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宝鬘论》略解
    《四法宝鬘论》略解

    全知无垢光尊者造颂

    堪布索达吉译讲

    (传讲时间:2005/1/23—2/19地点:金刚萨埵大经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从今天起,开始传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四法宝鬘论》。

    本论是藏传佛教中非常有影响的一部窍诀性论典,有关它的汉文资料,我以前看过敦珠法王在东南亚国家宣讲时的笔录,以及其他一些高僧大德和居士们传讲的教言,然依藏文对照,发现其中有些内容不全,无法揭示本论的完整意境。

    早在七、八年前,我曾一度打算翻译,但由于琐事繁多,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法王如意宝传讲完《上师心滴》后,又讲了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一些教言,其中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就包括了《四法宝鬘论》,虽然当时我也作了同步翻译,大概内容收藏在《智悲精滴》中,但由于这种翻译的局限性,部分内容难免缺漏,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对宁玛巴弟子来说,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是我们非常有缘的传承上师,他们的金刚语,我们应该惜字如金,不能丢失一字一句。所以,我在百忙当中尽量抽出时间,原原本本地将《四法宝鬘论》翻译出来,迫切希望凡与此接触的道友,能将所有的法义铭记于心,终身受持!

    首先解释题目:

    【四法】:是本论的主要内容,即心趋于法、法入于道、除道之迷、转迷为智。平时我们发愿也要这样:“希望我的心能够融入法,修法不要有任何障碍,一旦有障碍的话,也能依靠智慧转为道用。”这种发愿非常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的修行不成功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些人的心没有入法,有些人的法没有入道,有些人在修道过程中被障碍所转,他们不是在第一步走偏了,就是到了第二步没有转为道用,真正能圆满四步的修行人,如今确实非常罕见。所以,无垢光尊者以窍诀性归纳了这四个问题,对修行人而言,无论从教言方面,还是实际修持上,本论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宝典。

    【宝鬘】:以比喻的方式,将四种修法喻为由珍宝组成的价值昂贵的念珠。

    梵音:达玛杂德那玛拉那玛

    藏音:秋谐仁波切幢瓦

    汉意:四法宝鬘论

    顶礼一切佛菩萨!

    此为总顶礼句。

    何之自性法身虚空界,圆满具五定之色身曦,

    事业光令所调白莲喜,百倍诚信顶戴善逝日。

    这是顶礼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偈颂,它以藏文的诗学方式赞叹了佛陀的法、报、化三身。

    【何之自性法身虚空界】:“何”是代词,指释迦牟尼佛。意思是,佛陀的自性法身,就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周遍一切。

    【圆满具五定之色身曦】:佛陀的受用报身,具足五种决定,犹如日轮一样圆满。

    五种决定包括处所决定、身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时决定。其中,“处所决定”指清净的密严刹土;“身决定”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眷属决定”指登地以上的大乘菩萨;“法决定”指大乘佛法;“时决定”指乃至轮回未空之间,它的时间也是不空的。

    【事业光令所调白莲喜】:佛陀的化身,能够直接成办利众事业,使无量所化众生的心莲绽放出喜悦的笑颜。

    【百倍诚信顶戴善逝日】:无垢光尊者以百般诚信,恭敬顶戴具有如此功德的三世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

    我们平时不管念经,还是做什么事情,身为一名佛教徒,都应在内心或以身口意三门来顶礼佛陀。即便是最差的修行人,早上起来后也要礼佛三拜,假如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佛之正法珍宝如意树,尽息三有烦热之荫蔽,

    具信众生次第而趋入,阐演四功德树请谛听:

    这是立誓句。

    【佛之正法珍宝如意树】:“佛之正法”喻为能满一切所愿的“如意树”,当然,如意树只能满足人们今生的一些衣食问题,而佛的正法不仅可以解决今生的各种苦难,还能够解决我们生生世世的生死大业。

    【尽息三有烦热之荫蔽】:这棵“正法”如意树可以尽息三界众生的烦恼酷热,就像大树的荫凉一样,能为三界轮回中的有情带来无上清凉。

    【具信众生次第而趋入,阐演四功德树请谛听】:为使具有信心的众生以次第性趋入正法,无垢光尊者在这里阐演了具有四种功德的“正法”如意树——《四法宝鬘论》,望有缘的弟子息心寂虑、洗耳恭听。

    第一品心趋入法

    现在很多人的心根本没有趋入佛法。有时候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藏地还是汉地,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修行人,他们也自称是修行人,但真正从内心上衡量,其相续并没有趋入佛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观察自己的相续,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要加以了知。

    首先,应当自济自救,精进地修持。为什么要精进呢?

    无边轮回滔滔大海中,何者欲渡首先当思维,

    为修解脱寂乐之胜法,此番恒时精进不懈怠。

    因为无边无际的轮回,犹如滔滔不绝的大海,任何一个人想从中获得解脱,都必须要思维能够获得解脱的、寂灭的、殊胜的佛法。然后,在这一生当中,恒时不断地精进修持。

    不知大家有没有“我要从轮回中解脱”的念头,如果有的话,就一定要恒时精进、不懈怠。假如没有精进,别说是从轮回大海中获得解脱,就连世间上的一件小事,我们也不可能做得令人满意。

    在座的道友“此番”(今生)已经遇到了殊胜的上师和佛法,所以你们心里一定要想:今世我要依靠无上大圆满,获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如果这一生实在没有办法,也务必要发个善愿,希望自己的闻思修行不要虎头蛇尾,而应脚踏实地,为下一世打下良好的开端,这即是无垢光尊者的意思。

    若不精进有什么过患?

    难以获致易毁之人身,暇满大舟得时不精勤,

    无法脱离三有之苦海,无间遭受众多之苦难。

    我们这个人身非常难以获得,纵然得到了,由于死缘众多,生缘极少,也很容易被毁坏,不可能存留于世很长时间。如此难得易失的暇满大舟,今生得到了却没有用来精进修持佛法,就无法从三有轮回的苦海中获得解脱,假如没有解脱,我们将永无间断地遭受六道轮回的痛苦。

    轮回中有哪些痛苦?

    生死大海浩淼无彼岸,老病浪花汹涌而澎湃,

    烦恼波涛充斥三有顶,如此无尽大海实可怖!

    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当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相续不断,没有边际,就像大海一样,根本望不到彼岸。衰老与疾病的浪花汹涌澎湃,一浪接着一浪,永无止息。烦恼的波涛势不可挡,遍布三界众生的相续。如此无边无尽的轮回大海,实在令人恐怖、不寒而栗!

    此颂以大海为喻进行了宣说,大海与轮回有很多相似之处,大海有无边无垠、浪花折起、波涛汹涌的特点,轮回也有生死无尽、老病不断、烦恼涌现的现象,通过这些对比,形象地揭示了轮回之苦。

    前一段时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海啸,刹那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没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昔日的家园毁于一旦,场景令人惨不忍睹,尽管这是沿海地区杀生过多的报应,但由此也能对大海的恐怖略见一斑。

    若不精进,我们就会沉溺在轮回苦海中,无法抵挡生老病死的层层攻击,这些痛苦,无论对什么样的人,都是极可怕的。尤其老苦,是现在人的头号大敌,大城市的人非常不愿意自己变老,想方设法挽留逝去的青春,然而“青山留不住”,看着皱纹一天天增多,谁也不能阻止无常的到来。除了这些老病死的痛苦,轮回中的烦恼也是不可计数。所以,在座的修行人,虽然这里的气候及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精神方面却非常充实,看看过去的同事朋友,整天为了孩子、家庭、短暂的琐事苦不堪言,而你们呢,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每天过着清净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人身已经得到,为什么还不精进修持?

    第二节课

    心趋入法的界限以什么安立?主要以加行而安立。即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道理,就算没人提醒,自己也有这种强烈的体会,认为“人身真是太难得了”、“轮回实在太苦了”,进而想从轮回中出离,这说明自己的心已经入法。有了这个基础,修任何法都会成功的。

    昨天已经讲了精进的必要,不精进的过患,以及此过患导致的轮回之苦。今天接着讲:既然精进如此重要,是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精进呢?精进的范围到底有哪些?

    闻法可断生死之相续,殊胜大乐恒时不分离,

    登上寂灭胜法珍宝船,精勤渡越三有烦恼海。

    精进的对象就是听闻佛法。

    【闻法可断生死之相续】:因为闻法可以断除生死轮回的相续。当然,释迦牟尼佛讲过很多断除轮回的方法,如诵经、念佛、观修、转绕等等,但所有的方法中,闻法的功德尤为殊胜,对此上师如意宝以前在课堂上也强调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机会听闻佛法,相续中的业障就能清净,轮回大海就能干涸,生死不断的相续也能依此得以截断。

    然而,有人对此并不重视,前段时间,我在各班安排了几位辅导员,帮助大家学习,可是有些道友自视甚高,觉得听别人辅导自己很没面子,所以不愿意参加。这些可怜的人,根本不明白闻法的功德,他们所错过的,以凡夫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与此相比,大成就者对闻法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以前法王如意宝年轻时,成就远远超胜了一般人,但显现上他老人家还是在堪布丹增面前听受了《中观庄严论》,并参加了老喇嘛班玛臧布的辅导。试想,上师如意宝都愿意在别人面前听受辅导,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傲慢?

    舍利子曾问佛陀:“两人在一起,做什么事情功德最大?”佛陀答言:“一人讲法一人闻法,功德最大。”由此可见,闻法的功德不可估量,我们不应当作区区的小事来对待!

    【殊胜大乐恒时不分离】:听闻佛法,能获得有利于今生来世的出世间智慧,与远离轮回的大乐恒时不分离。

    【登上寂灭胜法珍宝船,精勤渡越三有烦恼海】:如此一来,这种人就已经登上了趋入寂灭的“胜法”珍宝船,只要精勤修持,很快便能渡越三有的烦恼海,趋至最究竟的解脱彼岸。

    因此,听闻佛法非常重要。今年我去了汉地很多城市,每到一处,看到那里的出家人和居士,悲伤之感经常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寺院没有讲法、听法的机会,很多人对最基本的教理都不懂,有些人皈依了一辈子,却连“皈依”是什么也不知道。当时我想:“这些人多么可怜啊,要是有个能传法的上师该多好!”另一方面,学院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每天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从你们身上,我对佛法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只要大家不断地听经闻法,将法融入自心,相信今后定能在不同的地方将佛法发扬光大!

    没有修持佛法,会有什么危害?

    即生不修菩提解脱道,来世不闻善趣之名称,

    无边恶趣轮番而流转,永处轮回无法获解脱。

    假如今生没有皈依佛门修持佛法,并且还造了大量恶业,来世就会投生到旁生、饿鬼、地狱当中。一旦落到了如此下场,那时别说是三宝名号,就算人天善趣的名称也是听不到的,最终只会在恶趣中沉溺流转,永无出期。

    在座的道友既然有幸来到学院,来到这块大成就者们加持过的修行圣地,就应该发一个殊胜的誓愿:“这辈子对我来说,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唯有闻法修法才最重要!”以此强大愿力的推动,我们即生才会有解脱的机会,否则,没有修持佛法,来世连三宝的名号也是听不到的。

    三宝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在此提醒大家,今后若遇众生接近死亡,自己又没有能力超度时,应该多为其助念“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如此这个众生死后就不堕三恶趣了,《圣大解脱经》云:“欲寿终时,值善知识,教令三称,三宝名字,作如是言: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如是唱已,其人命终,不到三涂。”这是佛陀所宣的金刚语,对此我们应深信不疑!

    没有听到三宝名号的众生,堕入恶趣将很难出离,为什么呢?如果转生恶趣,就失去了修积善法的机会,如同这里的小狗、小麻雀,一旦沦落为旁生,根本念不来一句佛号,每天除了造杀生、嗔心、邪淫的恶业外,没有积累任何的善法资粮,这样辗转下去,来世想要脱离恶趣,一定是遥遥无期。

    因此,我们有生之年务必要多积善业,比方说,明天发愿一年当中不吃肉。尽管这对某些人的习气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为了长养大悲心,令世人不随意诋毁藏传佛教,此举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付出一点小的代价,就能换来大的利益,这应该是智者的选择!

    是故具胜妙智诸士夫,获得圆满闲暇人身时,

    诚心精进勤修诸利乐,以此成就自他之二利。

    是故,真正具有殊胜智慧的人,必须要在拥有暇满人身时,诚心修持利乐之源的佛法,并以此成办自他二利。

    要想真正成办二利,一定要具足佛法的智慧。世间上有邪知邪见的人,表面上看来非常聪明,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承认对自己今生来世最有意义的佛法,如此一来,别说是利益他人,就连自己的暂时利益也是无法成办的。因此,我们在获得人身时,一定要精进不懈地闻思修佛法。

    有些人认为修持佛法很重要,但背诵、闻思没什么具体可修的,所以不是修行,并不重要。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什么是“修”?修就是串习,只不过有时串习一处、有时串习多处罢了,以此标准进行衡量,背诵、闻思绝对是修行!

    年轻人要闻思,老年人也不能散乱度日。你们念佛的时候,最好能以“三殊胜”来摄持,也就是先发菩提心,中间尽量心不散乱,最后将功德全部回向。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我讲《大圆满前行》时再三强调过,慈诚罗珠堪布的《慧灯之光》(二)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不管修什么法,发心都要以善心来摄持。比如明天考试时,大家若发愿:“无论我得多少分,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此菩提心的加持,功德将会量等虚空。当然,这种习惯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平时慢慢培养,若能长期串习,久了以后,做善法自然就会想到一切众生。

    所以,平时的起心动念若与闻思的理论相结合,所作所为就会全变成修行。然而,有些人认为窗户紧闭、把自己关在屋里,这样才叫真正的修行。前不久,有个道友发愿“闭三年黑关”,并把所有的窗户都封上了,当时我就劝他:“无垢光尊者并没有这么讲,你最好先修一下出离心和菩提心。”但他不听劝告,偏要执意孤行,结果闭关不到三天,他就溜出来跑到南方去了……

    因此,闻思是很重要的,表面上的实修、打卦、跑道场,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实的利益。现在有些人的行为很不如法,放着有意义的经论不学,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拜那个上师,跑来跑去,相续也没有多大改变,烦恼依然有增无减。所以,各位道友啊,人生短暂,稳重地闻思才是第一重要的!

    以上是“人身难得”,下面讲“寿命无常”。

    即获暇满也无稍可信,一切不定变迁无实质,

    刹那无常具备损灭性,数数思维死主迅然至。

    今生虽有这么好的人身,但也是无可信赖的,因为一切皆变化不定、无有实质。有些人现在的修行很好,以后却可能退失道心;有些人身体很棒,但死亡却可能突然降临。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身体也是具毁灭性的,我们就要时时忆念“死主马上会把我带走”,抓紧时间,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精进修行。若能如此,就算以后患了重病,没有力量修持了,自己也不会有一丝遗憾,毕竟在健康的时候,身体一直都用来闻思修佛法,而没有白白空耗过。

    《百业经》中说:有个人死后转生天界,依靠天眼观察,他发现转生之因是由于前世以人身积累善业所致,于是他手持天界的青莲、白莲,欢喜地来到人间,降花雨供养前世的尸体。这就是善用人身的结果!

    第三节课

    器世界的无常:

    此等一切外器世间界,七火一水风吹离散时,

    发尖稍许残存亦无有,尽皆空空如也若太虚。

    《俱舍论》中说,劫末时器世界的一切,终会被七火一水所毁,最后在劫末风的吹动下彻底离散,连发尖许的残余也留不下来,那时整个世界将变得空空如也。

    不仅经论中如此记载,现在的科学家也承认地球会有毁灭的一天。他们认为,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类等一切生命,均依赖于太阳而生存,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期,将来一旦它的能量耗尽,地球上的万物也必将随之灭亡。

    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世界,无论它表面有多么壮观,也都是不可靠的。

    内情世界的无常:

    内情世间无常动摇众,天及非天人类与旁生,

    饿鬼地狱彼等一切众,悉皆沉沦生死瀑流中。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没有一处是恒常不变的,全部都是动荡不安、无常变化的本性。

    六道当中,天可以分为欲天、色天、无色天;非天也有多种分类;人分东、南、西、北四大部洲;旁生有海居旁生、散居旁生等不同;饿鬼又分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特障饿鬼;地狱共有十八地狱。这些六道众生,除了获得长寿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以外,无一不沉溺在生死的瀑流当中,随业力感受着各自的痛苦。无论他们的身体有多大、寿命有多长、长相有多美,全都不离无常的本性。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通过反复思维,相续中若真正生起了无常之感,今后的所作所为必定会如理如法。有时候我去汉地,看到那里的人,感触会特别深:他们就像能活一万岁一样,从不考虑人生短暂、寿命无常的问题,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成天都在忙碌无关紧要的琐事。还有一些愚笨的人,妄图用科学仪器来测定万法的本质。试想,如果这些仪器真的管用,那为什么不测一下自己的寿命?自认为了不起的科学家、哲学家,眼光一直喜欢往外看,而从不知道返观内心,这些人即使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也不可能洞见“庐山真面目”!

