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一至四十四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一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西土撰述第一】

    佛说四十二章经(六纸前有序南尺北璧)

    后汉中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共竺法兰译

    此西来教典之始也,古今译经图记云:四十二章经,本是外国经抄,腾以大化初传,人未深信,蕴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经要,以导时俗。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南宜北英)

    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诸经集四十二部,凡菩萨行门,总六十六条。

    八大人觉经(一纸欠南贤北维)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菩萨内习六波罗密经(三纸欠南贤北悲)

    后汉临淮郡沙门严佛调译

    说内习六妙门为六波罗密,能制六根。

    出曜经(二十卷前有僧睿序南定笃初北广内)

    尊者法救造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常品第一。欲品第二。爱品第三。无放逸品第四。念品第五。戒品第六。学品第七。口品第八。行品第九。信品第十。沙门品第十一。道品第十二。利养品第十三。忿怒品第十四。惟念品第十五。杂品第十六。水品第十七。华香品第十八。马喻品第十九。恚品第二十。如来品第二十一。闻品第二十二。我品第二十三。广演品第二十四。亲品第二十五。泥洹品第二十六。观品第二十七。恶行品第二十八。双要品第二十九。乐品第三十。心意品第三十一。沙门品第三十二。梵志品第三十三。

    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共集如来法句千章,释之以训未来。

    法句譬喻经(四卷南籍北亦)

    西晋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共三十九品。大意与上经同,而次第不同,且少有解释。

    法句经(二卷序中名昙钵偈南所北群)

    尊者法救造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即法喻经中三十九品法句,凡七百五十二偈。

    法集要颂经(四卷南甚北隶)

    尊者法救集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即出曜经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说也。

    佛本行经(七卷南初北达)

    刘宋六合山寺沙门释宝云译

    因缘品第一。阿育王时,密迹金刚,为诸天颂佛始末。称叹如来品第二。降胎品第三。如来生品第四。梵志占相品第五。阿夷决疑品第六。入誉论品第七。与众彩女游居品第八。现忧惧品第九。阎浮提树荫品第十。出家品第十一。车匿品第十二。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不然阿兰品第十五。降魔品第十六。转法轮品第十七。度宝称品第十八。广度品第十九。现大神变品第二十。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忆先品第二十二。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叹锭光佛时品第二十四。降象品第二十五。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现乳哺力品第二十八。大灭品第二十九。叹无为品第三十。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

    佛所行赞经(五卷南美北典)

    马鸣菩萨造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生品第一。处宫品第二。厌患品第三。离欲品第四。出城品第五。车匿还品第六。入苦行林品第七。合宫忧悲品第八。推求太子品第九。瓶沙王诣太子品第十。答瓶沙王品第十一。见阿罗蓝郁头蓝品第十二。破魔品第十三。阿惟三菩提品第十四。转法轮品第十五。瓶沙王诸弟子品第十六。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化给孤独品第十八。父子相见品第十九。受祇洹精舍品第二十。守财醉象调伏品第二十一。庵摩罗女见佛品第二十二。神力住寿品第二十三。离车辞别品第二十四。般涅槃品第二十五。大般涅槃品第二十六。叹涅槃品第二十七。分舍利品第二十八。

    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南宜北典)

    苻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译

    大意发明如来因中果上种种功德,乃至百年之后,阿育王起舍利塔。而译文甚拙。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南令北聚)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三纸南贤北景)

    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十二游经(四纸半南终北英)

    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译

    达磨多罗禅经(二卷有序南荣北集)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

    修行方便道安那般那念退分第一。修行胜道退分第二。修行方便道安般念住分第三。修行胜道住分第四。修行方便道升进分第五。修行胜道升进分第六。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修行胜道决定分第八。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住分第十。升进分第十一。决定分第十二。修行观界分第十三。已上皆五言颂。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修行观阴分第十五。修行观入分第十六(外六入如贼,内六入如空聚,亦说内外入为此彼岸)。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已上皆长文。

    内身观章句经(三纸欠南令北聚)

    汉失译师名

    颂说内身苦、空、无常、无我、不净。

    法观经(四纸半南令北聚)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明数息观身等法,文甚拙涩。

    三慧经(十一纸南籍北坟)

    北凉录失译人名

    杂集经论中种种因缘法义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五纸余南宜北既)

    西晋录失译人名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七纸半南甚北英)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六纸半南甚北漆)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于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得度。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七纸余南籍北漆)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大意与后经同,而是四言偈述,兼释三藏与杂藏事。

    迦叶结经(八纸欠南籍北聚)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说佛灭度,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事。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一卷有智昌序南学北杜)

    元广福大师僧录管主八撰

    共一百七十五赞

    请宾头卢经(一纸余南甚北坟)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

    那先比丘经(三卷南业北聚)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灭度后,有弥兰王,向那先比丘种种问难,比丘一一答之。阿育王譬喻经(五纸余南基北坟)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百喻经(二卷南令北群)

    萧齐中天竺沙门求那毗地译

    设一百喻,喻道法邪正等事,末结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

    无明罗刹经(一卷南所北群)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以郁禅耶城折吒王降伏疫鬼为喻,明如来逆观十二因缘,用大智慧,破无明罗刹。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七纸半南甚北漆)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

    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劝发诸王要偈(六纸余南甚北隶)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译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七纸欠南甚北隶)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二皆同上本,宋译五言,唐译五七言杂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八纸南甚北坟)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译

    偈说六趣善恶因果

    十不善业道经(一纸余南优北英)

    宋西夏沙门日称等译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五纸余南甚北英)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集一切伽陀,说供施佛僧福报。

    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七纸欠南尽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六道伽陀经(五纸南尽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南优北亦)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三纸欠南夙北临)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付法藏因缘经(本名传六卷南荣北集)

    后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伽婆嘱摩诃迦叶(一)、迦叶嘱阿难(二)、阿难付摩田地,及商那和修(三)、商那和修付优波鞠多,降伏天魔度人无量,称为无相好佛(四)、优波鞠多付提多迦(五)、提多迦付弥遮迦(六)、弥遮迦付佛陀难提(七)、佛陀难提付佛陀密多(八)、佛陀密多付胁比丘(九)、胁比丘付富那奢(十)、富那奢付马鸣大士(十一)、马鸣菩萨付比丘比罗(十二)、比罗付龙树大士(十三)、龙树菩萨付迦那提婆,由毁神眼,故无一目。(十四)、迦那提婆付尊者罗睺罗(十五)、罗睺罗付尊者僧伽难提,以偈试阿罗汉云,转轮种中生,非佛非罗汉,不受后世有,亦非辟支佛,罗汉往问弥勒,乃能知之。(十六)、僧伽难提付僧伽耶舍(十七)、僧伽耶舍付鸠摩罗驮(十八)、鸠摩罗驮付阇夜多,世尊所记最后律师(十九)、阇夜多付婆修槃陀(二十)、婆修槃陀付摩奴罗,与尊者夜奢,分化南北(二十一)、次有尊者名鹤勒那夜奢(二十二)、复有比丘,名曰师子,为弥罗掘国王剑斩其头,唯乳流出,相付法人,于是便绝。(二十三)、结叹善知识功德,说白象闻法起慈,及优婆塞分别买髑髅事。

