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108
    【无著】梵名阿僧伽Asaga,是印度笈多王朝(公元三二○至五○○年)中期的人,住世年代约在公元三六○至四六○年之间,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学派的创始人。无著是北印度健陀罗国富娄沙富城人,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父名憍尸迦Kausika,居国师之位,有子三人,长名无著,次子世亲,幼子师子觉。无著先在小乘佛教化地部出家,相传他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曾欲自杀,后得遇宾头罗罗汉为讲小乘空观,他初闻悟入,然犹不能满意,传说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降临中印度阿瑜遮那国的瑜遮那讲堂,为无著说五部大论,无著继承此说,集众宣之,由是大乘瑜伽法门传至四方。

    无著晚年游化于中天竺的憍赏弥国,百余岁时始入圆寂。他的著作很多,时有千部论主之称。他所遗留的著作,主要者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大乘庄严经论》、《金刚般若论》、《能断金刚般若论颂》、《六门教授习定论颂》、《顺中论》等。

    【无著八支】印度大乘有宗兴起后,构成瑜伽行派的八种重要著作,称‘无著八支’。唐代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称:‘瑜伽毕学,体穷无著之八支。’意思是说,学习瑜伽行派理论到毕业程度,就得穷究无著这八本著作。这八本著作是:一、《摄大乘论》。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三、《辨中边论》。四、《大庄严经论》。五、《缘起论》。六、《成业论》。七、《二十唯识论》。八、《三十唯论识》。事实上,这八种著作并不全是无著一人所造,其中包括著弥勒、世亲的著作在内,但当时都列入‘无著八支’之内。

    【无著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修方便行,求法度生,心无厌足,悟诸法寂静,一无所著,称无著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位’条。

    【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于所摄善根,离憍慢等所有缚著,得解脱心,行所修诸善,以无缚著解脱之心,回向饶益一切众生。参阅‘十回向’条。

    【无想天】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亦称无想报,是修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百法直解》曰:‘无想报者,外道修无想定既得成就,舍此身后,生在第四禅天,五百劫中,前六识及彼心所一切不行,惟第七识俱生我执,与第八识仍在,揽彼第四禅中微细色质为身,彼微细色,即是第八识所变相分。’在《百法纂释》中则谓:‘言无想报者,由在欲界修彼无想定,故感彼无想天果,名无想报。’生无想天,是心识处于无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