    以各种喻义思维无常:

    于诸每年每月每时节,以及每一刹那皆无常,

    损坏毁灭动荡之性质,四时迁变生起厌离心,

    思维自寿无常且变异,无有可靠身命离迫近,

    明日及自寿尽时二者,何者在前也无有恒定,

    今日务必诚心而思索。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具有损坏、毁灭、动荡的性质,对此四时迁变的无常性,我们理应心生厌离。上师如意宝在《无常道歌•瀑布妙音》中说:“夏日清凉树林鲜花园,美境宛如欢乐之天境,一旦秋霜冬雪狂风时,导致悲伤心中起厌离。”

    不仅外境是无常的,人的内心也在不断变化:有些人去年还是个不错的修行人,今年的思想行为一落千丈;有些人过去顽劣成性、难调难伏,今年却精进闻思,成绩斐然。所以,万法皆无可信之处,对此应远离一切希求。

    同时,人的寿命无常变异、没有可靠,对于明日先来、还是死亡先到,根本没办法预料。譬如,明天我与人约定12点见面,但12点时我是死是活,谁也不敢肯定。假如说你一定不会死,那请把理由拿出来,如果站得住脚,我可以承认,然经种种观察,所谓不死的理由根本找不到,故明天与死亡哪个在先,我们都不知道。

    有时候,我坐在车上也想:“现在的我还活在人世间,但下一秒也许就会翻车、出车祸,再过五分钟,我可能就步入中阴界了。人的生命真是很脆弱、很无常啊!”

    不久前,东南亚爆发了大海啸,之前人们都还沉浸在温馨的生活当中,只是一瞬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就纷纷上演了……所以无常的到来极为快速,令人防不胜防。现在日本的东京虽然经济繁荣、科技先进,但它始终位于火山带,时刻受到富士山的威胁,一旦火山爆发,刹那吞没整个城市,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死亡尚未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诚心思维无常的道理,善用人身修持有意义的佛法。若想进一步了解,《札嘎山法》、《开启修心门扉》中讲得很详细,我就不啰嗦了!

    第四节课

    昨天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尤其是明天和死亡到底哪个先到,谁也无法确定。两三天以前,学院有个喇嘛,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但早上怎么叫都叫不起来,走近一看,原来已死去多时,身体早就硬得像块石头了。所以,今天我们睡下去,明天早上能否醒过来,这是很难说的。

    此处的顺序,基本上也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昨天讲了前两个,今天继续讲“轮回痛苦”。

    生存之苦比死尚可怖,生于何处也无少许乐,

    轮回自性犹如火壕坑,今当寻求从中永脱法。

    六道当中,无论转生何处,生存的痛苦都比死亡的痛苦可怕。虽然很多人都怕死,但死亡最多会折磨我们两三天或两三个月,而在整个轮回中不断转生的痛苦,相续不断、遥遥无期,才是真正的可怖之处。不管我们转生善趣、还是恶趣,都不会有少许安乐,正如莲师所说:“轮回无有针尖许的快乐。”由此可见,轮回的本性犹如火坑,一旦深陷其中,唯一只有感受痛苦,因此,我们今生务必要寻求解脱之法。

    出离心对修行人来说至关重要,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你们每天来这里听法、在家里修法,以及参加各种考试,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一个分数,也不是为了让别人赞叹,而是为了从轮回中解脱。同样,汉地寺院的晨钟暮鼓、梵呗缭绕,并不是为了几个人种种善根而已,若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徒具表面的形式,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应当时刻内省,看自己有没有“要从轮回中解脱”的想法,如果连这个最起码的出离心都没有,天天打坐也不过是无色界的因。所以,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不管给人讲经说法,还是自己闭关,都不能离开这个目的,否则,目的没有搞清楚,忙碌了一辈子,临死也不会有什么把握!

    为什么六道中没有安乐?

    地狱寒热饿鬼饥与渴,旁生彼此啖食蒙昧苦,

    人间三种过患八苦恼,非天征战天界死堕苦。

    地狱无间遭受寒热之苦;饿鬼恒时感受饥渴之苦;旁生弱肉强食,蒙受愚昧无知之苦;人类不离变苦、苦苦、行苦三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不欲临八支分苦;非天常受嫉妒引发的征战之苦;天人生时有放逸苦,死时又有死堕苦。除了这六道以外,我们不可能转生他处,所以,究竟而言,整个轮回都是痛苦。

    有些人想:“这个道理我早就明白,现在又翻来覆去地讲,一点儿新意也没有,还不如以前没听过好。”这种想法非常愚痴。要知道,听法有听法的功德,不管你听过多少遍,现在多听一句,就多一份功德,而且听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虽然,听法的功德很大,但关键还在于听了法之后,自己的相续有没有受益。你们平时看《大圆满前行》时,一定要去体会六道众生有什么样的痛苦,这一点,并不是口头上说说,也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众生有业就会转生六道,转生六道以后,必定会有如是的痛苦!

    以上总说六道的痛苦,下面别说天界之苦:

    苦乐迁转遍行苦莘莘,于诸美满天境中毙命,

    刹时坠入地狱烈焰中,如是思维当修越三有。

    有人问:“其他趣确实很苦,可天界无忧无虑,又怎么会有痛苦呢?”实际上,天界虽然看起来快乐,但也是刹那变化、遍满行苦的,一旦天人在天境中死亡,刹那就会坠入地狱的烈焰,感受难忍的痛苦,《亲友书》云:“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贪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既然六道均无安乐,我们就要策发自己生起出离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摆脱轮回的痛苦。可是,藏地有些大名鼎鼎的经忏师,每天为人念经超度,当问及发心,大多不离名闻利养;汉地也有部分出家人,谈起佛法来头头是道,但内心却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超离三界的这个心,修行就不可能成为解脱之因,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到头来只是个人天福报,这很划不来呀!

    此生显现犹如将醒梦,变化无常终须舍弃离,

    眷属受用等等具何益?故当此时一心勤修法。

    今生的各种显现,财富、眷属、受用,就像马上要醒来的梦一样,梦醒了什么也没有,同样,人死了生前的东西一样也带不走,既然如此无常,追求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故而,今生唯一应勤修佛法。

    不久前,麦当劳的总裁去世。众所周知,“麦当劳”在全世界非常有名,其资产规模之庞大,令无数世人垂涎不已,尽管如此,它的总裁在面临死亡时,灵魂也无法带走一分一厘。这些人生前千般竞争、万般算计,死时却什么都用不上,如此结局,细细想来实在可怜!

    因此,若想对自己真正有利,唯一就要勤修佛法。怎么修呢?首先要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处处以善心摄持相续,对于外在的一切显现,受用、眷属、财产、名声,都不能太过耽著,而应视其如梦如幻,敦珠法王的《教言精髓》中说:“犹如鸟聚树枝之眷仆,聚集抑或离散皆相宜,掌握牵引自鼻之绳索,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第五节课

    《四法宝鬘论》中的四种法,在《莲花生大师祈祷文》里也有相同的内容:

    祈祷加持我等之相续,

    祈祷加持内心趋正法,

    祈祷加持正法趋入道,

    祈祷加持修法无违缘,

    祈祷加持修行得究竟。

    这些内容非常关键。现在很多人的心不能入法,即使入了法,由于被违缘所转,修法也不能获得究竟。本来闻思修很好的一个人,过了两三天,像着魔一样心就突然变了,再过一段时间,所作所为极不如法,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时时祈祷上师本尊、莲花生大师,加持自己的修法能够究竟。

    人生短暂,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希望大家不要有变来变去的情况,不敢说你们每个人今后都能对佛法有所贡献,但至少也应做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人,这是我对大家的期望!

    今天讲“因果不虚”。此处虽没有直接讲,但通过分析欲妙的过患,也能间接引出这个道理。

    欲妙如毒武器与烈火,恒受苦恼无有快乐时,

    聚集护持增盛及傲慢,贪婪悭吝之苦恒束缚,

    与众争斗增上有漏惑,放逸散乱毁坏自身心,

    所作众多皆背离正法,恒受高尚胜士之谴责。

    【欲妙如毒武器与烈火】:此处的“欲妙”并不是财色名食睡五妙欲,而是指世间的财富受用。

    将欲妙喻为“毒药”,因为毒药在刚吃时没有感觉,但用不了多久,便能令人肝肠寸断、一命呜呼;同样,具足财富的修行人,短期内看不出这些欲妙的危害,但迟早能令他的修行一败涂地。

    将其喻为“武器”,是因为武器可以刺入心脏,断绝众生的命根;同样,贪著欲妙的修行人,终将丧送今生来世的一切善根。

    将其比喻为“烈火”,因为烈火无论接触什么,都能将之焚毁无余;同样,世间的财富极具诱惑,纵然修行再好,当拥有财富名声时,也难保不欲令智昏,被其熊熊烈焰所吞没。

    在此提醒一点,我们这里的堪布、堪姆,虽然常给人讲经说法,也可算是一名大法师,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闻思,裹足不前。世间人找到工作后,就把以前所学的束之高阁,以后要学的也不愿过问,但作为修行人,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活到多大年纪,都不能停下闻思修的脚步,也只有这样,自己的修行才有把握成功。

    【恒受苦恼无有快乐时】:拥有了圆满的财富,苦恼就会形影不离,快乐就会离你而去。这一点,某些大老板、大施主应该深有同感。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去宾馆请客不仅要将剩菜打包,连桌上的牙签也不愿放过。财富对他们来说,没有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成了最大的压力。

    【聚集护持增盛及傲慢,贪婪悭吝之苦恒束缚】:财产在最初积聚、中间守护、后来增上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各种痛苦,自相续恒时为傲慢、贪婪、悭吝等烦恼束缚,没有任何的快乐可言。

    【与众争斗增上有漏惑】:与众人竞争,也会增上种种烦恼。

    大至国与国之间,小至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大多都是因为财产,有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不惜血刃相见。不久前,藏地有个人为了争夺一块30元的藏毯,竟然杀了一两个人。无独有偶,汉地也有人因为上厕所没带钱,被看厕所的人拦住不放,仅为了一毛钱,那人就把看厕所的人捅了一刀……

    【放逸散乱毁坏自身心,所作众多皆背离正法,恒受高尚胜士之谴责】:有了财产,就会放逸散乱,败坏自己的身心。同时,还有许多的琐事要处理,就像有些大老板一样,整天忙于各种人际关系,手机铃声不绝于耳,始终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这些行为皆与正法背道而驰,故会遭到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严厉呵斥。

    欲妙的种种过患,《亲友书》、《四百论》中也有提及。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没有财产的时候,很多人似乎都能知足少欲,但这不是知足少欲,而是福报没现前的表现。一旦福报现前,有了财富,那时也许贪婪的眼睛比谁都大,兴奋的叫声比谁都响亮了。

    实际上,从大乘角度而言,没有财产是值得赞叹的一种福报。尽管世间人认为这很苦,但学过经论的人都知道,贪著欲妙有诸多过患,少欲知足有种种功德,所以,修行人远离财富,是明智之举!

    贪念鲜者善法自然增,是故寂灭解脱入道者,

    应当具备知足少欲心。欲念穷尽彼即真圣者,

    欲念寡鲜乃贤圣种姓。

    若对世上的人财物贪念鲜少,善法的功德自然会增上。当然,对凡夫人而言,贪念完全断尽有点困难,但通过学习大德们的教言,经常思维妙欲的过患,最起码也应该减少一点点,以此为基础,闻思修的善法功德才会增上。

    这次考试的有些道友,不管讲考、笔考还是背考,每样成绩都非常出色,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世间妙欲不重视,而是把精力全力以赴地用来闻思。不然的话,要想一边不舍妙欲,一边让佛法的智慧融入相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凡是希求寂灭解脱的人,必须具备知足少欲之心。如果相续中的贪心鲜少,则说明自己具备了圣者的种性。佛经中说:“以菲薄法衣为满足故为圣种,如是以粗粝斋食为满足、以简陋床榻为满足、喜欢闻思修行,称为圣种。”

    大家在学院,无论是吃穿住用都比较简单,几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每个人都能习以为常,更有甚者,有些道友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套衣服,连件换洗的也没有。在这里,吃饭若有一两个菜,就已经非常奢侈了,这与汉地动不动就四菜一汤,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闻思佛法上,尽管生活是苦一点,但精神上却非常充实。这就是圣者种性的标志!

    娇淫贪著徒增烦恼苦,欲望鲜少自然增善法。

    是故追随前辈圣者迹,恒时知足缩减诸资具。

    若对人事物的贪念增长,相续中的烦恼将非常猖狂,一旦贪心、嗔心无法对治,修法便不能获得成功。相反,欲望比较少的人自然能成办一切善法,由于相续清净,容易与法相应,修行便能突飞猛进、日进千竿。所以,我们应当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恒时少欲知足,缩减一切不必要的资具。

    当今时代,人们的欲望极度膨胀,临近疯狂,虽然物质上已相当富足,但为了心中那个天文数字,仍殚精竭虑地追求财富。他们有十万想二十万,有二十万想一百万,有一百万想一千万……贪心的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

    去年,“均瑶集团”的总裁王均瑶过世,在他短暂的39年当中,资产竟有37亿人民币,可以说从他出生至死亡,平均每天有20多万的纯收入,每年几乎平摊一个亿。然而,“假绕金玉满堂,无常终是到来”,正当他壮年之际,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美国、澳洲的名医对此也束手无策,面对死主,他只有坐以待毙。可能他生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堆积如山的这些财富,在阎罗王向他索命时,就像一堆废纸一样,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无法带走一分一厘。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一人一生需要几亩地》中写过:有个财主特别喜欢土地,一生中想方设法积累财富,置买土地,以致后来他的土地特别广阔,测量时需要骑马才能穷其边际。可世事无常,一场大病马上就要夺去他的生命,弥留之际,按当地习俗,他要找一块地给自己作坟墓。当他见到这块地时,非常后悔地叹道:“我太愚痴了!其实一个人只要六英尺的地就够了,而我为了这些没用的地,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有趣的是,我今年在沈阳也遇到了一件类似的经历:由于当地居士对学院极有信心,故我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被安排到一间总统套房,百般推辞,但盛情难却,不得已只好住了下来。这间套房宽敞豪华,各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但令人伤心的是,花了这么多钱,我竟然一个也用不上!后来,发现屋里有张床还可以休息一下,躺上去后才知它是“席梦思”,恰好是我背痛的最大克星。万般无奈之下,我只有另觅睡处,最后在某个角落的地毯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度过了那昂贵的一夜。呜呼,这么大的房间,我能用的就只有那一块,念及《一人一生需要几亩地》中的情节,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以上讲完了知足少欲的功德,下面讲与凡夫交往的过患。

    与凡夫交过患难度测,无义闲谈众多琐事缠,

    愤恨争斗生长贪嗔念,恒受痛苦折磨无实质。

    与凡夫交往,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作一些无意义的闲谈,并且还会被无休止的琐事牵缠,不断增长自己的贪嗔之念,恒受痛苦折磨而无有实义。

    所以,选择道友应该慎重,尽管自己的道友不可能全部是圣者,但至少也要接触那些具有圣者种性(知足少欲、喜欢闻思)的人,麦彭仁波切说:“断除一切诸愦闹,假设不能皆舍弃,则当依止诸正士,此乃彼之妙药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好坏,常跟周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有些道友离开学院后,由于自己的境界不稳固,所以很容易被外境所转。最初的两三天内,还能老老实实呆在屋里,给自己安排一些功课,但不到一个星期,正知正念就开始动摇了,于是偶尔看一眼电视,随顺一下世间人,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彻底被红尘所同化……

    因此,为了保证大家的修行顺利,你们现在不要随便离开学院。要知道,没有清净的环境和道友,闻思修行、清净戒律、出离心、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就的。以前法王如意宝曾多次强调:无论是堪布活佛,还是普通僧人,大家不要轻易离开学院。此举并不是法王需要这么多人,而是为了保护弟子的法身慧命,就像《札嘎山法》中所说的:“小孩子走在熙熙攘攘、繁华拥挤的大市场里,如果手紧紧地拽着母亲的衣服不放,就能一路顺利,安然无恙。假设手松开衣服,那就会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迷失方向。”我们修行也是如此!

    第六节课

    现在还是第一个问题“心入于法”。什么叫心入于法?首先从根本上了知“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妙欲的过患、与凡夫交往的危害,然后将自己的“心”与这些“法”尽量融为一体,这就是心入于法。

    前面已讲了交往凡夫的过患,今天讲世间凡夫的体相。

    如何取悦皆无欢愉时,怎样讨好难得利益日,

    悉听尊便终无善妙法。

    【如何取悦皆无欢愉时】:与不信佛法的人或修行不好的人交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不管我们如何取悦,他们也不可能高兴,正如《入行论》所言:“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

    【怎样讨好难得利益日】:世间人多为贪得无厌、忘恩负义之辈,不管如何帮助利益,他们也无法心满意足。比如,你在几年中一直帮助某个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停止了帮助,那么,这个人不但不会记你的恩德,反而对此耿耿于怀,把你当作最憎恨的仇人。藏族有句俗话:“升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意思是,你若经常给某人一升米,有次却给他了一斗米,从此以后,在他的心目中,你就会从恩人变成仇人。

    【悉听尊便终无善妙法】:一味地迁就世间人,今天听父母的话,明天听亲友的话,只会令自己没有时间修持善法。就像有些大城市里的人一样,虽然很想学佛,但要应酬的人太多,根本没有空闲,所以,修行总是“明日复明日”,永远都不会成功。

    密若亲属最终将暌违,是故眷属亲朋与密友,

    亲密缠绵依恋皆当舍,独自趋往寂地修胜法,

    从今应当虔诚精进修。

    再密切的亲眷好友,最终也会各自分离,因此,现在应舍弃对他们的贪恋纠缠,独自一人前往寂静的地方精进修行。

    有些人割爱辞亲来到学院,但到了以后,就好像完成重大使命一样,从此不再进取,行为异常放逸。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自己年轻时造了很多恶业,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念金刚萨埵心咒、阿弥陀佛圣号来忏悔,临终时一定会非常可怜!

