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51
    【阿赖耶缘起】为四种缘起之一。唯识宗的唯识说,主张一切万法皆由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梵语alaya,意译为‘藏’,所藏者‘种子’;此微细不可知的藏识,为一切有情之根本所依;而一切千差万别的现象,皆为此藏识所执持做种子所现行,此称‘种子生现行’,于此同时,彼种子所现行的万法,又于藏识中新熏其种子,此称‘现行熏种子’。如此,故知由本有种子、现行、新熏种子等三法之辗转相生,而有‘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关系。赖耶缘起,谓由藏识所执持的本有种子遇缘生起现行,次由所现行的万法新熏种子于藏识中,而后更遇缘,则自种子再生现行,自现行再熏种子,如此经由本有种子、现行、新熏种子三法辗转轮回、互为因果而无穷始终,此即赖耶缘起。参阅‘四种缘起’条。

    【阿罗汉向】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余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卷二十四。

    【阿罗汉果】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略称罗汉。意译应、应供、杀贼、不生、无学。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性】性为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曰:‘性者体也’。《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一者种子因本之义,二体义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别为性。’《大智度论》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

    【性戒】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

    【性决定】种子六义的第四义。此明种子随它本身能熏的善恶无记之性,生起现行时,也决定其现时的善、恶、无记之性。亦即是善种生起善的现行,恶种生起恶的现行,此一因果法则不能混乱。这是简别于小乘有部、如善恶因生无记果,或无记因善因生恶果等,明异性不能为亲因。

    【性宗相宗】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二宗,即法性宗和法相宗。但其内涵则与印度的性宗、相宗并不一样,如果依照宗派学统,中国承自印度中观学派的三论宗应该是性宗,承自印度瑜伽行学派的唯识宗应该是相宗。但是在中国佛教中,虽然仍以法相唯识宗称为法相宗或相宗,但中国的法性宗,并不是指空宗的三论宗,却是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以此三宗为法性宗,简称性宗。虽然这种分类方法并不确切,但是千余年前沿用至今,约定成俗,也就无从辨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