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品观察调柔
    第十品观察调柔

    福德财富皆圆满,贤明君主倍调柔,

    犹如星鬘所绕月,现于无云虚空中。

    每当中秋月圆之夜,一轮皓月当空,悄无声息地散发出柔和的月光,群星虽如鬘层层环绕,而唯有满月耀眼,安详地住于万里无云的虚空中,令人油然而生起一种祥和之感。同样,福德财富皆圆满、贤慧明达的君主,犹如这满月一般,始终给人一种平易近人、调顺柔和之感。如历史上的法王赤松德赞世出世法精通无碍,总持国政法政,从没有傲对任何众生;有名的法王还特意将自己的头发上缀上大片的绸缎,顶礼时铺于地面,请僧人在上面来往和安住;如今的一些大德,虽然自己于三乘佛法二规教理任用自如,但行为从来都是如千瓣白莲一样的寂静调柔……正是这样完美无缺的大君主,犹如无云虚空中的满月安住在人间,为人们所仰止,凡是他们所在之处都有一种祥和愉悦难以言表的快乐。

    学问鲜少我慢高,具胜功德极谦逊,

    如穗成长头高昂,成熟硕果垂头住。

    一般来说世间学问未臻圆满者,虽然略知一二却非常傲慢,相反,那些具有殊胜功德的圣贤极为谦逊。犹如谷物正在成长、尚未饱满之时,一直是高昂着头,而到谷穗成熟粒粒饱满之时,硕果累累却是垂头弯腰。如是谦逊的正士功德愈具足则愈谦虚,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他的著作中自谦道:“除我以外的所有传承上师都是大成就者……”世间名人亦有如是名言:“越学越觉得自己才学浅薄……”真正德才兼备、功德具足者都极其谦逊,只有那些一知半解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才会自满,显出昂首阔步之态。

    自己于己作赞叹,纵是帝释亦不佳,

    应当深沉如大海,不为碎语所动摇。

    凡夫做一点善事恐为天下人所不晓,直接间接对人宣说赞叹,以芝麻许的功德而矜慢自喜,逢人便说,自赞不绝。而三界中神通神变自由自在者莫过帝释天了,但是帝释天如果目中无人自我赞叹不已,也不会被人们视为妙行佳处。因此,在没有必要之时,还是要遵守“未问不说自经历”的教言,护持自己的妄语根本戒。如今的人们却并非如此,信口胡言子虚乌有之事,好像自己的境界比佛还高,此类语言是极不可靠极不如法的。即使真有利益众生的善心、智慧和能力,也应如深沉的大海,无论他人如何抬举自己是某某佛菩萨也不为所动,以无声的言行,虽不自我矜夸,自然会誉满三千。

    慢于德者尤成敌,令位高者成卑下,

    彼不见自诸过患,无有与慢相比罪。

    具功德者最大的敌人就是傲慢。没有任何特长和功德的人,没有傲慢的资本,不易生起傲慢,只会常处卑位,傲不起来。但稍有功德者最易生起摧毁一切功德的慢心,往往因此自觉高人一等,不愿与众人平起平坐,自我抬举,众人也就看不顺眼,很难对彼生起欢喜心,他纵居高位也不能持久,必会渐转卑位。因此,纵然方方面面超人,但外表上也不要显出傲慢相,常言道:“只可有傲骨,不可有傲态。”傲慢之人不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也看不到他人的功德,甚至自己上师的鸿恩巨德也不见,而妄自尊大,这样,上师相续中的加持点滴都得不到,此乃过失中无与伦比的大过,谁愿“得享”,既不愿得,那么就必须力争断除我慢。

    慢魔入于慢者心,他人一见即生厌,

    众人不满其福德,遭受种种凌与蔑。

    傲慢的人,别人一见到他就会生起厌烦心,连他走路吃饭都看不惯,很多人会在背后悄悄说他的坏话。若是他福报现前,获得钱财名利,得到高升重用,别人也都睨眼视之,不随喜不言为妙,内心极不欢喜,不愿理他。他自己不易察觉自己的慢过,仍是在众人前趾高气扬,所言所行也无所顾忌,自然就难免遭到别人的轻蔑诋毁。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胜过任何人,而不知回头改悔者,这就是慢魔入了慢者的心,着外魔以咒可降魔,慢魔纵使密咒也难调伏。