    马鸣菩萨传

    龙树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三传同卷共九纸半南籍北漆)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与上经中三人事迹同婆薮槃豆传(九纸南甚北漆)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阿育王传(五卷南基北漆)

    西晋安息国沙门安法钦译

    本施土缘第一,胜德小儿以土施佛,佛为授记。阿育王本缘第二,先作地狱,后因比丘现化,改恶修善,造舍利塔,广修供养。阿恕伽王本缘第三,化弟宿大哆,生信证果。半庵摩罗果缘第四,王临终时,仅以半果为最后施。驹那罗缘本第五,即法益王子坏目因缘。阿育王现报因缘第六,以珠与受持八戒夫人,比丘口香,妇女犯禁,问法得果,沙弥食婆罗门,度令出家。卖人头,调伏邪见臣。下贱婢施一钱,得转生报,库中缺如意珠,宾头卢纯酥浇饭,修福禳衰相,修福胜龙王。优波鞠多因缘第七,佛预授记,并结集三藏等事。摩诃迦叶涅槃因缘经第八。摩田提因缘第九。商那和修本缘第十。优波鞠多因绿第十一,广明化度令证果事。

    阿育王经(十卷南作五卷半北作六卷南基北坟)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前本别出,而次第小异,详略亦各不同。

    阿育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前有序南所北群)

    苻秦兜佉勒国昙摩难提译

    偈说法益王子坏目本缘,及说从六趣者,性行不同,较传经稍详。

    附外道论

    胜宗十句义论(十纸作一卷南吹北纳)

    胜者慧月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一实。二德。三业。四同。五异。六和合。七有能。八无能。九俱分。十无说。即胜论六句义演出。

    金七十论(三卷南罗北疑)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此是外道迦毗罗仙人所造,明二十五谛,亦名数论,非是佛法。

    附疑伪经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南大北史)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一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此方撰述第二之一(分十五科)】

    【一忏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南茂北公)

    梁志公宝唱等集

    归依三宝第一。断疑第二。忏悔第三。发菩提心第四。发愿第五。发回向心第六。显果报第七。出地狱第八。解怨释结第九。自庆第十。警缘三宝第十一。忏主谢大众第十二。总发大愿第十三。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为六道发愿第三十四。警念无常第三十五。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发回向第三十七。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发愿第三十九,凡八段。嘱累第四十。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前有遵式序南起北刑)

    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一法缘,二善知识,三前方便,四办衣,五行法,六供养。识遮障第二:一洗浴调适,二饮食调适,三行道调适,四坐禅调适。禁法第三:一七日要心,及诵咒,二请师受戒,及发露,三见善恶业相,及十法王子等,不得向人说。内律要诀第四:一明五篇戒灭不灭相,二明十恶十善业灭不灭相。修行第五。受戒第六。不说。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南实北辅)

    瓦官寺沙门释智顗,辄辨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流行后代。

    劝修第一。方便第二。正入道场方法第三。正修行方法第四。一严净道场,二净身,三三业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佛,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法华经,十思惟一实境界。略明修证相第五。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二纸半即附忏仪后南实北辅)

    唐国清沙门湛然撰

    撰香华礼拜等偈,以便运想,及逆顺十心略忏文等。

    慈悲水忏法(三卷南实北辅)唐悟达国师知玄撰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南实北辅)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缘起第一。按文开章以定铨次第二。别明礼请洒散二法第三。略明能请及所求离过第四。总示事理观慧所依第五。补助正修十科事仪第六:一严净道场、二清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召请诵咒、五赞叹述意、六称名散洒、七礼敬三宝、八修行五悔、九旋绕自归、十唱诵金光明典。

    金光明最胜忏仪(五纸半南实北辅)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大段与前仪同,而观慧文略

    往生净土忏愿仪(十二纸南实北辅)

    沙门遵式,辄辨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十四纸南实北辅)东山沙门遵式,始于天台国清集,于四明大雷山兰若再治。

    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绕,十诵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十五纸余南实北辅)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申诚。七作礼。八发愿持咒。九忏悔。十修观行。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十三纸半前有灵鉴序南实北辅)

    宋天竺寺沙门遵式撰

    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绕。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十纸半南实北辅)

    宋霅川沙门仁岳撰

    一法式。二观想。三礼赞。四持诵。五忏愿。六证验。七释疑。礼法华经仪式(一纸余南实北辅)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六纸余南实北辅)

    宋霅溪沙门仁岳撰

    集诸经礼忏悔文(二卷北作四卷南功北桓)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

    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约求生西方,明六时礼法。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忏文(六纸余南实北起)

    宋天竺寺遵式述

    【二净土】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九纸南实北辅)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

    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净土境观要门(六纸余南刑北起)

    元虎溪沙门怀则述

    深明约心观佛,境观不二法门。

    莲宗宝鉴(七卷)素元庐山东林寺善法堂主优昙普度集

    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愿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诀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报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论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众念佛警语,晓山劝修净业箴。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一纸余)贞

    附隋录未详作者

    【三台宗】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起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一卷仅九纸半南起北约)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南翦北起)

    门人灌顶撰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南翦北韩)

    门人灌顶撰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归,咸宗一妙佛之知见,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为实施权,故分乎八。顿、渐、秘密、不定、化之仪式,譬如药方,藏、通、别、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国清百录(四卷南起北弊)

    门人灌顶纂

    卷第一二。立制法第一。敬礼法第二。乃至王重请书第五十。卷第三四。王谢义疏书第五十一。乃至论放生书第一百。后有戒应题,有严序,及新添智者大禅师年谱事迹。

    永嘉集(一卷前有魏静序)起

    唐慎水沙门玄觉述

    旧分十门:慕道志仪第一。戒憍奢意第二。净修三业第三。奢摩他颂第四。毗婆舍那颂第五。优毕叉颂第六。三乘渐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劝友人书第九。发愿文第十。幽溪法师新定十门:皈敬三宝第一。发弘誓愿第二。亲近师友第三。衣食警戒第四。净修三业第五。三乘渐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简示偏圆第八。正修止观第九。观心十门第十。(幽溪有注二册,可作四卷,尚未入藏,甚妙。南北两藏皆无禅宗二字,流通作禅宗永嘉集。幽溪作永嘉禅宗集。)

    金刚錍(一卷前有净岳科序南翦北起)

    唐荆溪尊者述

    序曰:圆伊金錍,以抉四眼无明之膜,令一切处,悉见遮那佛性之指,偏权疑碎,加之以刚,假梦寄客,立以宾主,观者恕之。

    始终心要(一卷南翦北起)

    唐荆溪尊者述

    十不二门(九纸南翦北起)

    唐荆溪尊者述

    一色心。二内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净。六依正。七自他。八三业。九权实。十受润。即释签中结释十妙文也。以是妙观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前有遵式序南翦北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叙曰:十不二门者,本出释签,岂须钞解,但斯宗讲者,或示或注,著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溪妙解,翻隐于时,天台圆宗,罔益于物,爰因讲次,对彼释之,命为指要钞焉。盖指介尔之心,为事理解行之要也。

