喻。

    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我如果全部说的话,就算穷劫亦难尽。

    听我偈颂说:

    即心是慧即佛名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得悟,用偈颂赞美说:

    即心元是佛、不悟弃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人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六祖时、头不至地。六祖诃斥说:行礼头不到地、为甚么要行礼,你心中必蕴藏一事、究竟是何物?

    法达说:我已经念了三千部法华经。

    六祖说:若你念到一万部、明白经中义理;同时又不自负的话,那时和我把手同行。而你现在自负的态度、却自不知错。

    听我偈颂说:礼本折慢幢头何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又说:你叫甚么名字?

    法达说:法达。

    六祖说:你名法达,实不达佛法!且听偈颂说:

    你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我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法达闻告诫后、悔过感谢说:从今已后,自当谦恭一切。学生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为略说经中义理。

    六祖说:法达、法应通达,汝心不通达;经本无疑惑、汝心自疑。你念这本经,以甚么作为宗趣呢?

    法达说:学生根性暗钝,一向只依文诵念、那里知得经中的宗趣。

    六祖说:我不识字。汝取经诵一偏,我为你解说。

    法达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六祖说:停下来,此经元来是以因缘出世为宗。纵然说多种譬喻,亦不外如此。甚么因缘?

    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即佛的知见。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如悟明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是觉义,分为四种。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若闻开示,便即能悟入、即佛知见。本来真性、即得出现。

    你切勿错解经意,见他说开示悟入、那自然是佛的知见,和我们无分。如作此见解、便是谤毁经和佛了。一切众生既是佛,已具佛知见、又何用更开;故当信佛知见、只在自心,不是别有另一佛。只因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由外缘的内扰,甘受尘劳驱驰;便有劳佛从三昧起,苦口婆心、劝喻寝息缘心,不向外求、即和佛一样。故此说开佛知见。

    我亦劝人于自心中,常开佛知见的。而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损人害物、自然开的是众生知见了。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察自心,止恶行善、便是自己开佛的知见。你必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你只知道劳碌勤苦恃念,以为是功课、无异牦牛爱尾。

    法达说:若依你说、只不过得解经义,那就不用去诵经吗?

    六祖说:经有甚么不是?我岂有障碍你念经。只因为迷悟在人、损益由自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便是被经转。

    细听我偈说: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成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闻偈后、不觉悲泣,言下有省、告六祖说:我从过去到现在,末曾转过法华、只是被法华转吧!经中说各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得佛智慧。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的知见;

    我不是上根、难免生疑。又经中说有三车,羊车牛车、和白牛车,又怎样区别,愿和尚再慈悲开示。

    六祖说:经中意很清楚、你自己迷背宗旨吧!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患在度量。纵许他们共同推测和思量,转加距离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是为佛说。佛说若不肯信的人,任由他们离席回去好了。经中三车、意是指凡夫不能直下承当;坐上了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

    况且经文明白地说: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你为甚么不能省悟三车是假、是为当时方便的。一乘是实、为今日所须的。目的是教你去假归真,归直后、实亦无名呵!应知所有珍宝,全属于你,由你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才名受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时不念的。

    法达得到启发后,踊跃欢喜、以偈颂赞叹说: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世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六祖说:你今后才可说是一名念经僧人。法达从此领会了经旨,亦不辍诵经。

    僧人智通,寿州安丰人。初读楞伽经时,约经千余遍;仍不解三身四智。特来礼六祖、求解释经义。

    六祖说:三身者,清净法身、你的本性是。圆满报身、你的智慧是。千百忆化身、你的行为是。若离本性,而别说三身、即是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我偈颂说: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我今为你说谛信永不迷莫学驰求人终日说菩提

    智通再问:四智的义理,可以再说明白一些吗?

    六祖说:既能会意到三身,便应明白四智的、为甚么还要再问呢?如果离三身另谈四智,就叫做有智无身。即使有智、还是无智的。再用偈颂说: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性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如来定

    智通顿悟性智,便呈偈颂说: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非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僧人智常,信州贵溪人。年少出家,志愿求见性,一天前来参礼六祖。

    六祖说:你从那里来的,想求甚么?

    智常说:学生近往洪州白峰山,参礼大通和尚,得到开示见性成佛的道理;但仍未解我心疑,因此再远来参礼;伏恳祈望和尚、慈悲指示。

    六祖说:大通和尚说了些甚么?举例来听听!