    余魔以咒能降伏,若于慢者说美语,

    如以牛奶喂毒蛇,此法不能息灭之。

    除慢魔之外的余魔,用咒语是能够降伏的,但若是慢魔入心者,念咒不管用,好言美语相劝更不行,即使是大上师善言劝导,他也是火冒三丈,反教训上师一番。犹如给毒蛇喂食牛奶一样,本来人饮用牛奶会生起甜美感恩之想,于蛇则反增嗔毒,如是喜言于慢者,不仅不生欢喜心反而会起反作用,就像得了绝症的患者一样,不可救药。

    虽薰檀麝冰片香,大蒜臭味不能除,

    纵学诸多圣者论,恶劣秉性难舍弃。

    如云:纵经年月洗黑炭,终不能使变成白。此其本性使然。犹如秉性恶劣者无论学习多少圣者的论典,也如水泡石,纵经百年不见其改变,以其恶性难舍之故。世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人,犹如臭气冲天的大蒜,无论你用栴檀香、麝香、冰片怎么薰染它,仍然不能根除其臭味。以前,一位僧人拜了明师教其参禅静坐,他从命静坐一支香,下来后兴冲冲地对老禅师说:“坐禅真好,今天在静坐中助我回忆起以前的邻居借我一千元钱,还没还我……”这就是典型的世俗陋习。虽然如此,我们仍要持续不断地以教言熏习改变自相续中对三毒的串习,日久必见真功。

    了知善说敬应理,轻蔑一切非理时,

    气魄高如山王巅,彼士我慢如装饰。

    如上所述,凡夫人起自相慢心本不该有,但圣者因某种必要,有时是很需要显现傲慢的。对圣者来说,配上傲慢之饰品,反成一种庄严,表面上看起来很傲慢,但实际上却会摧毁很多人的邪见。因为,他们了知佛经论典善说之密意,并且恭敬一切应理处,无论是出世高僧还是世间具德凡夫,凡有一定人品功德者,都能非常恭敬。但他面对一切非理,所显的威望气魄应如山王一般。“以文殊室利理智火,烧尽邪说之密林”的无垢光尊者,常于善论后跋小字中注有“精通显密之胜乘大瑜伽士”及“修习无上法乘,戒法如空离垢,慧日无量光显,能启众生慧莲”,看上去好似尊者毫不谦虚地自夸,实际上,他是为了清除及震慑世间的邪说邪见者,在他们的面前就要如实地显示出自己的智慧神通等,这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犹如盛装严饰一样,是极为得体的佩饰。

    安乐富足气焰高,拒谏于众贱如草,

    出现畏怖极怯弱,此士显露下劣相。

    世间有一种下劣的愚者,在安乐富足、事事顺利、称心如意时,便气焰嚣张、忘乎所以,显露出一副傲气十足的姿态,在别人面前高声厉吼,任何人的良言善谏都不屑一顾,拒之千里。在他的心目中,别人都卑贱得犹如人畜所践踏之路边草一般。而一旦自身遇到危险畏怖,生活上稍有不顺时,却怯弱得如秋草一样,以鸵鸟式的逃避不敢面对,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这就是愚劣之相。所以,我再次奉劝各位:当你感受快乐时应当稳重,当你遇到痛苦时一定要坚强。

    依赖他人求美食,以乞维生傲慢高,

    不晓论典欲辩论,此三世间耻笑因。

    萨迦班智达亦如是云:“无财而欲着妙衣,于人乞讨又自慢,不懂经论想辩论,此三世人所笑处。”有些人衣食住用唯一依靠他人恩赐,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挑三拣四,求食美餐。有者虽以乞讨维生,还于施主及余人前生起傲慢。有者根本不通晓经论,却跃跃欲试,欲大展辩才雄风,实际上佛法的基本常识不了知,辩论的方式规矩也不晓,说是辩论,其实是以贪嗔心去吵架,确实是非常可笑!总之,凡为人处世皆应相合自己的身份处境等,才不致于成为众人的笑料!

