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医大疫雪降盛暑  治疥疮御赐紫衣
    话说道信移居江西吉州寺后,在吉州寺开坛讲经。人们都知道这位和尚不仅佛

    法理论深奥,而且医术精湛,有起死回生之术救人危难。特别是常璞在江西一带,

    逢人便说,见人就夸,因此,有很多人慕名来到寺中请道信给他治病。道信对来者

    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一治就愈,远近闻名,也就导至吉州寺里的香火鼎盛。

    有一年夏天久旱不雨,天气非常炎热,气候异常。火红的太阳把大地晒得滚烫,

    河水断流,塘堰龟裂。山上的树木被太阳烧烤得叶死枝萎,人们白天不敢外出,只

    好躲在阴暗角落里避暑乘凉。可恶的蚊虫专找美食,密密麻麻地叮在人的肌肤上,

    吸取人血传播各种病恙。老鼠更是猖厥,吃这扒那,哪怕是热死在路边的牲畜它也

    明目张胆地爬上去品尝。一场瘟疫之灾降临在江南大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眼见

    许多面黄肌瘦的灾民,因经受不了高温酷暑的熏蒸,一个又一个地倒了下来,成了

    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悲惨的景象。活下来的人有的外出逃荒,有的拖着疲倦的身

    躯,来到吉州寺里请求道信禅师为其治病。

    道信大师见灾情严重,瘟疫流行,焦急万分。他想:若不及时诊治,后果不堪

    设想。于是,他一面带领徒弟上山采挖药草,一面在寺里设灶煎药熬汤施舍给患病

    的灾民,一面在寺前高设坛台,念经作法,乞求苍天降温冲凉。

    吉州寺里的僧人十分忙碌,烧水熬药的僧人每天从早到晚一直未有停止过,负

    责发放药汤的僧人依照灾民排队的顺序,一瓢一瓢地给他们分滔药汤。这种药汤能

    够清热解毒,喝下去后,有冰凉之感。许多灾民喝了药汤之后,病情好转,渐渐转

    危为安。

    几天后,寺前的经坛已经高高地矗立起来,这就是为道信禅师上坛作法念经而

    准备的法台。坛高九层,层高九尺,四角都插上了幡旗。顶层上供有释迦牟尼佛像,

    供桌上摆着供果和香烛。金黄色的舆盖伞插在坛顶之上,绣花伞缨一条条地垂挂下

    来笼罩着佛像。坛台上覆盖着大红地毡,既庄严又气派。

    夜已深了,僧人们都来到台前,他们围着经坛坐了一个圆圈。每个僧人面前放

    有手炉,都点燃了红香。僧人席地而坐,等待道信禅师上坛布法。时间到了半夜三

    更,道信身穿袈裟,来到坛前,围绕经坛迈步走了一圈,然后顺着围栏快速地攀登

    上台。道信上到顶层,他点燃腊烛,升起三炷红香,在佛像面前,三跪九叩,再打

    坐在经坛上面,手敲木鱼诵起“摩诃般若波罗密”的经文来,地上的僧人也一个个

    跟着诵念。这一次设坛诵经别无所求,只求苍天降温灭疫,为百姓消灾赐福。

    道信禅师在经坛上已经过了六天六夜,他不吃不喝坐如洪钟。地上的僧人有的

    昏倒在地上,苏醒后又继续坐禅诵经。他们这一举措惊动了周围的灾民,这些灾民

    都拖着病残的身躯,携老扶幼将干粮茶水送到坛前。个个仿效僧人诚心求佛,静坐

    寺前。时过七日,天色阴沉沉的,突然幡旗微微飘动,一阵阵凉风拂面而来,霎时,

    天空乌云密布,气温显著下降。灾民们大喊起来:“天要下雨了!天要下雨了!”