    智常说:我到他处、住了三个月,他仍没有说甚么话。我因为求法心切,一夜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我本心自性?

    大通便说:你见到虚空吗?

    我说:见的。

    他又说:你见的虚空有相貌没有?

    我说:虚空无形、有甚么相貌呢?

    他说:你的本性,如同虚空;了无一物可见的,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是本源清净,觉体圆明、这就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学生虽听闻清楚,仍犹未决心疑,故乞请和尚开示。

    六祖说:大通说的,仍有知见、故使你心疑未了,我有一偈说:

    不见一法存无见好似浮云遮太阳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这样知见瞥然生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智常听了偈颂,心意豁然明白、呈偈颂说: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六祖说:佛说三乘法、又说有最上乘,学生未明、祈愿教授。

    六祖说:你观察自己本心,不要着外法相;法没有四乘的,人心各自有不等和差别的。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如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乘是行义,不在口争,你须要自修、不要一味专问。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智常随即行礼惑谢、终身执侍六祖,至六祖示灭。

    僧人志道、广州南海人。参礼六祖说:学生自从出家后,阅览涅槃经十多年,未明白大意;恳愿和尚教诲。

    六祖说:你那里不明白?

    志道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在此颂生疑惑。

    六祖说:你为甚么生疑呢?

    志道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即色身和法身。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是常,无知无觉。经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知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是色身,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都是苦、苦不可说是乐。若是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知受乐?又法性是生灭的体,五蕴是生灭的用。一体五用,生灭无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任由更生,如有情一类、生灭不断。若不任由更生,就一灭永灭、同于无情等物。如是一切法被涅槃禁制压伏。尚不能得生、又何乐可得呢?

    六祖说:你是佛弟子,为甚么见解同于外道的断常邪见、而用来思议最上乘的佛法哩!

    据你所说,是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想涅槃常乐,说另有身受用,这是执滞生死中、耽着于世乐吧!

    你今当知,佛为迷人认五蕴为自体相、故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作业枉受轮迥。以常乐涅槃,翻计为苦相,终日但向外驰求、不知返妄归真。佛怜愍故,乃示涅槃真乐、虽剎那亦没有生相和灭相;更没有生灭可灭,是即寂灭现前,此时亦没有现前的量可得,才可说是真常寂灭乐。此乐无受者或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的名字;何况更说到湟盘禁制诸法、令永不生,这完全是谤佛毁法的。

    我有偈颂说: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说是死外道执为断求二乘行者认为是无作

    尽属情计度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因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我今强言说令你舍邪见

    切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语后明白了,踊跃欢喜、行礼告辞离去。

    行思禅师,生于吉州安城刘氏家,闻曹溪法席甚盛、特来参礼。

    对六祖问说:当如何修习?不落三乘次第阶级。

    六祖说:你曾经修持过甚么方法?

    行思说:圣谛亦不修习。

    六祖说:落甚么三乘阶级?

    行思说:圣谛尚不修习,那里来甚么阶级。

    六祖深器重他,令行思当学众的领袖。一日六祖对他说:你当分方弘化,不要让佛法慧命断绝。行思既得佛心法,便返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身后号弘济禅师。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儿子。出家后随嵩山安国师学习,国师启发他往曹溪参六祖;怀让奉命前来参学、故先向六祖恭敬行礼。

    六祖说:你从那里来的?

    怀让说:嵩山。

    六祖说:你究竟是甚么?怎样从山来的?

    怀让说:说似一物即不中。

    六祖说:还可以从修契证吗?

    怀让说:修证事不是没有、污染即不可得。

    六祖说:这个不污染,是诸佛所护念的;你是这样,我亦是这样。西天竺般若多罗法师,预言你门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会应在你的心愿、不须急促说出。怀让实时契会,执侍身边十五年。日臻玄奥境界,后往南岳、大阐禅宗。身后号大慧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儿子。年少学习经论,尤精于天台止观方法;后因阅维摩经、发明心地具足万法。一次偶逢师弟玄策相访,相对剧谈,出言暗合祖师意旨。

    玄策说:师兄得那位大德传授呢?