    修忏要旨(九纸南翦北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初通叙四行,二正明法华,三结归止观。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一卷南翦北起)

    法孙继忠集

    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

    天台传佛心印记(八纸南刑北起)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怀则述

    深明性具圆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同余宗缘理断九。

    天台四教仪(一卷南翦北会)

    宋高丽沙门谛观录

    本宗八教大意,而详于名相,略于前三教之十乘。

    天台四教仪集注(十卷)稼

    元南天竺沙门蒙润集

    【四禅宗】

    宗镜录(百卷南阿至孰北策至溪)

    宋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南桓公辅北合济弱)

    宋景德东吴沙门道原纂

    先叙七佛并偈。始自摩诃迦叶,终于南岳第九世,青原第十一世,共祖师一千七百十二人,内九百五十四人,有语见录,余七百五十八人,但存名字,尽二十六卷。宝志、善慧、南岳、天台、僧伽、万回、丰干、寒山、拾得、布袋,十人,及诸方杂举征拈代别语一卷。南阳大寂,乃至法眼等十二人广语一卷。赞、颂、偈、诗,一卷。铭、记、箴、歌,一卷。

    续传灯录(三十六卷南合济弱扶北缺)

    不出编录人名,汇目义门云,灵谷寺沙门居顶编。

    始自汾阳昭,终至天童礼,及诺庵肇,共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内一千二百零三人,有语见录。一千九百零七人,但存名字。

    传法正宗记(十卷南绮北回)

    宋明教禅师契嵩编修

    前有上皇帝书,及许收入藏中书,札子,并题跋等,始祖释迦如来表一卷。迦叶至六祖传,共五卷。正宗分家列传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共一卷。定祖图一卷。

    传法正宗论(二卷南回北绮)

    宋明教禅师契嵩编修

    共有四篇,广明达磨大师,的有师承,以破唐沙门神穖之妄讥毁,兼破付法藏因缘传。

    宗门统要续集(二十卷北作二十一卷前有径山希陵序耿延禧序南汉惠北扶倾绮)

    宋建康沙门宗永集

    元保寍寺沙门清茂续集

    释迦文佛。西竺应化圣贤。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四祖旁出,凡八世。五祖旁出,凡三世。六祖下旁出,凡二世。应化圣贤。未详嗣法。亡名古宿。南岳下凡十一世,共二百四十八人。五百五十三则机缘。青原下凡十世,共二百六十四人,五百五十四则机缘。续南岳下至十八世,共二百一十二则机缘。续青原下至十四世。共四十七则机缘。

    禅宗正脉(二十卷)劝赏

    明弘治真如寺沙门如卺集

    于五宗机缘中,取其显明简直者集出,使人易晓。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二十一卷前有张抡序南鸡田赤北缺)

    宋光孝寺沙门法应集元沙门普会续集

    明中天竺住山沙门净戒重校

    初集机缘三百二十五则,作颂宗师一百二十二人,颂有二千一百首,续加机缘四百九十三则,作颂宗师四百二十六人,颂有三千零五十首。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前有明教嵩赞南密北扶)

    嗣祖比丘宗宝编灵谷住持净戒重校

    韶州韦刺史,请师于大梵寺说法,师先说得法行由,次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并无相颂。次答实无功德之疑,次答愿生西方之问(要人净心则生净土,不是说无西方也)。次示定慧一体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次示教无顿渐,人有利钝。次示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次示坐禅实义。次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授无相忏悔,发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又说一体三身,及颂。

    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中有阿育王山住持大观序南密勿多士北缺)

    赜藏主搜采灵谷寺住持净戒重校

    南狱让。马祖一。百丈海。黄檗运。临济玄。兴化奖。睦州踪。南院颙。风穴沼。首山念。石门聪。汾阳昭。唐明嵩。慈明圆。南泉愿。子湖神力踪。赵州谂。云门偃。杨岐会。道吾真。白云端。佛照光。北涧简。物初观。晦机熙。笑隐欣。仲方伦。觉源昙(有宋濂藏衣塔铭)。五祖演。叶县省。神鼎諲。翠岩芝。法华举。佛眼远。大隋真。投子同。鼓山晏。洞山初(嗣云门)。智门祚(嗣香林)。云峰悦(嗣大愚)。云庵文(嗣黄龙南)。琅玡觉(嗣汾阳)。云门庵主(颂古)。

    佛照禅师奏对语录(宋孝宗时嗣大慧杲)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并宛陵录一卷)素

    唐河东裴休集并序

    即古尊宿语录中重出,而稍略。

    万善同归集(六卷)史

    宋永明智觉禅师延寿述

    明众善所归,皆宗实相。

    唯心诀(九纸余)素

    宋永明智觉禅师延寿述

    于中略标百二十种邪宗见解

    定慧相资歌(四纸欠)素

    警世(二纸欠)素

    宋永明智觉禅师延寿述

    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南回北绮)明灵谷寺沙门净戒重校

    上堂,举古,勘辨,拈古,偈颂,赞等共六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十七卷有耿延禧序及张浚序南扶倾北汉惠)

    学徒若平集净戒重校

    上堂语六卷。开示法语三卷。小参示众四卷。颂古一卷。拈古三卷。偈、颂、赞,一卷。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说感武

    宋乾道门人蕴闻集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丁俊乂

    元至治门人慈寂集

    真心直说(一卷)敦

    元曹溪山老衲知讷述

    凡十五章,明正信,异名,妙体,妙用,乃至所往以释疑问。后附诫初心学人文,又附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蒙山示众。蒙堂跋。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敦

    直指心性本来同佛,既悟心已,或习轻,则用自性定慧门,或习重,则用随相对治门,皆与先修后悟者不同。禅宗决疑集(一卷)素

    元西蜀智彻述

    示提话头工夫次第

    【五贤首宗】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已乏单本)

    唐终南山释杜顺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无碍第二,周遍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门。

    华严法界玄镜(一卷北作二卷南青北百)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即释前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前后有裴休净源二序南青北迹)

    唐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注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十二纸南青北迹)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显一体:谓自性清净圆明体。二起二用:谓海印森罗常住用,法界圆明自在用。三示三遍:谓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合容空有遍。四行四德:谓随缘妙用无方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谓照法清虚离缘止,观人寂怕绝欲止,性起繁兴法尔止,定光显现无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观:谓摄境归心真空观,从心现境妙有观,心境秘密圆融观,智身影现众缘观,多身入一镜像观,主伴互现帝网观。后有净源序。

    华严金师子章(未有别行)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因对武后问,借庭前金师子为喻,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显华严教观。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十三纸南青北百)

