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今篇
    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烦恼是本性的污染,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

    就能付出生命的良能。

    记得不久之前,精舍来了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公公,这位老人看来身体还很硬朗,背脊挺直,走路还很利落。之前他到慈院住院时,曾听志工介绍过慈济的种种。他很感动,觉得活到一百多岁了,到现在才是最欢喜的一刻。志工又跟他介绍师父,他就一心一意地要来和我见面,谈话时对答非常流利。

    他的孙子告诉我说:「阿公还能帮助我们做一简单的家事呢!」我问他:「您能帮孙子做什么?」他回答:「就是扫地、擦桌子、帮他们收衣服,这些我都能做。」他的孙子又告诉我:「阿公穿的衣服都自己洗呢!」实在是了不起啊!一百零一岁了,还自己洗衣服洗得那么干净,行动这么的利落。

    他说:「今天能看到师父,我真的很高兴啊!」拉着我的手,一直说他很欢喜。我为他带上一串念珠,他一直摸着念珠说:「我今天比赚了二百五十万还要高兴,我今天真的赚了很多。」

    我又为他祝福,为他皈依。他说:「哇!我今天得了五百万了,好像得到五百万一样,我很高兴啊!」看得出来他是从心底发出的欢喜。他告诉我,他出生于日据时代,在那个年代生活困苦,他不识字,做过很多粗重的工作,经过时代的洗炼,他从来不敢懈怠,一辈子都很认真、很努力地过日子;看!这一百零一岁的生命用得多踏实!

    他说:「因为不识字,所以我不会烦恼,只会做。」其实,人生能够不烦恼、只会做事,这实在是不简单。看他这么健康、利落,我相信他所过的是「不会烦恼、只会做」的人生,他的人生很有价值。

    我们要学得体认生命的价值观,那就是不要有烦恼;烦恼是本性的污染,如果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接受过去生中的因缘,守好我们的本性,做该做的事,并且时时警惕自己,这就是良能的发挥和生命的价值。

    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心要定,首先要「知足」,

    能淡泊知足,才能够包容一切。

    心要能定,首先要「知足」,有知足的心,才能够宽恕、包容一切,所以「知足」对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在日本有一个小农村,村中有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这对年轻夫妻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夫妻俩非常勤奋、努力地工作。

    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三个幼小的孩子,必须留在家中,一方面也做些手工贴补家用。她的先生无论天气多恶劣,都是天未亮就出门工作,到晚上才回家;所做的工作虽然非常粗重,但是所得也仅能温饱而已。

    寒冷的冬天到了。孩子所穿的衣服很单薄,脸颊被霜冻得由红转黑,夜晚所盖的棉被既破又薄,这位妈妈看了好心疼啊!

    她赶紧找了一些木柴,升起火炉取暖,她看着熊熊的火焰在闪动,火光一闪一闪地照映在孩子的脸庞上,她心中觉得很安慰,虽然家中这么贫穷、衣被这么单薄。不过,先生和孩子是她精神上最大的依靠,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她帮人缝制着一件棉袄,需将棉花一层一层地铺进衣服里,这是块质地很好的布料。她心想:这件棉裘做好了,是要穿在别人家孩子的身上,她不断地为那个孩子祝福。

    她又看看自己的孩子,内心感到很无奈!只好暗自摇摇头,叹气说:「什么时候,我的孩子才能够穿到这种衣服呢?」这时候,她抬头看看日历,想着:距离过年已没几天了,我必须赶工,才来得及让人家过年穿啊!

    她非常认真地赶工、完成这件衣服。看到孩子和先生睡得很熟,她很满足,想着:这件衣服,明天如果送到主人手中就有工钱了。快过年了,可以用这些工钱买一些东西,让孩子过个好年。于是,她很安心地入睡。

    到了半夜,有一位小偷潜入屋内,这时候,先生听到声音,翻身一看,正好看到小偷拿了棉裘正要跑出去。他赶紧起来,叫住这个小偷说:「请等一下!」小偷忽然间听到后头有人在叫他,非常的害怕,浑身不自在地回过头来。

    这位先生对他说:「来!请进来吧!」但是,小偷跪在门口叩头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不得已的!因为我父亲没有厚衣服可穿,我必须帮他弄件衣服,否则身体会冻坏的」。

    这位先生温和地说:「外面很冷,来,你进来里面说话。」小偷这才浑身不自在、边走边发抖地进入屋内。

    先生看到这个小偷很年轻,就说:「听你这么说,我很同情你的状况,但是,你手中所提的这包东西不是我的,是别人的东西!虽然我自己的东西没什么价值,衣服是旧的,但是只要能帮助你父亲、你可以拿去没关系。还有一些米,也可以让你带回去。唉!这年头大家都很贫穷!不过,我和孩子们的体力比较好,还可以度过严冬,你父亲年老了,的确很需要温暖的衣被,你要哪一件随你拿去吧!」

    小偷跪着一再叩头地说:「怎么有这么好的人,你的家境也这么困乏,而你不但不责备我,还愿意给我东西,我真的很感恩,」他拿着那米及一件父亲可以穿的衣服、转身要走时;这位先生又劝他说:「年轻人!你下次不可以再这样了。人生,穷也要穷得有志气,我们要凭自己的劳力来维持生活,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小偷又羞愧又感恩地答应,然后离开了。

    先生带着微笑,将棉裘拿回来,安然地放在太太的枕头边,他感到很欣慰,心想:太太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明天可以带着这件衣服去换取工钱。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更感到满足,有这么好的妻子、这么可爱的孩子,一切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看这个家庭,虽然环境是这么的贫寒,可是他们却很淡泊知足!人生就是要像这样安贫乐道。虽然贫穷也要穷得很自在,虽然缺乏物质,但是要取之有道,这种的人生真美啊!