    玄觉说:我们听方等经论时、是各有所师和宗承的。后来在维摩经,明白佛传心宗要、这方面是未有证明的。

    玄策说:据闻此事在威音王佛以前还可以,以后所有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玄觉说:但愿师弟为我做个证明。

    玄策说:我人微言轻,但现今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学者云集,都是受学的人;若你去可与我同行。

    玄觉遂偕玄策同来曹溪参学。玄觉见六祖在法座上,便绕六祖行了三圈、随即振动手中钖杖站立着。

    六祖说:凡接受佛教育的人,当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今日大德从那里来的,为甚么生大我慢?不行礼只站在这里。

    玄觉说:生死事关重大,无常迅速得很呵!

    六祖说:为甚么不体取无生妙心、就没有无常迅速这回事啦!

    玄觉说:体本来是无生,清楚明白了、是没有时空的景象。

    六祖说:对了!对了!

    玄觉于是五体投地敬礼、须臾间便告辞回去。

    六祖说:为甚么这样急要回去呢?

    玄觉说:我本自非动,又那里有急速哩!

    六祖说:谁人知没有动呢?

    玄觉说:仁者自生分别罢!

    六祖说:你深体会得无生意义呵!

    玄觉说:无生岂有意义?

    六祖说:无意义又谁人能分别呢?

    玄觉说:分别亦没有意义的。

    六祖说:太好了!你今夜就在这里一宿、明天才上路吧!

    当时便有说玄觉是一宿而得觉悟,这是后人赞扬的话。他后来著作有证道歌一书、盛行于世界。身后号无相大师。亦有称赞他是真觉的一人。

    智隍禅师,初参五祖时、说已得正受境界;自住河北禅修二十年、他的师弟玄策,闻名造访问他:你在这里干甚么?

    智隍说:入定。

    玄策说:你说入定、是有心入定呢?或是无心入定呢?若是无心,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该得定的。若有心入的话,一切有情识的生命、亦是应该得定了。

    智隍说:我在入定的时候、不见到有和没有的心。

    玄策说:不见有和没有心的、这是一般的定。何来有出入可说,若有出入、就不是大定了。

    智隍无话可对、不久说:师弟你的老师是那一位?

    玄策说:我老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说:六祖以何方便为禅定呢?

    玄策说:我老师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量。

    智隍闻说后,便直来拜见六祖。

    六祖说:你从何处来的?

    智隍便覆述上来与玄策的一段因缘。

    六祖说:玄策说是对的,你只要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便无不定的时刻了。

    智隍于是明白了,过去二十年来有所得的心态、对本心是没有影响的。智隍后礼拜告辞,回河北去、教育四众善信。传说当夜河北民众、闻天空中有声说:智隍禅师今日得道了。

    有一僧人问六祖说:黄梅的意志宗旨谁人得?

    六祖说:明白体会佛法的人得。

    僧人说:和尚你得到吗?

    六祖说:我不会佛法。

    有一天六祖正想浣濯五祖传授的法衣,但找不到清洁泉水,因此到寺后五里的地方;见那里山林郁茂、瑞气盘旋,便把手中锡杖一振、卓立地上,泉水竟应手而出,积水成池、便膝跪浣衣石上。

    当时有一僧人名方辩,前来礼拜说:我是四川西蜀人,过去在南天竺印度、见到达摩祖师,他嘱付我速回中国。他所传迦叶初祖的正法眼藏和祖衣。现在中国已传到第六代祖了,他在广东韶州曹溪、你快去瞻礼。故我特为此事远来的、但愿得见六祖和所传的衣钵。

    六祖将信物出示,接着问他一向专心甚么事业?

    方辩说:擅长塑造各种形像。

    六祖严肃说:你试塑给我看?

    方辩茫然不知所答。过了几天,塑成六祖的真像、高约七寸、唯肖唯妙。

    六祖笑着说:你只解塑像的工巧性、但不解佛性。

    接着伸手摩方辩头顶、安慰他说:你的工作、将成为人天福田的因。

    接着给他一件僧衣作酬劳。方辩将衣割分三分。一分披在塑像上,一分自己保存,一分用梭树叶包裹埋藏地中。发愿说:将来得到此衣的人,就是我再来住持这里、将会重新修建殿宇的。

    有僧人高声将卧轮禅师偈诵说: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听闻后说:这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的话、是会增加系缚。因示一偈颂: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禅门顿渐第八章
    当时六祖安居曹溪宝林南华寺,神秀大师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一时两宗盛化并行,人人皆说南能北秀、故此有南北两宗,顿渐不同的区别,使学禅的不知怎样宗趣。

    六祖对大众说:法本来是一宗、人有南北不同。法只有一种、见性有迟疾。怎样叫做顿渐呢?法是没有顿渐的,人是有利钝,故此有顿渐的名字。

    然而在神秀的学生中,常有讥讽南宗六祖的;说他不识一字、是个没有文化的粗汉,有甚么长处呢?

