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之路——定慧基础知识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

    止和观是论里面用的名词,在经里面用的是定(舍摩他)和慧(毗婆舍那)。止是修定,观是修慧。因为众生根器的不同,有些人必须先修定,后修慧;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修慧,然后产生定;有些人定和慧一起修。止和观都可以产生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也称三昧,即三摩地。三昧就是心和境合一。

    在修舍摩他时,佛教讲四禅八定。佛教强调修禅定时要能够进入深浅不同的定,即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的专利,外道也能够修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曾经跟外道修定,一直修到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里,我只教大家修到四禅。为什么呢?因为在四禅八定里,后面的四个定是属于无色界的定。由于无色界的定力太深,只能修定,很难修观;前面的四个定是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的定,色界的定能够修定,也能修观。

    在四个禅定里面,初禅最浅,四禅最深。

    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离五盖(昏沉、掉悔、贪欲、嗔恚、疑)

    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离觉观(觉指粗的觉察,观指细的觉察)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离喜

    四禅:称为舍念清净地。——离乐(出入息断)

    舍念清净地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心念能够达到四禅,当时,你就会生起几种修行人最珍贵的心念:

    1.舍的心念——就是平等心,没有造作的心,在四禅里面会升起来。

    2.舍受——在四禅里面没有乐受,只有不苦不乐的舍受。在初禅、二禅和三禅里面,都有乐受,四禅的心比三禅的少了乐受贪着。

    3.念清净——在四禅里面,正念最强的时候,心中完全没有杂念。所以,四禅也称为念清净。

    如果一个人修到四禅,生起舍念清净的心,修观就很容易成就。有四禅的清净心,所观察的佛法就会很容易现前,即不必经过思考,当下就能被你观察到。因此,在我们打坐修行时,就应该尽量掌握和认识四禅,并且要修到四禅。假如一个人正在打坐,如何衡量他的心有多稳定(即他的定力)呢?佛教就是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来判定。初禅的心念比较粗。如果静坐达到四禅,心念就会很清净。

    心念的清净程度会影响修行用功的效率。如果你能明了初禅到四禅的心念差别,你就明白以微细的心去观察佛法的重要性。假如今天你的定力只能到初禅,就直接去修观、参话头,不论你多拼命修观、或参话头,初禅的心力只是会在修观时打妄想而已。如果你今天定力达到四禅,无论你参话头或者修观,你都能用很微细的心去修。四禅的功效和初禅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认识初禅到四禅对修观是非常重要的。

    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所谓的修止,是你的心念专注在某一个境界里不要动。当你专注于这个境界,任何的外境来,你都不理它,依然专注在同一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修止。

    什么是修观呢?就是一个境界来的时候,你的心念随着所在境界以所修的观法去观察,但心中要明明了了,不被它迷惑,而且要看清它的真相,这就是修观。

    所以,当你在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你都不理它,一直保持静静不动,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如果任何境界来时,你都很专心地用佛法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中去觉悟,这种修法是属于修慧。因此,当你们在修观的时候,我会向你们强调:不允许入定!因为多数人入定后心就没法去观。只有定力和智慧都很强的人,他可以定慧同时修,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人要先修定,后修慧。即先修止,后修观。

    重复一下,当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你一直保持不动,这种修法就是修止。如果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你的心念随着它去,并且看清它的真相,但不被它迷惑,这就是修观。因此,修止的人,要避开动乱的境界;修观的人,他不怕任何境界;这就是修止和修观的差别。不管静坐或经行,都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观,看你怎么用心了。每次静坐时,都要明白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观。同样地,每次经行时,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还是修观。在这里,我会指导你们从初禅修起,修到四禅之后,才教导你们继续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