    青年与乌龟

    人生的观念不同,价值观也就完全不同,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比拥有财富更可贵。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

    父子把辛苦所得的农作物卖出去,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慢慢地存了一笔积蓄。有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好日子过,父亲对你感到很歉疚,我应该设法让你过好一点的日子。」

    儿子很体贴地说:「不是这样的,是我没用,没办法赚很多钱让您安享天伦之乐,我对您一直感到很愧疚。」父子俩人互相表达心声。

    后来父亲又说:「虽然我们生活清苦,不过,却感到很自在!我们多年来的辛苦,已累积了一钱,应该要做一番打算:我们的田虽然不大,但一向都是用人力耕作,确实很辛苦,我想可以买一头牛来帮忙耕作。」

    他将所累积下来的钱,交给儿子说:「这些钱你拿去,到城内买一头牛回来。」儿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父亲年纪大了,体力也衰退了,应该要买一头牛回来分担劳力。

    他接过父亲的钱说:「好,我到城里看看,您不用担心,我会很快就回来。」父亲叮咛儿子说:「钱要放好,路途这么遥远,不要弄丢了,这是我们多年的辛苦所得。」儿子回答:「我会注意的。」然后就出门去了。

    儿子翻山涉水,来到一处河边时已经很累了,就坐在石头上吃着父亲帮他准备的便当。边吃饭边想着:「这么大的河,要如何过去呢?」

    当他望着大河时,远处传来小孩子的嬉笑声,他循声望去,原来有五、六个孩子在那儿。他就往这群孩子的方向走去,看到他们有的拿着绳子,有的拿着竹子,好像在敲打石头般;再看仔细,原来不是石头,竟是五只乌龟——有一只大的,四只小的。这孩子将乌龟倒翻过来,让牠们在地上转,再用竹子鞭打。乌龟是靠着壳保护生命,一有任何情况发生,牠们就将四肢和头缩进龟壳里保护自己。但是,这些小孩子却用绳子、竹竿来打乌龟,一直要逼牠们将头伸出来。

    这位年轻人看了,觉得很不忍心,就对这群小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玩弄乌龟呢?牠们也是生命啊!牠们也会害怕、痛苦。为什么不将乌龟放回河里去呢?」这孩子回头一看,看到这位年轻人,就说:「你懂什么?我们好不容易才捉到这只母龟和小龟,牠们很好玩啊!我们在这里玩,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又故意去虐待那乌龟。年轻人说:「你们知道人都有父母子女,对这只母龟和小龟也应该一样,为人子女者看到父母被虐待,心中会很难过;父母看到子女受灾殃,也会很痛苦!你们虐待母龟和小龟,这是不对的!」

    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更加重对乌龟的凌虐。其中一位较大的少年说,要用绳子将乌龟一只只绑成一串。

    年轻人看了很不忍心,就问:

    「你们到底要将牠们绑去哪里?」

    「要拿去卖,卖了有钱啊!」

    年轻人问:「你们到底想卖多少?」那群孩子说出来的数目实在很大,他伸手摸摸腰包里的钱,心想:这些钱是要买牛的,如果把这钱给他们就没办法买牛了;但是,这些孩子不只将乌龟绑住,还一直摇晃,看了实在很不忍心啊!他毅然将身上的腰包解下,对这些孩子说:「我身上仅有这些钱了,你们把乌龟给我,我把这些钱给你们。」这些孩子接过钱后,便将乌龟放下来给他。

    他看到孩子们走开后,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乌龟身上的绳子一一解开,将牠们聚合在一起,对牠们说:「母龟、小龟啊!现在你们已经自由了,不用害怕!这条大河就是你们可以自由遨游的地方!回去吧!」他将乌龟一只只捧到河边,但是,这五只龟依然恋恋不舍,抬头望着这位年轻人。

    年轻人又说:「去吧!如果仍在这里留恋,那群顽皮的孩子再回来,你们还是会受灾殃啊!赶快去吧!」但是,这些乌龟还是睁大了眼一直看着他,他又说:「我花这么多的钱,无非是想看你们平安地游入水中,让我放心吧!赶快去!」

    这五只乌龟,好像听得懂似的向河里游去,到了河中央还再三地回头,年轻人看乌龟们一再地回头,也向牠们挥挥手,之后这乌龟才安然地游出去。他看了很欢喜,可是,却得回到现实的情况,怎么办呢?现在身上已是分文不剩了……,他只好空手回家去。

    回到家向父亲说明经过,他父亲听了露出笑容,摸摸儿子的头说:「你做得好,做得好啊!拿那钱去救五条命,比买一头牛还有价值!我们的身体还很健康,再努力工作就能赚回这些钱;但是那五条生命如果没去救,牠们就死定了,所以你把钱用得比买一头牛还有价值,我很高兴!」他们父子俩都觉得很安心。

    晚上睡觉时,忽然听到「叩叩」的声音,好像是有人在敲门。父亲把门打开,一看,竟然有一头牛在门口,牛的脖子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为了报恩,所以乌龟在河边咬着碎金,集聚在一起,换一头牛回报牠们的恩人。」

    这故事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但讲述的却是真理。这对父子虽然很贫苦,但是他们懂得尊重生命,这种品格多么高贵啊!和那群无聊的少年,那种玩世不恭及虐待其它生灵的心态,两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完全不同。

    佛陀的教育就是教人时时培养好心、时时去做好事,所以,我们要把观念调好,才不会有行为上的偏差。

    父子之间

    要常常培养坦诚之心,

    它是人际之间最好的桥梁。

    「坦诚」,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假如有了欺诈,彼此缺少坦诚的心态,哪怕是父子、夫妻感情也无法非常地融洽。

    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对父子,父亲很疼爱儿子,儿子也很关心父亲,虽然他们心里都关爱着对方,却不肯表达出来。有时父亲叫儿子往东,儿子却偏偏要朝西;叫儿子往前走,儿子就故意后退;叫他上山,他却要下海。明知父亲很爱他,他也爱父亲,但是,他一直认为:我一定要表现自己的个性,不要让父亲事事管我。所以,儿子总是故意表现出叛逆的性格。