    神秀说:他得到无师的智慧、深心体悟最上乘,我是不可以和他相比的。而且老师五祖亲传了衣法给他,岂是徒然可得的呵!可惜我不能远道前去亲近他,实在是虚受国恩,你等众人,不要老是停滞在这里、可以前往曹溪参学决疑去的。

    一天神秀对学生志诚说:你聪明多智慧,可以为我到曹溪听法。如有所闻,尽心记着、回来时说给我听好了。

    志诚接受老师吩咐,来到曹溪,随从大众参加请益学习、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来处。

    有一天六祖对学生说:现在有盗法的人,潜藏大众中。

    志诚立即出来行礼敬拜,详细陈述前来一事。

    六祖说:你从玉泉寺来,是不是要做细作。

    志诚说:不是的。

    六祖说:怎样证明你不是。

    志诚说:我没有表明身份时可以说是的,现在己表白一切、所以不是。

    六祖说:你老师神秀怎样教授你们呢?

    志诚说:老师平常教诲大众,专心注意静的境界、昼夜忘疲,乃至长坐不卧、都要继续下去。

    六祖说:专心注意静境,这是一种病态、与禅无关的。常坐是拘缚身躯,对道理有甚么增益呢?

    且听我偈颂说:

    生时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为何立功课

    志诚再出礼拜说:学生在神秀大师处学习了九年,仍不得明白。今日得闻和尚解说,立契本心。学生深感生死事大,和尚慈悲,祈望更给以教授开示。

    六祖说:我听闻你的老师教授学生戒定慧方法,不知道他说戒定慧的实践又如何?你试说来听听。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他是这样说的,未知和尚是用甚么方法教诲?

    六祖说:如果我说有方法教给你,即是骗你。惟有随缘方便、解除苦缚,假名三昧。你老师神秀所说的戒定慧,亦实有不可思议的效用;和我所见解的戒定慧又小有不同。

    志诚说:戒定慧只有一种,怎样又有不同哩?

    六祖说:你老师说的戒定慧,是接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接的是最上乘人。悟解有不同,见理便有迟疾。你细听我说,和他是相同吗?我说的是不离自性。若离体说法,名说法相、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起用的、才是真戒定慧法。

    我有偈颂说: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闻偈后悔过和致谢,呈一偈说:

    五蕴幻身幻如何究竟迥趣真如法还是不净

    六祖印可他、再说:你老师说的戒定慧,是劝小根小智的人。我说的戒定慧,劝大根大智的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得此意,即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的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说:甚么是不立的意义?

    六祖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是般若智慧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甚么可安立呢?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皆寂灭,那里有次第?

    志诚再三礼拜,愿为六祖执侍服劳、朝夕不懈。

    僧人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年少以行侠仗义为己任。自从禅宗南北各自分化,两宗主人都没有彼我界限,然而徒众们却竞起憎爱互争;当时北宗的学生,自动立神秀为六祖,而妒忌惠能得五祖传法一事、实在是天下所共知的。故他们密嘱行昌前往行刺六祖。

    六祖心通预知此事,即安放黄金十两于座上,在夜深人静时,行昌入六祖房、正要砍杀时,六祖舒颈就刃。行昌连下三刀,六祖却没有受损。并对行昌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欠你钱、不欠你命。

    行昌见事变神奇,惊慌中晕倒、片刻醒过来,哀求悔过,愿实时出家。六祖将黄金交给他说:你快走,因我学生人众、可能翻害你呵!他日你改过装扮再来,我一定接受你的。

    行昌依六祖的话,立即乘黑夜逃去,后往僧寺出家;精进行持。一天忆起六祖的话,便远来礼拜亲近。

    六祖说:我想念你多时了,为甚么这样迟オ到呵?