    宋沙门净源述

    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前有惟大等四序)敦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后会为一味,以息斗诤。意则美矣,惜其未尽善也。夫论宗意教意,则不可有三。此圭公所知也。若论宗门教门,则非止局三。此圭公所昧也。又彼云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意虽最圆妙,然其趋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此则似仅涉猎次第禅门,及童蒙止观二书,绝未睹见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者矣。今据大乘止观,摩诃止观,何尝不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乎。又彼云诸部般若千余卷经,及中百门论等,皆说破相教,智度论百余卷,亦说此理。但论主通达不执,故复将大小乘法相,潜同后一真性宗。今问:智论,中论,皆龙树所造也。何以一执一不执乎。又龙树尚能通达不执,潜通后宗。佛说般若,岂反有执,止名破相乎。般若经云:菩萨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谓之唯说破相,可乎。又彼云:心是名,知是体。譬如水是名,湿是体。尤为可笑。夫说水,口固不湿,即说湿,口岂湿哉。说心,固不得体,即说知,岂便得体哉。故古人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而圭公乃于能诠文字,妄分亲疏,何耶?又彼云:法华且收二乘,至涅槃经,方普收六道。尤为可笑。调达授记,不收地狱乎。龙女成佛,不收畜生乎。妙庄悟道,不收邪见乎。散心称名,童子聚沙,不收人天乎。又彼云:破相止说二谛,性宗则为三谛,是诚未究七种二谛五种三谛之旨者也。呜呼!浅矣。原人论(八纸半南青北迹)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直显真源第三(佛了义实相教)。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一真源皆为正义)。

    华严原人论解(四卷)兹

    元长安大开元寺沙门圆觉述

    即解前论,科一卷,解三卷。

    注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门三十颂(二卷)史

    元归德法云沙门琮湛集注

    右注,解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所述经题观门偈颂,点示初机禅门眼目。

    【六慈恩宗】

    真唯识量

    宋永明寿禅师宗镜录中节出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敦

    明鲁庵沙门普泰注

    六离合释(附补注后)

    【七密宗】

    陀罗尼杂集(十卷南封北卿)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第一卷:七佛所说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二卷:释摩男,阿难比丘,普贤菩萨等,共十八咒。卷第三:摩醓首罗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说四弘誓,虚空藏说四净土妙行,观世音说四摄法,救脱说四弘誓,跋陀和说八菩萨妙行,大势至说四誓利益众生,心无疲倦,得大势说四事拥护作佛事者,坚勇说四菩萨妙行,并诸菩萨天龙,各各说偈。卷第四: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一首。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恶魔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七首。卷第六:除肿陀罗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归神名有九,护伽蓝神名十八,烧香散华等咒,共二十二首。卷第七: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等,共咒七十九首。卷第八:六字大陀罗尼经等,共咒二十二首。卷第九:阿吒婆拘上佛陀罗尼等,共咒十首,叹佛三昧经一段。卷第十:定志慧见陀罗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有陈觉序南营北封)

    宋北辽金河寺沙门释道[厄*殳]集

    开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诵准提咒法,然与准提三译,及尊那经,并不全合。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有贺宗寿序南营北封)

    智广慧真编集金刚幢译定

    集诸经神咒三十三段,华梵并书

    【八律宗】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北作四卷南犹北存)

    唐沙门释道宣撰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南功北尹)

    唐沙门释义净撰

    凡四十章

    说罪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护命放生仪轨法(三法合卷南功北桓)

    三法并义净法师作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二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此方撰述第二之二】

    【九纂集】

    诸经要集(二十卷北作三十卷南八县家给北路侠槐)

    唐西明寺沙门道世玄恽撰

    三宝部第一,敬佛篇六缘,敬法篇八缘,敬僧篇三缘。敬塔部第二,有七缘。摄念部第三,有四缘。入道部第四,有四缘。吹赞部第五,有三缘。香灯部第六,有四

    缘。受请部第七,有八缘。受斋部第八,有二缘。破斋部第九,有二缘。富贵部第十,有二缘。贫贱部第十一,有五缘。奖导部第十二,有七缘。报恩部第十三。有三缘。放生部第十四,有四缘。兴福部第十五,有六缘。择交部第十六,有五缘。思慎部第十七,有五缘。六度部第十八,布施篇有七缘,持戒篇有二缘,忍辱篇有三缘,精进篇有三缘,禅定篇有二缘,智慧篇有二缘。业因部第十九,有五缘。欲盖部第二十,有三缘。四生部第二十一,有六缘。受报部第二十二,有九缘。十恶部第二十三,有十缘。诈伪部第二十四,有六缘。惰慢部第二十五,有三缘。酒肉部第二十六,有三缘。占相部第二十七,有三缘。地狱部第二十八,有八缘。送终部第二十九,有九缘。杂要部第三十,有十三缘。

    经律异相(五十卷南路至户北经至相)

    梁沙门僧旻宝唱等撰

    天部上下(一二卷)。地部(三)。应始终佛部第一(四)。应身益物佛部第二(五)。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造佛舍利塔第一、造佛形像第二、法灭尽第三(六)。外缘佛部第四(七)。自行菩萨部第一(八)。外化菩萨部第二(九)。随机现身上菩萨部第三(十)。随机现身下菩萨部第四(十一)。出家菩萨僧部第一(十二)。声闻无学第一僧部第二(十三)。声闻无学第二僧部第三(十四)。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十五)。声闻无学第四僧部第五(十六)。声闻无学第五僧部第六(十七)。声闻无学第六僧部第七(十八)。声闻不测浅深僧部第八(十九)。声闻学人僧部第九(二十)。声闻行恶行僧部第十(二十一)。声闻无学沙弥僧部第十一(二十二)。声闻无学尼僧部第十二(二十三)。转轮圣王诸国王部第一(二十四)。行菩萨道上诸国王部第二(二十五)。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二十六)。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二十七)。行声闻道中诸国王部第五(二十八)。行声闻道下诸国王部第六(二十九)。诸国王夫人部(三十)。行菩萨道诸国王子部上(三十一)。行菩萨道下诸国太子部中(三十二)。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三十三)。诸国王女部(三十四)。得道长者部上(三十五)。杂行长者部下(三十六)。优婆塞部(三十七)。优婆夷部(三十八)。外道仙人部(三十九)。梵志部(四十)。婆罗门部(四一)。居士部(四十二)。估客部(四十三)。男庶人部上(四十四)。女庶人部下(四十五)。鬼神部(四十六)。杂兽畜生部上(四十七)。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四十八)。地狱部上(四十九)。地狱部下(五十。并引大小诸经中事相,以示劝诫。