    有一天,这位父亲想:「儿子这么不听话,怎么办呢?以后我如果死了,可能他也不会照我的意思安排后事,我现在必须想个办法……」这位父亲最期待的是,将来往生之后能够葬在高山,可以居高临下,这是他的愿望。但是,他想:如果叫儿子将我葬在高山上,他一定会将我埋在河边。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好主意,对儿子说:「爸爸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关于我的身后事,希望将来你能够把我葬在河边,这是我对你最大的恳求。」儿子把父亲的这些交代牢牢地记住了,尽管日常生活中,他的举动还是常常让父亲感到很不听话,但是,他已将这件要紧的事牢记在心。

    后来他的父亲往生了,他常想:父亲在世时,我为何这么不听话?常常惹父亲生气,实在很不孝。若知道父亲会这么早过世,我应该要让他每天都过得很高兴才对!他很后悔自己不肯表达对父亲的爱。

    他想遵照父亲交代的话去办理后事,但又担心大雨过后河水会暴涨,岂不是很危险吗?棺木是不是会被河水冲走?但是,这是父亲的遗言啊!所以后来还是将父亲葬在河边。

    但是,他每天总是很烦恼,看天色变黑就担心会下雨,所以常常在河边徘徊。这年轻人因为苛责自己、郁闷不欢,常常茶饭不思,因此,过了不久,他也在墓地旁边往生了。

    年轻人往生之后,人们就常常看到一只很大的鸟,飞绕在墓地的周围,就好像那位年轻人,每天都在那里围绕一样。所以,村里的人都传说:这只鸟是那位年轻人的化身,他后悔的心放不下,所以,每天都绕着墓园,叫着:「爸爸!爸爸!」这是村里大家共同的认定。

    这位不坦诚的儿子,平时非常叛逆,而这位父亲知道儿子的个性,也说了一些违反心意的话,因而葬在自己不喜欢的河边墓地。这个故事可以警惕我们,每个人内心怎么想,都应如实地表达出来,要常常培养这分坦诚的心,才会有同心和谐的人际关系。

    严冬里的阳光

    爱心能够破除冰冷的感觉,

    及时的帮助,就像温暖的冬阳。

    天气转冷了,总是让人感到一股凄凄的凉意!每当天候转冷的时候,就会想到:富有的人家有暖和的棉衣或皮衣可以御寒;但是,一些一贫穷人家,房子无法遮风蔽雨,身上缺少了衣物,晚上又没有很暖和的棉被可盖,这种贫困人家,冬天真的很难熬啊!

    不由得想起慈济大陆救灾工作,每一回都是在将近冬天的时候进行。大陆的冬天确实是寒霜冰冻、白雪纷飞,很多乡下地方本来就很贫困,再加上天灾,真是民不聊生!

    不过,有时候悲苦的景象之中,却也有人间最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有一个影像浮现——记得有一位老伯伯,年纪看来像是七十多岁了,那天,绵绵的白雪不断地下着,这位老公公连汗衫都没有,只穿着外衣,甚至扣子也掉光了,脚上穿着一双已经裂开的鞋子。

    他在人群中等着领取衣物,寒冻的天气使得他身体蜷缩着,我们慈济的委员看见了,赶紧上前慰问,他说:「我几天没吃饭了,家里没有东西可吃,我从昨天晚上就开始走路,要赶上领取物品。」

    委员们很不忍心,立刻拿了一件厚衣服帮他穿上;看到他的双手还一直在颤抖,有的人赶紧拿了一面包、馒头给老公公充饥。

    老公公一接过来就往口里塞,他没有牙齿、咬着那个馒头还一直发抖;慈诚队员赶紧倒来一杯热呼呼的茶,拉着他的手来捧这个杯子,看他的手还是不停地抖;委员又赶紧帮他将杯子拿到嘴边,他一边喝着热茶、一手拿着馒头,感动得流着泪……。委员又拿着毛巾帮他擦拭,这一幕影像,让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

    也曾看过一段温馨的故事——在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普遍都很贫穷。不过,一样的贫穷,却有不一样的人生观。

    有一天黄昏,天气非常寒冻,因为风雪很大,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这时候,有位老公公穿着单薄的衣服及一双车鞋,踏在雪地上边走、边颤抖,想要向人要杯热茶喝。可是,每一户人家都拒绝了他,他就快要倒下去了,但还是勉强打起精神,颠踬地继续向前走。

    好不容易,他看到一间茅草屋,门也是紧闭着,这位老公公知道自己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没办法再往前走了,只好再鼓起勇气,敲敲这屋子的门。

    当他敲门的时候,很快地里面有人应声问道:「是谁啊?」同时很快地将门打开。门内站着一位老婆婆;这位老婆婆看到老公公的脸色很苍白又全身发抖,赶紧扶他进屋内,说:「这么寒冷的天气,你为什么跑到外面呢?赶快进来吧!」

    她先让老公公坐下来,又说:「虽然我家里没有什么东西,也无法生起火炉,但是总比外面温暖,进来坐没关系,你安心在这里休息。」老公公说:「我很饿,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妳可以给我一些吃的吗?」老婆婆说:「我知道你很饿,但是昨晚我也没有东西可吃。不过,别担心!我可以出去帮你找食物,你安心在这里休息吧!」

    于是,老婆婆冒着风雪外出,到邻近的住家去敲门,因为天气太寒冷了,有的人拒绝开门;有的开了门却也没有食物可以给她。老婆婆感到很无奈,心想:如果没带食物回去,那位老公公可能会饿死!该怎么办呢?

    走着走着,她看到了一片菜园,这时候,她灵机一动:我到菜园拔一些菜,回去煮给老公公吃;虽是青菜煮白水,也可以让他恢复一些元气啊!但是,菜园是别人的,怎么办呢?又想:如果没摘菜回去,老公公一定会饿死!