    恭敬供养诸愚者,令生傲慢遮诸过,

    犹如母骡怀骡子,劣者将为承侍毁。

    愚者在没有名位、不被人尊崇承侍供养时,他的人格还显不出那么恶劣。一旦以某种因缘受人恭敬供养、倍为推崇时,马上生起傲慢,好像已跳出三界不受因果轮回的束缚,浑然超脱一般的自由自在。这种傲慢生起后,会遮障自己所有的过失,使自己不会现见,不能省察,为一时的外缘迷失方向,在人格言行方面都只是向下转变。犹如母骡一旦怀上子骡,必死无疑,愚者会因受人敬养而彻底毁坏自己。所以,我们在受人恭敬供养时,应马上反问自己是否德行具足,堪受人恭敬供养否?以免一时的得意,而致使无穷的后患,那是很赔本的行当,稍有理智者不应如此自欺欺人。

    圣者地位愈升高,愈加调柔勤利他,

    各处人们均宣扬,令彼声誉遍诸方。

    有智慧的人,地位晋升得越来越高时,他的心则更加调柔,言行上也越来越精勤于利他,较以前利他心更强。利他心非常重要,如云:“唯大公方能无私,唯无私方能无畏。”不自私者做事会比较顺当,无所畏惧,众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很高,各处人们一定会宣扬自己的功德。即使自己无有希求,他人的赞叹之声也会不胫而走,令声誉美名遍满十方。

    花香仅散风飘处,胜士芳香遍十方,

    自己调柔虽隐德,他众辗转作宣扬。

    满山遍野盛开的鲜花,悄悄地送给人们沁人心脾的芬馥芳香,但只有风吹到的地方才有香味,无风吹处绝无馥香。而具有戒慧芳香的胜士,他的美德馨香远远胜过山花之芬芳,自然遍满十方。相续如融酥般的调柔者,虽然极为隐藏自己的功德,不愿宣扬自己,但以其福德力的感召,人们甚至天人也是从未停止争传其德行。

    愚笨贡高我慢士,以种貌闻等微德,

    犹如井蛙起傲慢,虽尤詈骂诸圣者,

    然不遮止圣者德,灭尽自之后世德,

    如同火炬向下持,火焰将会烧自手。

    世上贡高我慢的愚笨士夫,常以自己的出身种姓、端严相貌、少少闻法等微小功德而生起傲慢,犹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并没有真实的功德却生傲慢。因为愚慢者看不惯智者的行为,使尽浑身解数詈骂毁谤诸具智圣者,虽然如此,但这根本不能遮止诸圣者的功德。本来有福报的人,死后仍有很大的阴德,于后世能继续享受,但以烦恼心辱骂大圣者,这些福报全都被口业葬送了。就如同向下倒拿火炬,向上的火焰必然会烧痛自己的手,同样,愚者想诽谤人,找别人的过失,其实丝毫损害不了他人,只有毁坏自己的今生来世。因此有智慧的人,尽量不要障碍他人利生的事业,不要诽谤詈骂他人,对他人功德应生起随喜心,并以种种方法,使自己具足功德,如是方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种姓色财闻等德,蒸蒸日上圆满者,

    于诸浅慧种等者,竞争我慢极迷惑。

    有的人天生种姓高贵、容貌端严、拥有财富、具足多闻多学等各方面的功德,并且稳步上升渐趋圆满,在这样“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切不可生起我慢心,睥睨他人,与人竞争,因为这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嫉妒胜己者,鄙视不如己者,竞争不相上下者。在自己具足一些功德时,最忌讳这些不如法的心态和行为,在自己大有进步之时,一定要明察自心了知自己,若存在竞争我慢等发心,那是为烦恼心所惑极为愚蠢的,称为“迷茫浅慧者”。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的功德确实超胜他人时,要自我警言:自己还没到达成佛的终点,不能浅尝辄止,应该继续努力。