    行昌说:过去得到和尚舍我逆罪,现在虽然出家修苦行;实在难报厚德万一,是不是只有弘传佛法オ能报恩呢?学生常阅读涅槃经,不识得常和无常的真实道理,乞请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六祖说:无常、即佛性是。常、即一切善恶等法的分别心是。

    行昌说:和尚刚才所说的,和经文大相违背呵!

    六祖说:我是传佛心印的,又岂敢违背佛经。

    行昌说:经说佛性是常,和尚说是无常。而善恶各法,乃至菩提心、都是无常;和尚反说是常,这样即是相反的说法,令学生转加疑惑。

    六祖说:涅槃经,过去我曾经听过比丘尼无尽藏、读诵过一遍时;便随为她讲说,没有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今日为你说的,亦是没有两样呵。

    行昌说:学生愚昧知识量浅,希望和尚方便开示。

    六祖说:你知道吗?如果佛性是常,还说善恶各法做甚么?乃至穷尽时空亦没有一人会发菩提心的,故此我说无常;正好合于佛说真常的道理。而且一切诸法,如果是无常的,即各各都有自性、能够容受生死;而真常性反有不普遍的地方,故此我说是常、正好是说真无常的道理。

    佛是为凡夫和心外求道等人,执着邪见常见的人说法的;而在二乘人、又于常计无常,一共合成八种颠倒。故此在涅槃了义经中,尽破他们的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你现在依文背义,认断灭无常、和确定死常,反错解佛的圆妙最后说话;就算读一千遍涅槃经、又有甚么利益呢?

    行昌到这时忽然明白了,呈偈颂说: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的犹春池拾砾我今不用功佛性却现前不是师教授我亦无所得

    六祖说:你现今彻底明白了、宜名志彻。志彻便礼谢退下。

    有一童子名神会,湖北省襄阳高氏的儿子、十三岁时,便从玉泉寺前来参学。

    六祖说:知识远来辛苦了,还认得本来面目吗?若认得本来、就识得主人了。试说出来看看。

    神会说:我以无住为本来的,能见即是主人翁。

    六祖说:你这小和尚,语无伦次乱说话。

    神会反问说:和尚坐禅,见主人还是不见呢?

    六祖挥杖连绩打他三下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说:亦痛亦不痛。

    六祖说:我亦见亦不见。

    神会说:怎样是亦见亦不见呢?

    六祖说:我说见、是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所以说亦见亦不见。你说亦痛亦不痛又是怎样?如你不痛,就同木石无知觉。如果你是痛的、就和凡夫一样、生起瞋恨心。你在前问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你尚不见自性,斗胆作弄人。于是神会立刻礼拜悔谢过愆。

    六祖又说:你如心迷末见性,向善知识觅路,你如心悟即自已见性、依法修行便是。你今自迷未见自心,却反来问我见不见。我见性明白、亦不能代替你的迷心。你如果自己见性、同样亦不能代替我的迷心。为甚么不自知本心、自见本性,反来问我坐禅见与不见。

    神会再出礼百多拜,求谢过愆。服役勤劳作给侍、不离六祖左右。

    有一天,六祖对众人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各人还识得吗?

    神会说:是诸佛本源,神会的佛性。

    六祖说:对你说无名无字,你又唤作本源佛性。你一向多言如蒙头盖面,只成一个知解汉罢了。

    六祖入灭后,神会入京都洛阳;大宏曹溪六祖的顿教。著作有显宗记,盛行于世间,因后住山东荷泽寺、故名荷泽禅师。他见诸方来问难的、多怀恶意于座下,怜愍大众说:学道的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假名自性;而无二之性,是名实性;在实性上建立一切教育方法,说话中便须见性。各人闻说,各别行礼,更礼拜请作为老师。
国主护法第九章(
    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则天、中宗两位国主,共同下诏书说:我们请了慧安国师和神秀大师、在宫中供养。在日应万机的余暇,亦每多研究一乘。两位法师多推让说:南方有惠能禅师、是五祖弘忍大师,密授衣法传佛心印的人;可向他请问。今特遣内侍官薛简,前来迎请。愿祖师慈悲,速上京弘法。

    六祖上表辞谢,祈愿能终生于林麓。

    薛简说:京城禅宗大德、皆说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的,是没有这会事;不知道大师所说的又怎样?