    法苑珠林(百卷前有李俨字仲思序南勒至时北高至禄)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劫量篇第一。小劫有六部:一述意、二疫病、三刀兵、四饥馑、五相生、六对除。大劫有四部:一时量、二时节、三坏劫、四成劫。三界篇第二,初明四洲有十二部:述意乃至优劣;次明诸天有二十二部:辨位,乃至送终。日月篇第三,有十三部:述意,乃至地动。六道篇第四,诸天四部:述意,至报谢。人道八部:述意,至受苦。修罗七部:述意,至战斗。鬼神十一部:述意,至舍宅。畜生十部:述意,至好丑。地狱八部:述意,至诫勖。千佛篇第五,七佛九部:述意,至久近。因缘三部:述意、引证、业因。种姓四部:述意,至求婚。降胎六部:述意,至奖导。出胎八部:述意,至校量。侍养三部:述意、养育、善征。占相八部:述意,至百福。游学四部:述意,至校量。纳妃六部:述意,至神异。厌苦四部:述意,至厌欲。出家十部:述意,至会同。成道十部:述意,至变化。说法三部:述意、赴机、说益。涅槃五部:述意,至弟子。结集二部:述意,结集。敬佛篇第六,有七部:述意,乃至观音。于中第四弥陀又六部:述意,至引证。第五弥勒又五部:述意,至发愿。敬法篇第七,有六部:述意,乃至谤罪。敬僧篇第八,有四部:述意,乃至违损。致敬篇第九,有六部:述意,乃至仪式。福田篇第十,有三部:述意、优劣、平等。归信篇第十一,有三部:述意、小乘、大乘。士女篇第十二,俗男三部:述意、诫俗、劝导。俗女二部:述意、奸伪。入道篇第十三,有四部:述意,至引证。惭愧篇第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证。奖导篇第十五,有四部:述意,乃至业因。说听篇第十六,有九部:述意,乃至利益。见解篇第十七,有二部:述意、引证。宿命篇第十八,有四部:述意,乃至五通。至诚篇第十九,有八部:述意,乃至济难。神异篇第二十,有五部:述意,乃至杂异。感通篇第二十一,有二部:述意、圣迹。住持篇第二十二,有十部:述意,乃至鬼神。潜道篇第二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证。妖怪篇第二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证。变化篇第二十五,有三部:述意、通变、厌欲。眠梦篇第二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无记。兴福篇第二十七,有八部:述意,乃至洗僧。摄念篇第二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证。发愿篇第二十九,有二部:述意、引证。法服篇第三十,有六部:述意,乃至违损。然灯篇第三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证。悬幡篇第三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证。华香篇第三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证。呗赞篇第三十四,有四部:述意、引证、赞叹、音乐。敬塔篇第三十五,有六部:述意,乃至修故。伽蓝篇第三十六,有三部:述意、营造、致敬。舍利篇第三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感福。供养篇第三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证。受请篇第三十九,有九部:述意,乃至施福。轮王篇第四十,有五部:述意,至育王。君臣篇第四十一,有六部:述意,至王都。纳谏篇第四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证。审察篇第四十三,有四部:述意、审怒、审过、审学。思慎篇第四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慎过。俭约篇第四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证。惩过篇第四十六,亦二部。和顺篇第四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和事。诫勖篇第四十八,有六部:述意,乃至杂诫。忠孝篇第四十九,有五部:述意,乃至业因。不孝篇第五十,有四部:述意,乃至弃父。报恩篇第五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证。背恩篇第五十二,亦二部。善友篇第五十三,亦二部。恶友篇第五十四,亦二部。择交篇第五十五,亦二部。眷属篇第五十六,有四部:述意,乃至离著。较量篇第五十七,有七部:述意,乃至方土。机辩篇第五十八,有三部:述意、菩萨、罗汉。愚戆篇第五十九,有三部:述意、般陀、杂痴。诈伪篇第六十,有六部:述意,乃至诈畜。惰慢篇第六十一,有二部。破邪篇第六十二,亦二部。富贵篇第六十三,亦二部。贫贱篇第六十四,有五部:述意,至贫女。债负篇第六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证。诤讼篇第六十六,亦二部。谋谤篇第六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宿障。咒术篇第六十八,有七部:述意,乃至杂咒。祭祠篇第六十九,有三部:述意、献佛、祭祠。占相篇第七十,有二部。祈雨篇第七十一,有四部:述意,乃至河海。园果篇第七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种子。渔猎篇第七十三,有二部。慈悲篇第七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观苦。放生篇第七十五,有二部。救厄篇第七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兽王。怨苦篇第七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杂难。业因篇第七十八,有五部:述意,乃至引证。受报篇第七十九,有十二部:述意,乃至住处。罪福篇第八十,有四部:述意,乃至福行。欲盖篇第八十一,有二部:五欲、五盖。四生篇第八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五生。十使篇第八十三,有四部:述意,乃至断障。十恶篇第八十四,有十三部:述意、业因、果报、杀生,乃至邪见。六度篇第八十五,有六部:布施,乃至智慧。忏悔篇第八十六,有六部:述意,乃至洗忏。受戒篇第八十七,有七部:一述意、二劝持、三三皈、四五戒、五八戒、六十善、七三聚。破戒篇第八十八,有二部。受斋篇第八十九,有二部。破斋篇第九十,亦二部。赏罚篇第九十一,亦二部。利害篇第九十二,亦二部。酒肉篇第九十三,有三部:述意、饮酒、食肉。秽浊篇第九十四,有四部:述意、五辛、嚏气、便利。病苦篇第九十五,有六部:述意、引证、瞻病、医疗、安置、敛念。舍身篇第九十六,有二部。送终篇第九十七,有四部:述意、舍命、遗送、受生。法灭篇第九十八,有九部:述意、五浊、时节、度女、佛钵、讹替、破戒、诤讼、损法。杂要篇第九十九,有十部:述意、四依、四果、四食、净口、鸣钟、入众、求法、衰相、杂行。传记篇第一百,有六部:述意、翻译、杂集、般若、兴福、历算。

    释迦谱(十卷南将相北书)

    萧斋释僧祐撰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贤劫初姓瞿昙缘谱第二。六世祖始姓释迦氏缘谱第三。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在七佛末种姓众数同异谱第五。同三千佛缘谱第六。内外族姓名谱第七。弟子姓释缘谱第八。四部名闻弟子谱第九。从兄调达出家缘记第十。从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记第十一。弟孙陀罗难陀出家缘记第十二。子罗云出家缘记第十三。姨母大爱道出家缘记第十四。父净饭王泥洹记第十五。母摩耶夫人记第十六。姨母大爱道泥洹记第十七。释迦种灭宿业缘记第十八。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祇洹精舍缘记第二十。发爪塔缘记第二十一。天上四塔缘记第二十二。优填王造栴檀像记第二十三。波斯匿王造金像记第二十四。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记第二十五。留影在石室记第二十六。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八国分舍利记第二十八。天上龙宫舍利宝塔记第二十九。龙宫佛髭塔记第三十。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记第三十一。塔宿缘记第三十二。法灭尽缘记第三十三。法灭尽相记第三十四。已上并兼引大小乘经律,以明化迹。

    释迦氏谱(一卷南相北壁)

    唐释道宣撰

    一叙所依贤劫。二叙氏族根源。三叙所托方土。四叙法王化相。五叙圣凡后胤。大意与前谱同,而文简略。

    释迦方志(二卷北作三卷南相北壁)

    唐释道宣撰

    封疆篇第一。统摄篇第二。中边篇第三。遗迹篇第四,具明五印度百五十余国中佛事,并是西域记中录出。游履篇第五,略明十六人往西求法。时住篇第七。教相篇第八,纪历代所立寺数,所译经数,所度僧尼之数。翻译名义集(十四卷前有周敦义序)贡新

    宋姑苏景德寺法云编

    十种通号第一。诸佛别名第二,乃至寺塔坛幢第六十四,并举梵名,而释其义。

    大明三藏法数(四十卷北昆池碣石南缺)