    大家有福报遇到佛法,并在这里出了家,就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精进修行。想当初自己来学院时力抵亲友的强烈反对,但来了以后,如果就这么懒惰懈怠,这种行为应不应理?你们不妨好好想想。

    当然,我也并不是要你们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地用功修行,作为欲界众生,除了前世极有善根的以外,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但至少你们也应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经常请人吃饭,或者说长道短。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爱好,住在学院可能不太适合,应该去找一些散乱的地方!

    有些老年人平时既不念佛,也不忏悔,一有时间就睡懒觉,而且衣服也穿得不三不四,让人看起来怪怪的。要知道,作为一名出家人,衣著整齐是很有必要的,前些日子我下山时,大家的穿着还算可以,这几天回来,很多人的衣饰又变回去了,远远的地方便能认出——哦,这就是我颠颠倒倒的眷属!(众笑)

    佛说以往诸多胜士夫,皆于清净寂地获甘露,

    是故吾等为修寂灭法,当自安住幽静之山林。

    佛在《三摩地王经》等经典中说:以往的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均是在寂静的地方修行,才获得了息灭一切痛苦的不死果位。作为后学者,要想修持永离轮回的解脱法,也应效法前人,独自安住于幽静的山林中。

    所谓“幽静的山林”,是指前辈大德加持过的圣地,或者他们获得成就的地方,若能安住于此,对修行会有极大的帮助。可是,有些人动不动就想离开学院,到大都市中享受生活,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姥姥病了”、“哥哥要结婚了”……当然,学院中人身自由,愿去愿留悉听尊便,但念及你们最初的发心,现在如此轻易舍弃,真是不值得!

    前段时间,我去黄梅“五祖寺”时听到一个公案:显庆五年,唐高宗遣使者召弘忍大师入京,大师屡屡推辞,不愿意离开山林。高宗于是派人威胁他:“若再抗旨不从,就要砍掉你的脑袋!”大师听后,平静地回答:“宁可死,我也不愿到闹市中去!”无奈,高宗只有送衣药到山中供养。

    我们没有达到一定境界前,环境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甚至从世间角度而言,人们也非常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孟子小的时候,最初家住在坟地旁边,由于他生性喜好模仿,见人扯发痛哭,就学得惟妙惟肖,孟母认为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搬家至集市旁。在那里,孟子又学商人,一板一眼地吆喝买卖,孟母将家又搬到私塾旁边。此后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孟子耳濡目染,最终成就了一代“亚圣”。

    世间人都知道选择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修行人就更不待言了。假如有人实在想离开学院,那最好先权衡一下自己面对诱惑时,是否能稳操胜券?当然,一两天内,你们也许会“踩刹车”稳一阵子,但时间久了,可能就“放空挡”,肆意妄行了。因此,《心性休息》、《入行论》中都说:修行人无故离开寂静的地方,必定会为修行带来违缘!

    依止寂静地方的功德:

    清幽胜地诸佛所称叹,无野蛮人增上甚深定,

    生起无常厌离法自成,无有喧嚣散乱资具少,

    聚积众多信心出离德,不受搅缠自然琐事鲜,

    亦无护他情面之八法,逍遥自在修法度朝夕,

    勤修闲暇圆满具实义,彼等功德无法尽细述。

    独于静谧殊妙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之等持。

    【清幽胜地诸佛所称叹,无野蛮人增上甚深定,生起无常厌离法自成,无有喧嚣散乱资具少,聚积众多信心出离德】:佛在《无尽慧经》、《富楼那请问经》、《宝箧经》等诸经中,均赞叹了寂静胜地的功德:这里没有野蛮人的骚扰,可以增上甚深的禅定;能对无常生起厌离,善法很容易获得成就;无有喧嚣和散乱,资具鲜少;可使自相续积聚信心、出离心等善根。

    到了大城市,人昏昏沉沉的,信心生不起来,邪见也生不起来,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回到学院,虽然天气冷了点,但善法很容易增上,信心、出离心也能够生得起来。有些道友以前把房子卖了,发誓永远不再回来,但由于在别处无法生起信心,现在也自食其言,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这应该就是寂静地方的功德吧!

    【不受搅缠自然琐事鲜】:不受亲朋好友的纠缠,琐事不多。

    在外面的人,每天电话不断,接都接不完,而在这里,除了我以外,你们应该是很清净的。在此祈请大家,平时除了解决不了的大事外,至于个人的一点小事,“我心情不好了”、“我的房子漏雨了”,希望找管家、堪布堪姆解决,尽量给我一些看书和休息的时间,让我也享受一下寂静地方的甘露法味。不然,每天大大小小几十个电话,有时候还是有点吃不消。

    【亦无护他情面之八法,逍遥自在修法度朝夕,勤修闲暇圆满具实义,彼等功德无法尽细述】:也不用维护他人情面,迎合世间八法;逍遥自在,唯以修法度日;精勤行持佛法,令暇满人身具有实义……寂静地方的功德实在一言难尽。

    在座的道友,有些智慧很好,讲考、背考样样精通;有些虽没有这个能力,但也尽己所能地为僧众发心;有些每天安排了很多功课,念了不少咒语……这种生活清净而充实,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真是非常幸福!

    【独于静谧殊妙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之等持】:所以,我们应独自在静谧的山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的佛法。

    要注意的是,在寂静地方呆一两个月,虽然也有功德,但人总是东奔西跑,很多人是看不惯的。我个人认为:人格若不稳重,今天对闻思有希求心,明天就退失了,这种人的修行肯定不会成功。各班的堪布堪姆,你们对新来的人一定要长期观察,尽管初学者对佛法的热情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真正修行,必须先学会稳重!

    如是善说胜法清凉雨,息灭烦恼苦闷之妄念,

    等持善聚白莲海充盈,愿于寂地增上诸圆满。

    以上这些胜法善说,犹如清凉的甘霖,可以熄灭烦恼苦闷的妄念之火,使遍满白莲的禅定大海更加充盈,希望在寂地修行的人们,依此能增上各种圆满。

    已经讲完了“心趋入法”的所有内容,大家事后应静下心来好好体会,无垢光尊者的加持不可思议,愿这个法本能对你们有利!

    第七节课

    今天讲第二个教言“法入于道”。

    放眼当今社会,学佛的人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虽然皈依了三宝,甚至穿了出家僧衣,但对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少欲知足等根本不想,而且也不愿去行持,这些人的心没有入法,只能算是徒有其表的相似修行人。还有一种,虽然知道人生难得等道理,但在实际修持的过程中,法没有入于正道,以致修行半途夭折。

    帮助前者,需要第一品讲的内容,而治疗后者,则要靠以下所开的药方。

    第二品法入于道

    于极殊胜贤妙之善法,生信欲入解脱轨道者,

    为了善于调伏自相续,令法趋入正道极关键。

    对殊胜善妙的佛法具有信心、并趋入解脱道的修行人,为了善于调伏自己的相续,令法趋入正道极为关键。

    在座的各位都对佛法具有很大的信心,而且在即生当中,或为自己、或为众生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然而,要想真正解脱,前提必须有一个条件:调伏自相续,令法趋入正道。比如,以前贪心大、嗔心大的,或者嫉妒心特别强的,通过修法将这些烦恼减少,使相续调柔,如此才能堪为法器。

    为什么法要入道呢?因为不管修什么法,大威德、大圆满也好,出离心、菩提心也罢,若没有顺利地入道,即使自己再精进、再努力,也不可能获得成就。就这一点而言,法入于道十分重要!

    尔等即为入佛法门径,进行闻思趣入修行者,

    有些情绪躁动心卑劣,有些误入劣道与歧途,

    贪欲炽盛此生散逸等,彼等所有背离正法过,

    皆由法未入道而生成。

    很多人皈依佛门后,在闻思修的过程中,能够善始善终的非常罕见。有些人情绪暴躁、性情卑劣,动不动就喜欢找人吵架,与谁都合不来,以致被寺院开除,修行也半途而废;有些人错认劣道为殊胜,以为喝酒可以开顶,抽烟能打通中脉,交六百元钱不用修加行也能直接听大圆满;有些人误入歧途,在修行过程中对上师三宝生起邪见,或者自相续被邪魔所控制;有些人贪欲炽盛,没办法调伏,即使已出家,也只有舍戒还俗;有些人散乱放逸,成天喜欢上网、看电视;有些人心不稳定,今天依止这个上师,明天依止那个活佛,今天相信闻思修行,明天又相信打卦算命……种种现象不一而足,均与正法背道而驰。

    在此提醒大家,修行人必须要学会稳重,不要经常异想天开,想依靠大成就者一加持就开顶,或者信口乱说神通,这在学院是不允许的!然而,法王不在世了,现在常有些人装作大成就者的模样,来到学院招摇撞骗。你们如果真相信这种人,那跟他们去,我也没什么意见;如果不是的话,就要安分守己,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若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我安排的堪布、堪姆前解决。

    有些道友特别喜欢找人打卦,其实《文殊占筮法》我给你们翻译过,若是对这个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不要一听说某人打卦很准,就成群结队地跑到那里。尤其是女众这边,法王如意宝以前经常批评,现在我也有深深的体会,她们一听说“有个人特别厉害,吹一口气就能怎样怎样……”,马上一传十、十传百,蜂拥而至争相拜见,甚至连生活费也供养了。可过了两三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开始拼命毁谤,说他如何如何不好。这种举动没有必要,你们来到学院,唯一目的就是闻思修行,如果将此弃之不顾,成天热衷于打卦算命的话,呆在这里也没有多大意义!

    以上的现象,均是法没有入道的表现。

    由此导致今来无穷患,迷惑引诱之人死时悔,

    中阴怖畏来世堕恶道,永无脱离三有之时机,

    是故当令法趋入正道。

    【由此导致今来无穷患】:法没有入道,将会给今生来世带来无穷的过患。有些人以往在学院闻思修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修法没有成功,继而毁谤佛法、违背上师的教言,这种人的今生来世,不用说大家也很清楚。

    【迷惑引诱之人死时悔,中阴怖畏来世堕恶道,永无脱离三有之时机,是故当令法趋入正道】:由于法没有入道,被外境迷惑引诱的修行人,临终时必定后悔莫及,中阴现前时,因为生前造了很多恶业,将会感受种种怖畏,不仅如此,来世还要堕入恶趣,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因此,法趋入正道至关重要。

    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极其殊胜,大家应该好好观察自己:心有没有入法,法有没有入道。当今社会上,相似的法和相似的道特别多,鉴于这种情况,大家修行时务必要谨慎!

    犹如救治疾患不能愈,皆因所配泻药性不净,

    反复遭受苦恼之折磨,无力对治之法又岂需?

    犹如医生治疗病人时,无法令其康复,原因是所配的泻药不对症,良药反而变成毒药,这样一来,旧病未愈、新病又添,病人反复受折磨,异常痛苦。同样,佛法原本是对治烦恼的,如果修的法错了,没有趋入正道,烦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炽盛的话,修行也就没有意义了。就像《中论》里所说:佛陀宣讲空性,是为了对治众生相续中的实执,若将空性执为实有,那就无药可救了。

    如此引发无穷之愆尤,诸位具信胜士当深省。

    法没有入道,将会引发无边的过患,具有信心的诸位信士,一定要对此深思、警惕。

    我们应经常观察自己修的是什么法,假如是传承上师传下来的对治法,那肯定没问题,不然,表面上相信佛法,实际上却误入邪道,这是相当可惜的。

    所以,凡是对佛法有信心的人,在修行之初,必须要确保所修之法具有清净的传承,然后在此基础上,如理如法的修持才不会错,这个问题大家值得注意!

    第八节课

    “法入于道”是指在心趋入法的基础上,所修之法非常顺利,且能入于一个正道。然而,现在很多人的法都不能入道,尽管他们修了很多,但有的修错了,有的修偏了,有的因为烦恼深重,修行半途而废……回顾过去,20年前一起出家受戒的人,现在不是还俗了,就是误入歧途了,当初那么多人一同发愿修行,现在法能入道的寥寥无几,因此,对修行人来说,这一品的内容相当重要!

    令法入于道,有什么方法呢?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须依靠善知识,

    依止具相上师极关要,众多功德由彼而引生。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须依靠善知识,依止具相上师极关要】:要使修法入于正道,表面上看有很多方法,如发愿、念经、祈祷、作佛事、闭关、放生、参学……但所有的方法中,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就是依止善知识。

    最近大家都在学《山法宝鬘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对于修行人来说,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功德之源泉就是上师。”平时我们常说:“这个人的修行不一定究竟,因为他没有上师。”戒律中也规定:刚出家的修行人,必须在十年当中依止上师。

    什么是“依止上师”?有人认为依止上师就是给上师提水、做饭,还有些女众对我说:“上师,我现在没办法依止您,我要是个男众该多好啊……”其实,真正的“依止”并不是这些,而是指在上师面前如理如法地听受佛法,然后,身语意三门时时依上师的教言奉行。

    然而,现在的人对佛法的知识太欠缺了,有时就连最基本的“上师”、“根本上师”、“依止上师”也分不清楚。前段时间我在上海时,有位老居士不承认听法上师是他的依止师,我就问他:“你认为什么样才叫依止师?”他回答:“有个上师答应做我的依止师,而我心中也非常愿意,这样才叫依止师。”更有甚者认为:“给我讲法的不是上师,没有见过面的某某人,才是我的根本上师!”这些说法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佛法太乏了解了。

    【众多功德由彼而引生】:只有依靠上师,相续中的出离心、菩提心、闻思修行、看破今生等功德才能生起,否则,若认为自己了不起,不需要上师也能成就,过一段时间,你可能就跟世间人没什么差别了。

    因此,依止上师是法入于道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具有什么条件,才算真正的善知识?

    善巧方便慈悲心炽烈,寂静调柔能忍奇耻辱,

    威仪圆满护戒及誓言,广闻博学极富于修养,

    加持无量能转他人心,今生不染八法净若空,

    结缘具义解脱引导师,实乃浊世佛陀之化现。

    善知识必备十个条件:

    1)【善巧方便】:在引导众生的过程中,上师不仅要有能力和智慧,也要有世出世间的善巧方便。

    若一辈子在山洞里闭关,没有善巧方便也可以,但要想真正地度化众生、摄受弟子,仅会讲一点佛法是不够的,还要具足为人处事的种种方便。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语言行为极具善巧,不管接触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人,皆能令他们心悦诚服。这就是善知识的一个法相。

    2)【慈悲心炽烈】:纵然上师广闻博学、智慧超群,但如果没有慈悲心,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其他眷属;或者即使考虑,也只关心他们在世间法方面是否圆满,而不认为他们对佛法特别欠缺,自己应想尽方法转变其相续,令彼趋入解脱道,这种人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把善知识的法相全归于一点,即具不具足慈悲菩提心,如果相续中遍满菩提心,则无论他的外表、装束等如何,也应该依止;若自相续中远离菩提心,即使表面上的出离心、厌离心、专心修法以及威仪如法等如何善妙,也不应依止。

    3)【寂静调柔】:上师的言行举止、身口意三门应当寂静调柔,不野蛮粗暴。

    4)【能忍奇耻辱】:末法时代,肯定有很多人、非人、病魔、外缘等各种危害,作为上师,要能勇敢地安忍这一切。

    我经常想:上师如意宝20年多来风风雨雨是怎样度过的,大家应该很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出现了多大的违缘,上师的闻思修行和讲经说法始终没有间断过,这源于什么?源于上师无比的勇气和毅力。如今这个时代,修行或弘法利生想要一帆风顺,不出现任何违缘,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座的各位法师,你们今后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了自身的烦恼、弟子的邪行,还是人、非人的无端阻挠,都要学会坚强忍耐,这是最关键的,大家务必要记住!

    5)【威仪圆满】:行住坐卧要合乎威仪,以此才能令世人生信。

    6)【护戒及誓言】:谨慎护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的根本誓言。若对这些一点都不在乎,要想培养出誓言清净、护戒如目的四众弟子是不可能的。

    7)【广闻博学极富于修养】:对显密的三藏十二部通达无碍,且将这些法如实修持,若不能如此,最起码也要了知怎样领众修行。

    现在很多人依止上师时从来不观察这一点,他们认为上师慈悲一点,整天随顺弟子,就很值得赞叹了。弟子们关注的,不是上师有什么闻思修的功德,而是上师会不会飞、有没有神通、能不能降伏鬼怪、打卦灵不灵等等,对外宣传时,也把上师当作气功大师一样,吹捧得怪力乱神……末法时代的颠倒不胜枚举,实在无法一一道尽!

    8)【加持无量能转他人心】上师应具备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能对众生有种强大的吸引力,不管对方是善是恶,自然能将他们的心转变过来,趋入正法。

    曾有个新闻记者,以挑衅的态度去听一位法师讲课,本想凭自己的聪明找出佛法的漏洞,之后与法师辩论,令其不得不承认佛教是迷信。然而,在听法的过程中,他发现佛法竟然无懈可击,而且法师讲的也言之有理,于是想:“算了,今天不找他的麻烦,明天继续!”接着又听了两三天,没想到,他被佛法的道理深深折服,最后也心甘情愿地归入了佛门。

    法王如意宝亦是如此,以前不管去哪个国家,都会遇到一些特别傲慢的人,开始时他们不把上师放在眼里,但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语气就完全变了,高傲的头也渐渐低下来了。在我心目中,像上师如意宝那样的圣者,整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尽管我也接触了一些高僧大德和上层领导,但从来没有像在上师面前那样,话都不敢说一句,即使要说,心里也是特别害怕。上师平时说的话,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每一句对我都有极大的启发性,加持力非常强,这就是真正具法相的善知识!