    道信在坛上闭目念经,一动也不动,象木头人一样,尽管坛高风大,他仍然坐如洪

    钟,天快亮了,风越起越大,大殿檐下的铜铃来回摇摆,发出“当当”的响声。冷

    风吹走了热气,刮来了乌云,经坛下的僧人们一个个都冻得直打哆嗦。不一会,雪

    花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先是微小颗粒慢慢变成鹅毛状的雪花。一时漫天大雪纷飞,

    伴随着寒风飘洒大地。灾民们雀跃腾欢,大喊:“下雪啦!下雪啦!”“稀奇呀稀

    奇!六月天下起雪来我们南方真是少见!”道信禅师见风雪席卷高坛,此时,他站

    起身来抚摸佛像,然后飞身跳下台来。众位僧人望着道信禅师安然无恙落下地来,

    个个目惊口呆,一窝蜂似的拥上前去,抬着道信师父向寺里奔去。突然飞雪,气温

    骤降,蚊虫、苍蝇全都冻死,混浊的天空刹时变得玉宇澄清。“六月飞雪”化解了

    一场暑疫灾难。大地又充满着生机,灾民的生命得救了。这正是:“上山采药医疫

    病,登坛诵经解暑灾。”

    道信禅师在吉州寺设坛降雪被传为佳话,为民消灾可算是功德无量。灾民们感

    激不尽,念念不忘,一致相邀要在经坛之处建立庙宇,以此来酬谢道信禅师降雪救

    灾之德。由于灾民们齐心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庙宇已经竣工。为了纪念道信七

    日七夜诵经降雪,因此,将新建的庙宇取名:“雪山寺”,请道信禅师驻锡。道信

    禅师不愿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他不但不驻锡雪山寺,而且还立即离开了吉州寺,前

    往庐山重新找他的栖身之地。

    话说道信禅师离开吉州寺向北而行,来到江州城中。江洲的道俗早闻道信医术

    高明,知识渊博,佛法精通,一致要求道信留止庐山,住持大林寺。道信见众位道

    俗对他的信任和抬爱,感到盛情难却,于是就在大林寺里驻锡下来。从此,他每天

    在寺里讲经说法,宣扬禅宗的《楞伽经》,听他讲经的道俗都是远道慕名而来,有

    时多达一千余人。

    时间过得真快,道信在庐山大林寺一住就是十年了。唐武德七年,江北的蕲州

    道俗,要求道信禅师过江到黄梅县破额山双峰寺来驻锡讲法,道信禅师对早已行化

    过的双峰寺一直是在留恋着。他时刻思念起在双峰寺院子里遇见的栽树老翁,不知

    现在何处?倘若有缘定能相见,待到珠联壁合之时,还得要弘扬佛法,传授衣钵与

    他。道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离开庐山,渡江北上来到破额山中。他在众位道

    俗的邀请下,于是驻锡在双峰寺里。从此,将破额山改名为双峰山;双峰寺也就成

    了四祖禅师道信的布坛说法的道场了。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自从登极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正

    当盛世之际,李世民不幸在宫中身患疮疾,全身体无完肤,疼痒难忍。朝廷御医翻

    破了医书,竟无良方可找,用尽膏丹丸散均无效果。满朝文武百官见皇上龙体不愈,

    个个焦急不安。一日,宰相魏徵进宫见驾,他来到龙榻前跪见太宗说:“万岁近几

    日龙体欠安,微臣等不能以身相代,太医们均无医治良方,实属臣等无能。依臣之

    见,是否出示皇榜,召告天下贤才进宫医治?”太宗听罢,龙心大喜说:“爱卿之

    言有理,速速发送皇榜,下诏天下贤才,不论出身门第,只要有治病之才,就召进

    宫来为朕治病。”魏徵叩头谢恩,立即书写皇榜,号召各府州县,只要有能医治疮

    疾的良医都可揭榜进宫。医愈皇上疮疾者,高官厚禄世袭子孙。

    皇榜书印完毕,朝廷立即发放快骑,疾奔各府州县四处张贴。一时,全国上下

    宦门布衣都知皇上身患疮疾,正在寻找良医为其医治。

    再说蕲州黄梅县城,六门都张贴着皇榜。守榜的官差,腰挂大刀,日夜守候在

    皇榜两旁,盼望来人揭榜。有天大早,从双峰寺下山来的小沙弥进城行化,刚到西

    门城外,一眼就看见两个官差站在城墙门口。沙弥抬起头来一看,见城墙上贴着

    “皇榜”二字的告示,走到跟前仔细一瞧,原来是皇上得了疮疾,求医治疗。小沙

    弥低头沉思:我师父精通医术,很可能治得好皇上的疾病,我不免回寺告诉师父,

    让师父前来揭下这张皇榜。一来医治皇上疾病,二来也为双峰寺增添光彩。主意已

    定,他回头就向双峰寺跑去。

    双峰寺里的僧人正在专心至致地操练功课,道信禅师手执法器正在诵念经文。

    这时,小沙弥突然闯进佛殿,气喘地说:“师父!当今万岁身患疮疾,御医诊治无

    效,因此,朝廷发放皇榜,广招天下贤人为皇上治病。徒儿见城外贴有皇榜,知道

    师父医术高明,要想治好万岁的龙体,非师父莫属,故而速回寺来禀告师父,请师

    父定夺!”道信听罢半天没有吭声,脸色一沉问:“你是怎么知道为师能医疮疾?”