    六祖说:道是由心去领悟的、岂关坐与不坐。经中说:若说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为甚么?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清净、是如来清净坐。究竟都无证,何况坐呢?

    薛简说:弟子回京,王上必问的;愿大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宫中,和京城学佛大众;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的都得到光明、使明明无尽。

    六祖说:道理是没有明暗的,明暗是新陈代谢义。虽说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对立名罢了。维摩经说:法无可比对的、不是相对的原故。

    薛简说:明譬喻智慧、暗譬喻烦恼。学佛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甚么可以出离?

    六祖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的人,是二乘见解、羊鹿车等机情,上智大根的人、就不是这样的。

    薛简说:如何是大乘见解呢?

    六祖说:明和无明、凡夫见是二,智者了达,它们的性是不二。不二的性、即是实性。实性在凡愚不减、在贤圣不增,住烦恼不乱、在禅定不寂。这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移、才名为道理。

    薛简说:大师的不生不灭,和心外求道的说法有甚么不同呢?

    六祖说:外道说的不生不灭,是将灭止生、以生显灭。故此灭仍未灭,生的却说不生。我说的不生不灭、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和外道不同。如你想知道心要,只须一切善恶都不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如恒河沙数。

    薛简得蒙指示教导,豁然明白了,礼拜谢辞回京,以表上达六祖所说的一切。

    当年九月三日,有诏书奖送给六祖说:大师以老病而见辞,实在是为我们而修道的,实是国家的真福田。大师所作、犹如维摩诘示疾在毗耶城一样,为了阐扬大乘、传佛心印、说不二法门的。薛简传达大师指导教授如来知见。我们现生积善的余庆、和宿世种下的善根;得值遇大师出世、顿悟大乘。感承荷负大师恩德、岂顶戴而能报万一。现奉上磨衲袈裟和水晶砵。同时命令韶州官长、修饰寺院。给大师居处名国恩寺。
付嘱后记第十章
    有一天六祖召集学生法海、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说:你们和大众是有不同的地方,如我死后,可以各化一方当老师。

    现在教授你们说法的方便、怎样才不失佛心宗要。现在先说出三大类、来囊括宇宙万有,同时必须动用三十六对,显隐即离空有两头,说一切法不离自性,动识本来、就不失佛心宗要。

    例如忽然有人来问法要,你说的话都要双对的;令知语中诸法、相互为因果,对待而生起。双对法究竟性是一心,情见尽除时、更无一法可立。

    三大类是甚么?阴、入、界便是。阴指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法。入指十二处;外六处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内六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自性能含容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根见六尘。如此十八界、皆从自性中起用。自性若邪、生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从可来,由自性有。双对法又是怎样?

    外境无情五对;天和地、日和月、明和暗、阴和阳、水和火,共成五对。

    法相言语有十二对;语和法、有和无、有色和无色、有相和无相、有漏和无漏、色和空、动和静、清和浊、凡和圣、僧和俗、老和少、大和小十二对。

    自性起用有十九对;长和短、邪和正、痴和慧、愚和智、乱和定、慈和毒、戒和非、直和曲、实和尘、危险和平安、烦恼和菩提、常和无常、悲和害、善和瞋、舍和悭、进和退、生和灭、法身和色身、化身和报身共十九对。

    六祖说:上来三十六相对法,若了解应用即贯通一切经法,出入即离有无二边。从自性起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着相即邪见,若着空即无明。执空的人便谤经,但说不用文字。既说不用文字,人亦不用说话?如果说话,便是文字相了。又在说不用文字时。不用两字、不是文字吗?见他人有所说,便即毁谤他人,说是着文字相。你们须知,自迷犹可、又再抗佛谤经;如谤经毁佛慧命,罪障便无量了。

    若着相外求,安立仪轨。或广设道场,说有无二见;这样做的人、是累劫亦不能见性的。其实只要依法修行,不要百事不想、而窒碍心性。但只听而不行,如说食数宝、反令人生邪念。如依法修行,无住相布施。你们明白的;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来宗旨。

    若有人问难义理,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不着二边,成中道义。如此一问一对,余问亦是一样、即不失见性明白的理。又假设人问,怎叫做暗?答说:明是因,暗是缘;明没便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互为因缘、成中道义。余问类推、如上一样,你们以后传法,依此辗转教授,便不会失去宗要。