    她内心很挣扎,不过,总是救人要紧。她就在菜园中拔了一条萝卜,这条萝卜又白又嫩又大。她拿着萝卜,高兴地一直念着:「老公公有救了!他可以享受到清甜的萝卜汤了!」她喃喃自语、脸上带着微笑,加紧脚步赶回家去。

    隔天一大早就听到很喧哗的声音,因为菜园的主人发现萝卜园中有一个坑洞,知道是遭小偷了!「哪怕只是偷一条萝卜,也是小偷,村内绝不容许有小偷!」他一喊,隔壁菜园的人都围了过来,他说:「你们看,这附近一定有小偷,我们要赶快捉拿他,看!还有脚印哪!」

    有人附议说:「对啊!小偷会偷这里的萝卜,说不定明天就换我的!绝对不能容许这个小偷存在。」大家便集合起来,循着那些脚印去寻找。

    当他们往前寻找的时候,忽然间,白雪纷纷地降下,下得又厚又快,把那些脚印都覆盖住了,后来那些人怎么找也找不到原来的脚印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两种极端的感受,一种是冰冷的气候,另一种是非常温暖的人心。

    爱心能够破除冰冷的感觉,人人如果都能培养爱心、相互扶持,天下就没有凄苦悲凉的人生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必多计较;

    因为「理」讲太多,反而情就薄了。

    早晨时刻,静听一切飞禽和水中青蛙的叫声,多么清澈、多么有节奏,就好像开了一场很美好的空中音乐会。再看升起的太阳及一片片绿油油的草木,这境界多美啊!如果能够常常处于这种境界,人与人和睦相处、环境悠适,心中一片祥和,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偏偏很多人都不会把握这样的良辰美景,常与人计较、心有不足,所以造成不少的烦恼。我常说:「人要圆,就是不与人争;事要圆满,也不要在事项上争;世间要和合、平安,就不要与世间的一切相互争斗。」

    有人说:「我要争个理。」其实理讲太多,反而情就薄了。只要自己站好立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要计较;不计较、不争取,往往会得到更多,所谓: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家庭,夫妻感情很好,也很疼爱子女。看到子女承受很大的升学压力,便决定将孩子送到国外念书。为了照顾孩子,太太也移居到加拿大去。孩子就学后,起初夫妻俩都很体贴,太太照顾孩子,先生时常去探望他们。先生回台湾后,每天都会打电话关心太太说:「为了孩子,让你辛苦了。」太太也很体贴,常打电话慰问先生说:「你在台湾为事业怒力,也很辛苦。」总之,夫妻俩相互体贴,不失和谐。

    但是过了一段时日之后,她觉得先生打电话来的次数逐渐渐减少了,甚至有一段日子都没有先生的消息,她愈来愈奇怪。有一天打电话回台湾,那时是清晨,接电话的人竟然是公司的秘书小姐。她问:「这么早,你怎会在我家呢?」

    这位小姐很大方地说:「我和你先生同居了,当然住在你家。」

    她听了差点昏倒,很生气地说:「你怎能做这种事情?」

    「你先生没人照顾,再说我们情投意合,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她气得咬牙切齿,立刻挂断电话。她愈想愈不甘心,就打电话到公司兴师问罪,问先生为什么做这种事?而先生却若无其事,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太太更加生气了,又追问:「那你是不是不要欠母子了?是不是永远都有不来了?」他竟然回答说:「是啊!」好轻松的一句「是啊!」

    这位太太气得又将电话挂断了。从此她每天以泪洗面,以前夫妻感情这么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女儿知道后,就说:「妈妈,你在这里生气有什么用?你可以出其不意地回去,找人去捉奸。」她觉得女儿这个主意不错,就回到台湾。有了充分的证据后,便控告秘书小姐破坏家庭。

    但是这位小姐很聪明,她一不作、二不休,说:「我已经怀孕六个月了,你要给我公道。」就这样吵吵闹闹,的确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先生站在第三都那边,她觉得很无奈,也很孤单,只好再回到加拿大。她心灰意冷地想着:「什么是感情?生命在人间有何价值?」愈想愈痛苦,觉得全身都不舒服,好像生病了。

    后来,她想到孩子还需要照顾,绝不能病倒!那时朋友告诉她:「走!我们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过快乐的日子。」她想一想,人生真的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否则就白走了一遭,所以就加入慈济加拿大公会的志工行列,跟着大家投入社会公益。

    从个案中,她看到人间苦难这么多,有很多孤苦无依的人,他们以前有的人也过得很风光;现在老了,却落得如此孤单!眼界开扩后,她觉得人生还有什么好计较!对自己而言,还有体贴的孩子在她身边,又有什么好怨的?想开了,也就不再计较。

    从此她的心情平静多了,每天都过着很快乐的日子。过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有时她会寄一些生活照给先生看,或是偶尔写信向先生问安。

    有一天,先生突然到加拿大看她们;见面后,先生问太太:「你是否能在树上系上黄丝带,欢迎我来?」太太说:「可以,欢迎你回来!」先生觉得亏欠太太很多,一直向她道歉。那年过年时,先生打电话请他们母子回来过年,她们也答应了,就回来过了一个很温馨的年。

    原来,那位秘书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先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地反省;而这个女人得寸进尺,常常吵着要名分。甚至把太太写来的信都藏起来。他觉得这女人很无理取闹,因而时常吵架,后来就分手了。而今太太终于回来了,夫妻俩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有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心宽、不计较」。不要争理;理说多了,感情就薄。在日常和活中,能包容不包容;得理气也要柔一些,不要理得气壮。能过着平安无事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外遇与情锁

    执着私情,不免苦恼无穷;

    发挥大爱,可保身心安康。

    有一位年轻妇女由她的妈妈和一位慈济委员陪同来看我。这位年轻妇女似乎心有千千结;尽管有很多人劝解、辅导,但她脸上还是愁苦不堪。

    她妈妈说:「我实在很担心,我女儿整天都在喝酒,每天最少喝五瓶的『五加皮』;喝醉了就糟蹋自己的体身,有时候还想拿刀杀人,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我问年轻妇女:「妳恨什么呢?」

