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护心[1] 参、护心[1]12
    参、护心[1]12

    [4]解脱: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三十二、若有比丘,彼七识住[1]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者,是谓比丘阿罗诃(汉),名慧解脱。

    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及此八解脱[2],顺逆身作证[3]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中·九七)(大因经)

    [1]七识住:(名数)于三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末那识’是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因为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跟著它,故我执的成见很深,许多烦恼便是这末那识的执著而生起的。

    [2]八解脱: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背弃舍除三界烦恼的系缚的禅定。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到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永远无从生起,所以叫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珍宝的色,叫净解脱,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心,则可以证明其心性,已是解脱,所以叫身作证,又他的观想,已经完全圆满,能够安住于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这四五六七的四种解脱,都是无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时候,观想苦、空、无常、无我,使心愿意舍弃一切,所以叫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谓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会领受色声香味触之五尘,领受五尘,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若有灭除受想的定功,则一切皆可灭除,所以叫灭尽定。

    [3]身作证:亲身证悟。

    三十三、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1]断,贪、恚、痴薄。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

    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杂·八0九)

    [1]结:.参见第85页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