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下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下4
    旧问。车城皆譬无生智。车何故无城何故有。而车三城一车动城静。

    答。长者道门外有车。有隔故诸子不见。可得假设门外有车。车实无也。城在迥地不得假设。故城是有也。就理教者。执三教取理。则三教皆得理。此即有义如城也。将理取教理既唯一。此教即无三家之果。即车义据无也。车三城一者。诸人同息一处。所以城一也。车就三人三人所乐不同故三。理教者。三家尽无生不异如城。三人正使虽同尽。而习气有尽不尽。有傍得知见。有不得者。故用此庄严尽无生。此义不同如三车。三家尽无生智。明因尽果亡。此处是极如城静。尽无生智运入无余。如车动也。难(云云)。今明约众生心车城俱有。约佛智明亦有亦无。权智所明为有如城。实智所明为无如车(云云)。化城正意为退大取小人。傍为发轸学小人。上二周正意。为发轸学小人。傍为退大人也。三车通今昔。化城正是引教意。未道是化也。

    问。化为三车与化城何异。

    答。三车为说法轮作譬。化城为神通轮作譬。又车约声作譬。诸子闻而不见。城为色。作譬。问城与二使云何。使能指示如教诠理。城为息患。教动而城静。教即四谛十二缘有异。城是二智入无余不异。教通因果城车但在果。教通有为无为。城车但在无为。权智谓车是无。名教施设故。实智谓车是有。无离文字说解脱故。权智照城为有。引众生故。实智照城是无。偏真非实故权智照车是三。逗三缘故实智照车是一。俱会一乘故。权智照城为一。是偏真故。实智照城为三。如来藏故。权智照城为静。是灰断故。实智照城为动。灭此化故。权智照车为运。运入无余故。实智照车为静。不动不出故。作如此释岂与旧同。旧秖在小乘中作义。