    明天竺山沙门一如集

    教乘法数(四十卷前有道遐序)穑俶载南

    明会稽沙门圆净集

    始从一数,终至八万四千,各列名,略引释之。

    禅林宝训(四卷)黍

    宋沙门妙喜竹庵共集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

    凡三百篇,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

    缁门警训(十卷前有空谷隆序)陟

    明嘉禾沙门如卺续集

    始自沩山警策,终于梁皇舍道事佛诏,凡二百余首。

    百丈清规(八卷前有正统年胡滢等请重刊奏本并元朝札付)黜元至元圣寿寺沙门德辉重编大诉校正

    分为九章,大抵多是世谛流布,不唯非佛世芳规,亦且非古百丈风格矣。

    【十传记】

    佛祖统纪(四十五卷南城昆池碣北缺)

    宋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前有通例一卷。释迦本纪一。西土二十四祖纪二。东土九祖纪三。兴道下八祖纪四。诸祖旁出世家五。诸师列传六。诸师杂传七。未详承嗣传八。历代传教表九。佛祖氏系表十。山家教典志十一。净土立教志十二。诸宗立教志十三。三世出兴志十四。三界名体志十五。法门光显志十六。法运通塞志十七。名文光教志十八。历代会要志十九。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前有翰林虞集序比丘觉岸序)亩我艺黍

    元大中祥符寺华亭念常集

    目录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论,一卷,从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载盘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间一切三教事迹,今分为三十四卷。

    历代三宝记(十五卷南主云北营桓)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费长房撰

    初三卷,上列甲子,系以帝年,下注佛生、出家、成道、入灭,乃至孔子初生问礼获麟等事,讫至开皇时,佛法东流,翻译次第。次九卷,详记历代译师所译经典。次一卷,大乘录入藏目。次一卷,小乘录入藏目。后一卷,开皇三宝录总目。

    高僧传(十四卷南辇驱北伊尹)

    梁嘉祥沙门释慧皎撰

    序云: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终至梁天监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二百五十七人,又旁出附见者,二百三十九人,开其德业,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神异,四曰习禅,五曰明律,六曰遗身,七曰诵经,八曰兴福,九曰经师,十曰唱导。译经始摄摩腾,终求那毗地,共三十五人。义解始朱士行,终昙斐,共百人。神异始佛图澄,终释保志,共二十人。习禅始竺僧显,终释慧明,共二十一人。明律始释慧猷,终释僧佑,共十三人。忘身始僧群,终昙弘,共十一人。诵经始昙邃,终道琳,共二十一人。兴福始慧达刘萨诃,终法悦,共十四人。经师始帛法桥,终释慧忍,共十一人。唱导始道照,终法镜,共十人。续高僧传(三十一卷北作四十卷南毂至世北佐至衡)

    唐释道宣撰

    序云:始距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包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大为十例: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译经始僧伽婆罗,终僧那提,正十五人。义解始法申,终义褒,正百六十一人。习禅始僧副,终慧明,正九十八人。明律始法超,终昙光,正二十九人。护法始昙无最,终慈藏,正十八人。感通始勒那钵提,终净辩,正百十八人。遗身始法凝,终道休,正十二人。读诵始志湛,终宝相,正十四人。兴福始明达,终慧云,正十二人。杂科声德始慧明,终宝岩,正十二人。

    有宋高僧传(三十卷前有进传表及批答南禄侈富北宅曲阜)

    宋沙门赞寍智轮同奉敕撰

    译经始唐义净,终唐满月,正三十二人。义解始唐窥基,终宋义寂,正七十一人。习禅始唐弘忍,终宋德韶,正百三人。明律始唐道宣,终周澄楚。正五十八人。护法始唐威秀,终周道丕,正十八人。感通始后魏檀特师,终宋法圆,正八十九人。遗身始唐僧藏,终宋怀德,正二十二人。读诵始隋行坚,终宋守真,正四十二人。兴福始周法成,终宋师律,正五十人。杂科声德始南宋智一,终宋宗渊,正四十五人。

    法显传(一卷南兵北微)

    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北作十卷前有尚书左仆射燕国公序南千兵北孰)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释辩机撰

    记往还,共一百三十八国中风土,及佛法灵迹,唯摩竭陀国最详。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有沙门释彦悰序南高北奄)

    唐昭仁寺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

    即玄奘大师始终事迹也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南兵北尹)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总有五十六人,又重归南海传,有师资四人。

    比丘尼传(四卷北作二卷南功北微)

    梁庄严寺释宝唱撰

    起晋咸和,讫梁普通,凡六十五人。

    神僧传(九卷北城南缺)

    不出编录人名

    始自汉摩腾,终元胆巴,凡二百八人。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三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此方撰述第二之三】

    【十一护教】

    弘明集(十四卷南车驾北八县)

    梁释僧佑撰

    牟子理惑论三十七篇。正诬论(未详作者)。宗炳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孙绰喻道论。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颜光禄延之难何承天达性论。罗君章更生论。郑道子神不灭论。远法师沙门不拜王者论五篇。远法师答何镇南难沙门袒服论。远法师答桓玄明报应论。远法师三报论。道恒法师释驳论。明僧绍正二教论。周剡颙难张长史融门论。谢镇之折夷夏论。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咨夷夏论。慧通法师驳夷夏论。僧愍法师戎华论。玄光法师辩惑论。记室刘勰灭惑论。僧顺法师析三破论。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吴兴沈绩作序注。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并二启诏答。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庄严寺法云法师,与公王朝贵书,并公王朝贵六十二人答。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并李书)。司徒文宣王书,与孔中丞稚圭释疑惑,并笺答。恒标二公,答姚主劝罢道书(并书)。僧[契-大+石]、僧迁、鸠摩,答姚主奏(并书)。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并书)。释僧岩答刘青州劝还俗书(并刘答往返六首)。习凿齿与释道安书。谯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郑道子与禅师书论踞食。范伯伦书与王司徒论踞食。义法师答范伯伦书(并范重答)。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范伯伦踞食表,并诏往返四首。晋尚书何充等,执沙门不应敬王者奏三首,并诏二首。桓玄与八座书,论道人敬王事,并八座答。桓玄与王令书论敬王事,并王令答,往返八首。庐山远法师,答桓玄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一首(并桓玄书二首)。桓玄诏沙门不复敬天子,并卞嗣之等答,往返五首。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一首(并桓玄教一首)。支道林法师,与桓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一首。天保寺释道盛,启齐武帝论检试僧事。郗嘉宾奉法要。颜延之庭诘二章。王该日烛。竺道爽檄泰山文。释智静檄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文。释僧佑弘明论。

