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话11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讲话:

    怎样叫做‘觉’义呢?就是说:真心之体,是离开了一切妄念。试问:离开了妄念的相状,好像甚么样子呢?没有法子来形容它,只好比方同虚空一样,没有一个角落不普遍啊!十方法界,同是一相,这就是如来平等清净的法身。

    我佛依据这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平等的法身,特别同它安一个名字,叫做‘本觉’。甚么原故呢?因为这本觉的名义,是对‘始觉’说的;而始觉到本觉,觉的是甚么东西呢?就是觉的本觉啊!所以同本觉是一样。也可以说:离开了本觉,就没有始觉啊!我们再来说说:始觉的意义,依据本觉的原故,一切众生从来不知,所以又叫做‘不觉’。依据不觉的原故,今日听教明理,所以说他始觉。在这觉义中,又分出两条路:第一条是觉悟了心源,澈底的明白了,这叫做‘究竟觉’,那就是佛陀所亲证的境界。第二条虽然是觉悟了,但是没有觉悟到心源,没有澈底明了,这叫做‘非究竟觉’,统统叫作菩萨的境界。

    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讲话:

    这非究竟觉的意义,分开来又有三种:第一是名字觉,好像一般十信的内凡,他们虽然是觉知了前一刹那妄念生起了恶法,马上就能够止息后念令他不起,这虽然可以叫做觉,其实还是不觉。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

    讲话:

    第二是‘相似觉’。前面是讲十信的内凡,现在是说声闻、缘觉,和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初发意’,是初住菩萨,叫做初发心住。‘观智’,是能观之智。我们要知道:无明,有四个阶段,就是生、住、异、灭。前面的十信,是觉到了灭相无明;现在的三贤,是觉到了异相无明,所以叫做‘觉于念异’,也就是觉到了异念,然而过细观察起来,这无明的妄念,也就不见得有异相,甚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舍弃了粗的分别,而没有了执著相,这叫做‘相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