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顺
    释法顺(公元557一640年),因俗家姓杜,又称杜顺。他是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十八岁依因圣寺僧珍和尚出家。僧珍是禅师,法顺当然依师习禅。据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所载,法顺经过修持,是一位有禅定功夫的僧人,曾在庆州(今甘肃庆阳)清河(今河北清河八武功(今陕西宝鸡市东)等地游化,尽显神异。因而当时人们都说他有神通。由于他的生活充满传奇色彩,故道宣在《续高僧传》中,把他列在《感通》内。

    据传法顺在游化过程中,说话直显正理,删去浮词,因而获人们的崇敬,连唐太宗李世民亦很尊敬他。关于这一点,《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有记载:“今上(指唐太宗)奉其(指法顺)德,仰其神,引入内禁,隆礼崇敬”。《佛祖统记》卷二十九、三十,还载有唐太宗与法顺之问的对话。太宗封法顺为“帝心”,因而后世休他为“帝心尊者”。贞观十四年(公元64o年),卒于义善寺,终年八十四岁。

    法顺本来是一位禅僧,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五中,只字未提他研究过《华严经》,但是后来的圭峰宗密却尊他为华严宗初祖,原因是他提出过小、始、终、顿、圆五教。后来法藏创立华严宗旨时,就以他所说的五教作为该宗的判教。但是就法顺本人来说,他当时并不是判教,而只是就佛陀所说的教法,将止观分为五种。

    法顺如果未研究《华严经》,他就不可能会有关于华严观门的著作行世。他可能是在参禅之余,对《华严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此他才有《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和《华严五教止观》(一卷)的作品行世。前者是阐述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分为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和周遍含客观三种观,而后者则是就五教而建立五种止观的内容;

    (一)法有我无门。初期小乘,只空自我(我无)不空客观世界(法有)此为小乘恭。

    (二)生即无生门。此门包括两种思想体系;一、有宗的难唯识思想。啡识认为“识有”“境空”“识有”是“生”,“境空”是“无生”。二、空宗思想。空宗认为:“因缘故有”是“生”,“无性故空”是“无生”。法顺称这两种思想体系为“生即无生门”,是大乘始教。

    (三)理事圆融门。法顺说:“夫理、事两门圆融无际者,复存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即谓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这是大来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法顺说:“夫语、观双绝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无,者是也,即于上来空、有两门,离诸言论、心行之境,唯有真如友真如智圆融相夺,离诸相故;睫寄所念,即皆如故非是默而不言,但以语即如故,不异于法”。此为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法顺在这一门里,讲的是《华严经》的“法界缘起”思想。所谓法界缘起,就是华严宗把“一真法界”看作世界的本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这个一真法界派生出未的。这是一乘四教。

    法顺依拟上五教,建立五种不同的止观法门。由于法藏采用了法顺所说的五教作为华严宗的叛教。因此他被尊为华严宗的初祖。

    有说法顺还存,《五侮文》、《十门十相观》和《会诸宗别见颂》等著作。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法顺的弟子,据有关史料记载,有达法师、智俨、樊玄智和动意等人,其中以智俨最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