    不以我慢凌辱人,功德纵微亦显大,

    虽然富足多闻等,若杂慢毒变微小。

    有的人生来就具有极为谦虚卑下的优良人品,不曾以我慢凌辱别人,总是给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他虽然不具有惊天动地的大功德,仅仅是让座于别人或说一句安慰劝勉他人的话,在人们心目中好像也具有很大的功德。像国外有些著名的大德,他相续中的学识境界及其身份地位都高于常人,但他的言行从来都像平凡人一样,挑水做饭没有半点傲态,由此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威望宛如东升之日愈来愈高。我们在平时为人时,要尽量压制自己的烦恼和我慢,若以我慢抑制侮辱别人,无论有多大的功德,别人也看不惯。就好像有的人,财富圆满,智慧广大,对人们的利益和贡献也非常大,而心杂慢毒,在众人的心目中也就觉得一般。由此二者的差别告诉我们:自相续中有慢毒者,一定要依靠教言对症下药根除它。

    贪欲盲人不见罪,天盲不见诸色法,

    傲慢之人不见过,自执己见不见性。

    贪欲心强的人以贪欲眼翳遮障了慧眼,如盲人一样,根本见不到自身的罪业,像有的人财迷心窍,有的人色牵心魂,整天根本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特别是一些涉世不深、未经历过甜酸苦辣的人,一直有一种贪色贪财之心,生在福中不知福,妄想去成家立业,闯荡一番,若是良师益友不加劝导,待他真的去闯得焦头烂额之时才后悔不及!有些盲者,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未见过绚丽的阳光,世间形形色色的事物根本看不到。同样,傲慢的人自命不凡、不察自心,犹如天盲不见色法一样,根本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以此类推,我执萨迦耶见非常重的人则根本见不到诸法的真性,以其执法为实有故。因此,大家应认真以教言熏修自相续,除去贪慢执,拨开智慧眼。

    具有智慧贵族者,恭敬对境劣者辱,

    智者顶礼之佛塔,乌鸦以此为坐垫。

    如云:“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具有智慧、种姓高贵的人,对上师、佛像、佛塔等应供之处,无论其是优是劣都会非常恭敬,而无智劣慧者对此却无端加以侮辱。比如众人视如真佛的大善知识,常为人们皈依礼拜供养,而无知愚昧的劣者却妄加诽谤侮辱,狂言其过。有人对佛像的分支、经文少许字片也珍藏顶礼,有者却毁坏庄严的佛像,犹如为人共嫌的乌鸦一样,常在佛塔之上撒下粪秽污染践踏,当作坐垫,受人厌弃。劣者就是这么可怜可恶!

    如向空中撒脏物,必将落于自己头,

    若依低劣傲慢者,则令依者定遭殃。

    有些愚者犹如无知的幼童,手持不净粪抛向空中,结果这些脏物自然回落在他自己身上。同理,我们在结交道友的过程中,如果他本身文化素养低又极为傲慢,则不可依止,否则终有一天,他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违缘,必然使自己遭殃,失毁自己今生的善业和来世的善根。若不幸遇此,当设法敬而远之,不然最后反目成仇。依止这种慢者是没有什么必要和意义的,大家在尚未成就之前,一定要选择善士交往。

    仅依具有胜智慧,相续调柔高尚士,

    依者德福名声增,宛如宝珠饰顶上。

    如果一心一意仅仅依止具有殊胜智慧、相续调柔的高尚正士,则自己的功德福报名声会犹如上弦月一样越来越增上,宛如如意宝珠装饰在头顶上,会有不共的加持和能力,同样依止胜士者会获得殊胜的功德和财福。我们理应依止一位具相上师,就像一些很不起眼的僧人依止了大德以后,几十个春秋里耳濡目染,依止者本身从生活、智慧和人格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转变,全心全意饶益众生,只要他的弘法足迹踏到哪里,就会成为哪里的庄严胜饰,人们欢喜无比。

    如持密主之名号,可护一切诸魔众,

    结缘贵族具慧者,亦将受到众人敬。

    此处“密主”是指金刚手菩萨,如果谁人持诵彼名号,则一切魔众外道避之不及,这样可以防护魔众违害自己。持大菩萨大君主的名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和功德,甚至一些十分野蛮、不明事理的人,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号也都变得规规矩矩。如果能和贵族具慧者结上缘,也会受到众人恭敬。如有的人为大君王做饭、看病、译经等,周围的人对他也是非常敬重,甚至像如同恭敬君王一样的敬重,从人格和因果方面来衡量都是极为应理的。