    问。凡五处开三显一。为有何异。

    答。通论无异。别论有差。方便品约教开三显一。文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二亦无三也。火宅约行开三显一。车是运义运则譬行。文云。各乘大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也。信解中约人开三显一。结会佣作之人即是长者之儿。我等音来真是佛子也。药草喻中。约差别无差别明权实。不的去取。但明众生不知佛令其知。若七种差别即知权。同依一理无差别即知实。差别无差别。无差别而差别。令知此意耳。终不说言无一有一。此约自行权实二智随自意语。故佛能知而众生不知也。亦是通前通后。知不知明权实也。今化城正约理开三显一。宝所化城。皆是小大两理。破除二乘化理。显于宝所真实一理也。下去五百领解举珠为譬。亦是约理也。诸比丘如来下第二合譬。先正合后举譬帖合。而不次第。如来亦复如是下。初合第五导师譬。今为汝等下。第二合第三多诸人众譬。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下。第三合第二险恶道譬。长远二字第四合第一五百由旬譬。应去应度者。第五合聪慧明达。亦是合第四欲过险道至珍宝处也。若众生但闻下。合第二将导譬。譬本有三今亦合三。若众生合第一所将人众也。但闻一佛乘者。合第二退大接小譬。若众生住于二地下。合第三灭化将至宝所譬也。第二譬本有退大接小今具合之。上退大有三意。但闻一佛乘者。合上中路懈退无机意也。不欲见佛不欲闻法。合上白导师不受诫劝也。便作是念者。合上不能前进息化意也。佛知是心下。合上小接退。譬本有四今合但三。佛知是心合上导师多方便拟宜意也。怯弱下劣者。合上此等可愍知有小机也。而于中道为止息故下。合第三现作化城众人入城譬也。而于中道说二涅槃者。三界惑尽尘沙无明未破。于此两楹判有余无余涅槃。亦是声闻缘觉涅槃。又分段已尽变易未除。二死之间判为有余无余。故言中道(云云)。若众生住于二地下。合第三将至宝所。上文有二今合亦二。若众生住于二地。此合知止息已。如来尔时即便为说下。此合将向宝所。如彼导师下。第二牒譬帖合。牒接退譬来合施三。牒灭化譬来合显一。如文(云云)。第二偈颂四十九行半偈颂上。上有二。今初二十二行半。颂结缘之由。次二十七行。颂第二正结缘。上由有近远。今初十二行颂上远由。次无量慧世尊下十行半。颂近由。上远由有二。今初六行颂大通成道。次六行颂十方梵来请转法轮。上成道中有五。今初三行颂第二将成道前事。次过十小劫已下。第二一行颂第三正成道。次彼佛十六子下。第三二行颂第五十六子请转法轮。兼颂第四成道已眷属申供养。略不颂第一佛寿长远也。世尊甚难值下六行。颂十方梵请。上有二。今初一行颂威光动耀。次东方诸下。第二五行颂十方梵寻光而来。此中前三行颂东方。次二行总颂九方也。从无量慧世尊下。第二十行半颂近由。上有二。今初五行颂第一转二乘法轮。次时十六王子下。第二五行半。颂第二重请转大乘法轮。上第一文复三。初无量下半行。颂第一受请。次为宣下。第二一行半。颂第二正转二乘法轮。次宣畅下第三三行。颂第三时众闻法得道。时十六王子下五行半。第二王子重请中有七。初二句颂第一王子出家。次皆共请彼下。第二一行半。颂第二正请转大乘。次佛知童子下。第三二行颂二万劫中间说方等般若。次说是法华下。第四半行。正颂第四受请说法华。次彼佛说经已下。第五一行。颂第七说经已入定。略不颂第三父王所将八万求出家第五闻经之众有解不解第六说经时节长久也。是诸沙弥等下。二十七行颂正结缘。上文有二。今初八行颂法说。次十九行颂譬说。上法说有三。今初三行颂第一昔结因缘。次一行颂第二中间相值。次四行颂第三今日还说法华。上昔结因缘有四。初半行颂佛入定。次为无量亿下。第二一行半颂正覆讲。后一一沙弥下。第三一行颂闻法得益。略不颂第四佛起定称叹也。次彼佛灭度后下。第二三行颂中间相遇。是十六沙弥下第三四行颂今日说法华。上文二。初结会古今。有现在未来。今初三行颂结会现在师弟子。以是本因缘下。第二一行颂还说法华。上文有三。今初一句颂第一时众清净。以是本因缘。今日时众免难机发也。次今说法华下。第二三句颂第二为说是经也。略不颂第三释开三意也。险恶道下。第二十九行颂譬开合。初十一行半颂开譬。后七行半颂合譬。上开譬为二。今初三行颂五百由旬譬。次八行半颂将导譬。上五百譬有五。今初一行颂第二险恶道。次无数千万下。第二半行颂第三多诸人众。次其路甚下。第三半行颂第一五百由旬。次时有一导师下。第四一句颂第五一导师。强识有下三句。颂聪慧明达也。不颂第四。众人皆疲倦下。第二有八行半。颂第二将导譬。上文有三。今亦颂三。初二字颂上第一将导。从皆疲倦下。第二五行三句三字。颂第二众人懈退权立化城譬。次导师知已下。第三二行半。颂第三灭化引至宝所譬。上第二文有二。谓初懈退次接退。今初三句三字颂懈退。次五行颂作化接退上懈退中有三。今略不颂第一中路也。上接退作化文今皆具颂。初一行颂第二伤失大。次寻时思下第二二句。颂第一作念。次化作大城下。第三二行半。颂第三作化。上文又二今初一行半。颂正作化譬。诸舍宅者诸空观境也。园林者二乘总持无漏法林也。九次第定为渠流。八解为浴池。重门是三空门。又是重空三昧尽无生智。为楼阁高出也。男女是定慧也。观心解者。智体周备如城隍。善法圆足如郭之围绕。毕竟空为舍宅。直善能成自行。如男能干家事。慈悲外化如女外适。次即作是化已下。第二一行颂上说化。次诸人既入下。第四一行颂第四入城。导师知息已下。第三两行半。颂第三灭化至宝所。上文有二。今初一句颂第一知息已。次集众下。第二二行一句。颂灭化引向宝所也。我亦复如是下。第二七行半。颂第二合二譬。初半行颂合第一五百譬。次七行颂合第二将导譬。上合五百。又有四。今半行总颂而已也。见诸求道者两行。颂合懈退譬。上颂开譬不颂中路。今一行合中路懈退。次一行颂合接退作化也。既知到涅槃下。第二五行颂第二合灭化至宝所。上文合二今颂亦二。初半行颂第一知息已。尔乃集大众下。第二三行半。颂第二合灭化引向宝所也。合息化偈中。即有三德秘密藏义。汝证一切智即是般若。具三十二相即是法身。乃是真实灭即是解脱。三法不纵不横。即是见佛性也。诸佛之导师下一行。颂帖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