    她说:「我怎能不恨?我被先生抛弃了;当初我们相爱时,他表现是非常体贴。可是结婚不久,我怀第一胎时,他竟有了外遇,并且弃我而去。我怎能不生气?怎能不恨呢?」

    看她说得咬牙切齿,怨恨之深,实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甚至说:「他不但抛弃我们母子,而且还留了一些债务要我偿还,我恨不得立刻拿刀杀了他。」正好有位慈济委员也曾有过同样的心结与遭遇,于是就以过来人的经验辅导她。

    这时,又有一位年轻人来访。他长得眉清目秀,就读于研究所,应该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

    我问他:「有什么事困扰你吗?」

    年轻人说:「唉!我被情所困,没有办法解脱,我不想活了!」

    委员说:「他自杀过好几次,现在连课业都无心顾及了。」

    我说:「你把情看得那么重吗?」

    他说:「是啊!我们交往很多年了。」

    我又问她:「交往那么多年,那情有多重?拿来秤一秤。是不是可以拿出来让我看,情在那里呢?」

    他苦有所悟地说:「是啊!不轻不重呢!」

    「既然不轻不重,你为何要为她寻死呢?没有这个人就不能活下去了吗?少了这个人天就塌下来了吗?真正值得你爱的人是永不变心的。倘若她真心爱你,怎么会嫁给别人,既然她不是真心爱你,为什么还要为她受苦、折磨自己?」

    他说:「我知道了。师父,您是不是希望我在学业上多用心?」

    我说:「当然!如果人生观念正确,大好的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发挥智慧,为人群付出;为何不把想死的勇气拿来发利益众人的大愿呢?要为人群、为自己活下去!」

    年轻人说:「现在我明白了,我应该把心收回来,专心念书。」

    人常常为了情、为了爱或一点点烦恼而困惑,甚至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这是很不值得的。总之,要把身心放开,在日常生活中尽本分,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若只是执着于私情,这样的人生多苦啊!

    为了一碗面

    有形的牢狱或许有其年限,

    内心的折磨却是一辈子的。

    话说有一对夫妻,常会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吵架,谁也不肯先让步,吵到最后总是两败俱伤。

    有一天,先生出去喝酒,很晚才回到家,太太已经睡了;但是先生觉得肚子饿,于是把太太叫醒:「我想吃面,帮我煮一碗面。」太太只好起来煮面。煮好后,先生却睡着了、叫不醒,于是太太就把面放在桌上,然后回房继续睡。

    当先生醒来想吃面,发现面凉了,就大发雷霆责骂太太;太太也不甘示弱地回骂过去。最后,两人竟然为了一碗面在半夜里争吵起来。

    在争执之,太太赌气说:「你如果那么生气,就来杀我啊!」便丢给先生一把刀子说:「你有胆子,就杀了我啊!」说完后就走进浴室。

    当时,先生酒意未退加上一时气愤,就拿起刀子跟着进入浴室,关了灯,刀子就往太太身上一刺,也不晓得刺到哪里,只听到一声惨叫。灯一开,才发现太太受伤倒地,而且血流不止。

    那时,他还一副醉茫茫的样子,一直对太太说:「起来啊!起来啊!」叫了一阵子,太太却一直没有反应,这时他才发觉事态严重,赶快叫救护车;当太太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断气了。

    先生心中真是后悔莫及啊!一条命就赔在一碗面上,而且先生还得去坐牢;坐牢虽有年限,但内心的折磨却是一辈子啊!心狱的惩罚比身狱更为严重。这都有是因为血气太盛,所以一出口就伤人,这位太太若能误解先生喝醉了,不与他计较,也不会赌气地丢给他一把刀,也许就不会了生悲剧了。

    现代人常因一口气不能忍,惹来终身遗憾的祸事。所以,待人要细语柔和,心念要调得柔软;而这都要靠自己,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行。

    寻宝的老人

    与其心外求佛,不如勤拭自身心镜,

    心中有爱即是佛。

    在日本,曾有人写过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位住在都市的中学生,暑假时到乡下的舅舅家度假。舅舅家位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纯朴小山村。

    中学生来到舅舅家的第一天,天未亮就与表哥相约去看海。

    当金黄色的太阳缓缓从海面升起,辽阔的海面四周逐渐变蓝……金色的粼光一波波地荡漾着,大自然的奥秘与壮丽深深吸引着这位都市来的中学生,接连好几天,天未亮他们就去看海。因此,中学生对于前往海边的路况也就渐渐在熟悉了。

    有一天,中学生起了个大早,独自来到海边。看着迷人的景色,不由自主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让阵阵清凉的海风吹拂着,然后看着太阳渐渐地升起……

    忽然,有一位老人从中学生的背后走出来,中学生吓了一跳,老人很慈祥地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是来找东西的,让你受到惊吓了。」老人边说边四处张望着。

    中学生看老人很认真地寻找东西,也就不太理会,继续躺在石头上欣赏美丽的景致,心旷神怡地吹起口哨来。口哨声和着海浪声,中学生陶醉地融入其间。不知不觉中,忽然听到有人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声音,他立刻起身探个究竟,原来是刚才那位老人,不但很认真地找东西,而且一边念着佛号。

    当老人走到他身边时,中学生终于忍不住问:「老公公,您在找什么呢?」

    老人说:「我寻找很久了!几乎一生的时间都耗在这上面。」

    中学生再问:「老公公,你花了一生的时间到底在寻找什么?」

    老公公说:「我在寻找一位圣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中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道:「是哪一位圣人?留下什么东西呢?」

    老公公说:「是亲鸾上人(日本净土真宗始祖)留下来的。」老公公手指着离岸边有一段距离的一座石岩,说:「那座岩里有个岩洞,当初亲鸾上人曾因观看美丽的日出与海景看得太入神,意外遇到涨潮,就被困在石岩洞里,一连七天不见海水退潮。亲鸾上人就在那七天当中捡了许多石头,刻上『南无阿弥陀佛』的字迹。这附近一定还遗留许多亲鸾上人亲手刻的石头,我一直希望能找到它们。」

