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21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21

    【九十六种外道】佛陀住世前后,印度出现许多反婆罗门的沙门集团,后来佛教称之为外道,又称为九十六种异道。九十六种之说,诸经论有不同异说,一般说法,认为六师外道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合六师总计为九十六人,故称为九十六种外道。

    【九上缘惑】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及见集所断的邪见、见取见、疑、无明等九种。即十一遍行中,除身、边二见外之九种。此九种于缘上之中且约界说,或唯缘一界,或合缘二界,故《品类足论》卷五谓:有诸随眠为欲界系缘色界系、缘无色界系、缘色无色界系,为色界系缘无色界系。《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则谓,欲界烦恼除无明、见、疑之外,不能缘上地为境,此无明等虽亦能缘上地,然彼不能亲缘上地如缘自地。小乘、杂集论等亦谓除此九之外,其余贪、嗔、慢等不能上缘,唯识则谓此等亦得缘上地,见《成唯识论》卷六。

    【九心轮】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此九种作用为: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二、能引发心,即对对象能起强烈作用之心。三、见心,对对象起见、闻、嗅、味等六识之心作用。四、等寻求心,判断对象有无价值之心作用。五、等贯彻心,洞悉对象价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对象之价值后,而能以语言表达之心作用。七、势用心,根据前心之决定,进而对对象采取行动之心作用。八、返缘心,动作既兴,将欲休废时,遂复返缘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还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虽分为九种,然除见心通六识外,余者无非是意识之作用。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九地】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依禅定三昧的深浅,色界、无色界又各分为四禅天、四无色天,与欲界共立九种有情的住地,此称为九地或九有——即九种生存的处所。

    九地为:一、欲界的五趣杂居地,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之所。二、离生喜乐地,为色界的初禅天。三、定生喜乐地,为色界第二禅天。四、离喜妙乐地,为色界第三禅天。五。舍念清净地,为色界的第四禅天。六、空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一天。七、识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二天。八、无所有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三天。九、非想非非想处地,为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