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禅寺第五十七期禅七 日间禅堂开示
    默照禅

    有人使用“只管打坐”的方法,但是对此方法不了解不会用,就会变成“冷水泡石头”或者是躲在黑山鬼窟里做无事梦。

    这似乌龟在古井中被埋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没有吃喝,动弹不得,一旦被挖出土来,依旧活着,只不过龟还是龟,并没有因埋了千年而化成凤凰。可知被埋的龟,并未修行,“只管打坐”也不是“没有事做”。初有此法,是专注于坐禅的身姿,然后专注于坐禅的心态,心中并非无事,而是如药山惟俨所说:“思量个不思量底。”

    “默照”禅的用功方法,正如宏智正觉的《默照铭》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唯至言,照唯普应”,“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其实默照的功用,就同坛经中所说“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默是定,照是慧。定慧不二,便是默照。

    经典中有“如龟藏六”的比喻,那是“都摄六根”的意思,并不是无所用心。因为经云“四大和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内六根缘外六尘,生六识的妄想心,如果把六根从六尘收摄回来,妄心也就无缘可攀了。此正是禅修用的好方法。但也并不等于废除六根的作用,譬如说,眼看美色,不起贪心,见恶色不起嗔心,诸根对境而不起妄念。不因为六根和六尘相接触而起执着、分别、烦恼。这便是默照工夫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情况。

    “默”是不受影响,“照”是清楚了知。绝对不是不用六根、无所用心。

    疑情

    疑情不是怀疑,乃是确信某一问题,是跟自己性命相关的,是对自己有大用大益的,只是不知道,其原因何在?其内容如何?所以抱住不放,一直参问下去:“那是什么?我立即要知道,我一定要知道,我不能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这便是疑情。

    假如参的是“无”字公案而问“什么是无”。便可用个比喻来解释“疑情”的意思:好像拿到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球,它没有开口处,你根本不知从哪里开启。人家说这里边有一个“无”,它对任何人都极重要,谁能打开它,谁就能得到终身的平安,永恒的富贵,绝对的自在,一切的方便,随心所欲,享受不尽。相反地,如果得不到它,就将大祸临头,死路一条。你还能不想急着把这装着“无”的铁球设法打开吗?因你无人可以请教,如何打开这个铁球,只得不断地追问:“无是什么?”“如何打开铁球?”“什么是那球内的无呢?”明知铁球是打不开的,明知也没有“无”那样东西,但它对自己确有大用,所以要抱住这个“无”字,日以继夜,想到就问,不断地问,这便是疑情。

    有一天,你在突然间,发觉这个铁球本身,就是毫无意味的一个“无”,打开与不打开,都是一样,疑情消失时,你也开悟了。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开头就晓得,反正是无,丢掉算了。因为不起疑情,那就不能开悟,由此可知,疑情的功能,在于促成开悟契机。

    一句话头参到底

    古来的祖师教人抱住一个本参话头,终身参究,悟前参它,悟后参它。时时提起,参问再参问,一直参下去。终其一生,不改本参话头,可以参脱烦恼网,也能参破生死关;一句话头平安无事,一句话头纤尘不染。随时随处都能提起话头,照顾话头,故又名为“看话头”。

    究问话头称作参话头,而信口重复是念话头,参话头者多半带有疑情,念话头者可能附着妄想。抱定一句话头戮力参究,必有拨云见日之效;专念一句话头日复一日,也有静心摄心之功。会用功者,当是参话头不是念话头。唯有参究能生起疑情,禅修者的经验,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之说,所以最好不要将参话头的工夫用成念话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