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序分义卷第二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13
    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此犹师之善友力也。此之大恩最须敬重。然父母及师长者名为敬上行也。言慈心不杀者。此明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为护命也。经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即为证也。

    言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对也。已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

    二言受持三归者。此明世善轻微感报不具。戒德巍巍能感菩提之果。但众生归信从浅至深。先受三归后教众戒。

    言具足众戒者。然戒有多种。或三归戒。或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二十戒五百戒沙弥戒。或菩萨三聚戒十无尽戒等。故名具足众戒也。又一一戒品中亦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也。

    言不犯威仪者。此明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也。若轻重粗细皆能护持。犯即悔过。故云不犯威仪。此名戒善也。

    三言发菩提心者。此明众生欣心趣大不可浅发小因。自非广发弘心。何能得与菩提相会。唯愿我身身同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性我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迎送来去。运度令尽。又我以口业赞叹说法。皆受我化。言下得道者令尽。又我以意业入定观察。分身法界。应机而度。无一不尽。我发此愿。运运增长犹如虚空。无处不遍。行流无尽彻穷后际。身无疲倦心无厌足。又言菩提者即是佛果之名。又言心者即是众生能求之心。故云发菩提心也。

    四言深信因果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间苦乐因果。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感乐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坏文成。不得疑也。

    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

    言劝进行者。此明苦法如毒恶法如刀。流转三有损害众生。今既善如明镜法如甘露。镜即照正道以归真。甘露即注法雨而无竭。欲使含灵受润等会法流。为此因缘故须相劝。言如此三事已下总结成上行也。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正因已来明其引圣励凡。但能决定注心必往无疑。上来虽有五句不同。广明散善显行缘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