    听完老人的话,中学生疑惑地注视着神情落寞的老人。老人却对他说:「年轻人,你是个好孩子。」说完后,仍旧边走边专注地扫视地面上的每一寸土地,期待能找到刻着「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头。望着老人渐渐消失的身影,想着老人落寞的神态,中学生陷入沉思当中……

    由于看不到中学生回家,表哥就到海边找他,中学生便把和老人对话的情景描述给表哥听。说完后疑惑地说:「真的可能在这里找到视鸾上人亲手刻的石头吗?」

    表哥说:「傻瓜!你知道吗?亲鸾上人是好几百年前的人,那么久远的事,谁也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件事啊!」

    不管事情是否属实,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找寻刻着「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头。与其如此,为什么不把握现在,找出自己心中的「南无阿弥陀佛」呢?为什么不善加应用现在的时刻?总之,在脚踏实地,面对事实,因为「过去心」是杂乱心,「未必心」是妄想心,重要的是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此时此刻。

    信仰偏差的太太

    建立正念,以宽阔的心境

    来容纳一切,才会有美满的人生。

    我常说:「心静气盛,邪魔不侵。」若有正念、正信、正思惟,自然外界的邪魔就不会侵入。我们若希望能够智慧明睿,辨明一切法的邪或正,必须先在心中建立正念。

    现在有很多人心灵空虚,难免会想要寻找一个精神寄托。有一对夫妻,他们的知识水凖很高,在文化界里声望很好。但是,先生为了事业,必须经常到国外去,多数的时间都住在国外,偶而才回来一次。

    太太在台湾,可能是因为生活单调,所以,在先生旅居国外的这段时间,有人就带她接触某种宗教。自从信教以后,她对这个宗教很热心,很积极地付出。但是,逐渐地她的思想、生活、言语、动作都变了,对其它的信仰很排斥。看到佛菩萨像便说那是魔,看到别人合掌拜佛,就说他们是在拜魔鬼;听到别人的信仰和她不同,她就马上闪避、远离,并说:「那都是魔鬼!」总之,她变得无法和一般人和谐相处。

    她是不是着魔了?是不是意识已经错乱了?但是,她的才华还是存在啊!她先生从国外回来,将事业慢慢移转回台湾。回到家中,看到现在这个家,哪里还像个家呢?太太的言语、行动都变了,谈话也不投机了。

    这位先生非常无奈,他很慨叹地说,这几年的时间,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只因事业心强,一直想在国外打天下,希望能够功成名就。哪知道在国外不但一无所得,辛辛苦苦的努力都浪费掉了;而且有很多事情让他感到很不如意,现在要放弃了,但是,这时候回到台湾,家也已经不像个家了。

    这几年来他付出的代价,所得到的竟是这种结局,让他非常无奈。类似这种例子,在现代的社会似乎不少。即使他们是知识分子,但是在信仰的选择上有了一点偏差,想要回头也已经迟了。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待人、处事,如何来圆融人事,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人事如何不顺意,我们都要用宽阔的心境来容纳一切,才能在人间道上,使我们的信念确定坚实。

    学佛、信仰就是要好好把持自己这念心,不要去追求人、事、物以外的空幻境界,若是执迷于此会很危险;能够心中有大爱,人人以爱相待,才会有美满的人生。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周围的境界。

    很多人都向往着未来,常想:如果我能改善环境,不知有多好!几年前,我曾看过一则童话故事——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印度小女孩,因家里很穷,十二、三岁就必须跟着父母辛苦地工作。

    有一天,她到市集买了一篮水果顶在头上。在市集里她边走边看,心想:有钱人真好命!女人可以每天打扮得很漂亮,住得好、穿得好,生活又可以过得悠哉游哉的。

    她梦想着:希望将来我长大后,能够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且能被王子选上,这样我就可以住在皇宫里,多好,

    她想着想着,好像自己已进入皇宫一样;想象王子若走来邀她跳舞,她就故意摇摇头。因为想得太高兴了,忘了头上还有一篮水果,忽然一摇头,整篮成熟的水果都掉落在地上、摔烂了!这时她才懊悔地说:「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妄想!」

    每个人都有理想、对未来也有一些蓝图;未来的境界总是在心里不断地产生。所以,「想」有时真的会扰乱了人心。若不断地追求妄想,这种「相」就会遮盖我们清净无邪的本性。学佛要尽量将心相去除,认清楚周围的境界。

    我们要了悟「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要用现在的心去缘过去或未来的相,而要好好用心于现在的境界;并时时去除所执的形相,让心地如一面干净的镜子,才能照见外境而毫无差错。

    一个小孩的故事

    当哭泣的功能都被剥夺的时候,

    人生还有什么可以计较呢?

    在慈济医院曾有位年纪很小的病患,才一岁多就全身瘫痪了。

    他刚学会走路时,十分活泼好动。有一次母亲牵着孩子在店门口学步,母亲的手才刚放开,一转身,小孩竟然朝着马路走去,不幸被一辆小卡车迎面撞倒。开车的人知道撞到人了,竟然狠心倒车再压一次;这一倒车,摧毁了小孩的一生。

    小孩被送到医院时,没有明显的外伤,可是却无法呼吸。经过急救,小孩终于醒了;但几天下来,医师却发现他的手脚并没有任何反应。按照常理推断,小孩子应该是很活泼、好动的,于是医生赶紧再做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脊椎韧带都断了。因此,这可怜的小孩不仅手脚不能活动,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自己呼吸,必须靠呼吸器维持生命。

    有一天,我去病房看这个小孩。他长得白白胖胖的,我摸摸小孩的脸颊并叫他的名字。小孩知道有人正看着他、和他讲话,但是他的手脚却没有反应,只有一只小手可以微微地动一下;而他的头也无法自由转动,所以只能靠着转动眼珠子来响应。就在此时,我看见他的眼泪,顺着发鬓一直流下来,让人觉得好心痛!