    大士傲慢何必要?无有我慢更庄严,

    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

    作为大士智者本来戒定慧各方面非常圆满,众人都非常钦佩仰慕,根本没有必要生起我慢,这样更为庄严。而劣者呢?自己相续中本来没有少许的功德,即使有冲天的傲慢又有何用?任何人绝不会因生起傲慢而增上少许功德,反而遭到别人的欺辱毁谤。本来劣者默默不言也没有太大利害,不是很讨人嫌,若自己却无惭愧反生慢心,以此别人会更加嫌弃。

    具有我慢嫉妒心,狡诈三过诸愚者,

    若亲近之增痛苦,若远离之得安乐。

    若自己有傲慢等烦恼,不仅有莫大的损害,而且具有傲慢、嫉妒、狡诈三种过失的愚者,自己若去亲近,则必定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若能远离,则能获得安乐。由此看来,傲慢、嫉妒、狡诈这些过失,不仅会自害,而且会害他,若要成为智者善士,诚应远离这一切。

    宁愿与贤士结怨,若善调解可饶益,

    切莫亲近较毒蛇,更为厉害之劣士。

    如若慈爱反生嗔,诚心饶益反报仇,

    若说实语反相讥,此野蛮者不可救。

    具有傲慢等过失的劣者,是不可亲近的。作为凡夫宁愿与贤善正直之士结怨,也不能与这些劣士交友,因为与贤善之士结怨后,若能如法善为调解,贤士必会以他高尚的人格与智慧使你获得饶益,可是劣士,却是比毒蛇更为可怕的有害对境。如果你去以慈爱之心帮助对待劣士,他们反而会生起嗔恚;你诚心诚意去饶益他,他会恩将仇报;以实语相劝告,他们定会反唇相讥。这样野蛮刚强愚痴的有情,实是不可救药之人。

    智者了知此理后,莫以温和式招引,

    如胆病需粗疗法,当以善巧粗暴行。

    智者君主以智慧了知如上所说的道理后,对那些恶劣的人便不应用温和的方式去接引度化;而应像胆病患者需用粗猛的药方去医疗一样,采取善巧的粗暴刚猛方法,以强力使劣者得以制服。无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君主,在治理国家眷属时,针对不同的众生,或要粗猛或要柔和,即使针对同一众生,刚柔相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要不然,唯以柔和的方式,许多劣者自己不仅要越来越堕落,而且要影响更多的有情。

    摧灭多数正直者,侮辱多数温柔者,

    是故和蔼正直士,亦应适宜制愚人。

    世上有一种愚人,耍小聪明、用歪心眼,摧灭打击很多正直的人,散布种种谣言,借助一些无头脑人的嘴巴,侮辱很多温柔者。他们知道正直的人,不屑以小人的暗箭射人伎俩报复对方,温柔者一向与人为善,不会给人颜色看,所以这种人趁虚而入,欺负正直温柔者。因此那些和蔼正直之善士,在一定程度和某种必要时,不能一味地让步,若任他们为所欲为,猖狂无度,会影响到一个团体的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鉴于利弊,应适宜地给予制伏,不能让这号人物高抬头盛气凌人,要压下他,把真正的正士抬起来,才能使众人舒心信服。

    劣士黄金及与鼓,傲慢女人及野马,

    若打五者可调顺,柔和治彼不合理。

    世间有五种应打击的对境。像恶劣的人,“不打则不成才”,要狠狠地锤炼改造,才能趋入正途。黄金要经过十六次的提炼才出真金,即便是纯金要成器,也必须由匠师的锤打方可成形。鼓不打不响,不知其声音是圆润还是粗破,也没什么用。傲慢的女人,对上不孝对下不顺,不打则不温顺,谁都会远离这种人,只有狠狠地打,她才调顺。未驯服的野马,桀骜不驯,任意狂奔,只有鞭子才是它的上师,才能使它驯服。这五种对境若以柔和方式对待则是不合乎道理的,只有以与彼等相应的方式才能调顺彼者。