    广弘明集(三十卷南作三十三卷北作四十卷南驾至策北家至兵)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归正篇第一,始商太宰问孔子圣人,终释彦悰通极论,凡十五篇。辨惑篇第二,始魏陈思王辨道论,终唐李师政内德论,凡十八篇。佛德篇第三,始支道林佛像赞,终舍利感应记,凡六十余首。法义篇第四,始晋戴安公释疑论,终释明浚答博士柳宣书,凡七十余首。僧行篇第五,始东晋丘道护支昙谛诔,终百官驳仪表启状等,及诏所亲表启论等,凡五十余首。慈济篇第六,始沈休文究竟慈悲论,终梁武帝断酒肉文,凡五首。戒功篇第七,始远公与刘遗民书,终南齐文宣公净行法门,凡十首(净住子净行法门,始皇觉辨德门第一,终发愿庄严门第三十一,即慈悲忏之所宗也)。启褔篇第八,始诸帝与太山朗法师书,终唐太子西明寺钟铭,凡四十余首。悔罪篇第九,始梁简文谢敕为建涅槃忏启,终梁陈皇帝依经悔过文,凡十五首。统归篇第十,梁武帝净业赋,并序。梁高祖孝思赋。梁宣帝游七山寺赋。梁王锡宿山寺赋。魏高允鹿苑赋。李颙大乘赋,并序。释慧命详玄赋。萧子云玄圃园讲赋。释真观梦赋。江淹伤爱子赋。无为论。释道安檄魔文。魔主报檄。破魔露布文。平魔赦文。平心露布文。晋沙门支道林赞佛诗八首,终宣法师秋日游东山寺寻朱昙二法师一首,凡一百五十八首。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南给北壁)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后汉隆法道士表请角试事第一,乃至唐天子在司成宣范义頵宅难庄易义第三十三,皆辨释老优劣事。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南给北壁)

    唐沙门智升撰

    西域天竺国事,出后汉列传七十八。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三卷北作四卷南兵北富)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

    初明舍利表塔,共缘二十。第二灵像垂降,共缘五十。第三引圣寺,瑞经,神僧,圣寺十二,瑞经三十八,神僧三十。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有太原王隐容字少微序南冠北县)

    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

    故事篇第一上,共十八首。故事篇下,共十四首。圣朝议不拜篇第二上下。圣朝议拜篇第三上,各有弹词。议拜篇下,结成不拜。

    破邪论(二卷有虞秘书序及上殿下启南冠北微)

    唐沙门释法琳撰

    广破傅奕邪说

    辩正论(八卷北作九卷有陈子良序南陪北旦)

    唐沙门释法琳撰东宫学士陈子良注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下。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佛道先后篇第三。释李师资篇第四。十喻篇第五,答傅道士十异。九箴篇第六,答外九迷论。气为道本篇第七。信毁交报篇第八。品藻众书篇第九,儒推孝经,佛备众典。出道伪谬篇第十,略明八谬。历世相承篇第十一,略辨九事。归心有地篇第十二,引梁武帝舍道敕文,及萧纶等受菩萨戒启,后有法琳与尚书右仆射蔡国公书。

    十门辩惑论(二卷南冠北微)

    唐兴善寺沙门释复礼撰

    通力上感门一。应形俯化门二。净秽土别门三。迷悟见殊门四。显实得记门五。反经赞道门六。观业救舍门七。随教抑扬门八。化佛隐显门九。圣王兴替门十。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

    甄正论(三卷南辇北微)

    唐佛授记寺沙门玄嶷撰

    广破灵宝等经,天尊等名之伪。

    护法论(一卷南营北旦)宋无尽居士张商英述

    广破欧阳修谤佛邪说,申明佛理。后附李长者昭化院记,及徐师川跋,郑德舆后序。

    镡津文集(二十卷)孟轲

    宋明教禅师契嵩撰

    初一卷,目录,并行业记。前三卷,即辅教篇重出。第四卷,皇极论,及中庸解五篇。第五至第七卷,论原四十篇,杂著六篇。第八卷,杂著六篇,万言书一封。第九卷,书、启,共十三封。第十卷,书、启、状,共四十四封。第十一卷,叙十四篇,又九篇。第十二卷,志、记、铭、碑,十二篇。第十三卷,碑、记、铭、表,辞七篇,述、题、书、赞、传、评,十二篇。第十四至十六卷,非韩三十篇。第十七卷,古律诗六十首。第十八卷,唱和诗六十九首。第十九卷,诸师序,赞、诗、题、疏,并后序。

    辅教篇(三卷南回北汉)

    宋明教禅师契嵩撰

    原教。劝书三篇。广原教(并序二十六篇)。孝论(并序一十三篇)。坛经赞。真谛无圣论(元在嘉祐集中)。

    元至元辩伪录(五卷有张伯淳序贵吉祥序南营北岳)元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实录撰

    妄立天尊伪第一,乃至偷佛神化伪第十四,并后记(共二卷)。当时侵夺僧寺,及辨论敕复事实(二卷)。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下火文。如意答石介怪记。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三教平心论(二卷)黜

    元静斋学士刘谧撰

    先明三教并是劝人止恶行善,不可偏废。次明极功浅深不同,后广破韩愈之说,并破欧阳程朱之说。

    折疑论(五卷前有屈蟠序)兹

    比丘子成号妙明著。西域师子比丘述注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十二音义】

    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北作二十六卷前有道宣序南云亭雁北郡秦并)

    唐翻经沙门玄应撰

    卷一,华严、大集、日藏、月藏、大威德、法炬、六经。卷二,大涅槃经。卷三,般若十部。卷四,见实等十九经。卷五,海龙王等六十四经。卷六,法华经。卷七,正法华等四十四经。卷八,维摩等七十一经律。卷九,智度论。卷十,般若灯等十论。卷十一,正法念等四经。卷十二,长阿含等十五经。卷十三,般泥洹等八十七经。卷十四,四分律。卷十五,十诵、僧祇、五分、三律。卷十六,善见等二十一律。卷十七,阿毗昙等五论。卷十八,成实等十六论。卷十九,佛本行集,撰集百缘。卷二十,陀罗尼等二十八集。卷二十一,大菩萨藏等十三经。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显扬等十论。卷二十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五,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二卷北作四卷有序南塞北并)

    唐京兆静法寺沙门慧苑述

    绍兴重雕大藏音(三卷前有柳豫序南塞北百)

    宋精严寺释处观集

    略如字汇,共一百七十四部。

    【十三目录】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北作十七卷有序南迹百北户封)

    梁释僧祐撰

    卷一集三藏缘记第一。十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第二。菩萨处胎经出八藏记第三。梵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第四。前后出经异记第五。卷二新集撰出经律论录第一。新集条解异出经录第二。卷三新集安公古异经录第一。失译经录第二。凉土异经录第三。关中异经录第四。新集律分为五部记录第五。十八部记录第六。汉地四部记录第七。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卷五新集钞经经录第一。安公疑经录第二。新集疑经录第三。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第四。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长安睿法师喻疑第六。卷六至十一共经序一百十篇。卷十二杂录序十篇。卷十三至十五共传三十二篇。

    众经目录(七卷今作六卷南郡北宗)

    隋翻经沙门法经等奉敕撰

    大乘修多罗藏录第一(有六分):一译一,异译二,失译三,别生四,疑惑五,伪妄六。小乘修多罗藏录第二(六分如前)。大乘毗尼藏录第三(六分如前)。小乘毗尼藏录第四(六分如前)。大乘阿毗昙藏录第五(六分如前)。小乘阿毗昙藏录第六(六分如前)。佛灭度后撰集录第七,西方圣贤一,此土钞集二。传记录第八,西域、此方。著述录第九,西域、此方。