    我问医师:「他是不是哭不出声?」

    医师说:「是的,他无法哭出声来。」

    我想,这小孩才一岁多,正是天真无邪,肚子饿了会吵、要人抱、要人疼惜的年纪;而现在他不但呼吸的能力被剥夺了,连想要表达心意的权利也没有了,甚至连哭出声音的功能都没有。如果他肚子饿或需要人家抱,是否有人知道?

    我再问医师:「难道他一辈子就注定这样了吗?」

    医师很无奈地说:「要复原很困难,不过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小孩慢慢地长大了,所以,现在医生除了为他治疗外,还需控制他的体重。因身体愈胖、呼吸会愈困难;而且身体较胖的卧床病患,长褥疮的机会也愈大。所以必须控制这孩子的体重,而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少吃一些。

    我又问医师:「像他这么小的孩子,脊椎的神经若有机会再度成长,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发挥它的功能?」

    医师说:「若以医学的常识来判断,一天只能成长零点几毫米,这孩子如果还有办法成长的话,照理想的速度计算起来,最快也要三年多的时间,但希望很渺茫。」

    小孩是不是可能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复原?即使有办法,这三年的时间对这个孩子来说,也是很残酷的煎熬。这是多么无奈的人生!

    看到这个孩子,我深刻地感觉到——人生中,不管是人、事、物,确实很无常,谁能预料在一刹那间,竟改变了人的一生。所以,人生有什么好计较呢?有什么「所有权」可让我们把握的?我们最好把握当下,体悟无常之理,在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发挥「使用权」。

    阿嬷学国语

    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

    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

    几年前,有一位老菩萨带着七、八岁刚上小学的孙子,到精舍见我。老菩萨告诉我,她的孙子年龄虽小,却很懂得做人的道理,还为她上了一课——

    孙子平时在家里常常问她:「阿嬷!您怎么不会讲国语呢?」

    老菩萨心想: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常常让孙子说不会讲国语,实在很不好意思。于是她决定去上课,从最基本的国语注音开始学起。

    但是老人的记性较差,有时会忘了怎么念,因此常常请教孙子。

    有一次,她又忘了怎么念,于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叫喊着孙子:「来!来!小不点!」结果孙子只看了她一眼,却不肯过去。

    老菩萨又再次叫他,结果这回他连头也不抬一下,完全不理她。

    老菩萨就走过去问道:「为什么阿嬷叫你,你都不回答?」

    孙子:「您叫谁啊?」

    老菩萨:「当然是叫你啊!你怎么不过来一下呢?」

    「阿嬷!我不叫『小不点』!这样称呼别人是不尊重的。而且,您要我教您读书,那我就是老师,您这样称呼我,那我讲的话您怎么会记得呢?学校老师说过要『尊师重道』呀!」

    老菩萨吓了一跳,心想:我的乖孙子真的很棒、真像个小老师耶!于是她牵着孙子的手说:「谢谢你,小老师,为阿嬷上了一课!」

    虽然这个小孩子才读小学一年级,可是因为他谨记老师的教诲,所以他讲的话,连阿嬷都觉得很有道理。

    我们待人处事应遵循「理」,像这对祖孙确实很明理啊!现在这位老菩萨国语讲得琅琅上口,这是因为她很细心,不论多微小的事都非常注意,即使是孙子所讲的话,也谨记奉行,因此能够学有所成。

    平常一般人都生活在「粗浅事相」之中,例如言语、行动;很少关心微细的事物,比如自己的「心念」。其实言行举止皆由心念而生,心念正确,言行才能正确。所以,日常生活中须随时注意自己的心念是否有所偏差,不论讲话、做事,甚至走路、吃饭,一切行为都应谨慎如仪,这就是精进向道,时时刻刻沐浴在佛法清流之中。

    反之,若一念懈怠,或贪、瞋、痴念生起,则易惹来很多麻烦,哪怕只是一句无心的话,也会带来误人误己的后果。所以日常生活中虽然多是粗浅的形态,但也要注意细微之处。

    「一念之差,步步皆错」。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微细的心念,是我们最应注意的,切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一切都是见微知着。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处处用心。

    万物之爱

    一个团体能否和谐,

    端视其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一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的生活形态。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雉生了许多蛋,就悄悄地拿了几颗蛋带回去。

    刚好研究中心的一只母鸡也生蛋了,他将母鸡生的蛋取走,换上山雉的蛋。当母鸡看到山雉的蛋时,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地就去孵这些蛋,既温柔又谨慎,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小山雉破壳而出,母鸡带牠们到树林里觅食;母鸡用爪子将土拨开,就在土和树根之间寻找小虫,然后咕咕地叫着那小山雉来吃。

    教授看了好惊讶!因为以前这只母鸡生的小鸡,都是喂食人造饲料;这一次,母鸡居然知道小山雉不吃饲料,只吃自然界的食物。

    教授又拿了一些鸭蛋让母鸡孵化,母鸡一样耐心地把鸭蛋孵化成小鸭,然后带着小鸭到水池边,让小鸭在水里游泳。

    这两件事让教授明白一个道理——人类认为愚蠢、没有感情的鸡,其实既有爱心、又有智慧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习惯、观念,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冲突,绝大部分起源于此。

    一个团体能否和谐安定,关键就在于团体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以慈悲的胸怀彼此扶持,而非相互计较、埋怨;以清净的智慧化解纷争,而非任由无明的情绪蔓延。

    一只母鸡能够以爱心和智慧,对待外形和生活习性皆与自己不同的异类,身为人类的我们,只要肯用心,当然也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彼此相待!

    奇异的木屐

    心存正念,常知足,得智慧;

    贪欲一起,求不得,增愚痴。

    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孩子十分乖巧、孝顺。

    当小男孩七、八岁时,母亲忽然得了一场大病,可是家里很穷,根本无法延请医生来诊治,小男孩心里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若不赶紧医治,母亲必定会病死。小男孩心急如焚,只好先向唯一的亲人——叔叔借钱,请医生来为母亲看病。叔叔一听到「借钱」,脸色全变了!