    贵族面上无莲花,劣种头上未长角,

    依靠行为之差别,娼妓子姓可明显。

    一个人是贵族还是贱种,不需要任何标志或自我标榜,只要根据他的行为、体态这无声的语言,便足以表明。因为高尚的贵族种姓者,他的脸面上并没有鲜美怡人的莲花而受人喜爱,乐于让人见闻称道;而劣姓贱种者,其头上也未长有不能相合的牛角,还有可能像白面书生一样的清秀。然而二者的行为却截然不同:世间高尚士及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他的行为符合二规,所作所为适合众人之意,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样高尚的人谁都会投以崇敬的良言和微笑。相反,那些劣姓之辈,行为不道德,作为不如法,谁人见了就如见了不净粪一样,想法绕道避开,犹如见到牦牛尽量躲开。他不需表白自己,别人都会心中有数,一清二楚,犹如娼妓的儿子,不必追究他的父亲是谁,久之从其行为上便能确知他是贵还是贱。同样,各种各样的修行人共聚一处,只要观察其各自的行为,便可了知各自所依止的上师如何,以及各人在同一座下闻思时领悟的如何。每位为了不愧于如佛一样的恩师,应该广学立行。

    诸善良士未布施,慢者亦未夺他财,

    然以各自功或过,令人欢喜或嗔恨。

    一个人赢得众人的欢喜绝非仅仅是以财施人,同样被他人嗔恨也绝非是因强夺他人之财,而是以各自的功过所致。心地贤善、人格优良者,处处为众人着想,身口为大众所欢喜,天上地上都回响着他的美名,为人天所称道。而目空一切的慢者,虽然没有明抢暗偷他人的财产,然而他的相续中唯我独尊,唯我至上,任何有益之语注不进他的心田,众人个个弃之如不净。这就是二者所引起的迥异反响,有鉴于此,诸位首当除慢,调柔自心。

    若交谦逊温和者,安乐友爱极稳固,

    如于果树浓荫处,休憩之人得安乐。

    世人常言“大树下面好乘凉”,当炎炎的烈日暴晒、酷暑炎热难忍之时,若躲在大树下的浓荫凉处,自然是很惬意的。而如大树之大君主,在他的福德威力浓荫庇护下,也能得种种安乐。这样的大君主,他具有谦虚的美德,温和的品性,与他同参共处,总是处在法乐中,甚至是默默无言静坐,也有一种舒心的快慰。他以友爱待人,性格稳重,人人都与他如水与盐,相合无隔,他的功德犹如硕果累累的大树,枝叶茂密,凉荫浓浓,凡是有烦恼热痛者,若前来其功德树下乘凉,乃至过路小憩之人,都能享受浓荫下的一片清凉,皆能感受到无上法味。自古至今,历来的前辈大德们都如浓荫大树,使热恼众生得到清凉安乐。

    慢大不调之诸士,虽生贵族于依者,

    如微云影无利益,故当依止谦逊士。

    烈日当空酷暑炎炎之时,空中仅飘有一丝白云,以此想解除酷热是绝不可能的,那些傲慢自大相续不调柔的人士也是如此,虽然他生于贵族名门,但对依止他的道友眷属绝不会有任何利益。所以,应当依止谦逊善士,方对自他有利。傲慢的人,很难依止,所作所为也很难使他称心如意。他自身对上不敬,对中不合,对下不利,相续中很难具足功德,依止他也如空瓶,最终一无所获,故何时何地依止谦逊者才是保险的选择。

    调柔正士虽非月,亦令三界众生乐,

    纵然非为甘露池,若依极乐胜津梁。

    虽非天人之乐园,亦为有情喜往处,

    纵然非为无量宫,亦启现来百乐门。

    这里以藏文诗学中所不共的修饰方法,共称同赞了相续调柔的大德正士,虽然不是虚空中的皓月,但他的功德圆满无缺与满月无别,能赐予三界众生以清凉,能遣除六道之痴暗。纵然他不是具八功德水之甘露莲池,然而他能以佛法的甘美玉露滋润热恼众生的心田,他是能令含灵踏向解脱的殊胜津梁。虽然,他身居凡尘浊世,非为天人之乐园,但他仅以相续调柔之胜德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有缘人,冲破重重障难,不远万里与之欢聚一堂。纵然其处非为无尽庄严的无量宫殿,但他却能大摆法宴以飨异生,令其各解其苦,并以显密正法,启迪人们心性本具的百乐之门,通向究竟安乐的大乐宫。如是调柔胜士之德,言不能尽,除愚不可及者,谁不愿意亲近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