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63
    【不害心所】不害,指不杀、伤一切生物。乃印度宗教、伦理道德的基本思想。在唯识宗中,为心所有法的十一善心所之一,不害以无嗔为性,于诸有情,不为恼损。《成唯识论》曰:‘云何不害,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不害是损恼有情之害的反面,无嗔是慈,予众生以乐;不害是悲,拔众生以苦。不害是于无嗔的作用上所假立者,不立别体。见《成唯识论》卷六。

    【不俱意识】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不俱意识,是不与前五识俱起,而系单独发生作用之意识。亦分二种:一、五后意识,虽不与前五识俱起并生,然亦不相离而续起。二、独头意识,有定中、独散、梦中等三种之别。参阅分释条。

    【不退住】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第七位,又作不退转住。谓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参阅‘十住’条。

    【不杀生】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乃十恶业之一,亦为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依《大智度论》卷十三之说,诸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惜命亦为第一。断人畜之生命,不论亲自下手杀,或教人杀,皆属同罪。比丘杀人,犯四波罗夷,自杀则结偷兰遮罪;自伤形体,结突吉罗罪;杀害畜生,得波逸提(忏悔罪)。凡犯杀戒者,死后将堕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即使生于人间,亦不免多病短命。大乘佛教为避免杀生,而禁止食肉,更进而以放生为其积极表征。不杀生与杀生翻,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不偷盗】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为十恶业之一,亦为根本五戒之一。不偷盗为偷盗之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不动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无漏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一切有相功用及诸烦恼,不能动之。如《解深密经》云: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唐代遁伦撰著《瑜伽论记》,有云:‘真智得无功用所动,俗智虽有功用而不为现行烦恼所动,名为不动。’

    【不动灭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这是色界四禅的禅定。行者修持禅定,入第四禅,双忘苦乐,舍念清净,永离三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括三禅。出离八难——忧、苦、喜、乐、寻、伺、出、入等全息,不为一切苦乐动摇身心,以此所显真理,故云不动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