    9)【今生不染八法净若空】:不为世间八法所染,一点也不希求今生的利益,相续纯净得犹如无垢虚空。相反,如果一味地贪著名声、财富、眷属、权势,这种人肯定不是善知识。

    要注意的是,你们在依止上师前,事先多方观察极有必要,但是,如果已经听了法,依止了他,不管上师怎么样,弟子都应观清净心,如果再去毁谤,说他如何如何,过失是相当严重的!

    10)【结缘具义解脱引导师】:无论谁与之结缘,皆能令彼获得解脱。如同上师如意宝,不管什么样的众生见到、闻到、接触他老人家,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此乃释迦牟尼佛的亲口授记。

    在大城市里,常可以听到“见解脱”这个词,动不动就“见解脱的上师来了,大家快来见见啊!”人们拜见的时候,上师也不讲什么法,念几句弥陀心咒后,下面的弟子便开始介绍:“大家很有福报啊,密宗里有闻解脱、吃解脱,这位上师是见解脱!机会难得,快快供养啊……”若是真正的见解脱,那确实非常了不起,但这些人是不是呢?我也不好说,可有时听说“见解脱”特别喜欢钱,我这个分别心重的凡夫心里总会嘀咕一下,觉得他们的显现太不可思议!

    【实乃浊世佛陀之化现】:能引导与之结缘的众生获得解脱的上师,是真正的佛陀化身。

    无垢光尊者在《上师心滴》中,讲了许多上师的法相,后还增加了革玛燃匝传下的“无垢传承”这一条。其他的论典,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事师五十颂》,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不作广说。总而言之,具有这些法相的上师,表面上看来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但实际上,就像《涅槃经》讲的:他们是佛陀的真实化身!

    当以极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将生无量无边德:

    厌恶三有出离无常观,看破今生摧迷现我执,

    心性调柔具备闻思修,信心广大并且具学问,

    此生有义来世获胜果,实当悃愊依止诸贤能。

    【当以极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将生无量无边德】:我们当以极大的恭敬心来依止上师,由此能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依止的方式有上、中、下三种,不管哪一种,都不能离开恭敬心。有了恭敬心,上师相续中浩如烟海般的功德才能融入自己相续,否则,表面上再虔诚,相续中充满了傲慢或不清净,上师的意传加持也不会融入自己的心海。

    恭敬依止将产生哪些功德?

    【厌恶三有出离无常观,看破今生摧迷现我执,心性调柔】:对三有轮回心生厌离,自然生起出离心和无常观;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舍弃,摧毁贪嗔痴的迷乱显现;我执、我所执的分别念全部得以清净;原来粗暴的心也能变得调柔。

    【具备闻思修】:具备闻思修行的功德。

    如果上师十分喜欢闻思修,即使弟子本来没有兴趣,也会逐渐因上师的熏陶而觉得闻思修很有必要。当然,有时这也跟个人的习气有关。前世闻思修习气重的人,今生只要看几眼法本,就会爱不释手,天天琢磨里面的内容;习气非常薄的人,任你怎么强调闻思修的重要也不管用,两三天内强打精神看点书,过一段时间又不行了。所以,习气对于修行人来说,还是特别重要。

    谈到习气,我想起了前天来的一个领导,他到我家后一直说:“出家人很舒服啊,整天除了看书喝茶,什么事情也没有。每天我回到家,也像你们一样把房门全部关上,自己好好地喝茶看书。本来我也差点出家了,但现在不可能了,已经有老婆孩子,真是痛苦!”第二天他又来我家,说了很多羡慕出家人的话。事后我想:“平时家里也会来些客人,但一般都认为我很可怜,光是一个茶壶一本书,没有任何的生活乐趣。没想到,这个人的习气与众不同,如此赞叹出家的生活,可能他前世也是个出家人吧……”

    【信心广大并且具学问,此生有义来世获胜果,实当悃愊依止诸贤能】:信心广大,具足学问,今生可以获得无穷的利益,来世也能得到殊胜的果位。因此,应当诚心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

    假如有两种人,一是事业发达、财富圆满的大老板,一是具有闻思修缘分的普通僧人,二者比较起来,哪种人的生命更有意义?毋庸置疑,当然是后者。每天听一点课、念几卷经,这种生活不仅对今生有利,来生也能获得胜妙的果位,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故自三门无狡诈谄诳,若病求医商人投商主,

    舟靠舵手行人依护伴,恒时欢喜恭敬而承侍。

    【故自三门无狡诈谄诳】:我们对上师应当无有狡诈谄狂地恭敬依止,若是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这种行为很不如法。

    具体应有什么样的心态呢?

    1)【若病求医】:犹如身患重疾的病人遇到了良医,为使自己早日康复,老老实实地谨遵医嘱,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2)【商人投商主】:犹如大海寻宝的商人遇到了商主,对他的指令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越。

    有些员工对老板也是特别恭敬,老板的脸色稍有不悦,他们就非常害怕,拼命地卖力讨好。我常想:他们的对境若是具法相的上师,那该多好啊!

    3)【舟靠舵手】:犹如无人驾驶的舟船遇到了舵手,定会任其操纵,没有任何自己的意见。

    4)【行人依护伴】:犹如沙漠中迷路的行人遇到了护送者,定可放心地将安危交付予他。

    我们依止上师,一定要谨遵师言、依教奉行,否则,轮回茫茫,苦海无边,没有上师的引导就会迷失方向,不可能达到解脱的彼岸。《大圆满心性休息》也说:“如同患者依药王……客人依止护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舟子依赖于船桨,为灭烦恼离过害,因畏生死成二利,为渡有海当依师。”

    【恒时欢喜恭敬而承侍】:因此,要恒时以欢喜心和恭敬心来承侍上师。

    “承侍”并不是叫你们天天给上师做事,而是上师欢喜什么,自己就尽量去做。诸位道友,上师最欢喜的是闻思修行,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第九节课

    前面讲过,法没有入道的过失是相当多的,要想断除这些过失,必须依靠一些窍诀:第一、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昨天讲了一部分,今天还要接着讲;第二、相续中要生起出离心;第三、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有了这三点,任何人的修法都能入于正道。

    很多道友抛家离友来到这里,但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呢?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若断除了相续中的傲慢,恭恭敬敬地依止上师,依上师的教言努力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修行才能圆满究竟。

    昨天提到了,“依止”不是帮上师洗衣服做饭,而是要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然,起心动念只是为了自己,就算天天跟在上师旁边,也不会有多大意义。原来法王在世时,有些弟子为了和上师在一起,走路时就给上师撑伞,目的是什么?让人知道自己是上师身边的什么人,以此博取今生的名利。这种发心绝对不是出离心,既然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他们的修行不一定能入于正道。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师时,务必要搞清楚:目的是为了什么?

    若生无有信心之邪见,刹那数劫堕入恶趣中,

    故当厉忏生起追悔心,严加护持誓言如眼眸。

    【若生无有信心之邪见,刹那数劫堕入恶趣中】:在依止的过程中,若对上师无法生起信心,反而常生邪见,那么,生了多少刹那的恶心,将来就会堕入恶趣受苦多少大劫。《入行论》中说:“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应当了知,上师是极其严厉的对境,纵然有个别的言行自己不能接受,也要尽量想:“上师这么做是有密意的,此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权巧方便。”千万不要妄生邪见,造下万劫不复的罪业!

    【故当厉忏生起追悔心】:如果已经生起了邪见,则一定要在心中猛厉忏悔:“我这个人实在太坏了,上师给我传这么多法,我竟然以怨报德,对上师还要生邪见!”然后拿个大石头,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众笑)。

    确实,对上师生邪见的过失是很大的,《事师五十颂》说:“堕入无间地狱等,恐怖地狱诸痛苦,皆由诽谤师所生,此乃佛陀真实语。”为了忏悔这种罪业,必须要在有生之年精进持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并且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我也不决再做这样的事,再生这样的念头!

    【严加护持誓言如眼眸】:我们要像保护眼目一样,严加护持上师的身语意。

    《三戒论颂》云:“根本誓师身语意。”意思是说,密乘的一切誓言,均可摄于上师的身语意当中。作为弟子,若对上师的言行不理解,尤其对密宗上师的一些行为生起邪见,这种过失是特别严重的。以前我专门写了一个《小甘露丸》,告诉大家如何防范,《上师心滴》中也讲:如果无缘无故认为上师偏心,对自己不公平而生起嗔恨心,当时应马上意识到自己被魔加持了,如此誓言才可得以清净。

    所以,对于上师的身语意,我们应如眼目一样谨慎保护。对于自己的眼睛,不要说大的东西,就算小小的灰尘进去了,也会感到非常痛苦,想方设法把它取出来。同样,对上师的身语意,一旦稍有触犯,我们要马上警觉,励力忏悔以拔除相续中的过愆,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如理如法!

    虔诚依止殊胜善知识,闻思修行陶冶自相续,

    唯慕解脱之愿为信念,行为举止皆趋于善法,

    此乃法入于道之窍诀。

    这个颂词相当重要,大家一定要专心听闻,首先理解字面意思,然后将其内容与自心作反复的对照。

    法入于道有四个窍诀:

    1)【虔诚依止殊胜善知识】:虔诚恭敬地依止善知识,在上面已经讲过。

    2)【闻思修行陶冶自相续】:尽心尽力地闻思修行,使刚强难化的相续得以净化调柔。过去我们的相续,要么追求世间八法,要么认为前后世不存在,对三宝有各种各样的邪见,这些毛病要想彻底根治,唯一就是要依靠佛法,通过闻思修行才能遣除。

    3)【唯慕解脱之愿为信念】:修行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脱,当然,上根者为一切众生而解脱,下根者只为自己解脱,但不管怎么样,一年365天中,如果解脱之念从来没有生起过,这样的修行人就徒有虚名了。

    尽管我天天给你们讲法,但返观自心,经常觉得非常惭愧,这种出离心别说24小时,就连一个月中有没有生起一刹那?我想也是没有的。在座的各位肯定与我不同,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无论修大乘法还是小乘法,都会有这种解脱轮回的出离心的。

    4)【行为举止皆趋于善法,此乃法入于道之窍诀】:一切言行举止皆趋向善法,远离恶法。这就是法入于道的最好窍诀。

    即使无垢光尊者亲自来这儿,也不会有比此更殊胜的窍诀了。假如你问他老人家:“现在我已经出了家,心也稍微入了法,但修法怎样才能入于正道呢?”尊者一定会说:“好好依止善知识,通过闻思修行来净化相续,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病,也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从轮回中解脱……”

    所以,考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获得解脱的一种手段。人生短暂,分数的高低并不代表什么,唯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能让我们记住很多、理解很多,在相续中植下佛法的种子,有力地根除各种烦恼。若能这样思维,目的就已经搞清楚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基于这个目的,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考试是为了博取赞叹、去寺院是为了当方丈、开会发言是为了随顺领导……这就跟世间人没什么差别了,除了表面穿的是僧衣外,内心世界完全相同。

    很多人在修行中,法没有入于正道,中间半途而废,关键在于没有生起出离心,这一点,看过《山法宝鬘论》、《开启修心门扉》的人应该有体会。若不能看破今世,所作所为只是为了眼前利益,就像藏地的有些小孩,从小学习念《闻解脱经》,目的是为了长大后超度亡人,不需要像别人打工那样辛苦,这种人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希望修行能够入于正道,以后圆满地离开人间,但这个目的能不能实现呢?说句不吉祥的话,我想再过20年,有些人可能已经还俗了,有些人对佛法生起了邪见,有些人的行为一点也不如法……尽管如此,仍会有一部分人,依然以出家身份来护持弘扬佛教,而他们,就是完全掌握了这些窍诀的人。

    修行是个漫长的路程,就像一场长跑比赛,有些人中途就死了,有些人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有些人跑错了方向……若没有掌握好真正的窍诀,令人心疼的现象会纷纷出现。所以,这个颂词非常关键,大家务必要重视!

    出离心还有一些教言,明天再讲吧。下面休息一下,接着背考《四百论》……

    第十节课

    昨天讲了法要想入道,必须依止善知识,通过闻思修行来净化相续,所作所为以出离心摄持,尽量趋入善法。今天讲依靠“十法行”使修法趋入正道。

    听闻思维以及诸讽诵,尽皆围绕自心解脱行,

    缮写披读受持及开演,唯以渴求解脱而进行,

    修行见解乃至于行为,时刻不离唯求解脱心,

    出离厌离之心极猛厉,更胜于此窍诀难找寻。

    凡是希求解脱的人,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具有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呢?就是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相当困难,若想所做的一切均以出离心摄持,没有一定的串习是无法成办的。为了早日生起这种心,我们应当时刻思维:轮回中充满了痛苦,不论转生何处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安乐,所以我一定要想方设法从中解脱。生起这种心以后,还要数数串习,以令其不退且得以增长。比如,在每次闻法的开头,大家应发心:“以此功德,愿我与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若能经常这样想,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人生非常短暂,我们听闻、受持佛法的时间有多长,谁也无法预料,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使相续生起出离心。不然,自己一生修持的善法,最终会变成世间八法,由于没有出离心摄持,根本不能成为解脱之因,一旦福报享尽,就什么都没有了。

    大家知道,射箭时靶子若远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远,假如靶子近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近。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持戒是为了暂时的名声,听法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很多传承,这种善根的引发力就不大,无法推动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我们应学习释迦牟尼佛,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出离生老病死的轮回,若以此为目的坚持不懈地闻思修行,今生当中即使没有成就,也会为来世播下解脱的种子。

    当然,所作所为恒时都有出离心,对我们来说恐怕有点困难,但在行持善法时,如念佛、转经轮、绕坛城,偶尔生起一两次,也是非常好的。听说有些老菩萨已经绕十万圈坛城了,但你们有没有观察此举目的是什么?有人想:“冬天比较冷,为了暖和一点,我就多绕几圈。”有人想:“我若能绕满十万圈,别人就会觉得我了不起。”还有人想:“学院整天闻思,活动量太少了,为了身体的健康,我要多活动一下。”……这些都是缺乏出离心的表现。倘若想:“坛城是诸佛菩萨云集的地方,转绕它是为了我和众生从轮回中解脱。”这种功德与前面相比就有天壤之别。

    所以,出离心在修行当中极为重要,以此摄持十种法行,必能令法入于正道。什么是“十法行”呢?1)听闻:以耳根听受法句;2)思维:听闻后对法义进行如理思维;3)讽诵:日常念诵《系解脱》、《金刚经》等功课;4)缮写:书写大小乘的教典,如手写《华严经》、《法华经》,抄笔记、记录上师教言,用电脑整理讲法稿等等;5)披读:阅读法本;6)受持:背诵佛法的词句和意义;7)开演:为他人讲法开示;8)修行:依法义如理修持;9)见解:通过闻思修行,树立正确稳固的定解;10)行为:在定解的指引下如法行持。

    这里的“十法行”与《辨中边论》的有些不同。《辨中边论》没有“见解”与“行为”,而是讲“布施”与“供养”。所谓“布施”,指为说法及法所作的布施,如印经书;“供养”是对佛法与说法者作的供养,如供花、供香。但不管怎样定义,这十种法行都不能离开出离心的摄持。

    比如“听闻”,两个人一起听法,一个是为了获得解脱,一个是想依此得到法师的名位,尽管同样都在听,但相续中的功德却大不相同。还有这次的背诵,有些道友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是为了获得奖品,有些是为了讨上师高兴,这都不是出离心,若能想:“大乘经典不可思议,为令我的相续中种下大乘的种子,生生世世不离大乘佛法,早日出离轮回,我要精进背诵。”如此才叫真正的出离心。

    【出离厌离之心极猛厉,更胜于此窍诀难找寻】:“出离”指想从轮回中解脱,“厌离”是觉得轮回太可恶了,二者只是反体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若能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就是法入于道的最好窍诀。

    如果没有出离心和厌离心,即使表面上讲经说法,迟早也会变成法座上的大德、伞盖下的上师,最终堕落为一般的人;即使修的是大圆满、大中观,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就。所以,在座的修行人,你们不管背诵、听法,还是思维、修行,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看自己的发心是不是想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如果是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有世间八法的杂染;如果不是,就算你的行为再如法,威望再广大,最后的修行也无法趋入正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能遇到这样的窍诀,是相当有福报的!当然,信不信就是你们的事了。

    饮食睡眠行坐言思等,总之一切行为及举止,

    经常不离渴慕解脱心。培植出离之心调相续,

    彼为法入于道之要诀。

    我们平时行住坐卧、饮食睡眠,不管什么样的言行举止,都不能离开渴慕解脱的心,培养相续中的出离心,是法入于道的关键窍诀。

    常有人说自己要闭关,但九点钟还在睡懒觉,不晓得是在闭什么关?其实,修行的好坏并不在于外相,如果自己的一切行为,吃饭、睡觉,说话、走路,时时都能想到“我要离开轮回!我不愿呆在这个世间,我一定要获得解脱!”就像关在监狱里的人一样,不满足于暂时的安乐,念念不忘的唯有自己何时得到释放,即使看到美丽的草原,或电视上的精彩节目,也会想:“这是轮回中的一幕,没什么可贪求的。”若能如此,修行自然会远离世间八法,否则,一切都是很难说的。有些道友天天嚷着要闭关,闭黑关、闭白关、闭蓝关、闭红关……没有出离心的话,闭了十几年的关,出来照样搞世间八法;有了出离心,就算天天给食堂提水,也能成为解脱之因。所以,不要认为“闭关”就非常了不起,旱獭也能呆在洞里几个月不出来!