    六祖在太极元年、岁次壬子延和七月,令人往新州国恩寺增建佛塔,催促加工,次年六月落成。七月一日,召集全部学生说:我到八月、便离开世间,你们仍有疑惑的、须及早提问,我便破你疑团、令所迷净尽,如我去后,便没有人教导你们了。当时法海等大众闻说,皆哀声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没有哭泣。

    六祖说:神会小法师,他得到善不善平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其它各人就不得到,多年来山中究竟修得甚么道?你们现今悲泣,耽忧阿谁?若耽忧我不知何往。我如果不知去处,就不会预先对你们说。你们悲泣,大概是不知我将何往;如果知道的话、就不会这样吧!法性真常、本无生灭去来的。且听我说一偈、名真假动静偈。你们记诵、依此修习实行,便不失宗旨、亦体会得我心意。

    众人于是作礼坐下,请六祖说偈: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了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大众闻说偈颂、普皆行礼,同时体会六袓心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无诤论,因为知道六祖住世时间不多了。

    法海上座、问六祖说:和尚入灭后,衣法付谁人?

    六袓说:我在大梵寺说法到现在,将所钞录的流通世间,题目是:法宝坛经。你们辗转传授于未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依此经说的、是名真正法要。我已为你们说法,故此不再传衣,因你们信根淳熟、决定再无疑惑,堪能胜任大事。

    根据达摩祖师付授的偈意,衣是不该再传下去,他的偈颂说: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六袓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各各净心,且听我说法,若想成就佛果上的一切种智,必须通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能于一切法而不住相,于诸法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名一相三昧。又在一切时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二种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果实。一相一行、亦是这样。

    我说法如应时雨,普润大地;你们的佛性、譬如种子,遇雨沾泽、悉皆生长。承我指导的,决定将会获得觉道;信受奉行的,定证妙果。我有偈颂说: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六祖又说:顿放教法唯一无二,心法亦一样,本来清净、无一切相。你们切勿观静耽寂、将心落于空亡。当知心本清净,无可取舍的,各人自行努力去用功,随缘增进道业吧!那时各人受嘱付后、都行礼表示谢意。

    六袓在七月八日,突然对大众说:我想回新州去,你们快速为我预备舟楫。大众一同坚请留下。

    六袓说:佛祖出世,犹示现涅槃;有来必有去,理所本然;我这副形骸,亦必有安息的地方。

    大众说:老师回乡小住、早点回来吧!

    六祖说:落叶归根、再来时是不可说。

    又有人说:老师的正法眼藏传付谁人呢?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无一切心的人通达。

    又有人问:以后老师还有难没有?

    六袓说:我死后六年,会有人来取我头的,记住我的话: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又说:此去七十年,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是出家人、一是在家人,同时兴隆教化,建立本宗,缉建佛寺;嗣法门人、昌隆大兴佛法。

    又有问说:未知从佛出世以来,傅授了几代?祈愿详细说出来。

    六祖说:古佛出世,已无数量、不可以计算了。现在由七佛开始说,过去庄严劫有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现在贤劫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名七佛。

    释迦文佛先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婆掬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协尊者、第十一富胛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毘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候罗多尊者、十七僧迦难提尊者、十入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奢夜多尊者、廿一婆修盘头尊者、廿二摩拏罗尊者、廿三鹤勒那尊者、廿四师子尊者、廿五婆舍斯多尊者、廿六不如蜜多尊者、廿七般若多罗尊者、廿八菩提达摩尊者、廿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卅一道信大师、卅二弘忍大师、惠能是第卅三祖。以上列位祖师,各有禀承的。你们以后,代代相传、不要乖违佛的宗旨。

    六袓在先天二年、岁次癸丑八月三日,在国恩寺斋后,对大众说:你们各各依位坐下、我现在向你们话别了。

    法海说:和尚还有甚么教育方法要留下的,能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六祖说:你们细心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当体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本具佛性、纵万劫寻觅、佛性亦难相逢。现在教你们,当识自心本具众生,当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只要明白自心的众生。因为众生迷、失自心佛,不是佛迷失众生的。自性不迷、众生即是佛。自性若迷、佛便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恶、佛是众生。你们的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等、即是众生成佛。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你们自心是佛,不要更狐疑。心外没有一法能斥己建立的,都是从本觉心体产生万法。经中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再留下一偈颂和你们告别、名自性讲偈,后代人如识得此偈意旨,便可以自见本心、自成佛果。偈颂说: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时候魔在屋正见时间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屋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不假

