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
    四别释经文

    别释经文。略开四分。一。释题名。二。释序分。三。释正宗。四。释流通分。

    一。释题名者。梵语阿弥陀。此翻无量。以佛名经者。一切依正庄严。皆从佛出。才举佛名。摄无不尽故。无量寿佛又有十二号。见于经文。今独名无量寿者。表不生不灭之体。兼约化仪而言。于十方佛中寿极无量故。此经先后共有五译。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一名阿弥陀过度人道经。吴支谦译。一名无量寿如来会。见宝积经。唐菩提流志译。一名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法贤译。今名无量寿者。曹魏康僧铠译。铠。外国人。以嘉平末至洛阳。译经四部。此其一也。宋龙舒王氏日休。会通诸译。别出一本。名大阿弥陀经。唯除宝积。彼所未见。从上诸译。汉吴宋三本。文理未精。王氏本较为畅达。近世通行。然有可议者。如序分中。游步十方以下。广明菩萨行愿。为令行者发起大心。积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经开章要领。而王氏删之。至往生上下两辈。一删去发菩提心。一云不发。胎生一节。删去疑惑佛智乃至胜智。前则乖成佛之正因。后则失往生之正智。他如叙次愿文。后先舛错。皆当考正。宝积本义旨圆净。而详赡尔雅。不如康本。又删去劝进往生以下之文。不见如来激劝之旨。故云栖独将康本刊行。且为第其分次。今略仍旧第。有当合者合之。经中义句。间有繁复。谨参他本重加审定。但去其繁复。不敢更有增易。其四十八愿先后数目。依云栖本增入。庶几尽善尽美。不使后人少留余憾。读者详之。

    闻经时处第一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声闻众等第二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鄣。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菩萨众等第三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处兜术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著法服。薙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跌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叩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授菩萨记。成等正觉。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其所修行。清净无畏。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名称普至。道御十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坏裂魔网。解诸缠缚。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已。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二。释序分者。自我闻如是。至一时来会。总名序分。序中时处及听法众等。诸经疏广明。不须更释。特准经文。略标别义。他经次诸菩萨。或先文殊。或先普贤。先文殊者。为表智故。先普贤者。为表行故。此经圆教所摄。以果起因。故先普贤。

    自遵普贤大士之德以下。至不可思议。广明菩萨随顺如来。修学普贤行愿。所谓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义中。全摄净土法门。菩萨一切所行。不离方便。以方便故。取于净土。得常见佛。以见佛故。闻法修行。入佛法藏。圆满觉心。究竟彼岸。若无方便。无量行门。终不成就。如大般若经云。是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从此处没。生余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故知此经。非二乘声闻所能担荷。为令大心凡夫。依教修行。生如来家。满普贤愿故。

    处兜术天。至拯济无极。约本师化仪。以显诸菩萨成佛度生。愿王无尽。独举本师。以概十方诸佛。以一即一切故。

    次妙德。即文殊。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以不了故。所有愿行悉不具足。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

    消除诸漏以下。俱谓以文殊智。圆普贤行。故言。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又言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世人闻说净土。即计著于土。闻说往生。即计著于生。其或不然。又计著无生。拨置净土。是等皆以生灭为因。终不能契不生灭性。殊不知如来藏中。妙明周圆。含裹十方一切国土。求于生死去来。了无所得。以无所得故。生灭一如。去来无碍。斯能入无畏之网。了幻化之法。悉见无量诸佛。严净无量国土。

    次慈氏者。弥勒因地。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与经旨相应故。堪任付嘱流通故。

    是三菩萨。普现十方。教化众生。而亦常在极乐世界。摄诸众生。归于净土。如行愿品言。诸往生者。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所共围绕。余诸菩萨。例此可知。何以故。皆遵普贤大士之德。是与普贤同一愿故。

    大教缘起第四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尊。住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以一飧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三。释正宗者。自此至第三十三分。总名正宗分。将开殊胜法门。特示显耀。复明如来出世之因。起教之本。为令闻者。生希有想。生难遭想。断疑起信。故劝生极乐。不独此经。特准本文。更标胜义。一首明法藏广大誓愿。为令行者生担荷心。发起悲智具普贤愿故。一。次明法藏广大功德。为令行者生真实心。广行方便。满普贤行故。一。次明极乐依正种种庄严。为令行者生决定心。至诚回向。入佛境界不堕疑城故。一。次明往生正因及世间果报。为令行者生精进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决生彼国故。问。圆顿诸经。具说本师放光表相。此经何独不尔。答。此经以无量寿为主。本师为伴。后文无量寿放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本师特与十方诸佛。赞叹证明。不复放光者。为令众生一心归敬故。

    古佛出兴第五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狮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将明法藏成佛本因。特为推原从上诸佛。宝积本从锭光上溯往世。过五十三佛。方至世自在王。俱用逆数。与此全异。然他译本多从顺数。未知宝积别有据否。

    法藏因地第六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

    如是精进威神难量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

    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幸佛明信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无碍

    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假使身止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惟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俨佛国清净之行。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