    如果你们实在想闭关,我也没有意见,但希望每天出来听一堂课,再回去闭关也可以。有些人认为听法的地方太远,跑来跑去特别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这种心态与解脱不相应。我在上海住院时遇到一位曹医生,他每天上下班要花将近四个小时,而在我们学院,去听法最多走路半小时,如果这点付出都喊累的话,要想成就可能比较困难。

    总之,有了出离心什么都好办,没有出离心一切都难办。我们要经常培养自己的这个心,学习释迦牟尼佛一定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第十一节课

    宣说“法入于道”时,无垢光尊者讲了三个窍诀。第一是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你们不修就不说了,若要修的话,这个道理不仅要懂,而且要在心里有体会,否则,就像米拉日巴尊者说的,整天谈论饭食而不去吃,肚子是不会饱的。修行不是嘴巴上讲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实际修持,没有对法的真正领悟,犹如在石头上倒水一样,佛法对我们的相续不会有本质上的影响。

    第二是相续中一定要生起出离心。在座很多人虽然已落发出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相续中肯定有出离心,假如没有要超离轮回的想法,别说是大乘修行人,就连小乘的根基也算不上。若不想从轮回中解脱,出家便成了一种职业,只是穿着僧衣,不管下辈子如何,这样的出家没有任何实义。

    密法同样也离不开出离心。前一段时间,有个道友修了三个月扎龙,我问他为什么修,他回答:“我身体不好,修这个可以让身体好一点。”听了以后我很惋惜,花这么长时间,只为了一个臭皮囊,没有观修出离心,真是太不值得了。要知道,再健康也不过活一百年,倘若没有希求解脱,修行就会成为轮回之因,这是相当可惜的!

    汉地有些禅堂也是如此,以前我去过一个著名的寺院,看那里经常坐禅,便请问他们平时观什么,有个和尚说:“反正就是坐在那儿,一直等三个小时,然后就可以睁开眼睛下坐了。每天都这样,我已经混了三年了……”这种坐禅有没有功德,我也不好说,但打坐前若能发一个心的话,绝对会功不唐捐,即使没有大乘的菩提心,也应具足小乘的出离心。可惜的是,由于没有上师引导,发心的方法很多人都不懂,有些人出家后,跟在家时没什么差别,除了身上穿件僧衣、头发有点变化外,内心的烦恼不减当年,修心的方法一点也不懂,如此想要成就可能比较困难。

    在座的道友,你们有些修行时间很长,有些时间很短,但不管修了多久,从轮回中解脱的心一定要经常串习,修任何法,出离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讲第三个窍诀——菩提心。

    尤其应当入于大乘道,一切善行皆为他众利。

    有了出离心并不够,我们还应发菩提心,趋入释迦牟尼佛最圆满、最究竟的法门——大乘道。诚如宗喀巴大师所言:“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入了大乘道以后,身语意三门所做的一切,都应以利他为主,在大乘的学处中,最严重的过患是自私自利,如果只为自己而做、只为自己而修,就不算真正的大乘行人。以前太虚法师到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时,发现那里虽然是小乘国家,但其无我利他的精神,时刻体现着他们是大乘菩萨。相反,我们中国口口声声说是大乘佛教,可很多人却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参禅念佛。相形之下令人惭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太虚法师大力倡导“人间佛教”。

    从历史上来看,“人间佛教”的出发点是菩提心,虽然现在有些人利用这个旗号炒股票、玩金融,将佛法改得面目全非,但值得庆幸的是,仍有部分大德秉持利他的宗旨,在海外或中国继续弘扬真正的“人间佛教”,引导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因此,不管是提倡“人间佛教”,还是修持大圆满,都必须以菩提心为根本,否则,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希望自己证悟大圆满,结果只会成为华智仁波切所说的“小乘的大圆满”。然而,有些人就连小乘的发心也不具足,他们修行只是为了自己没有烦恼,快快乐乐。其实,想快乐不需要成佛,只要成就阿罗汉果就足够了,但我们为什么要希求无上圆满正等觉呢?就是为了众生!没有佛陀的智慧,不可能完全利益他们,所以必须要成佛!

    怎样利益众生呢?

    悲心胜信回向及随喜,为众生利圆满诸修行。

    为众生而修持悲心、胜信、回向和随喜。

    悲心在很多经论中都强调过,后三者在《现观庄严论》讲“有漏修道”时专门提过。“胜信”即胜解信,指平时做任何一个善行,都要对大乘佛法有信心,大乘佛法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将自己的善根功德回向众生,为“回向”;对众生的一切快乐,自己由衷地随喜,叫“随喜”。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这些法,才能真正地利益众生,这即是所谓的大乘佛法。

    具体怎么修呢?

    彼等众生皆为我父母,至爱亲朋挚友及恩人,

    为他众利吾发菩提心,为众生益而修诸善行,

    众生无始以来均作过我的父母、亲友、恩人,对此,阿底峡尊者在《大乘修行教言》中,通过教证、理证的分析,可以使自己深信不疑。知道了“众生皆为父母”并不够,还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维:“他们前世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却沉溺于轮回当中,感受各种的痛苦,为使他们远离痛苦,获得究竟的安乐,我一定要努力修行,求证无上佛果!”这是最初的发菩提心。

    发了心以后,在正式修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四无量心”修起,具体可参阅《心性休息》、《大圆满前行》,以及堪布阿琼写的《大圆满前行》笔记。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假如这些从来都不修,却想“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不可能平白无故掉进你相续中的。只有先明白慈无量心怎么修、悲无量心怎么修……将这些在相续中再三串习,到了一定时候,自然会知道众生确实曾当过父母,进而对他们生起难忍的大悲心。

    阿底峡尊者在涅塘时,有次看到一匹马将脖子卡在了树中,怎么样也挣不脱,只有在那里哀鸣嘶叫。尊者见后非常不忍,忙对旁边的瑜伽士说:“我的母亲正在受苦,请你马上去救她!”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众生,都会认为是自己的母亲。相反,有些人母亲生病了,马上就请假回家,而对于其它的众生,尤其是蚂蚁、蚊子、蟑螂,不要说当成母亲,不去伤害它们就不错了,这便是没有修菩提心的表现。

    说实话,不是我平时没有讲修法,关键是你们修不修。若能将四无量心好好修上一两年,等相续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时再去修扎龙、修大圆满、观明点、练气功,无论修什么,都会成功的;就算你没有时间闭关,成天在商店里卖东西,功德也远胜于以自私心在家里念《大圆满愿词》。但是,菩提心从来没有修过的话,只是表面上把自己想成忿怒金刚,那是根本没用的!

    吾之善根化为众生乐,彼之苦痛成熟于吾身,

    吾之善行回报于有情,祝愿所有众生成正觉,

    如实生起无量大悲心。

    愿我的所有善根化作众生的快乐,他们感受的痛苦全部成熟在我的身上,以此修行的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他们早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暂时让众生有吃有穿,不是真正的利益,使他们获得究竟的佛果,才是圆满中最无上的圆满。若经常思维这些道理,便能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此处本来有许多教证、理证可以引用,但我没有一一列举,因为大的问题搞懂了,其他的应该不会有困难。

    诸善悉当前行始发心,正行无缘及结行回向,

    尔等即为三轮体空相,能行所行以及行者净,

    无而显现若幻及幻术,自性清净为他利回向。

    【诸善悉当前行始发心,正行无缘及结行回向】:无论做什么善法,听课、转绕或是念经,都应当不离大乘的“三殊胜”。

    什么叫“三殊胜”?最初是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一切善行。发心可分善心、恶心、无记心,比方说,去听《释迦牟尼佛广传》,若有人想“上师让我去,我就去吧”,这是无记心;有人:“好痛苦啊!本来不想听的,但上师硬要我们去,真没办法”,此为恶心;还有人:“这个法稀有难得,非常殊胜,为令众生早日获得解脱,我应专心谛听”,这是善心,且属于大士道的菩提心,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以这种心来摄持。

    其次是正行无缘殊胜。真正的“正行无缘”是三轮体空,这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但至少应做到:在行持的过程中如理如法,心不散乱。

    最后是回向殊胜。也就是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

    【尔等即为三轮体空相,能行所行以及行者净】:“三殊胜”的最高境界是三轮体空,即能行、所行和行者皆为空性。以听法为例,若证悟了听法者、讲法者、所听之法都是空性,这就是所谓的“三轮体空”。对凡夫而言,这种境界暂时观不了,《入中论释》说: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达到。

    【无而显现若幻及幻术,自性清净为他利回向】:回向时,应断除对善根的实有执著,以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幻如梦的方式回向利益众生。这个问题,《大圆满前行》、《心性休息大车疏》、《慧灯之光》(二)中均有广讲。

    对大乘佛子来说,以“三殊胜”摄持所有的善行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不会闻思不要紧,最起码早上起来先发一个愿:“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众生获得解脱”;白天念佛时,虽不能一直如如不动,但尽量让心安住片刻;晚上临睡前,将白天的善根全部回向。尽管这只是几秒钟的事,但你一天的善根都以大乘的方便摄持了,这个功德在几万年几亿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耗尽。这是佛陀的谛实语,没有半点虚假!

    修持任何善法,务必要具足大乘的方便,若能这样,即使是小小的善根,功德也是相当大的。过段时间学《释迦牟尼佛广传》,你们就知道:轮回并不是一天两天、一世两世,而是生生世世。如果现在做的善法,能对未来很多世都有利益的话,这是非常值得的。所以,“三殊胜”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这是无垢光尊者的珍贵教言,希望你们铭记于心!

    第十二节课

    “法入于道”主要讲了: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解脱轮回的出离心,以及度化众生的菩提心。

    在真实修行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为了今生的名声、今生的快乐,想要来世解脱或救度众生的发心可谓少之又少。你们现在既然掌握了修行的窍诀,就要尽可能地将它运用于实际。比如,参加“持明法会”的时候,应该发愿:“我今天念诵的仪轨咒语,是为了众生超离轮回。”这样的心可能开始时想不起来,或者观得不是很清楚,然而,心有一个功德,它能随着修行而逐渐成熟,成熟以后,出离心的境界就会产生,然后继续用菩提心摄持,到了一定时候,出离心与菩提心相结合,做善法自然就不会有染污了。否则,一切都是以世间八法为出发,这样的修行靠不住,一遇到违缘就退失了。无垢光尊者将千经万论浓缩为这几句教言,希望你们好好记住!

    昨天讲“三殊胜”时说过,我们做的一切善事都应为利益众生而回向。这种发心虽然没有为自己求什么,但自己的利益却会任运成办,就像烧火时没有求灰烬,但灰烬却能够自然产生一样。有些道友常将功德回向“让我不要生病、身体健康,永远都呆在这里……”这种发心并不是很好,假如一点“众生”的成分都没有,只是为了“我”怎样怎样,就属于小乘的回向。如果念《普贤行愿品》时想:“今天所作的善根,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种回向才有大乘的味道。

    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非常强,只要为了自己的事情,就争先恐后地去办,如果为了其他众生,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这事落到了他的头上。这是最可怕的心态,作为大乘佛子,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众生!

    于诸佛陀以及日亲教,圣者菩萨众及胜福田,

    彼等一切生起胜解信,尔时自利他利之二利,

    赢得不可比拟之赞许。

    对佛陀、法宝、圣者菩萨,以及上师僧众等殊胜福田,我们理应生起胜解信。若能如此,便可以成办自他二利,赢得圣者们不可比拟的赞许。

    【于诸佛陀以及日亲教,圣者菩萨众及胜福田,彼等一切生起胜解信】:“诸佛陀”包括十方三世一切佛。“日亲教”指佛教,涵摄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圣者菩萨众”指文殊、观音等诸大菩萨。“胜福田”指金刚上师、大乘僧众等殊胜对境。对于这些,我们理应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若要生起信心,必须先了知各自的功德。比如,明白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会对佛陀生起信心;对佛陀有信心,就能对佛法坚信不疑;看了高僧大德的传记,进而对菩萨、僧众心向往之。以前上师如意宝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传讲《释迦牟尼佛广传》、《八大菩萨传记》,令我们对佛陀、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所以,平时你们要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传记。前段时间我翻译了《密宗大成就者奇传》,其中讲了上师对弟子的调伏方法、弟子应当如何依止上师,还有密宗的一些不共方便。依靠这个传记,我想有些人应该会对密宗生起一定的信心。

    【尔时自利他利之二利,赢得不可比拟之赞许】:“信心”并不是听人说什么,自己就人云亦云的盲信,而是对佛陀、法宝、菩萨以及福田生起定解后产生的坚定不移的胜解信。有了这种信心,自己和众生的利益自然能够成办,诸佛菩萨也会对你赞叹有嘉。

    我们应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信心,如果没有,就要通过阅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传记,了解佛陀因地时如何行持六度,菩萨们又是怎样度化众生的,以此使相续真正生起胜解信。

    为使大家对宁玛巴的教法和祖师产生不共的信心,近年来我陆续翻译了《麦彭仁波切传记》、《全知无垢光尊者略传》、《钦则益西多吉密传》。除了极少数福报不够、邪见深重的人看后反生邪见外,一般而言,跟密法有缘、跟传承上师有缘的人,都能依靠这些传记受益匪浅,对密宗不可思议的行为生起信心,如此一来,诸佛菩萨也会对你赞叹的。

    大乘的另一个方便——随喜:

    佛陀佛子众生之善行,悉皆随喜勤修欢悦心,

    此行聚积福德无有量,化作无边无际胜方便。

    大乘拥有诸多方便,可使我们在短期之内迅速圆满资粮,比如,对诸佛菩萨生信,以菩提心摄持的三殊胜等。有了这些方便,就像坐飞机到北京一样,成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反之,没有这些方法,就像走路到北京一样,圆满资粮肯定是遥遥无期。所以,不管修持任何一个法门,方便方法都必不可少。

    这里讲了另一个方法:对诸佛菩萨的无漏善行、六道众生的有漏善行,均应以欢喜心来随喜赞叹,此举不仅可以无尽的福德资粮,还能够化作促进修行的殊胜方便。

    现在学院正在举行“持明法会”,每天有很多的僧众一起念仪轨,其中既有已证胜境的圣者,也有普通的凡夫众生,对于这些有漏、无漏的善根,我们都应诚心诚意地加以随喜,如此所得的功德将无法衡量,《极乐愿文》中说:“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然而,有些人喜欢投机取巧,自己明明不愿意去做,却口是心非地随喜别人,希望平白捞一份功德。去年我去放生时,有个人说:“我不放生也可以,就在家里随喜你们吧,你们去放生,我随喜也能得到同样的功德。”这话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对佛陀的教义没有通达。真正的随喜是破除了嫉妒心和有所得心,见他人做善事心生欢喜,就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尽力去助他成功,只有这样清净的发心,才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不然,一边心生贪婪或嫉妒,一边虚伪地喊着“随喜随喜”,能不能得到相同的功德?大家应该清楚。

    所以,随喜的功德不好得,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还是亲力亲为,亲自做一些善事比较妥当。例如在供灯、放生时,如果实在没有能力,那也可以随喜别人,自己若有能力的话,就应该亲手去做。否则,自己不动手,喜欢交钱让别人代劳,《俱舍论》中说,这个功德是完全不同的。

    什么是法入于道的标准?

    发愿清净为诸众生利,行境清净勤修胜窍诀,

    须臾也不弛散于凡庸,三门善根他利为精要,

    调伏自相续发殊胜心,尔等即称法入于道行。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学院呆了五六年,灌了这么多顶,窍诀得了不少,所以修法肯定入道了,就算不依止上师,修行也不会有问题。若真如此,那倒值得赞叹,可是,如果只是自以为是,这些人的前景就令人堪忧了。为了衡量你们的修法是否入道,无垢光尊者规定了五个标准,加以鉴别:

    1)【发愿清净为诸众生利】:首先要看自己平时发的是什么愿。如果眼光仅盯在今世的短暂快乐上,所发之愿无非是“让我快乐”、“让我发大财”、“让我工作顺利,家庭平安”,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远见的人今生怎样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己的来世,乃至菩提果之间能够利益众生,使他们获得正法的利益,永离轮回的痛苦,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若做任何一件事能想到这点,才是真正的入道者。

    2)【行境清净勤修胜窍诀】:凡有所行,必以清净心摄持,勤修殊胜的窍诀,净除内心的垢染。《华严经》中说:走路时我们应观想:“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坐时应观想:“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临睡时应观想:“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若能时时不离正知正念,视周围的一切没有不净,众生与佛无二无别,则说明自己的行境清净。不然,看周围的道友全是坏人,眼中的东西都不清净,就不具足第二个条件。

    3)【须臾也不弛散于凡庸】:心一刹那也不散于外境,对贪嗔痴、嫉妒、骄傲等庸俗分别念,根本不愿与其为伍,始终能安住在出离心、菩提心、无二见的境界当中。

    4)【三门善根他利为精要】:三门所做的一切善根,如身体的顶礼、口诵的咒语、心中的观想,均是以利他为目的,任何时候都把众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5)【调伏自相续发殊胜心】: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为众生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尔等即称法入于道行】:假如具足了以上条件,则可称为“法入于道”。这种人去哪里都可以,不依止上师也可以。

    所以,你们若认为自己法入于道了,那要看早上起来都发了什么愿?见到众生时,有没有盯着人家的过失?一刹那也不散乱有点困难,但是否尽量安住在自己所修的法当中?平时身口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调伏自相续发起菩提心了没有?以此标准一一对照,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入道。若连这些都做不到,却自诩证悟了大圆满的第几步境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有些上师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某些现象不太乐观,弟子连出离心、菩提心的名字都没听过,上师就为他们授记:“你现在获得了大圆满的第三步境界。”“你是莲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磕头等五加行不用修了。”……这些人听后,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赶紧对上师大加供养,以报“验明真身”之大恩。

    如此现象,让人听后十分痛心。记得16世噶玛巴曾到尼泊尔的夏智仁波切前求法,居然遭到了拒绝,问及原因时,仁波切回答:“你是八个国家的国师,所以肯定不修加行,加行不修的话,要想得到我的灌顶传法,从来没有这种规矩!”噶玛巴在当时非常了不起,但显现上可能确实没有修过加行,故遭到了夏智仁波切的一口回绝。

    然而,现在的情况截然相反,只要弟子有名声、有财富,上师便告诉他:“你是利根,不用修加行了,在莲花生大师时代,你已经修完了……”若是这样,密法的次第就乱套了,弟子即使灌了顶、得到了法,也像空中楼阁一样,没有前前的基础,无法生起后后的境界,这一点,在《山法宝鬘论》中讲得很清楚。

    因此,你们修行时不要好高务远,应从加行一步一步往上修,通过闻思五部大论,尽量使自己的内心调柔,等相续中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再修大圆满、大手印才比较稳当。否则,佛法从上面往下来,除了极个别的利根者以外,是非常困难的事!