    沙弥胆怯地回答:“徒儿是听山谷寺的师兄弟说的。”道信问:“山谷寺的师兄弟

    还说了些什么?”沙弥说:“他们说三祖禅师昔日身患疮疾,是二祖大师给他医治

    好了。后来三祖禅师将此医术传授给师父您了,故徒儿回寺通报消息,还望师父速

    速下山,前往县城揭榜。”道信听了微微一笑说:“你这小厮,性情灵活,为师就

    依从你,速带为师下山,去县城揭榜。”沙弥见师父夸奖他,高兴地向众位师兄弟

    点头微笑。师徒二人出了双峰寺,向黄梅县城而去。

    道信师徒二人来到城西门口,见许多文人志士父老乡亲都在围观皇榜,有的高

    声念道,有的窃窃私语议论纷纷。道信站在人群中仔细阅读皇榜,然后便坐在城墙

    脚下闭目养神,一心等待高手前来揭取皇榜。沙弥见师父看过皇榜之后毫无反应,

    心中闷闷不乐。他想:师父为何不揭皇榜却在城墙脚下闭目养神呢?他不敢多问,

    只得忍着性子耐心地陪同师父依墙而坐。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道信见无

    人揭榜,便命徒儿上前揭下皇榜。沙弥高兴得跳了起来,惊喜地问:“师父,徒儿

    怎么能敢上前揭榜呢?”道信说:“你代为师揭下榜文,有为师作主,何必惧之!”

    沙弥站起身来,走到皇榜跟前,用手撕下了皇榜。这一撕不打紧,可吓坏了看榜人。

    看榜的官差见这位年轻的小沙弥撕下皇榜,便大声吼道:“你这沙弥头陀,是否吃

    了豹子胆?竟敢乱撕皇榜?”说罢走上前来一把揪住沙弥的胸襟将其顶在城墙上。

    沙弥连忙说:“军爷不必动怒,揭榜者乃吾师也!”官差扭头一看,见来了一位和

    尚,便放掉沙弥转身对和尚说:“是你叫他撕下皇榜吗?”道信见这两位差人好生

    无礼,便慢吞吞地回答:“是又怎样?不是又如何呢?”官差见这和尚对他不恭便

    威胁地说:“乱撕皇榜死罪难逃!”和尚笑着说:“揭榜无罪,守榜欺君,不但身

    犯死罪,而且按律必诛九族!如今皇上身患疾病,诏告天下访贤求医,你们却威逼

    揭榜之人,岂不是守榜欺君么?”这两个差人听说后,吓得面如土色,立即跪在道

    信禅师面前磕头捣蒜似的口叫:“师父救命!师父救命!”道信说:“起来吧!今

    后再也不能狐借虎威恐吓百姓。回去告诉你家老爷,就说是破额山中双峰寺里道信

    和尚揭了皇榜,叫他来找贫僧便是!”说罢带领沙弥,手执皇榜拂袖而去。两位军

    爷再也不敢阻拦,眼巴巴地看着他师徒两人走了,呆在城墙门口半天说不出话来。

    两位官差见和尚揭去了皇榜扬长而去,心中非常惊慌,连忙跑回县衙禀告县太

    爷。县尹闻报后,不敢怠慢,立即派人起轿,到双峰寺里去迎接道信禅师进京。黄

    梅县尹一行来到双峰寺山门前面,命随从停轿止步,惟独自己一人徒步走进寺中。

    县尹来到大雄宝殿门前报名而进。道信心里早有准备,随即出殿迎接县太爷进禅房

    叙话。县尹跟随道信进了禅房,道信非常客气地说:“请县太爷上坐。”沙弥献上

    香茶后,道信双手合掌问:“请问父台,来我这荒山野寺有何贵干?”县尹答道:

    “禅师不必客气,卑职前来拜访大师。昨日闻听差人禀报说:西门城外有禅师师徒

    二人揭下皇榜,这是我皇洪福,患病有救,故而前来宝刹恭请圣僧为皇上消灾治病。”

