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品第七】 【机缘品第七】3
    【机缘品第七】3

    开悟的人是可以不要命的,船子和尚为了断夹山的疑,敢于把命都舍了。憨山大师对此曾有拈提说,假如夹山那时还停留在文字知解上,船子如何为他舍得命来!你要看他得,得的是什么;传,传的又是什么;这又是什么样的老师。你们这些老师为弟子舍得性命吗?夹山得到的是超生命的东西,船子和尚才舍得以命相授。

    夹山回去后,独自在山中闭关十多年,刻苦修行,长养圣胎,然后才又出世说法。道吾又派弟子去试探池,问答仍然是:‘如何是法身?’‘法身无相!’道吾于是说:‘这汉此回彻也!’同样的问,同样的答,第一次不对,第二次却对了,如果讲,这怎么讲得通。其实,问题不在表面的文字上,而在夹山的心上。夹山第一次答话,答虽对了,但心里却不知道到底对不对。第二次答话,不仅答对了,心里也知道是对的。这个‘对’,不是从逻辑判断和演绎中推理而来,而是从‘直了’和‘见性’中来。这是禅宗和佛教其他宗派在修行方法上的一个界线。所以在佛教中,传,传的什么?悟,悟的什么?只有在禅宗内才有这样的答案。诸佛妙理,到底与文字有关还是无关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心来参一参。

    即心即佛与开佛知见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