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经文卷四之四) (经文卷四之四)5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

    坚相。即骨肉之类。润等可知。心海中本无此物。爰自结暗为色。乃至想相为身。遂被此物浑浊。久不能复湛也。

    辰二示分隔圆明

    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

    本无浑浊曰湛。本无分隔曰圆。下觉之与心。名体双举也。觉者心之体。由圆而不隔。则本有互融之妙。故曰妙觉。心者觉之名。由湛而不浑。则本有彻照之明。故曰明心。具此湛明圆妙。是本然性。一为四大所分。则本然俱失。但为目之视。乃至意之察。浑浊分隔。无复湛圆之体矣。觉摄鼻舌身三总六根也。

    辰三结成浊标数

    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始终者。按下文始于劫浊。终于命浊。

    卯二喻明浊相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汨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伦。类也。留碍。谓有形块也。法尔。本来一定之相也。不相循。犹言不相干。土失留碍。谓形块开散也。汨字从日从水。谓如水中日影。昏扰不定也。总示五浊已竟。

    寅二别示五浊。此别即前总中之别。而所示诸浊。与前总中亦稍不同。总中但约内四大。方当别中第二见浊。今余四既兼外之五大。而又并约法尘生死及六根也。然法尘是四大之影象。生死是四大之合离。六根是四大之分隔。故总中独约四大六根。意已略尽。别中亦外少而内多。详之。分五。卯一劫浊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孤山曰。此浊依于色阴。○当知凡言浊者。盖以本然见闻觉知如湛水。而内四大外五大等。俱如灰沙。故此中外五大以浊四性。而大之与性各有影略。性则举见以影闻等。大则举空以影地等。而所以独举见之与空者。以见空各遍。皆无自体。而妄织之相易明也。首二句。即举所依色阴。盖空是对一显色故也。空见下。就见空而正是浊体。有空无体者。以虚空可见而不可执捉。无形块也。有见无觉者。以见虽遍空。而无冷暖等觉受也。如见空中有火。而见不觉热是也。相织者。如经纬密织。不可分也。妄成者。本无二相。而成此交织之妄也。末二句。结成浊名。所以名劫浊者。正以此中并该四大山河等。有成住坏空之劫也。又表众生无始。自晦昧为空时便入劫浊。非如常途百岁以后也。旧说不明影略。则性大各有所缺。岂无体之空尚为浑浊。而地水等炽然反非浊乎。且澄浊之后。则所澄之性。岂独澄见而不澄闻等。所沈之浊。岂独沈空而不沈地等乎。请详味之。当信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