    道信微微一笑说:“难得施主对皇上的一片忠心,不屈千金之体,来到双峰寺中为

    皇上求医,真是可敬可佩!”县尹站起身来拱手作揖说:“师父过奖了!望师父以

    国事为重,立即起程进京。”道信说:“施主不必性急,贫僧既然揭榜,就必须为

    万岁治病,请施主暂回衙内,速派快骑,待贫僧配制药丸后,献给皇上就是。”县

    尹怀疑地问:“难道师父不赴京城就能为皇上诊病吗?”道信答道:“皇上龙体患

    点小恙,只需药丸便能医治,不需贫僧进京。明日施主只管派人前来领取药丸便是。”

    县尹听罢,心中暗喜:我若护送药丸进京,治好了万岁的龙体,定能高官任做,世

    袭子孙。这和尚不去,功劳岂不是我一人所得?他立即对道信禅师说:“师父若是

    不进京请把药丸备好,明日我亲自来取,护送药丸进京。”道信说:“施主请放心,

    明日定献药丸。”县尹辞别道信迅速回衙,准备行装待明日送药进京。

    道信禅师送走了县尹后,立即召集弟子赶快上山采挖草药,不到半天功夫,药

    草全都备齐。道信将大米碾成粉末,用箩筛选粉,将药草捣碎拌在米粉之中,做成

    一个个的米粑,用蒸笼蒸熟,再用树叶将米粑一个一个地包好,装在小木匣子里封

    闭起来,便于携带。

    次日,县尹来到双峰寺里领取药丸,待道信讲完服用方法后,便上了高头大马。

    带着两个衙役,向京城奔驰而去。一路晓行夜宿,行程一月有余,好不容易才来到

    京都。他提前在驿馆里将米粑用文火蒸熟,提心吊胆地捧着匣子来到午门外,听候

    内侍的宣召。他想:这次倘若医不好皇上的疮疾,我全家性命就难保了;如果医好

    了皇上的龙体,我这七品县尹立即就会飞黄腾达。他正在思前想后,猛然听到金阶

    上传来“宣黄梅县尹进见!”的吆喝声。他立即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上金阶来到

    金銮宝殿,双膝跪下口称:“微臣黄梅县尹,参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

    太宗李世民睁眼往殿下一看,问:“你就是要进殿献药的那个黄梅县尹么?”“正

    是卑职。”他战战兢兢地回答。太宗又问:“药在何处?”此时,黄梅县尹双手将

    木匣举在头上说:“就在此匣之中。”太监从他手中接过木匣,呈放在龙案之上。

    太宗打开木匣一看,见里面全是树叶裹着又粗又黑的米粑。太宗问:“这是何药?”

    县尹答:“这是双峰寺和尚亲手所制的‘金疮丸’。”太宗说:“传太医上殿。”

    太监立即宣“太医上殿。”站在朝房多时的太医听宣后,立即来到殿中参见太宗。

    太宗问:“你看此药丸朕可能吃?”太医上前拿过木匣,反复观看,然后扳了一半

    边放在嘴里慢慢尝试。过了一会儿,太医说:“臣启陛下,这种药丸乃是草药所制,

    无有毒性,可以服用,请万岁定夺!”唐太宗正在犹豫不决,此时,身上一阵奇怪

    瘙痒,他扭了几下身子,非常难过地说:“还是吃下去吧!”众位大臣都用疑虑的

    眼光望着太宗,这个县尹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在颤抖着。看着太宗一连吃下了三个

    药粑,过了一会儿,太宗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又吃了三个。吃罢便说:“黄梅县

    令暂到驿馆歇息,听候发落。各位爱卿如无别事就退班!”各位大臣三呼万岁退出

    金殿。可怜这小小县尹缩着身子,不敢伸直腰杆也跟随众位大臣猫着身躯退出了金

    殿,一身冷汗已湿透了内衣。

    唐太宗自从在金殿上吃了米粑后,回到后宫觉得病情减轻了好多,皮肤也不瘙

    痒。他立即命内侍端来“金疮丸”,继续服用。他越吃越觉得好吃,越吃越想吃,

    忘记这是在服药而把它当着点心来品尝,一口气又吃下去五个。太宗觉得吃饱了,

    精神也振奋起来。他想:这个金疮丸确实是一味良药,有了它朕的疮疾何愁不愈呢?