    他说:「小孩子怎么可以随便向人借钱?」

    小男孩说:「如果不借钱,母亲可能会病死。所以,我不得已才来借钱。」

    叔叔又说:「你是不是要来骗钱的?我是不会借给你的。」

    小男孩不断地哀求、泪流满面,叔叔才很不情愿地说:「好,借给你。但是,绝对不能再来借。」叔叔借给他的钱很少,只够买一帖药,尽管如此,小男孩仍不断地向叔叔叩头、道谢,拿了钱便赶快去请医生开药方。

    妈妈吃了药之后,身体恢复了许多。但只服一帖药,仍无法让母亲完全康复,小男孩只好硬着头皮再向叔叔借钱。

    不过,这次叔叔不但不见他,连门都紧紧关着不让他进去。无论他如何哀求、哭泣,叔叔就是不开门……。

    一直等到黄昏,小男孩挂念母亲没人照顾,只好回家去。他边走边哭,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抬头一看,是位老公公。

    小男孩子看着老公公,不断地鞠躬、道歉说:「对不起!因为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没注意到您,实在很抱歉!」

    老公公问:「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呢?」小男孩就将母亲生病的事情述说一遍。老公公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别担心,我可以帮助你。」就从袋子里拿出一双木屐,奇怪的是这木屐只有一只脚及一块板子。

    老公公说:「孩子啊!你需要钱的时候,就穿上这双木屐走几步,它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地上就会出现金子和银子!你可以拿去兑换钱。」

    小男孩接过这双木屐,问老公公说:「这木屐只有一只脚而已,这样走路会平稳吗?」

    老公公就说:「所以你要虔诚用心啊!」

    于是小男孩很恭敬、欢喜地将木屐收下来。

    老公公说:「你要记住,钱够用就好了。因为穿了一次以后,若不断再穿这双木屐,身体就会愈缩愈小,每穿一次就会矮一回。」

    小男孩说:「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用了。」

    小男孩拿了这双木屐回家后,依照老公公的方法试穿了一下,地上果然有金、银出现,他很高兴地赶紧脱下木屐,将地上的金银拿去兑换钱,并且延请医生来为母亲治病。不久,母亲的身体就康复了。

    过了一段时间,叔叔心想:「这孩子好久没来了。不知他的母亲是否已经往生了?」于是就去探视他们。但他发觉这个家的生活似乎有了改善,而且孩子的母亲看起来很健康、气色也很好。

    他感到很奇怪?问小男孩说:「你怎么有能力改善这个家庭?你母亲是如何康复的呢?」老实的小男孩向叔叔说明了一切经过。叔叔即刻要小男孩拿出那双木屐让他瞧瞧。叔叔拿到木屐后,说:「你讲的话是真的吗?我不相信,为了避免你拿这双木屐去骗人,我要将木屐收藏起来。」

    叔叔将这双木屐拿走了。尽管小男孩很舍不得,可是叔叔是长辈,他也

    无可奈何啊!

    叔叔回去后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木屐,看到地上真有金银出现。他非常惊喜,就不断地踩着那双木屐,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逐渐地缩小,甚至缩到比木屐还小,最后,只能看到木屐,根本看不到他的人影;因为,他的身体已经缩小到有如一粒小沙子般。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些人见利而忘义,应该做、应该说的都忘记了,却为了利而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难道一定要为争取利而损害了自己的人格、自尊吗?

    小男孩能知足、守本分,所以能过着很安稳的日子;而叔叔则因心念不正,即使有机会得到木屐,却贪得无餍而得意忘形,终于惹上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常说:「做该做的事就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痴。」到底何事是该做或不该做,也都是出自于我们的这一念心。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却值得大家警惕深思呀?

    去欲心自安

    世俗的享受如泡沫、如浮云;

    心安理得就是幸福。

    有一对母子,孩子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很辛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完成学业。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不过母子相依为命,日子倒是过得平平顺顺的。

    以前儿子还是学生时,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叫他:「起床啰!上学啰!」踏入社会工作后,妈妈仍然每天早晨叫着:「起床啰!上班啰!」这是她每天不可或缺的一件要事。

    有一天,儿子下班回来跟妈妈说:「妈,您太辛苦了!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能力让您好好地享受,看!我们家的摆设这么简陋,现在我想投资做生意,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把家里装潢得漂漂亮亮,而且应有尽有,让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妈妈听了,问儿子说:「你做的投资,所赚的钱是不是正当的呢?」

    儿子说:「应该是正当的,不过可能对他人有点不公平。」

    妈妈就说:「儿子呀!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叫醒你的,是不是?」

    儿子说:「是啊!妈,您问这做什么呢?」

    妈妈说:「我每天在厨房准备早餐,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就叫你吃早餐。可是每次都得叫上好多次,你还是没有反应,总是让我跑上楼叫你;若叫不醒,还得动手把你摇醒;常常看到你睁开眼皮了,却还是一副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如此,这却是每天让我觉得很踏实的一件事。我不愿将来到你的床边还没叫你,就看到你早巳醒了;因为我不希望你睡得不安稳啊!」

    儿子听了这些话,恍然大悟说:「妈,我知道了,我会让您安心,不去做那此让您担心的事。我们母子再辛苦也没关系,只要心安,日子就会过得很快乐,对不对呢?」

    妈妈欢喜地说:「对!让妈妈心安就是孝顺。我们的欲望不要太大,只要能够维持生活,心安理得,就是幸福啊!」

    这是很正确的人生观——凭劳力赚取合理的利润,不做「心不安、睡不稳」的事。否则,即使得到再多的财富也不能安心。

    世俗的享受如泡沫,想触摸、捕捉,却转眼间就消逝无踪;又如夏日的白云千变万幻,无法所求皆得。在生活中只要善尽本分,把贪欲之门关起来,自然天天都过得平安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