    众经目录(五卷有序南百北岳)

    隋仁寿年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单本第一。重翻第二。别生第三。贤圣集传第四。疑伪第五。

    大唐内典录(十一卷北作十六卷有序南并岳北侈富)

    唐沙门释道宣撰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翻本单重人代存亡录第二。总撮入藏录第三。举要转读录第四。有目缺本录第五。道俗述作注解录第六。支派陈化录第七。疑伪经论

    录第八。录目终始序第九。应感兴敬录第十。续录一卷。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有序南郡秦北宗泰)

    唐沙门明佺等撰

    大乘单译经目(一)。重译经目(二三四五)。大乘律论目(六)。小乘单译经目(七)。重译经目(八)。小乘律论贤圣集传(十)。大小乘失译经目(十一)。阙本经目(十二)。见定入藏流行目上下(十三十四)。附刊定伪经目录一卷

    古今译经图记(四卷南岳北轻)

    唐翻经沙门靖迈撰

    始自汉明帝时摩腾尊者,终于唐太宗时玄奘法师,各叙其所译经论。

    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南岳北轻)

    唐开元庚午岁沙门智升撰

    始自唐贞观时沙门智通,终于开元时金刚智国师。

    开元释教录(旧二十卷南作二十五卷北作三十卷南宗泰岱禅北车驾肥)

    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总括群经录上(分为十卷)。别分乘藏录下,更为七,有译有本录第一,一千一百四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有译无本录第二。支派别行录第三。删略繁重录第四。补阙拾遗录第五。疑惑再详录第六。伪妄乱真录第七。有译有本中,又为三,一菩萨三藏录,二声闻三藏录,三圣贤传记录(已上共为十一卷)。入藏录三卷

    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北作五卷南禅北轻)

    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即前入藏录,用千字文编定。

    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前有释克己及净伏序南紫北禅)

    元讲经论沙门庆吉祥等奉诏集

    初总标年代,括人代之宏纲,自汉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历朝二十二代,译师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别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三略明乘藏,显古录之梯航,开元录所纪,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贞元录所纪,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录所纪,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祐录所纪,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录,及拾遣编,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初契经藏,分菩萨、声闻,菩萨藏中,又分显密,显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两藏;二调伏藏,亦分菩萨,声闻;三对法藏,亦分菩萨,声闻,于中先出梵语经题,次出此间经题,后出译人及品数。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十卷前有王古序偈及释克己序南门北岱)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总录略标各经卷帙,及品数大旨。

    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三卷南塞北缺)

    即南藏目录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宝积部、三大集部、四华严部、五涅槃部、六五大部外重译经、七单译经、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单译经、十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十一西土圣贤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论、十五小乘论、十六续入藏诸论、十七此方撰述。

    【十四序赞诗歌】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文(一卷北主南缺)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四十卷北云亭雁门南缺)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称歌曲(五十一卷北紫至城南缺)

    十五应收入藏此土撰述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四十卷今合经百二十卷)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川开元寺沙门志寍厘经合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四卷)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

    唐太原李通玄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一卷)

    唐太原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维摩诘所说经无我疏(十二卷)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著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

    宋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明古杭云栖沙门袾宏重订

    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净土或问元师子林天如和尚说小师善遇编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四卷)

    四明鄞江沙门妙协集

    西斋净土诗(二卷)

    明四明沙门梵琦著

    净土生无生论(一卷)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撰

    西方合论(十卷可作六卷)

    明荷叶庵石头道人袁宏道撰述

    乐邦文类(六卷可作十二卷)

    宋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

    龙舒净土文(十卷)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往生集(三卷)

    明古杭云栖沙门袾宏辑

    西方发愿文

    明古杭云栖沙门袾宏著并释

    四明尊者教行录(七卷)

    宋沙门宗晓述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唐荆溪尊者湛然释签

    宋四明尊者知礼钞

    宋武林沙门可度详解

    三千有门颂略解

    永嘉禅宗集注(可作四卷)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重编并注

    传佛心印记注

    心赋注(四卷)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宋江西筠溪石门寺沙门释德洪觉范著

    智证传(十卷可作五卷附宝镜三昧)

    宋寂音尊者惠洪觉范撰门人觉慈编

    正法眼藏(三卷)

    宋径山大慧禅师宗杲集并著语

    大慧书(二卷)

    宋径山沙门释宗杲撰

    雪岩钦禅师语录

    高峰妙禅师语录

    天如则禅师语录楚石琦禅师语录

    紫柏老人全集(三十卷前有憨山大师并居士李日华序)

    明径山沙门释真可撰

    方便语

    明憨山德清著

    寿昌经禅师语录(二卷)

    门人元来集

    唯识开蒙

    元义台寺宗法圆明通济大师云峰集

    林间录(二卷)

    宋明白庵释惠洪撰

    罗湖野录(二卷)

    宋江西沙门晓莹集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一卷)

    参学比丘道谦编

    缁门崇行录(一卷)

    明古杭云栖沙门袾宏辑

    释氏通鉴(十二卷)

    宋括山一庵释本觉编集

    禅林僧宝传(三十卷前有长沙侯延庆引临川张宏序)宋明白庵居沙门惠洪撰

    续原教论(上下合卷)

    明翰林院待诏建安沈士荣著

    通翼

    佛法金汤编(十六卷)

    明会稽沙门释心泰编

    广养济院说

    大明释教汇门目录(四卷)。标目(四卷)。汇目义门(四十一卷)。

    明东吴沙门释寂晓集

    已上此方撰述,始自御制序文,终至释教汇门等,共四十八种,老人但载其名,甫即示寂,今不敢妄增,敬依原稿录出,观者谅之。光绪辛卯,金陵刻经处校订重刊,添注撰述人名,其无考者缺焉。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弟子众等,无始时来,沉沦七趣,何幸今生,得闻佛法。虽知向道,克证无期,赖有净土,横超一法,仗弥陀大愿,速脱轮回。争奈一辈狂妄知见,不识时机,矫乱其说,疑误众生,破信愿行,名虽宏道,实害有情,推原其故,皆由不知诸佛教法,偏圆权实之所致也。今刻阅藏知津,普愿人人获无碍智,法法圆通,随举一法,了知含摄一切诸法,一字一句,皆契佛心。庶几初心行人,如得指南,遍游法海。以此正见,广化群生。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运运无尽,并愿三生眷属,发大慈心,随机接引,同修念佛三昧,成就法身慧命。仰契六方诸佛赞劝流通之至意,当知一句弥陀,即净即禅,即事即理,即权即实,即因即果,普融法界,无欠无余,又何必别立门庭,扰乱大众耶!现前行菩萨道者,以契经为定衡,以净土为归宿。则众生幸甚!佛法幸甚!藉此捐资功德,仰求十方常住三宝,不舍慈悲,冥薰加被,直往莲邦,无有阻碍者。

    光绪十八年夏四月金陵刻经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