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论 本论19
    本论19

    二、修观进展分三:(一)得相似空三昧。不住见闻觉知,得相似空三昧。(二)已能伏灭受等四蕴之粗分别想,从而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精勤修习如此心空之念,展转得入心寂三昧。所谓善知识大慈悲者,一则在于外界之教友,而能启迪行者之增进心,善为护养。行者之增长缘,多仗赖于善知识。所谓善知识者,其慈悲心,必然充沛,君子爱人以德,故必提奖行者而成其道也。一则在乎自身,行者多闻熏习故,自己庄严福慧,则行者即为善知识者,由于知识理念之正确,则能充具大慈悲心,藉慈悲心,既所以长养自己之善根而勤修三昧,兼所以化人而导入于无相境也。(三)得一行三昧,分三:甲、决定信解止观二道,由于亲近多佛,守此一行三昧,而入于坚信位,于止观二道决定信解之。一行三昧者,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种无相行之三昧也。然则如何运用止观二道决定信解之耶?曰:宜似可用寂照二门,寂则为止,照则为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再进而寂照如鸟翼之双翔于太空,直扑于无相妙境,斯为得也。乙、不著世间禅味,由于慈悲心故,虽出世而不离世间,故对于世间诸禅三昧而能随所修学,虽深得禅昧之乐,但无乐著,故能不入于禅魅之惑,智者必然也。甚而遍修一切菩提分法,一本此无著之精神而住于最上舍境。(经中无所乐著一句,私以为上接‘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文,下通‘遍修菩提分法’文。)此所谓求佛乘之道也。丙、去除二乘怖畏,由于决定信解故,虽生死而无怯畏,故对于二乘求证独自涅槃之志而不好乐,虽能对治杂业,而得留惑,故得深入教化众生之域。

    此所谓无住大般涅槃之道也,此中有三小科,后二科文--‘不乐世间’,‘不乐二乘’--实由于‘决定信’之第一科文而来,由其信解笃切而能心无所动故,依文之次第,勉为三科。

    经云:‘以能习修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经中‘最妙巧便’一句为中心。上接‘以依能习向二观心’之文,此可证实止观二道。乃为最妙巧便之基本。最妙巧便者,即前文所谓不乐世间及二乘也。下接‘众智所依’之文,由于最妙巧便,而为众智之所依故。智为唯一出世间法,无智不能证大菩提。众智该括世出世间之一切智,无不由于最妙巧便而稳定之,以入于坦途。经中谓行根本故,即经中所谓一实境界,而我所谓坦途--平坦大道者,是也。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