    上明法藏发心。亦从机感而入。我等今日闻是经已。至心回向无量寿。佛求生彼国。即与法藏比丘尔日发心。无二无别。无量寿佛决定遥为授记。如世自在王所说。真实不虚故。法藏云。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当知无上正觉。一切愿王。从此出生。一切净土。从此建立。才发此心。极乐庄严。一时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离自心故。下云。其心寂静。志无所著。才有所著。便有分齐。便成狭小。不得名为殊胜之愿。惟随顺觉心。摄诸佛国。一念圆明。十方清净。此是一切众生入道榜样。决当随学。莫生退屈。

    佛前发愿第七

    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第一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第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第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第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第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不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第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第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灭度者。不取正觉。

    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第三十三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六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悉皆照见。犹如明镜。睹见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耀朗十方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狮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上明法藏为一切众生而建大愿。当知诸佛国土。不离众生一念清净心而得成立。一切众生性本清净。本无生死。本来常住无余涅槃。祗因瞥尔情生。遂成流浪。头出头没。无有了期。菩萨悯之。发斯宏誓。为诸众生破除妄执。昭廓心量。现自在力。显大威光。法性如然。非从外得。何以故。自性空寂。离诸恶趣。当知菩萨。顺空寂心而严佛土。自性妙圆。具诸相好。当知菩萨。顺妙圆心而严佛土。自性无碍。现六神通。当知菩萨。顺无碍心而严佛土。自性无住。不可断灭。当知菩萨。顺无住心而严佛土。自性无作。无有限量。当知菩萨。顺无作心而严佛土。自性无外。譬如春风广被万物。当知菩萨。顺无外心而严佛土。自性无内。譬如水镜悉现众像。当知菩萨。顺无内心而严佛土。自性光明。如日普照。当知菩萨。顺光明心而严佛土。自性平等。如香普熏。当知菩萨。顺平等心而严佛土。故知四十八愿。无一愿而非众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还严自土。如水赴海。如响应声。故法藏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空中即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以不可思议之因。起不可思议之果。当知不可思议之因。即不可思议之果。有志净土者。须从此信入。

    积植德行第八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宏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上明法藏以无量心。发无量愿。起无量行。无不一一称真如法界。众生无量。国土无量。菩萨随顺众生。经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入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佛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无量故。如是严净无量佛土。度脱无量众生。而实无佛土可严。亦无众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故云。以大庄严具足众行。又云。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斯则悲智双融。理事无碍。故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一向出生菩萨经。佛言。我念过去广大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有佛号宝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将入涅槃。为众广说法本陀罗尼。时有轮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法本。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曾睡眠。亦不偃侧。端坐一处。不贪财宝。及以王位。不乐自身。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佛。诸佛说法。尽能闻持修习。厌家薙发而作沙门。作已复于九万岁中修习此陀罗尼。复为众生分别显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积功累德。至不退地。尔时不思议胜功德比丘。岂异人乎。即阿弥陀如来是也。此明法藏所修本行。足与经文互证。一生尚尔。多生可知。一劫尚尔。多劫可知。

    法藏成佛第九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阿难又问。其佛成道以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以来。凡历十劫。

    上明成佛时处。曰现在西方者。不惟尔时名为现在。乃至于今。以及后后无尽。同名现在。以佛寿无量故。

    国土宝严第十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广荡。不可限极。悉相杂次。转相间人。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亦无四时春夏秋冬。不寒不热。常和调适。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阿难白佛。我不疑此法。但为将来众生。欲除其疑惑。故问斯义。

    上明国土殊胜。即前文无三恶道及国土严净等愿所摄。

    光明无量第十一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耀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最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上明光明殊胜。即前文光明有限量蒙我光明等愿所摄。

    寿命无量第十二

    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上明寿命长久。即前文寿命有限量及寿命无能限量等愿所摄。

    圣众无量第十三

    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如大目犍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滴。于意云何。其所滴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滴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滴。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上明圣众无量。即前文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等愿所摄。

    七宝诸树第十四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或水晶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玛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晶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晶为枝。珊瑚为条。玛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晶为茎。珊瑚为枝。玛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晶为本。珊瑚为茎。玛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玛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晶为实。或有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晶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晶为叶。珊瑚为华。玛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道场宝树第十五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辗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干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堂舍楼观第十六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

    七宝浴池第十七

    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具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

    上第十四分至此。明宝树音声宫观浴池种种庄严。诸见闻者种种法乐。即前文不闻不善之名。人物严净。悉见十方。宫殿池流无量严饰等愿所摄。

    衣食自然第十八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上明衣食诸具随心化现。即前文衣服随念所受快乐等愿所摄。

    颜貌端正第十九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穷乞人。在帝王边。形貌容状。宁可类乎。阿难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边。羸陋丑恶。无以为喻。百千万亿不可计倍。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计如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上明色身殊妙。即前文悉真金色无有好丑等愿所摄。

    总赞庄严第二十

    佛告阿难。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得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署。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又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反。

    上复广明依报及诸法乐。以尽前意。

    花光出佛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于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上明佛身普现一切。随方接引。为后文往生缘起。如上种种庄严。种种佛事。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空中云。如水中月。如画所现像。如幻所化人。皆以佛神力故。随众生心而出现故。当知一切众生所有神力。本与如来无二无别。特无大愿大行发起胜因。不觉不知。沉沦永劫。若能一念回光。方知家业具在。如入宝山。取之无尽。如游香国。触处蒙熏。要须亲到方休。慎勿半涂而废。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