    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自性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便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真佛若欲修行觅真佛不知何处去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都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留下救助世人须自行告诉将来修行人不依此见便悠悠

    六祖又说:你们以后好好住持正法。我离世后;不要像一般俗人、身披孝服、悲泣痛哭流泪、受人吊祭礼拜,这不是我佛正法应作的事,有违我向来宗旨。但识得自性本心,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我仍恐怕你们心迷、不体会我本意,故今再次叮嘱各位,使你们早日见性。我离世后,依我的话去实行、就和我在世一样。若违背我的教导,就算我永住在世间,亦没有利益的。有偈颂说: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六祖说完所有的话,端身静坐直至午夜;忽然大声对学生们说:我走了。即奄然迁化,示现圆寂。

    在深宵夜幕的林野中,禽兽哀伤不已的嘶叫声、寒蝉唧唧凄切地悲鸣;新月照到林木和房间的地上,就像披上白衣似的一片光亮;炉中飘出缕缕香烟、轻盈地在房间空气中荡漾、六祖的遗躯仍肃穆地趺坐在蒲团上,这是一片秋夜清凉的景象。

    十一月,广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长,和僧尼道俗等;争迎六祖真身、不能得到一致的表决。于是焚香默祷说:香烟指处、便是六祖归止的地方。实时香烟直指曹溪,在十一月十三日,安放六祖躯壳的禅龛、和祖师所传的衣砵、一并迁回曹溪宝林寺供奉。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开启禅龛,学生方辩、以香泥末涂上六祖体外。因想到取头的预言,遂先用铁叶漆布、坚固保护颈项、然后放入塔门。传说当时塔中忽然出现不寻常的景象,有白光一股从塔内冲出、直指向天空升上去,这情形经三日后才慢慢地消散。

    韶州的官长们,将事情上奏国主;诏下敕令安立石碑、纪载六祖的道行。六祖在世七十六年;二十四岁得传佛心印和衣钵,到卅九岁剃发出家。说法利人、三十七年,得传心宗旨绳嗣法印的、共四十三人。悟道超凡的,便不能知数量了。达摩祖传的信衣、中宗赐予的磨衲和宝钵、并方辩所塑六祖的真像、和道具等,全部安置曹溪、永镇宝林寺院,以作纪念。流通弘传六祖坛经,以显扬我佛心宗要,这些皆能绍隆三宝、普利广大群众的事业。

    六祖入塔后,到开元十年岁次壬戌、八月三日的夜半,忽闻塔中、有声如拽铁索,众僧慌忙起来,见一孝子身穿白衣、从塔中走出来;寻至塔内见六祖颈部有刀伤,即将实状具告州府官长和县长。当时韶州官长柳无忝、县长杨侃,急切加紧擒捉贼人。五日后在石角村,捕获了疑犯、送韶州。严询质问下;得悉疑犯名张净满,汝州梁县人。在洪州开元寺中,接受韩国僧人金大悲二万钱,令砍下六祖的头,携回韩国供养等语。柳官长知悉案情后,未便即加刑罚;随即亲到曹溪,问六祖弟子会韬,此案在佛门立场、怎样处断?会韬说:在国法来说,理须极刑;然我佛慈悲,冤亲平等的,何况动机是欲求得供养,罪可饶恕的。柳长官说:我今才知佛法广大、能容万物,随即宽赦其罪,令释放离去。

    上元元年,国主肃宗遣人到曹溪;请回六祖衣钵、供奉在宫内。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国主代宗梦见六祖请还衣钵。七日诏下告杨缄官长说:我梦中感见六祖大师,请还传法信衣袈裟、返回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恭敬送还。我敬重信衣如国宝,你可以在宝林寺如法安置。专令亲承祖师宗旨的僧人,严加守护、勿令遗失。后来虽有被人偷窃四次,但都能不远寻回。

    国主宪宗号六祖大鉴禅师,塔名元和灵照。其它事迹,由唐朝尚书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刺史们撰碑。守护塔寺僧人令韬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