    太宗在后宫一连服了三天金疮丸,疮疾完全好了。他命内侍传旨:“明日早朝宣献

    药人黄梅县尹进见。”

    次日早朝,景阳钟响彻云霄,文武百官早已在朝房等候。太宗端坐在龙椅上,

    满面红光,精神抖数。大臣们三呼万岁参拜已毕,站立两厢。太宗说:“宣黄梅县

    尹进见!”内侍传呼至金阶,早在金殿外等候圣旨的县尹急忙走进金殿,伏首三呼

    万岁!太宗说:“卿家平身。”“谢万岁!”县尹听见皇上说句“卿家平身”这句

    话后,心里舒坦了许多。太宗说:“爱卿奉献此药,甚是灵验,朕连服三日疮疾全

    愈,今日得好好谢你,封你官迁四品,赐你黄金百两,锦绢五匹。现派使臣跟你同

    回黄梅县,迎请道信禅师进宫,朕要封他为国师住在宫中。”“多谢万岁恩典!”

    县尹高兴地连连磕头谢恩。

    唐太宗在金銮殿上封赠完毕,立即指派钦差刘贤奉旨请师,县尹跟随刘钦差,

    一路浩浩荡荡向黄梅进发。他们所过州县都有官府迎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

    达黄梅县境。

    双峰寺大小僧人列队迎接钦差刘大人,三声炮响,钦差的官轿到了山门。走在

    前面骑着高头大马带路的便是昔日的黄梅县尹,今天可算是衣锦还乡,威风过人。

    道信禅师身着袈裟站在山门前恭迎,钦差大人吩咐落轿,在四名带刀护尉的簇拥下

    来到寺前。双峰寺前早已摆好了香案,迎接圣旨到来。刘贤站在案前手捧圣旨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双峰寺道信禅师医术高明,功德无量,今封为国师,立

    即进宫见驾。钦此。”道信跪在地上三呼万岁,叩谢皇恩。道信领旨进寺,命人招

    待钦差刘大人一行在寺里用斋。双峰寺斋饭备齐,道信请刘钦差上座坐下,县尹与

    刘大人对面而坐,道信下首相陪。席间,刘贤问:“禅师何日起程?”道信笑了一

    笑便说:“刘公公,贫僧已是出家之人,早已抛弃红尘,这次为皇上治恙,是托万

    岁的洪福也是佛因有缘,贫僧并无功德。倘若做点小事受此大封而离开佛门净地,

    进宫享受荣华富贵岂不忘了佛祖所训?望乞钦差大人回去启奏万岁:道信并无功德,

    不求皇封,愿守佛门,望圣上恩准。”刘公公听了禅师的一叙话后,觉得很有道理

    ——出家之人慈善为本,救苦解难,普度众生,乃是分内之事,不必召回朝廷久住

    深宫。倘若强行要他进宫,岂不抛弃佛祖?刘大人左思右想,以协商的口吻对道信

    说:“皇恩浩大,圣命不可违呀!待本钦差回朝复命后请圣上定夺。”道信连连点

    头说:“有劳大人!阿弥陀佛——!”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见道信禅师没有接进宫来,心中常常思念。

    他想:“这位医术赛过御医的大师,为朕治好了疾病连面都不能见,真是于心不忍

    啊!他再下决心,派使臣第二次迎请大师进宫。这次太宗没有派朝中的太监充任使

    臣,而是派了一名将军为钦差。这位将军姓秦,性情非常急躁,说话直言快语,十

    分粗鲁。他领旨后,一不坐车,二不坐轿,也不带护尉随从,骑上一匹快马,跑起

    来四蹄生风。他肩背包裹,腰挂宝刀,独马单骑奔驰在阳关大道上,真像一个战场

    上的黑脸邮差。秦将军一路风尘仆仆,风雨无阻,不到半月的时间就到了黄梅县境

    双峰寺前,他不通名姓,便牵着马走进了寺院。小沙弥见来了一位军爷,便去禀告

    师父,只说外面来了一位军爷。道信说:“贫僧今日身体不适,不能接待寺外来客。”

    沙弥转身出来欲告诉军爷,刚好撞见军爷闯进了佛殿,二人撞个正着。“请问施主

    来到寺中有何贵干?”小沙弥有礼貌地询问。军爷对沙弥瞪了一眼傲慢地说:“快

    叫你师父出来见我!”沙弥见这黑脸军爷气势凶凶地要他师父出来见他,不知是何

    原因,便回答说:“我师父身体不适,不能接待寺外的来客。”将军听说不接待来

    客便恶狠狠地说:“你她妈的驴熊!老子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你是不想活了不成!

