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2
    问。佛何不自说不虚。

    答。佛许三与一自说为难。身子说不虚取信为易。舍利弗如来亦复下。第二合譬。光宅开十譬。但合七不合三。七中正合五。兼第五第八。不合第七第九。故知十譬繁而不会。今合总别二譬。总中有六。今文皆合小不次第。今初第一合上第一。上长者名行位号德业。合云如来亦复如是。先合位号。如来无量德号。略举十义如上说。一切世间。将处所以定名行。上云国邑聚落。合直云一切世间。通指同居有余自体。皆是妙色妙心果报之处。如来遍应三处。即一切世间。合上国邑聚落也。于诸怖畏下。合上叹内外德。内是年高衰迈。识达则多。譬如来智断。于诸怖畏无明永尽。合上衰迈显断德也。成就无量知见。合其年高显智德也。力无畏等。合上外德财富无量也。神力者。深修禅定能得神通。合上田也。智慧力。智必照境。如身之托处。合上宅也。具足方便波罗蜜。合上诸仆从也。从大慈大悲下。第二合上第四。慈悲是施化之本。一切是五道。恒为慈悲所被。合上五百人。也。而生三界火宅下。第三合上第二其家也。为度众生下。第四合上第六。众生有缘亲者前度。合上三十子也。生老病死等下。第五合上第五炊然火起譬也。教化令得三菩提下。第六合上第三。教能诠理寻理起行即得菩提。故知教理共用。合上唯有一门譬也。若讲说令前后可解。一一须提方便品譬本来勘捒之。后去例尔。从见诸众生下。第二合别譬。别譬有四。今合第一见火譬。譬有三意。其文有四合亦四。但譬中惊怖在前。诸子恋着戏处在后。合中不觉不惊在前。拔苦与乐在后。互现辨其不定耳。今以一见字。第一合上第一能见之眼。即是如来寂照智眼能见也。诸众生为生老下。第二合上第二所见之火从四面起。此中明八苦为火。四苦如文。贪着追求求不得苦。后受地狱天上人间。是五阴苦。爱离怨会如文。此之八苦。从四倒四面起也。从众生没在其中下。第三合上第四所见火譬诸子不觉不知等也。不观苦集故不厌。不观道灭故不求解脱。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合上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也。从佛见此已便作是念下。第四合上第三起惊怖。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意也。应拔其苦难者。即大悲之力。与无量乐者。即大慈之力也。从如来复作是念下。合第二舍几用车譬。上譬有劝诫。今但合劝不合诫。法说中亦劝善不明诫恶。故劝修为正。诫恶是傍。亦是劝善即诫恶。诫恶即劝善。今合劝善。即知合诫恶也。上劝文有三。谓拟宜无机息化。拟宜有身手衣裓等。但以神力者。合上身力及智慧力者。合上手力也。赞如来知见合衣裓也。力无所畏合几案也。若佛初出即用此拟众生。不能以此得度也。所以者何下。释不得度。合上第二子不受劝譬。正由五浊障重未免生死等火。大乘微妙不能得入。故言何由能解佛之智慧。此一句即合上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小故不能解智。不解智慧者。即是行为门意也。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合上第三放舍善诱无机息化。或当堕落为火所烧也。此文无放舍语譬及譬本。息化意甚分明也。息化文为二。先牒前后三譬。次正合息化。牒前一譬正帖合息化。牒后两譬傍成息化也。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此牒前身手救子不得譬。以合息化。如来亦寝大化也。但以殷勤下。牒施三之譬也。就然后各与下。牒第三等赐大车譬也。如来亦复如是下。十六字正合第三息化也。从但以智慧方便下。合用车救得譬。上文有四。此中亦四。但以智慧下。合第一拟宜三车也。为说三乘下。合上第二知子先心也。而作是言下。合上第三叹三车希有。上有劝示证今亦具合。但不次第。第一合上第二。汝等莫得乐住三界下。是示其尽无生处也。三界是示苦谛。勿贪粗弊乃至生爱等。示其集谛。速出三界示其灭道。灭道即是示其三界外有智断三乘之果。故令速出三界当得三乘。三乘正取道灭为体也。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者。是第二合上第三必与证得不虚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下。第三合上第一叹希有。如此三乘是诸佛方便。引物仪式故众圣所称。得无生智为自在。得尽智为无繁。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名无所依。所作已办梵行已立。名无所求也。从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下。合第四适子所愿譬上有真似等四位。今合亦四。但上总今别。三乘各为四。皆引上譬来帖合也。内有智性者。宿习三乘乐欲。成三乘智性。故佛施三乘之教也。内有智乃至从佛闻法信受。合上闻父所说玩好之物适其愿故。合上闻慧也。殷勤合上心各勇锐思慧也。精进合上第二推排。推是推理排是排恶。恶去故精理明故进。合上修慧也。欲速出下。合上第三竞共驰走也。是名声闻乘。合上第四争出火宅。三乘修行。皆有此四。而辟支佛求自然慧者。辟支是法行人。从他闻法少。自推义多故取譬鹿。鹿不依人。自然者。从十二缘门入。此门本自有之。非佛天人所作。名自然慧不从他闻。复名自然慧也。菩萨称一切智者。不同二乘乃是佛智。菩萨望此修因。即是大乘兼运之意也。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下。合第三等赐大车譬。上文有四。一免难。二索车。三等赐。四欢喜。今略不合第二第四也。但合免难义兼索车。合等赐义兼欢喜。今双牒免难赐车二譬。然后双合二譬。如彼长者下。牒免难。自惟财富下。牒等赐。如来亦复如是下。合免难。门有三义。入义。出义。别义。若三界为宅五阴为舍。由迷色心而入色心即是入宅。生死之门。若作出者。是乘从三界出。即是禀佛通教下所诠为门。若别义者。即是禀别教下所诠为门也。今言佛教门者。正是藏通二教。教下之理共为门。得出三界而免难也。如来尔时便作是念下。合等赐也。上等赐。先列二章门。二广说。三释出。今合阙略。文小不次第。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智慧力下。第一合上第四释有车之由。上云财富无量库藏充溢也。是诸众生皆是我子下。第二合上第五广等心。上云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也。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岂非合等心义。是诸众生脱三界下。第三合上第一等心章门。上云各赐诸子等也。诸佛禅定解脱等下。第四合上第二标车章门。皆是一相一种下。第五合上第三正广大车。通合上高广乃至仆从等。一相是实相。即法身。一种是种智。般若能生净妙之乐。乐即无苦名为解脱。三德高广具足庄严收罗众德。名摩诃衍。合上大车譬也。如彼长者以三车下。合第四不虚譬。上答有二。一全身命。二不乖本心。各有三别。今但合不乖本心兼得全身。何者佛意本为除其五浊。五浊既尽大善自全。上不乖心有三。一标次释三况。今但合释合况也。初牒三车诱引。后与大车譬。次合如来初说三乘诱导然后但以大乘。此合解释不乖本心。上云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也。何以故下。合上第三况出不虚。即是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故许三与一。非是虚也。此释小异于前。前意为令诸子得出意不在三。既出不与亦非虚妄。今明如来出世。本欲说大但为小智乐着三界。故以方便诱引既已。得出还与大乘即称本心。故言能与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也。若华严中能受。即为与大不俟开一为三。不能受者。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由众生非佛本意。故用此释成不乖本心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