    彼等意若神奇之鼓鸣,甚深广大美妙之乐音,

    无明痴睡众生皆唤醒,愿见寂灭丰盛喜宴陈。

    【彼等意若神奇之鼓鸣,甚深广大美妙之乐音】:神奇的天鼓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天乐,同样,“法入于道”的内容犹如天鼓般,也能鸣奏出甚深、广大两种妙音。

    “甚深”指出离心、菩提心的内容深奥;“广大”指本品摄集的窍诀相当广泛,遍及大乘、小乘的诸多经论。

    【无明痴睡众生皆唤醒】:依靠这些妙音,能够振醒无始以来被无明障蔽的痴迷众生。

    多数人以前不知道心怎样入于法、法怎样入于道,一直都是糊里糊涂地睡着,直至无垢光尊者的妙音传来后,大家才突然醒过来了,所以今天有个道友跟我说:“这部论典太好了,以后我要随时随地把它带着,提醒自己!”这应该就是醒过来的标志吧。

    【愿见寂灭丰盛喜宴陈】:愿这些众生见到息灭一切烦恼的丰盛喜宴。

    “寂灭”可理解为佛果。此颂总的意思是,众生因无明的迷惑一直在沉睡着,通过听闻无垢光尊者的深广窍诀,而从迷梦中被唤醒了,醒来后见到了佛陀的圆满功德,从此将永远不离正法,修法真正地趋入正道!

    第十三节课

    前面讲了“心趋入法”、“法入于道”,今天开始讲“除道之迷”,即遣除修道当中的障碍。打个比方,一个人到色达,如果没有准备去的发心,相当于心没有入法;虽有发心,无奈走错了方向,相当于法没有入道;虽没有走错方向,但途中不幸遇到了豺狼、恶狗、非人等危害,无法继续前进,叫做道没有遣除迷障。

    在讲这一品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道”,然后再了解如何遣除道上的障碍。所谓“道”,根据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可分为三种:显宗共同乘、密宗殊胜乘、无上大圆满金刚乘。不管选择哪一条道,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必定都会遇到障碍,如何才能遣除道障,顺利抵达目的地呢?以下就讲了具体方法。

    今天的有些推断,乍听之下不太好懂,你们在闻思时一定要注意。

    第三品除道之迷

    尔后清除道之诸迷乱,共同殊胜以及无上乘。

    断除道的迷障有三种方法:一是共同乘,即我们说的大乘;二是殊胜乘——密宗;三是无上大圆满金刚乘。

    这节课讲的是:显宗共同乘的断障方法。

    首先共同乘之阳关道,当发大悲愿及无量心,

    以广大行悉扫诸迷惑,具备空性大悲之精藏,

    精勤修习自他皆饶益。

    显宗有大乘和小乘两种,此处无垢光尊者没有提及小乘的有部、经部,主要讲了最殊胜的大乘。

    什么是大乘?

    【首先共同乘之阳关道,当发大悲愿及无量心】:首先要发大悲心、大誓愿、无量心(菩提心),这是入大乘的基本因素。不管一个人的外表如何,衡量他是否入了大乘道,关键是看其相续中有没有广大的悲心、广大的誓愿,能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当然,“悲心”并不是指相似的悲心,即亲朋好友或跟自己有缘的众生有难,便于心不忍,若是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不管他遇到了怎样的痛苦,自己也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若是这样,你的大悲心没有生起来!

    其次,要看有没有发过广大的誓愿。释迦牟尼佛前世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下了五百大愿,愿意摄受五浊恶世的野蛮众生。每尊佛、每位菩萨因地时都曾发过这样的大愿,作为随学者,我们也应珍惜短暂的人生,在幸遇善知识和大乘佛法时,尽量发一些有利于众生的誓愿。

    很多大德都这样讲过:发菩提心,其实就是发一种誓言,如同世人为了消灭怨敌而发下毒誓,修行人为了利益众生,也可以发下从现在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坚定的誓言。当然,这个问题讲深一点、广一点,可以涉及很多大乘教法,但若只从窍诀而言,菩提心就是相续中的一种誓言。发起了这种誓言,说明此人有了菩提心,依《华严经》的说法,这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大乘菩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当地的庄严。

    世俗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实际上并不困难,关键你是愿不愿意发誓,以及你是否具足了大乘种性。有些大乘论典中说,有的人生来就是小乘种性,一听说度化众生特别头痛,一百个不情愿,这种人的菩提心短期内无法成熟,只有多生累劫以后才能慢慢苏醒。除此以外,如果自己具备大乘种性,有了善知识的引导,又学了一些大乘经论,那么用不着别人劝,肯定也会发起誓言,希望生生世世能利益众生!

    要真正生起菩提心,第一次的誓言必须坚定。《父子相会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第一次的誓言是在地狱中拉马车时发下的,有些经典认为是当海尘婆罗门时发下的,尽管说法不一,但我们作为因地菩萨,必须“现在”就发下誓愿,生生世世度化众生,这种大愿发下以后,如果一直不退转,才算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都是六道众生的应供处。

    有人认为:“我在学院呆了这多年,什么法也没修成,太不值得了!”确实,要修出一个有鼻子有眼的东西来,是比较困难,但你的相续中能生起菩提心的话,在这里呆一百年也是值得的。很多人认为“修成了”就是冬天不穿衣服、平常不用吃饭、大白天看得到鬼神……若是这样,他们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饿鬼、妖魔也有神通神变,做到这一点不算稀有。什么才是最稀有的呢?发誓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且对生生世世都有大利益,过段时间你们学《释迦牟尼佛广传》时,对此会有更深的体会。

    【以广大行悉扫诸迷惑,具备空性大悲之精藏,精勤修习自他皆饶益】:通过大乘的广大行为,扫除修道中的各种迷惑,令相续具备空性与大悲无二的境界——空性大悲藏(先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后对每个众生生起大悲,具体请参阅《扎嘎山法》),依此精进修持,即可成办自他的一切利益。

    有些人的佛教水平可能太低了,呆了这么多年,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华智仁波切以前有个弟子就常常抱怨:“我在上师身边呆了十二年,什么也没修成,白白浪费了口粮,真是可惜!”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就算你再笨,为众生发一个菩提心,也是可以做到的;就算现在七八十岁,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发愿不伤害众生,生生世世都利益他们,也没什么不懂的。有些老年人向别人报复时,经常喜欢发恶愿:“我要吃你,我要吞你,我要……”既然你们连恶愿都会发,善愿也应该不在话下。只要能发起善愿,并且一直串习,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为悉净除法界无为法,如来藏所积之暂时尘,

    资粮加行见及修四道,修习菩提三十七道品,

    清净见解一十六空性,行为无垢圆满诸六度,

    证悟补特伽罗法我无,以治烦恼方便而清净,

    即为菩萨诸众善妙道。

    此颂讲了大乘见、修、行、果的甚深道理。

    【为悉净除法界无为法,如来藏所积之暂时尘】众生本具的如来藏与法界无二无别,它就像虚空一样,虽然暂时为烦恼障、所知障的云雾障蔽,但本体从来没有被染污过。

    若想净除如来藏上的暂时垢染,必须依靠以下方法:

    1)修【资粮加行见及修四道,修习菩提三十七道品】:在四道当中修三十七道品,即资粮道修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加行道修五根、五力,见道时修七觉支,修道中修八正道支。

    2)见【清净见解一十六空性】:见解清净为十六空性。《般若经》云:“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性自性空。”当然,十六空可以包括在四空里面,故“万法皆空”是大乘的见解。

    3)行【行为无垢圆满诸六度】:行为是无有垢染地圆满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4)果【证悟补特伽罗法我无】:果位是证悟人无我、法无我两种空性。

    依靠什么证悟呢?

    【以治烦恼方便而清净,即为菩萨诸众善妙道】:依靠方便对治烦恼,使之得以清净而证悟,这即是大乘菩萨的妙道。

    许多大德在讲显宗的见修行果时,常会引用这个颂词作为教证。比如,有人问:“大乘的见解是什么?”回答:“大乘的见解是十六空”;问:“大乘的修行是什么?”“从资粮道到无学道之间的三十七道品”;问:“大乘的行为是什么?”“无有垢染,清净地行持六度万行”;问:“最后会得到什么果位?”“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获得了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此颂包含了显宗的一切基道果,或者说见修行果,颂词表面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无垢光尊者将大乘的甚深、广大法门,以要诀的方式都在这里归纳了。

    下面是大乘胜义谛与世俗谛的差别,先讲世俗谛。

    虽于幻化睡梦迷乱中,仍当取舍善恶如粉齑,

    对于贪嗔无明诸烦恼,各以不净慈悲缘起净。

    【虽于幻化睡梦迷乱中,仍当取舍善恶如粉齑】:大乘诸论抉择空性时,虽然世俗谛全是迷乱的显现,一切所作所为,包括供佛、修行也是如幻如梦的,但梦没有醒来之前,三界对我们而言皆是实有,所以,取舍因果必须要像粉末般细致。

    【对于贪嗔无明诸烦恼,各以不净慈悲缘起净】:在取舍因果的过程中,对于自相续中的贪心、嗔心、无明等烦恼,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对治。如贪心以“不净观”来息灭,嗔心以“慈悲观”对治,无明以“缘起观”来清净。

    世俗的一切无有实质,真正观察时跟梦境没有任何差别,但在如梦如幻的迷乱显现中,我们还是有快乐、有痛苦,有地狱、有净土,所以,只有谨慎地取舍因果,断除自相续中的各种烦恼,才能获得圆满佛果。

    这是世俗谛的修行方法。

    接着讲胜义谛。胜义的本质是什么?

    胜义无生本来自清净,轮回涅槃无二离戏论,

    胜义之中万法本来无生,本自清净,轮回和涅槃没有差别。有不存在,无也不存在,四边八戏统统远离,《中论》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最后是二谛的总结:

    二谛之义缘起性空道,乃为因性相之妙大乘。

    胜义与世俗的二谛之义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指世俗谛,如种子产生芽,因缘聚合时果就自然生;“性空”指胜义谛,即万法虽然无欺显现,但本体无任何实质可得,种子和芽全部是空性。二谛双运就是缘起性空,正如《定解宝灯论》所云:“任何显现定空性,所有空性定显现,若现不空不可能,空亦不成不现故。”此乃显宗因乘最殊胜的道。

    共同乘的断障方法已经讲完了。以后隔一天讲一节课,由于后面全都是密法部分,没有得过灌顶的人,希望暂时不要听!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没有灌过顶不要紧,可以用什么什么代替。”这种言辞不太如法,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传承上师的规矩来,谢谢大家配合!

    第十四节课

    (未经密宗灌顶,不得翻阅)

    今天开始讲《四法宝鬘论》的密法部分。

    传讲之前,首先提醒大家:听闻密法时,每位上师有不同的传统和要求,一般而言,听闻者最起码要得过密宗的灌顶。倘若没有,而去听一些密宗的续部、论典或者具体修法,讲者会犯密乘戒,听者也得不到真实利益。同时,明天讲无上大圆满时,灌顶的条件更为严格,仅得过密法的灌顶还不够,必须具备大圆满的四灌顶,或者“文殊大圆满”等觉性妙力灌顶。这一点,希望大家严格要求自己!

    当然,新来的个别道友,一听说传密法就特别想听,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我认为你们最好先学密宗的入门部分,通过五加行打好基础,以后求得了密宗灌顶,再听密宗的法要,这样的次序比较如法,且对修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昨天介绍了显宗大乘的除道障,今天继续讲密宗的除障方法。这部分可分为总的金刚乘、极秘密的无上大圆满两方面,首先讲前者的除障方法。

    殊胜大道密宗内外续,生圆双运无量胜方便,

    种种次第驱散迷乱障,

    殊胜乘——总的密宗,可分为内密续和外密续,它具有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双运的无量方便,能够驱散修行中的一切迷乱障碍。

    入了密乘之后,必须要有密宗的修法,一般而言,这些修法全部包括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当中,也就是说,外密有外密的生圆次第,内密有内密的生圆次第,无上密有无上密的生圆次第。这几天“持明法会”的很多观想,实际上也是生圆次第双运的一种修法。

    什么叫“生起次第”呢?解释方法虽有多种,但总的而言,可理解为在心中生起本尊的相貌。例如,观修金刚萨埵时,以唐卡、佛像或照片作为所缘境,先通过眼睛盯着看,在心中形成一个总相,然后闭起眼睛,也能浮现出金刚萨埵的样子,这种本尊相貌能在相续生起的境界就是生起次第。

    有些人可能想:“光靠照片能不能获利呢?”答案是肯定的。《释尊仪轨》中有个教证:“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不管依靠照片还是佛像,只要真实作意佛陀,佛陀就会立即安住于你面前,赐予灌顶加持。以此类推,若有人特别想念上师如意宝,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闭着眼睛一直观想,由于上师的智慧身何时何地都无有远近,所以当你真正观想上师的身相时,上师就已经出现在你面前给予加持了。因此,不管修哪一位本尊,金刚萨埵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只要心中生起了本尊的相貌,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起次第。

    “圆满次第”分为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这些道理在《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讲义,以及《密宗实修法》中都讲过,故在这里不广说。

    总的来说,密宗行人必须要自己的本尊、自己的上师,或者经常依止的一个修法。比如,我若认为自己是个罪业深重的人,就要在有生之年好好依止金刚萨埵,首先在家里放一张金刚萨埵的照片作为观想境,初修时很多地方可能观不来,只能观想手印、身色、相貌等简单部分,到了一定时候,就像很熟悉的人在脑海中映现一样,即使闭上了眼睛,金刚萨埵的手印、身色、佩饰、法器也能在心中了了分明,如此随时随地念念不离金刚萨埵,这就是自己真正的本尊。

    有些人把本尊立为文殊菩萨,有些是金刚萨埵,有些是阿弥陀佛,但本尊是什么意思呢?本尊的原意指我们恒时依止、永不分离的圣尊,他既可以通过具德上师为自己指定,也可以自己选择最有缘分的佛菩萨。选好了本尊后,就应该经常祈祷修持,否则只知道本尊,却从来没有修过,就像找到了上师却没有见过面一样,是非常不合理的。现在有许多修行人,口口声声说是“密宗弟子”,但对密宗的基本道理一窍不通,什么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怎么修、密宗最基本的法是什么、密宗行人在行住坐卧中以何威仪来要求自己……对他们而言闻所未闻,一问三不知。若是这样,“密宗弟子”的称号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家在学密法的过程中,必须对密宗有信心、有智慧。《中观宝鬘论》的开头讲过,学佛最根本的两个条件就是信心和智慧,没有信心无法趋入,没有智慧无法通达。若能依信心和智慧趋入密宗,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密集金刚》中说:若有人杀了百千人以及婆罗门,同时造下了五无间罪,若能趋入密宗或令上师欢喜,必定会获得解脱,毋庸置疑。在座杀了百千个人的可能没有,但杀过旁生的肯定是大有人在,你们如果入了密宗,对甚深见解不生邪见,且能令上师心生欢喜,按《密集金刚》的观点,即生或来世一定会获得解脱。因此,趋入密宗的意义和功德非常大。

    然而,末法时期的众生,今天灌顶入了密宗,明天就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于是舍弃密宗改修其他法门。要知道,学密宗并不像世间的找工作,今天找到了,过段时间嫌工资不高就可以辞职,另谋出路。任何一个大乘佛法,不管密宗还是净土宗,一旦已经进入了,后又因邪见退了下来,结果必然是堕入恶趣,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世间的事情可以据个人的想象而定,但因果绝不是凭想象来判定的。如果入了密宗,后来因自己智慧愚钝,对密宗教义无法理解,进而舍弃甚至生起邪见的话,这样的结局会非常可怜。因此,大家入了密宗后,一方面要生起欢喜心,另一方面要对这种信解永不退转,这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务必牢记于心!

    偈颂中的“双运”,是指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结合起来,然有些人的智慧特别差,一见到这个词就认为是男女双运,进而生起各种染污的分别念。密宗中有很多方便,对此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听说“持明法会”期间,有些人以好奇心来用铃和杵,就像马戏团的人表演一样,一边嬉笑一边玩耍。要知道,密宗的法器不是唱歌跳舞闹笑话的玩具,若以恭敬心去学还可以,如果把它当成好玩的东西,叮叮当当乱敲一气,这无疑会造下无量过失。至于密宗的会供品,《三戒论》是怎么强调的,大家应该记得住吧?