    快快叫你家老和尚出来接旨!”小沙弥慌了手脚,今天是病人见了阎王爷。既然是

    朝廷派来的钦差为何独自一人呢?我看其中有诈。但是,小沙弥也不敢不信,万一

    真的是钦差我这头不就完了吗?还是去禀告师父为妙。道信听说朝廷又来了圣旨,

    不得不走出禅房。他来到寺前,见使臣一手叉着腰,一手握着刀,怒目观望,一脸

    杀气阴森可怕。秦将军见寺后走出了一位和尚,知道是道信,便转脸笑嘻嘻地问:

    “您就是为皇上治病的道信师父吗?”道信回答说:“贫僧就是道信,不知施主找

    贫僧有何见教?”秦将军立即从怀中取出圣旨说:“道信接旨!”道信立即跪下,

    秦钦差打开圣旨高声念道:“双峰寺道信禅师速速进宫!钦此。”道信三呼万岁,

    起身接过圣旨。道信接过圣旨后退几步说:“请钦差大人到后殿用斋。”钦差说:

    “禅师不必客气,我在途中已用过饭了,还是请大师快去收拾行装,同我一起回朝

    面圣吧!”道信回答说:“钦差大人不必急性,我与皇上无有面见之缘,这次不能

    同钦差大人一起返京,请大人恕罪。”秦将军见道信不肯一同进京,是为抗旨不遵,

    便恼怒地喝道:“你这和尚不识抬举,皇上见你为其治病故而召见与你,可你竟敢

    三番两次抗旨不遵。我看你是不想活了!这次你若不去,我就将你的首级割下带回

    京城!”说罢“刷——”地一声,从腰间抽出宝刀威逼道信回话。道信见这钦差面

    带杀气,便不慌不忙地说:“好吧!就请钦差大人割下贫僧的首级吧!”说罢,便

    伸长着脖子来就他的刀,闭上双眼让钦差宰割。秦钦差见状后退数步,大惊失色地

    收回宝刀,插入刀鞘,慌忙地说:“大师不必当真,只是末将迎请大师进京心切,

    一时不慎发怒,还望大师饶恕我这粗鲁之人。”道信说:“你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

    官、钦差大臣,来到鄙地催我进京,上持皇上圣旨,手掌生杀大权,腰有执行的宝

    刀,要杀要剐由你之便,为何又说一时不慎而发怒呢?倘若真的将贫僧杀了,恐怕

    大人你回去不好向万岁爷交差吧!难道贫僧为万岁治好了病,他还要杀我不成!我

    今天就是不去!劝你还是早日回京复旨,就说贫僧道信与皇上无面见之缘,年老不

    便入宫,请万岁开恩赦我。”秦将军听了道信一番话后,只好连连点头应诺,转身

    骑上了高头大马,悻悻地离开双峰寺,奔向京城之路……

    金銮殿上唐太宗端坐在宝座上,文武百官已到上朝面圣的时分。这时,派往黄

    梅县的钦差已站列在金殿旁,他出班跪在金阶上奏道:“臣启万岁,微臣快马加鞭

    晓行夜宿来到蕲州黄梅县双峰寺,宣读了万岁的诏书,要求道信禅师进京面见我皇。

    可是这和尚口称年老,与圣上没有面见机缘,故不肯同臣返京。臣见道信不遵皇命,

    一时性急拔刀威逼禅师回话。可是,禅师不但不从命,反而伸颈就刀,弄得微臣下

    不了台。臣不敢自作主张,因此,策马而回启奏陛下。”李世民听罢哈哈大笑,高

    声赞道:“难得这位德高望重的禅师,真是可敬可佩!是吾朝佛门之楷模。朕念他

    为朕治病有功,应享荣华富贵,谁知禅师屡征不至,道德可佳!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呢?今赐紫衣一件永作镇寺之宝,马上差人送到双峰寺。朕愿道信禅师紧依佛门,

    完成传法之愿。”众位大臣听罢太宗的口谕后,纷纷磕头谢恩。这位黑脸秦将军非

    常害怕太宗追查他请不来道信禅师之责,谁知太宗不但不咎反而御赐紫衣与和尚,

    他的心此时稍微平静下来,三呼万岁后,站起身来退出金殿才擦了一下额上的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