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42
    朱芾煌编纂的《法相辞典》的动机,是他认为一般的佛学辞典,在编纂上有十种失误。他在辞典序文中指出这十种失误是:一、一般的佛学辞典,泛载俗名者多,唯取法名者少。二、于所载法名中,随自意解释者多,依圣教解释者少。三、于所依圣教中,依中土诸师之说多,依佛菩萨之说少。四、于佛菩萨之说中,依不了义经者多,依了义经者少。五、依了义经者,译文讹误者多,译文正确者少。六、译文正确中,选材芜杂者多,选材精慎者少。七、选材精慎中,唯举一义者多,兼学众义者少。八、兼举众义中,略释概要者多,详陈本末者少。九、详陈本末中,大小无分者多,大小可别者少。十、大小可别中,出处不明,难可查对者多,详志卷页,易可查对者少。

    朱氏穷三年之力,二十六年四月书成,欧阳竟无、韩清净为之作序。朱芾煌居士于民国三十年在北平逝世,世寿五十七岁。

    【法界】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之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的法界,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种法界:一、法指万法,界谓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乃构成一千差万别的现象界,此称为事法界。二、诸法的现象虽繁多,然其真实体性则常住不变,平等一如,超越语言文字,为寂然圣智之境,此称为理法界。三、所有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之关系,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与多无碍,法尔圆融,此称为理事无碍法界。四、一切现象界互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重重无尽,事事无碍,此称为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无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位菩萨,受大法师记行大法施,严净世界,出生智等,悉同虚空,而无限量,以此善根,修于回向,悉等法界。参阅‘十回向’条。

    【法苑义林章】亦称《大乘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凡七卷。书中对于唯识教义的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都详细的加以阐释,是古来唯识研究的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九章,第一卷有总料简、五心、唯识义林、诸乘义林等四章。其中之总料简章为本书最精要之部分,系著者基于唯识之立场以简择佛陀一代以降之教说,略分五段:一、教益有殊门,举出小乘异部与诸大乘教各别之利益。二、时利差别门,先叙我国历来各家之判教,次述唯识宗三时教之说。三、诠宗各异门,初举古来各宗立宗之不同,后诠法相之‘非有非空中道宗’之要义。四、体性不同门,先示外道、小乘、大乘等之教体不同,复揭示唯识宗‘四重出体’之说。五、得名悬隔门,为六合释之概说。第二卷有诸藏、十二分、断障、二谛等四章。第三卷有大种造色、五根、表无表等三章。第四卷有归敬、四食、六十二见、八解脱、二执等五章。第五卷有二十七贤圣、三科、极微、胜定果色、十因、五果、法处色等七章。第六卷有三宝、破魔罗、三慧、三轮等四章。第七卷有三身义林、佛土等二章。七卷本为现今所流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