    作为密宗弟子,不管藏族人还是汉族人,都应该明白密宗的教理,所作所为尽量观清净心,不要随便以世间凡情来摄持,否则依靠密宗的方便方法造下无边恶业,实在很划不来!

    密宗所有的次第修法,每一种都能驱散我们相续中的道障,首先讲外密:

    外密三乘以清净为要,轮番取舍净治诸垢染。

    外密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主要以清净心为主,通过轮番取舍来净治一切垢染。

    【外密三乘以清净为要】:外密三乘的见解是抉择器情万法为清净的圣尊。具体而言,事续部首先通过宝瓶水灌顶和五佛冠灌顶,赐予弟子诵咒的开许,使其堪为修本尊之法器,成熟相续后,见解上抉择一切万法皆为清净,修行上修持四种真如——自尊真如、他尊真如、念诵真如、禅定真如;行续部依靠五种觉性灌顶和禁行灌顶六种灌顶,使弟子堪为法器,在见解方面与瑜伽续基本相同;瑜伽续中,见解也是抉择万法本来清净,只是在五种觉性灌顶的基础上,再加上弟子之灌顶和金刚阿阇黎之灌顶。这些内容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过,总的来说,外三续均以清净为要。

    【轮番取舍净治诸垢染】:无上瑜伽续中,所取的“对治”和所舍的“障碍”可以同时转为道用。但在外三续中,所取与所舍无法同时转用,只有依靠轮番取舍的方式,才能净除一切障碍。

    外续部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有很多修法,记得《密宗实修法》在讲“事续生圆次第”时,有一个“四臂观音”的修法,尽管有些人曾学过外密怎么修、内密怎么修、无上密怎么修,但如此简单的修法,每个人若能在平时或一个月中修一下,功德是相当大的。

    具体而言:

    于自己前方虚空中观想四臂观音,身色洁白,一面四臂,金刚跏趺坐,第一双手合掌于胸前,下右手持念珠,下左手持白莲,然后念诵七字真言“嗡玛讷巴美吽舍”。

    有些老年人对某些法不一定修得来,报身佛的十三种服饰也不一定算得清楚,但不管怎么样,总可以在自己的前方观想一位四臂观音吧。然后放射光芒遍于器情世界,自己获得了观音菩萨身语意的一切加持,安住于此念诵“嗡玛呢巴美吽舍”,这种修法并不会太难,但功德却是不可思议的。

    我想今年的实修班和净修班,每天除了上一堂课外,其余时间都应以闭关的方式来修持。否则,整天在外面散乱,表面上再怎么修,也不会有多大意义。就像世间上,工人的时间是用来工作,农民的时间是用来种田,同样在我们这里,年轻人的时间是用来背诵、闻思、研讨,而实修者或净修者,大多数时间都应用在观修上面。不然,一边和外人说说笑笑,一边进行观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有些人总觉得“我修不来,修不来”,其实修行没有什么困难,关键是你修不修。有些人非常聪明,炒个菜也要讲半天前行、正行、后行,若把这些心思用在观想阿弥陀佛、金刚萨埵上,这没有什么修不来的。当然,我们的心无始以来放荡不羁,就像没有父母教养的孩子,一旦用正知正念把它束缚住,最初肯定有一些困难,但大家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明白来这里的目的。

    在座的道友若是呆在别的地方,享受和待遇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但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就是听闻佛法。在藏地和汉地,哪里都可以让你闭关、禁语、修行,但真正具有传承、有说法上师的道场,寻找起来非常困难。要知道,所有事情当中,最有意义的就是传授、听闻佛法,释迦牟尼佛成佛后,利益众生的方法是转法轮,上师如意宝一生秉持的传统也是转法轮,作为后学的弟子,我依靠教证理证分析,确实认为这是最有意义的。大家现在既然有机会听闻佛法,就一定要好好珍惜,每天至少听一堂课。有些道友原来挺不错的,后来一直不听法,半年以后相续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其实,听课对你们来讲没有一点损害,反而有无量无边的利益,对此凡是有智慧的人,学过《释迦佛广传》后肯定深有体会。至于开显神通、飞来飞去、打卦算命,你们最好避而远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弘扬藏传佛教最大的障碍,就是所谓的高僧大德化缘。有些喇嘛上师以“弘扬密法”为由,来到汉地大城市广收门徒、四方化缘,一些愚笨的人对其不作任何观察,就把他带到各个地方,介绍给很多道友。这些“上师”初来乍到时,行为还算如理如法,一两次后便开始贪得无厌了。由此,很多人对密法生起了邪见,甚至退出佛门改学外道,在他们眼里,密宗上师就是贪钱,跟腐败分子没什么差别,佛教中的每个人应该都是这样。

    实际上,这些“上师”与佛法并不是一体的,藏传佛教从来也没有说过,化缘、贪财就是具德上师的法相。有时在外面听了这些事,心中经常不是滋味:邪魔外道、无神论要摧毁佛法,尤其是藏传佛教是不容易的,但某些人持着密法的形象,高举密法旗帜,以各种非法行来弘扬密法,反而能把密法彻底败坏。作为三宝弟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应该约束自己的言行,知道怎样对佛法、对众生有利,弘法利生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否则未来的佛法会成什么样子,大家可想而知。这一点望有智之士三思!

    下面是内续:

    内密应以双运无二智,所舍之法方便转道用。

    内密又叫无上瑜伽续,它包括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或者说大瑜伽、随行瑜伽和明点瑜伽。到了玛哈瑜伽以上,不用像外密那样,将所有的贪嗔、酒肉统统舍弃,而是可以依靠生圆次第双运的无二智慧,通过方便方法将其转为道用。

    “玛哈瑜伽”本来清净的道理:

    如来藏之基界妙坛城,显现之法皆源于自心,

    迷现无实本体空明现,五蕴十八界及十二处,

    了知乃五部佛等本净。

    密宗的大幻化网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妙智坛城,所有显现完全基于自己的心,比如清净法是智慧的显现,不清净法是心的显现,此外,实有的色法在外境中根本不存在。各种障碍和迷乱无有实体,都是明空无二智慧的妙用。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全部都是五部佛的显现。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就能够表达清楚的,以后学《大幻化网》时,在见解部分会讲到:一切万法确确实实是心和智慧的妙力,除了佛陀清净的坛城妙力以外,没有一个自相不清净的法。这种观点在玛哈瑜伽中分析得非常透彻。

    生次现有摄为一坛城,身尊语咒密意乃妙智,

    庸俗迷现观为佛净刹。

    “玛哈瑜伽”以生起次第为主。修生起次第时,应将器情世界所摄的轮涅万法,全部观为清净的坛城、唯一的坛城。也就是说,一切色法为本尊的身体,一切声音为本尊的密咒,一切分别念为本尊的智慧妙用,没有一个庸俗不清净的法,全部都是佛的刹土、佛的自现、佛的智慧。所以,生起次第的关键,是将所有万法抉择为清净。

    此处无垢光尊者讲得比较略,假如没有密宗的基础,大家不一定能听得懂。比如,万法抉择为清净的见解,是指将一切法观为佛菩萨的身语意,即我们平时所见的色法全部与上师的身体无二无别,听到的声音与上师的密咒没有两样,心里的分别念全都是上师的智慧,除了身语意三金刚外,没有任何不清净的他法,整个器情世界全部都是清净的刹土。

    这是玛哈瑜伽生起次第的修法。

    “阿努瑜伽”圆满次第的修法:

    圆满次第悉皆法性中,趋入不可思议光明界,

    运用风脉明点之瑜伽,风心堪能法界智慧合,

    双运无别大手印之道,即为密咒金刚之果乘。

    圆满次第时,在不离生起次第见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持生起次第的妙用。

    依靠生起次第,先将自己观为本尊,然后趋入佛陀身语意不可思议的光明境界,运用风、脉、明点瑜伽,令自己的风和心堪能,证悟法界与智慧无二无别的境界,这种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双运的修法,就是所谓的“大手印”之道,也是密咒金刚乘。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大手印属于大圆满心部的窍诀要点。而此处,无垢光尊者将其立为阿努瑜伽的修法。但不管怎么样,生圆次第的修法,要简单也非常简单,如果复杂的话,比如观一个佛尊的坛城,或密集金刚的身相,修起来也是特别困难的。

    总的来说,《密宗实修法》第101个修法中涵摄了生圆次第的一切修法,具体即观想普贤佛父佛母双运,放射光芒令一切清净为五智刹土,轮涅诸法成为一味一体、本来清净的正等觉,并尽力念诵“嗡啊吽”,净除自相续中的所有障碍。因为普贤王如来是三世诸佛的本体,所以,这个修法可包括生圆次第的所有修法。

    现在有些人灌了很多顶,每天要修玛哈嘎拉、金刚橛、时轮金刚、阿弥陀佛……忙得不可开交。以前我遇到一个人,他的两个口袋里各放一条念珠,左边的用来修白玉派的法,右边的用来念佐钦派的灌顶密咒,对他而言,所有的佛菩萨是分开的,上师的本体也是分开的,甚至念珠也是分开的。讲《释尊仪轨》时我说过,浩瀚的寂猛本尊以及上师的本体就是释迦牟尼佛,依靠这种定解,修一个释迦牟尼佛仪轨,也能包括一切法,这即是窍诀!

    当然,我并不让你们只修这个,不用修其他的法了。就不共的缘起力而言,修文殊菩萨能增加智慧,修观音菩萨能增上大悲,你们有能力的话,可以广修一切法,但千万要记住:诸佛菩萨不要分开,否则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不能双运、无法圆融,若能将全部的圣尊融为一体修,才是真正的生圆次第双运。

    所以,修行一定要懂得窍诀!

    第十五节课

    (未经大圆满灌顶,不得翻阅)

    下面讲无上密法大圆满,首先抉择见解:

    无上胜乘极密大圆满,任运自成法界中现前,

    基界无变功德本来具,俨若虚空之日月星辰,

    不假外寻本来任运成,无须勤作自性现前道。

    一切众生心的本来面目即是任运自成的法界,如同虚空本具日月星辰一样,无为法的法界中本来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如来功德。这些功德不用向外寻找,也无须经过勤作,只要依靠上师的窍诀指点,修持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就能自性现前。

    大圆满不需要经过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其他的一些苦行,只要有了上师的灌顶及指点,依靠自己的信心,就能完全认识心的本来面目,现前万法的本性,不用勤作也能获得佛果。因此,大圆满的证悟非常容易,关键是要依靠信心。《蓝宝石》中记载:佐钦的大成就者图登秋多曾对一个山上的牧童以大圆满的教言直指本性,使其当下就获得了大圆满的四步境界。对此,纽西堪布评价道:“无上大圆满与其他教派确实不同,只要有了对上师的信心,就一定能够获得证悟。”

    然而,现在有些人明明没有认识心的本性,却自欺欺人对外宣称:“我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得过……”“梦里法王如意宝为我授记……”吹得天花乱坠,似乎无垢光尊者都不如他厉害。要知道,大圆满的瑜伽士至少能将违缘转为道用、痛苦转为道用、烦恼转为道用,可从你们遇到小小违缘就暴跳如雷的迹象来看,怎么也不像是已经开悟的大成就者。这种以佛法毁坏自他相续的人,不要说大圆满的见解,就连小乘的因果正见也不具足。相反,有些人默默无闻,表面看来十分普通,从不宣传自己的功德,只说“我是个烦恼深重的凡夫人”,但实际上一直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相续,最终认识了心的本性,这种修行人,在座的金刚道友中也是相当多的。

    彻证光明坛城无为法,自住法身平等密意性,

    此乃具有实相殊胜见。

    心的本性就是光明坛城,它是本来安住的大无为法,也是法身的究竟密意,若能彻证此点,即是通达了殊胜的实相正见。

    当然,这里的“坛城”并不是指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有些初学者一听到这个词,马上就想到了自己每天在绕的那个坛城,进而怀疑:“听说坛城是九几年才建的,应该是有为法吧,怎么会是无为法呢?”这些密法的术语,你们应该要慢慢了解!

    堪布阿琼对此分析:从所证的实相来讲,心的本性如虚空般本来安住,远离了能取所取,是大无为法。但从能证的智慧而言,由于它有能证所证,境界也是逐步增上的,所以不是无为法。

    既然心的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会有轮回现象呢?

    清净界之暂时遮障云,众心迷乱无中而显现,

    三界六道纷纭之现象,显现之时其实义不成,

    似空中云暂由缘起现。

    因为六道众生被烦恼客尘所障蔽,执著万法为实有,没有证悟心的本来面目。

    【清净界之暂时遮障云,众心迷乱无中而显现】:虽然虚空本来清净,云在虚空的本体中也不存在,但云却能对虚空有遮蔽的作用。同样,众生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法界,迷乱在心的本体中也不存在,但这些迷乱却能无而显现,暂时蒙蔽心的本来面目。

    【三界六道纷纭之现象,显现之时其实义不成,似空中云暂由缘起现】:六道众生的身体行为、外器世界的种种现象,就算在显现的当下,本体也是丝毫不存在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各种显现呢?犹如虚空中的云依靠水蒸气而形成,同样,众生的分别念及身心也是依靠暂时的因缘——遍计无明、俱生无明而幻现的。

    轮回无实,本来清净:

    轮回增上安立无法相,无而显现本来自性空,

    空而显现无有真实义,犹若眼翳者见乱毛发,

    如梦如幻如白螺执黄,如何现时其性不能成,

    无基无依无有始中尾,自性本来清净当通晓。

    轮回是假立的法,无而显现,本体是空性,没有任何实义。就像眼翳者见到空中的毛发、梦境中的山河大地、幻化师变出的各种幻象、胆病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黄色一样,轮回的一切正在显现的当下,没有任何自性可言,倘若观察它最初的起因、中间的本体、灭尽的去处,不可能找到一点一滴,所以应当了知:轮回本来就是清净的。

    尽管按因明和俱舍的观点,现量所见的万法真实存在,具有生住灭的法相,但若以中观应成派的推理或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见解抉择,一切诸法如同眼翳者面前显现的毛发一样,根本无有丝毫自性。闻思过《大圆满虚幻休息》的人都知道,轮回的万法就像幻化八喻,虽有显现但没有实质,一切痛苦仅源于我们内心的执著,通达这点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只要依靠上师的指点和自己的观察,就能够真正明白。因此,大圆满抉择轮回的有些观点,从某个角度而言,跟唯识宗没什么差别。

    有些人口头上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但是痛苦真的落到自己头上,梦也没有了,幻也成真了,什么梦幻都变成了实实在在。比如,没有生病时,经常教训别人:“病有什么可怕,一切都是如幻的。”可自己生病时,幻就没有了,一边抱着肚子,一边哭得惊天动地;没有怨敌时,一切都是如幻的,可在路上看到了憎恨的仇人,嗔火不用煤油也能燃得起来。所以,这些人的见解都是假见解,如果是真见解的话,自身痛苦也好,贪嗔痴烦恼也罢,当这些出现时,根本不能动摇自己丝毫,一直都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彼等现有器情世间界,无所取境幻化如光影,

    能取之心也无似净空,无有二取轮回也不成,

    知无而现迷乱获解脱。

    现有的器情世界中,所取的外境犹如幻化和光影般没有自性,能取的心识就像虚空一样清净,如此远离了能所分别念,依二取而形成的轮回也就不成立了。通达了这个道理,当下便能获得解脱。

    现在大家都会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一遇到外境,很多人就空不掉、幻不掉、虚不掉了。所以,在通达了理论以后,平时还要多看一些《虚幻休息》、《法界宝藏论》等大圆满方面的窍诀,若能经常思维这些窍诀,相信你们的相续会有一个新的转变!

