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14
    ○五、释妙音佛

    《疏》妙音者。音声美妙。说法称机。

    《钞》音声虽美。不能说法。固非妙也。虽能说法。若不称机。亦非妙也。

    ○次、释恒河沙

    《疏》恒河。亦云□伽河。在天竺无热池侧。广四十里。其沙至细。与水同流。言其多也。

    《钞》无热池。即梵语阿耨达也。有四口。从东南角白象口所出之水。流入恒河。沙细如面。佛常于此河之侧说法。凡指数多。必以此河之沙为喻。令易晓故。

    ○三、释广长舌相

    《疏》出广长舌。表无虚妄。无量劫来。口离四过。故感此相。

    《钞》凡人之舌。随其报相。各有广长。若此方贵人。舌舐至鼻。然能可长可短。则以之为贵。苟长而不能缩。短而不能伸。此必生前好演是非。为短长之说。故感今生如此之报。以验世人不妄语者。必得其所。惟佛世尊。多劫实语。故舌相广长。超异常人。然有常相。现相。不同。若常相者。缩之虽常在口。伸之则能覆面。上至发际。此曾令外道生信。所示如此也。若夫现相。又有大小不同。略举二经。法华言高而不言广。故曰上至梵世。此经言广而不言高。故曰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要知二经。大小相齐。但文互略。故各举一边。悉是表无虚妄。现此以敦闻者之信耳。又义法华明竖出三界。故但言高。此经明横出三界。故但言广。若即竖而横。即横而竖。文虽互略。义必相齐。

    ○四、释三千大千

    《疏》三千大千世界。俱舍颂云。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谓万亿四天下。总为一佛土也。

    《钞》前文已释须者往寻。

    ○二、发言劝信二。初、牒科

    ○二、发言劝信

    ○二、释经二。初、列经

    《经》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二、释义二。初、释令生深信

    《疏》决定不虚。故言诚实。十方世界。恒沙诸佛。异口同音。说此法门。令生深信。

    《钞》十方诸佛。说诚实言者。谓净土法门。非但我释迦如来。于此经中。以决定不虚之言。而为大众宣说。即十方诸佛。亦异口同音。说如是决定可信诚实之法也。此段经义。昔慈恩法师。谓观此经势。盖他方诸佛。告自国听众。释迦转引彼佛意言。证彼西方。令此会众生信敬也。而灵芝法师所说。又自不同。谓正当释迦说此经时。十方诸佛同时劝赞。令信是经。余谓准前。既云亦有。要当以慈恩为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