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序分 序分 9
    序分9

    这个时候,跟著阿阇世的有两个大臣,‘时有一臣,名曰月光。’是先说这一个名字叫月光,‘聪明多智’是赞叹他的德性,他是大官中最有智慧的一个大官;并且还有一个叫做耆婆,耆婆不是大官,所以两个臣子,说做一个臣子。耆婆是阿阇世同父异母之小弟,频婆娑罗王的后宫不止一个王后,阿阇世太子是正宫王后韦提希夫人所生,而耆婆是贵妃奈女所生。耆婆翻成中国话叫做固活──固者固定,活是活命,他是一个大医生,当时人都称他为神仙,号为神医,谁有了病,请他治疗,固定,即决定也,决定可以活命,故名固活。耆婆国人对他尊敬的了不得,他是救命的神仙。那月光国人亦对他尊敬的了不得,他聪明多智,智慧第一。这两个人出来,就是劝谏阿阇世,‘为王作礼。白言:’他们都是居于臣子的地位,还是为王作礼,仰白于国王:‘大王!臣闻毗陀论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毗陀论经是印度婆罗门教最高的一部经典,前天讲过,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就以毗陀论经作彼国之历史,凡是研究学问的人,都得研究这部经。以这部经的话作根据,那么他们认为所说的话都是对的。这两个大臣都看过这部毗陀论经,故引这毗陀论经说:自从劫初以来,即我们中国话开天辟地以来,或从古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有一万八千之多。可是毗陀论经上没有说,有那一个恶王害他母亲。‘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这两个大臣,先曾以好言劝谏过阿阇世,他不听,于是用激烈的话说了。说道:大王!你今天要杀害你母亲,这是劫初以来所没有的事,你竟敢做出来,污刹利种──印度有四大种,第一个是婆罗门,第二是刹利种,又名刹帝利,翻成中国话为地主,又云田主,现代话叫做贵族种,凡做国王和大官,都是他们刹利种。你呀!把我们的刹利种,都给你染污了,我们刹利种从来没有人杀母亲的,你今天要害母亲,你把我们种族都给污染了!我们不但不忍心看见,闻都不忍心闻道。你做这种事,等于旃陀罗。旃陀罗是印度的贱种人,四大种族都不和他们来往的,是最下贱的一个种族。你等于那个贱种人一样,我们两人不应当再住在这里了。‘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这两个大臣,都带了剑,用手按著剑,却行而退。‘却行’是倒退,‘却行而退’即却步倒退。这两个大臣劝谏阿阇世王他不听,转身就走好了,为什么倒退而去?因为阿阇世欲杀母亲,手里提了一把利剑,这两个大臣叫他不要杀母亲,他不听,若是转身走的话,国王要用剑杀他们,所以他们要防护自己。两个人都用手按著剑,表示我们不敢杀国王,你国王亦不能杀我们,所以倒退出去。‘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这时阿阇世看到这两个大臣要反对他,他亦害起怕来了。他既害起怕来,于是去求耆婆,‘汝不为我耶?’此言是求救之意。这两个大臣同行,他为什么不去求月光,而求耆婆?因为耆婆是他小弟,平日和他很好,所以他求耆婆,只要耆婆答应了为他,那月光自然没有力量了。他为什么怕呢?因为这两个大臣,深得民心。这两个大臣若是反对他,老百姓都会起反,他的国王就做不成,因此他得要求他小弟帮他的忙。‘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我不是不为你,你要谨慎,不要杀害母亲。‘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只要你为我,我听你的话;刚才我要杀我母亲,我做错了,我求忏悔。‘求救’的救,就是要你饶恕我的错误。‘即便舍剑,止不害母。’阿阇世听从这两个大臣的劝,不杀害他的母亲,把剑当时就舍掉了。虽不杀他母亲,但是他恨他母亲的心来没有消,于是‘敕语内宫,闭置深宫,不令复出。’敕是敕令,内官为宫内之官,敕令内宫把他母亲闭置深宫之中,不给他再出来,再出来她还要给他父亲送食的东西,这是他把他母亲又关起来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