    因果取舍缘现本净故,当知真义超越诸因果,

    所依之基觉性菩提心,任运自成广大涅槃界,

    胜义之谛本来自清净,既无开始也无有结局,

    自性光明深寂离戏论,本来自住法身无垢尘,

    三时无有变迁性中住,此乃基界胜妙金刚藏,

    何者彻证真如之见解。

    【因果取舍缘现本净故,当知真义超越诸因果】:虽然名言当中善恶因果是无欺存在的,但在胜义中万法本来清净,超越了一切因果。

    【所依之基觉性菩提心,任运自成广大涅槃界】:因果的所依是觉性菩提心,其本体是任运自成的广大涅槃界。

    《宝性论》云:“如是一切蕴界处,住于业及烦恼中;此等行业及烦恼,住于非理作意中;此等非理作意者,住于心之清净中;心之自性诸法者,不住彼等诸法中。”大圆满讲的缘起性与此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因果的所依是觉性菩提心,而觉性菩提心没有任何依处,若有一个实有的东西作为依靠,则是不合理的。

    【胜义之谛本来自清净,既无开始也无有结局】:这是胜义谛,也叫做本来清净地,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

    从有法的角度来讲,因果最初有开始、最后有灭尽,就像虚空中的云一样,有产生有消散;但从法性的本来面目而言,法性是大无为法,没有任何的变迁,不会随因果而有始终。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观察心到底存不存在,这属于有法的部分,不是本来觉性。而一旦通达了心的本来面目,所证悟的对境就是无为法,这种与法界本体无别的智慧,就是所谓的本来觉性,大圆满中有许多这方面的甚深教言。

    【自性光明深寂离戏论,本来自住法身无垢尘,三时无有变迁性中住】:这种境界就像释迦牟尼佛证悟的一样,无得无失、不常不断、远离一切戏论,和法身无二无别,没有任何垢染,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无有迁变,本性中自然安住。

    【此乃基界胜妙金刚藏】:这就是所谓的基法界,或者金刚藏、如来藏、大悲菩提心等等有很多名称。

    【何者彻证真如之见解】:何人若能彻证这种境界——超越因果、超越一切能作所作,此人则具足了大圆满的真如之见,可以称为真正的开悟者。

    倘若没有这种境界,光是口头上说我已经如何如何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以前不知道学院也有说大话的,前段时间听说有一两个人,到处跟人宣传自己的境界,假如你们的境界真有那么高的话,我不但不会嫉妒,反而会非常高兴地帮助宣传,但是没有的话,你们也不要欺骗别人,引导很多人误入歧途。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把这些人比喻成牦牛,自己步入险途时,还要带很多牦牛一起送命,现在的世间就是这样,这些人把自己的今生来世都葬送了,还想拖着很多人一起下水。这种行为不仅败坏了佛法,也误导了众生,所以你们若真认为有了一定境界,那要先看自己的烦恼少了没有,能取所取的执著少了没有?“明空无二”、“本来清净”谁都会说,但是否真的已经证悟了,一定要观察清楚,最起码也要在精通理论的上师面前印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人给上师供养一个大的东西,上师说“不错不错”,他就到处宣传自己被印证了,自己是通达大圆满的瑜伽士,从此可以留头发了。其实,没有头发也一样弘扬佛法,头发不是弘法利生的标志,你们最好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别人,如果真有了内在成就的相,外在的出离心、大悲心等一定会表现出来的,就像上师如意宝从来不炫耀自己,甚至根本不承认是列绕朗巴的化身,只说有一点列绕朗巴的加持,但成千上万的信徒在他老人家面前是怎样恭敬的,这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在座的金刚道友都是懂道理的人,没有必要炫耀自己!

    第十六节课

    (未经大圆满灌顶,不得翻阅)

    再次提醒大家:没有得过大圆满灌顶的人,请不要听!虽得过灌顶但失毁誓言,尤其对金刚上师、金刚道友有严重矛盾的人也不要听!这是我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遵守。

    昨天讲了大圆满的见解——通过观察或上师的指点认识心的本性,今天宣讲大圆满的修行。

    证悟息灭增损义精髓,观修不染尘垢光明藏,

    其以远离沉掉及戏论,无散而获离思大体性,

    有若虚空本净无偏堕,越离一切言思有缘境。

    证悟息灭一切增上(本无的东西认为有)与损减(本有的东西认为无)的境界后,通过观修明空无二的光明藏本体,远离昏沉、掉举、戏论、散乱,就能获得离戏光明的大本体,这种境界如同虚空一样,没有任何偏袒执著,语言无法言说,分别念无法思维,是一种超越凡夫的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即是大圆满的修行。

    昨天讲的是大圆满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抉择了以后,再依此如理如法地修持,将会获得不可言思的境界,这不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话,而是通过上师的窍诀精进修持,就能真实体会到的。当然,这种境界有凡夫总相的境界,也有圣者实相的境界,对于凡夫而言,通过如理修持,能得到大圆满的相似体悟,但由于它是分别念的所缘,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所以这种境界属于总相,不是远离能诠所诠的圣者境界。

    大圆满的行为:

    行为诸现无实本净性,内之能取现中自解脱,

    外之所取梦寐幻化境,本义无二亦无有取舍。

    对内外的一切显现,没有能取所取的实执,了知万法本来清净。具体而言,对于内在的能取识,在贪嗔烦恼或分别念生起的当下,依靠对本性的认识,就像毒蛇解开身结般自然解脱;对于外在的所取境,视其为梦境幻化,虽有显现却无任何执著,不像凡夫一样,面对外境会因实执而生起自相的烦恼。因此,就本来意义而言,能取的心识、所取的外境与梦境没有任何差别,倘若证悟了这一点,行为上就会远离一切取舍,既不因他人赞叹而生喜,也不因无端诽谤而生嗔,这就是通达大圆满以后的行为。

    大圆满的见解是“无所可见”,修行是“无所可修”,行为是“无有取舍”,很多人都明白这些表面含义,但要真正通达,除了对大圆满有不共信心的具缘者以外,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喜欢说大话,常称自己是证悟大圆满的瑜伽士,但从其表面行为来看,当面对金钱、财色、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时,那种贪婪的眼神,想承认他们有“烦恼自现自解脱”的境界,也比较困难!

    于诸二取染污破立法,通达生而自解获解脱。

    能所、破立等染污法是生而自解脱的。意思是,当这些法产生的时候,一旦认识了它的本性,就能自然而然灭尽。若通达了这一点,并安住于此境界中,这就是解脱。

    解脱本圆法身等性中,舍弃轮回涅槃不可寻,

    了达一切所现皆自明,本来自解法身之妙力,

    如水与浪法身摄一体。

    在本自解脱的法身本性中,不需要舍弃轮回,也不必希求涅槃,了达一切就像镜中的影象一样自然解脱,所有显现均为法身的妙力,任何分别念如同波浪与水一样,正在起的当下,其本体和法身无二无别。

    常听人抱怨:“我的分别念特别多,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不认识分别念本体即法身的缘故。大海的波涛那么多,大海怎么办呢,大海是不苦恼的,因为大海的本体就是波涛,同样的道理,分别念的本体是法身智慧,除此以外,根本不存在单独的分别念。

    无论学禅宗还是大圆满,假如不认识到这一点的话,分别念就是分别念,法身就是法身,法身是远离一切戏论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分别念是给众生带来痛苦的一种识,二者不可以同日而语。然而,对已经认识了的人来说,分别念与法身本体完全是一味的,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言:生起了一百个分别念,实际上就有一百个法身智慧。

    此乃究竟甚深之密意,亦为见解之巅大圆满。

    以上所讲的,乃普贤王如来的究竟密意,这是显宗、密宗至高无上的见解之巅——大圆满。

    总之无论以何见修行,我执自解惑于法界净,

    所有方便行为皆了达,称为除道迷乱之要领。

    总而言之,不管以什么样的见解来修什么法,最关键的是要断除我执和我所执,令贪嗔痴、嫉妒、傲慢等烦恼在法界中得以清净,同时还要通达断除我执烦恼的所有方便,这就是遣除道障的要领。

    在大乘法和密乘法中都是这样,修行时要观察自相续中的我执减少了没有,烦恼能不能入于法界,如果能的话,这说明自己的见解不错,相反,我执越来越重,傲慢越来越增上,则说明自己还要继续闻思修行、继续受持佛法。虽然我执自解脱的方法非常多,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有时尽管愿意去做,可修行的时间太短,无法真正加以对治。这是特别可惜的!

    我们还要了达断除我执烦恼的各种方便,当然,显宗有显宗的方便,密宗有密宗的方便,上师如意宝对断除我执就有非常殊胜的方便,不管说话还是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方便行,这个方便行是不能离开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见解特别高,但是一点方便行为都没有的话,谁也不会认可你的。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需要一种相合的方便行,假如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却宣称自己的见解如何如何高,别人是不会承认的,别人不承认不要紧,但你的行为会逐渐被傲慢等烦恼所染污,今后的修行不一定能成功。所以,修行中的方便行不可缺少。

    倘若我执烦恼能清净于法界,事事具足断除烦恼的善巧方便,这就是遣除道障的关要。此颂是这一品的总结,虽然字数不多,内容却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记在心中,常以这个颂词来衡量自己。

    彼等正法珍宝之航舰,渡越一切三有之苦海,

    胜妙寂灭解脱宝洲中,愿见无漏寂灭之喜宴。

    上述教言犹如珍宝严饰的大船,依靠它,我们能够渡越三有轮回的大海,抵达胜妙寂灭的解脱宝洲,见到无漏寂灭的丰盛喜宴。

    第十七节课

    (未经大圆满灌顶,不得翻阅)

    前三品分别讲了心怎样入于法、法怎样入于道、遣除道的障碍,今天讲第四个问题:障碍清净于智慧。

    后两个问题——遣断道障、转迷为智,无垢光尊者主要是以密宗的窍诀宣讲的,所以,没有得过灌顶不能听受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品转迷为智

    尔后当净迷乱为妙智,暂时究竟义之次第中,

    首先暂时修习之道时,即以修习甚深之方便,

    令惑初萌即于法界净,自明妙智由此而现前,

    即称妄念净于智慧界。

    迷乱障碍转为智慧,有暂时和究竟两种次第,首先讲暂时的方法:通过修习甚深的方便,如密法中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还有大圆满的各种修法,将烦恼在刚刚萌芽之际,依靠观察它的本体等殊胜方便,将其清净于法界,令自明自知的智慧得以现前,这就称为妄念清净于智慧法界。

    有人说:“转迷为智是佛地的智慧,我们凡夫现在没有资格,因此没有必要修持。”其实不然,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因应该与果随顺。凡夫纵然在因地时,也可以通过上师的窍诀,相似地将迷乱转为智慧。当然,这个智慧与佛的智慧有很大差别,我们现在没有得地,甚至连资粮道也没有入,但是依靠密法的修行和窍诀,同样也能将烦恼止息并转为智慧。

    这一点,在座的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并不是像有些法师所说:“密法只有一地或八地菩萨才能修,我们普通人不能接触。”尽管密法的真实境界确实在佛地才有,就像显宗的般若波罗蜜多只有一地才能现前一样,但凡夫可不可以相似地修呢?当然可以,修这些法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且对众生也有极大利益。要知道,修过密法窍诀的人与没有修的人,在同样遇到烦恼时,对治的方法完全不同:没修过的人对任何事都特别执著,一遇到生活上的不顺,就痛苦得不能自拔;相反,修过的人在遇到烦恼违缘时,虽然也有一些痛苦,但与世间人相比,其程度有天壤之别。所以,不要因为密法的境界至高无上,就断言凡夫不能接触!

    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大家应在每天闻思的同时,尽量抽出半个小时来观心。观心的方法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要先读一些大圆满或中观方面的甚深教言,边读边思维,最后再闭目打坐,这样的修行可以断除相续中很多的迷乱实执,这即是所谓的暂时转迷为智。

    有些人特别过分,一开始修就观风脉明点,以致后来精神都有点不正常了。要知道,修密法之前一定要打好加行基础,加行并不是完成了五十万的数量,而是要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定解,以此为基础再修不共加行,然后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才会成功。否则,基础都没有打好,内心对因果的存在、前世后世的存在还疑虑重重,即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观明点上,也肯定是修不成的。对此我以前强调过一千遍,但对某些人还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今天我再重申一次:没有打好加行的基础,希望不要修风脉明点!

    彼依共同殊胜无上乘,各有不同方便之分类,

    以对治净方便转道用,自然本解无舍性中净,

    无论修学执持何见解,灭除烦恼清净一致性。

    共同大乘、殊胜密乘、无上大圆满断除烦恼的方法各不相同:共同大乘通过对治来净除烦恼,殊胜密乘(外三续)依靠方便将之转为道用,无上大圆满则以窍诀令烦恼在刚生起的当下自然解脱,于无舍无取的境界中得以清净。总而言之,无论持什么样的见解、修什么法,最关键的是要灭除烦恼的自相。

    《三戒论颂》云:“断除转变与道用,均断惑相智者同。”意思是说,声闻乘视二谛实有存在,因而别解脱戒断除烦恼;菩萨乘了知烦恼无有自性而转变为法性;密乘将烦恼视为智慧自性而道用。三戒的方式表面看来是各自分开的,实际上均要断除束缚之因——自相烦恼,这一点,所有智者都是一致认同的。

    有些人打着密宗的旗号喝酒、抽烟、吃肉,做各种各样的非法行,他们相续中若生起了自相的贪心、嗔心、痴心,这是不是密法呢?不是!只有相续不被烦恼染污,才是密法的特点,一边以密法为借口,一边以自相的烦恼行持禁行,这种做法完全是自欺欺人!

    贪欲嗔恨无明及我慢,嫉妒诸惑生起当下识,

    自住自解清净为五智:妙观察智及大圆镜智,

    法界性智及平等性智,成所作智等等胜妙智,

    称为五毒迷惑暂时净。

    在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生起的当下,若通过观察它的本性,就会令五毒自然安住、自然解脱,清净为五种智慧——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此称为五毒迷惑的暂时清净。

    比如,我们相续中生起了一个嗔心,这时通过观察它的来源、颜色、形状,会发现嗔心如同石女儿或虚空中的鲜花一样,从来没有产生过,只不过是自己迷惑自己罢了,这个光明分就是大圆镜智。所以,密法当中有这个特点,在自相烦恼生起的当下,通过认识它的本性,可令其马上清净为智慧。

    然而,有人说:“自相庸俗的烦恼即是智慧。”这样说法很不应理,假如烦恼是智慧的话,那贪心越重,岂非妙观察智越大?杀生越多,岂非成佛越快?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谓“五毒即五智”,是指在五毒烦恼产生的时候,认识其本性了不可得,才能真正转为智慧。反之,没有认识五毒的本性,五毒就是五毒,永远不可能转为五智,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专门批评过这种观点。

    通过认识烦恼的本性,将五毒转变成五智,只是五毒的暂时清净,而非永远清净。因为这种智慧没有断尽烦恼障与所知障,只是暂时依靠殊胜窍诀灭除了烦恼,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故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属于一种暂时的清净。

    下面是究竟的清净:

    究竟法身远离诸客尘,获取寂灭离垢之菩提,

    如理现前法界之自性,获得三身法身一味智,

    即称具二净之法界身。

    到了究竟三身圆满的时候,法身的本体远离如来藏的一切客尘,获取了寂灭分别念的离垢菩提,如理现前了法界自性中所有的地道功德,法报化三身一味无别,得到了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或者说佛的三身五智,此即称为具有自性清净(众生本自具足)、离垢清净(清净二障后得到)的法界身。

    此乃佛境非他之境界,法身受用身及幻化身,

    三身及智摄于体性身,恒常周遍无为无迁变。

    此唯是佛陀的境界,非其他众生可得,就连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照见。

    法身、受用身(报身)、幻化身(化身)、体性身(三身的本体)是恒常周遍的大无为法,不随因缘而有所迁变。

    如意之宝恒住法身界,彼性之中智慧事业身,

    圆满报身化身之游舞,住地菩萨众生前显现,

    佛陀加持众生福德力,二者聚集彼等方示现,

    三有未尽事业不间断,如意宝树希求皆满愿,

    此即称为迷乱转为智。

    佛陀的法身如同如意宝,恒常安住于法身界中,它所幻化游舞的智慧事业身——报身与化身,能够满足一切众生所愿(报身在菩萨前显现,化身在清净、不清净众生前皆可现前),这是依佛陀加持力和众生福德力聚合而现前的,乃至三界轮回没有灭尽之间,报化身的度生事业,如转法轮、报身佛在诸地菩萨前的显现将永不间断,就像如意宝树一样,任运满足众生所愿。此即称为究竟的转迷为智。

    以赞叹文总结此品:

    彼等深意精髓七骥日,经慧虚空往诸所化界,

    发射词义万丈之光芒,愿除众生无明之黑暗。

    上述的甚深义理犹如七骥所驾的太阳,经过我(无垢光尊者)相续中的智慧虚空,前往一切所化界,向有缘众生发射出《四法宝鬘论》词句、意义的万丈光芒,愿遣除他们所有的无明愚痴黑暗。

    此理广大智慧宫殿中,闻思修行财宝为严饰,

    陈设自他二利盛筵者,依经续部窍诀而撰著。

    在我(无垢光尊者)广大无边的智慧宫殿中,有许多闻思修财宝以为严饰,里面陈设着自他二利的丰盛喜宴,本论就是在此处依靠经典、续部和窍诀而撰著圆满的。

    我们有些人的智慧宫殿是空空的,只有世间上的烦恼财宝,而没有出世间的闻思修财宝,在著书立说时,既不翻阅经典,也没有看过续部,只是凭一己的分别念胡编乱凑,误导群迷。尤其在汉地的很多地方,除了《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几部经外,《大藏经》的其余部分全都供在书架上,既没有看,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而在藏地,103函的经典、215函的论典,几乎每一位智者都要通达,如此造出的论典才能通达佛陀的密意,真正饶益众生。所以,广闻博学相当重要,只看一两部经论就想造论,这是不现实的!

    以此善根愿吾及众生,摧毁此生三有之大山,

    获得寂灭离尘胜觉悟,圆满自他二利之佛果。

    以此造论功德回向:愿我与一切众生今生能够摧毁三有的大山,获得寂灭离垢的觉悟,圆满自他二利的佛果。

    义明巍峨雪山严妙处,白善功德遍布四方界,

    善说宝藏胜地熠熠光,照耀具信胜士俱欢颜。

    这是结合著论之地“刚日托噶”来赞叹本论:《四法宝鬘论》的法义非常善妙,犹如巍峨屹立的刚日托噶山;善法的功德遍布四方,如同从四个方向看,此山都极为庄严;善说的宝藏就像山上闪烁的雪光,一照耀在具信胜士的脸上,能使他们绽放出满足喜悦的笑颜。

    胜乘瑜伽士遍知语自在(无垢光尊者)于刚日托噶胜地,山花烂漫祥云氤氲之林苑内,普贤王如来之华美宝宅中,水晶皓月之耀眼光彩辉映下圆满撰著完毕。愿三时十方普降若具圆劫时之大乐清凉甘霖,成办众生一切所愿。

    二OO六年藏历正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