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经题
    宗密及谛闲二位大师,经首均有悬谈或五重玄义。今以能力所限,未堪广论,故迳述经题。

    大方广

    佛说是经有五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大方广圆觉’五字,应冠各名之首。即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大方广圆觉秘密王三昧;大方广圆觉如来决定境界;大方广圆觉如来藏自性差别等。所以此经简称,名为圆觉。今依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名解释之。

    大方广三字,是所证之理,此是本觉。本觉时,理智无分,乃圆融一真法界。法界无界,无界随缘而现法界,虽随缘而现法界,而终归法界无界。如是法界,不可思议,略以大方广三字名之。

    大者言体,体色遍无外,以无性为性,性而无性。方者言相,体无性故能随缘。随缘而现诸事相,诸事相者法也。故方以轨范为功,能生一切物解,以无相为相,相而无相。广者言用,体无性不可思议,由体起用,亦复无量不可思议,以无用为用,用而无用。

    故大方广者,所证理也。此所证之理,即一真法界。是诸佛之所已证,是菩萨之所欲证。一真法界,无外无内不可言有,横遍竖穷不可言无,无以名之,强名曰大。一真法界,无有定相,以无定相,故随缘能现一切法相。虽现一切法相,而一切法相皆本无相。如此之法无以名之,强名曰方。一真法界,体无极而用普周。其体是一而其用无量,用虽无量而其体是一。以体约用,无量即一。以用分体,一即无量。无以名之强名曰广。

    大方广三,分而无分,原是一真法界。无分而分,名大方广。一真法界约正报言,则名法身。约依报言,则名净土。故经云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不二境者,一真法界也。此是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圆觉

    大方广是所证之理,圆觉是能证之智。如果单约果而论,圆满觉即是佛。故大方广圆觉,与大方广佛,在果上是相同的。不过大方广圆觉经之圆觉,是约因带果而言,故有所不同。约因而言,众生无始时来种种颠倒,妄起无明,是谓不觉。以厌苦欣乐,志求出离而有始觉。修治功圆,谓之究竟觉,究竟觉即圆满觉,圆满觉即是佛果。佛觉圆功满亲证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无欠无余不增不减,处垢不染,修治不净。是诸佛果位,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是谓之本觉。始本合名大圆满觉。故圆觉者是约因带果立称。

    修圆觉者,应自心寂离念入手。故宗密大师云:‘万法虚伪,缘会而生。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圆觉。’

    修多罗了义经

    此六字在明能诠之教。依此修多罗了义经教而起修,心寂离念究竟,而至乎圆觉。觉圆功满,始本冥合,一际无分,横遍竖穷有而非有,妙湛空寂无而不无。如此一真法界,名曰大方广。故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修多罗正译曰綖(线),如线贯花使之不散。修多罗亦复如是,以理贯文而成经教,令义不散。

    修多罗译为契经,契者契理契机,上契佛理下契生机。经者以无上理贯穿法相,犹如以经贯纬。且具摄持正法,以化众生之义。

    修多罗是其通说,亦通余经。了义是其别称,独叹此经于修多罗中,其义决了。

    了义对不了义言,一般而言,小乘教为不了义经,大乘教为了义经。于大乘中,三乘教为不了义经,一乘教为了义经。

    大宝积经中舍利弗问佛,云何为不了义?云何为了义?佛答如下:

    ‘若诸经中宣说世俗,名不了义。宣说胜义,名为了义。宣说作业烦恼,名不了义。宣说烦恼业尽,名为了义。(烦恼业尽者,烦恼业空也。)宣说厌离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义。宣说生死涅槃无二无别,名为了义。宣说种种文句差别,名不了义。宣说甚深难见难觉,名为了义……’

    最后‘经’字,是指经律论三藏中,经藏言。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大唐是中国唐朝,佛陀多罗于唐朝时来华,故首言大唐。

    罽宾,汉时西域国名,即现在克什米尔一带。

    三藏是三藏法师之略称。通达经律论三藏者,名三藏法师。

    佛陀多罗,华言觉救,系北天竺罽宾人。唐时来华,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以上经题及译者,解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