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建立宝鬘论
    宗派建立宝鬘论

    转贴:无生

    【科】科判分二

    子一总示

    子二别释

    今子一总示

    所谓“宗派”的名言,不是自己所创造的,而是佛经中所说故。如《楞伽经》云:“我法二种相,谓教法及宗,说教为凡愚,宗为修行者。”这也是把补特伽罗分为:心不以宗派转变,及心以宗派转变二种。第一,是以不学习、不分别和不观察教理的俱生心,但希求此生能得安乐者。第二,学习教理体道果三者的建立,成为自己心上的规则,并能宣说经和正理之道者。释宗派之名,在《释明句论》中说:“宗派者即是以正理之教,自己许为是极善圆满教法,即名为‘宗’;除此宗之外而不往彼宗,名之为‘派’。”这就是说,依任何教理判断而成立的宗义,此宗义在自己心上而为规则,除此之外别无动摇,说名为“宗派”故。

    此中分为外宗与内宗,唯有内外之差别:若至心皈依佛法僧三宝的补特伽罗,是名为“内”;心不依靠佛法僧三宝,至心皈依世间天神的补特伽罗,是名为“外”故。外与内的宗派师也有差别,即从本师、教法和见解三方面来分析故。这就是说:内部宗派师具有三种差别,即本师断尽一切过患而一切功德圆满;教法于诸有情无有损害;见解是主张常一自在的我空。外部宗派也具有三种差别,即本师有过患而功德不圆满;教法于诸有情有损害;见解是许实有常一自在之我故。

    【科】子二别释分二

    丑一略说外道宗的建立

    丑二略释内教自部宗的建立

    今丑一略说外道宗的建立

    凡是宗派师内不皈依佛法僧三宝,除三宝外许别有本师的补特伽罗,即是外道宗派师的定相。此中虽有无量差别,但总的说来,有遍入天派、大自在天派、胜者派、劫比罗派和普布派五种,于此五派世称有五部分别论师。最根本的也可说为六派,此即是:胜论派、明论派、数论派、观察派、裸形派和顺世派等。前五派为常见,后一派为断见。

    胜论和明论二派,如其次第为食米屑仙人和婆罗门足目仙人的随行者。此二派中,内部所许之差别虽然稍有不同,但就宗派的总相没有不同。胜论和明论二派都主张一切所知法摄为九种实性,主张洗浴、灌顶、斋戒、祭祀和火供等为解脱道。何时依止师长的教授而修瑜伽,从我自在等了知旁义,即是见真实。若悟入六句义的自性,知道我即是遍的自性而无作,由于不积集所有法与非法的业,不集聚新业,旧业已经断尽,而受取的身、根、心、苦、乐和欲嗔等与我相离,亦不受取新的身与根,犹如柴薪燃尽之火,生的相续已经断灭,唯我独存时,即是所谓得解脱。

    数论师是仙人劫比罗的随行者,主张一切所知境决定为二十五数。这就是:神我、自性、大、慢、五唯、十一根和五大为二十五谛。五唯者谓色、声、香、味、触。十一根者谓五知根、五业根和意根。五知根者即眼、耳、鼻、舌、皮等根。五业根者即口、手、足、大便道和小便道诸根。五大者即地、水、火、风、空。彼二十五谛中,除神我是思,其余二十四谛,由于是和合集聚而许为是色。自性与神我是胜义谛,余则许为世俗谛。然于此中有其四句:是因非果,因果俱是,是果非因,因果俱非。第一句是共相、自相,第二句是思、慢及彼五唯七法,第三句是其余十六法,第四句是神我。例如《自在黑续》中说:

    根本自性非变异,大等七法变异性,

    余十六种变异者,神我非性非变异。

    彼认为根本自性、共相和自性等是一义,是具足六别法的所知事。神我、我、思及明等,名虽有异,其义皆同。

    其余二十三谛的生起规则是:何时由彼神我若生起受用境的欲贪,即由根本自性使声等变异起诸变化。即从自性生大,思与大名异义同,思与大外即是境,内即如神我的影像现起于镜面,二则为一。从彼神我生慢,慢又分为变异慢、勇力慢和冥暗慢三种。从第一变异慢生五唯,并从此慢生五大;从第二勇力慢生十一根;第三冥暗慢能随顺余二慢转,譬如瞎子有足的自性,跛子有眼的自性,二者拥抱一起即生起诸变异。由于不了知是由根本自性起诸变化的规则为缘,即许为生死轮回。若时听闻师长的教授教诫,说:“此等变异唯由自性变化”,生起增上定解,渐次离贪欲境,尔时依禅定而生天眼通,若以神通观自性时,彼自性如见他人之妇女而生羞愧,即收摄诸变异,安住于一一自性分中。尔时瑜伽行者心上即息灭一切世俗现象,神我不再受用境,安住于无作中,尔时即是得解脱。

    观察派即是胜量派的随行者。如《吠陀》中说:“凡显现法者皆是自生,彼即是真实性。”从增益来说,主张唯独以祭祀等能得人天善趣增上生果位。这仅仅是许解脱恶趣的解脱,而无有灭除苦的解脱,因为住于有染心之自性故;亦没有一切智,因为所知境无边故,因此即说“亦没有谛实语”。

    裸形派是胜者正士的随行者,主张一切所知法摄为九句义,此即:命、有漏、戒、决定衰老、系缚、业、罪、福和解脱等。这里的“命”即是我,具有如是诸士夫之身量,体性常住,分位是无常之自性。“漏”即是善与不善的诸业,由善与不善业的力为缘故,能令漏于生死轮回故。“戒”即能断有漏,令不积聚新业故。“决定衰老”是以渴不饮及身受痛苦等苦行之方法,即能断尽往昔所积集的诸业故。“系缚”即是邪见。“业”有四种,即后当受业、名业、亲属传统业和寿业。“罪”为非法,“福”为法。“解脱”,即是依身裸形,忌语和以五火灸身等苦行,息灭往昔所作的一切业。由于不积集新业,即能住在一切世间之上处,名曰“世间集会”,犹如白色伞盖上现起乳酪,或者似若白邬波罗花,其量有四十五亿由旬。由于有命即是有法,解脱生死即是无法,趣入彼无法之中而住,名曰“解脱”。如胜者正士说:“犹如雪香花,乳霜珍珠色,持白伞盖同,胜说是解脱。”

    顺世派说:不从前生来至此生,所谓“前生”者,谁也不见故。从忽然有身则忽然有心,如从忽然有灯则忽然有光。也无有从此生往至后生,因为身心是一物体,身若坏灭,心亦灭故,譬如石坏时石上的画即坏灭。由此原故,对于所量外境只许自相法;对于量,主张唯独只有现量,不承认有共相和比量。与顺世派少许不同的即自然外道,主张一切法无因从自然生,如说:“日出东方水下流,豆圆荆棘尖长刺,孔雀斑色翎眼等,谁亦未作自然生”。

    颂曰:

    恶见外道师,无余外宗体,

    善知能断者,入解脱城梯。

    【科】丑二略释内教自部宗的建立分二

    寅一总示

    寅二别释

    今寅一总示

    无等导师释迦王,最初发起悲心殊胜菩提心,中间三无数劫积集资粮,最后在金刚座现证圆满大觉。在婆罗痆斯(鹿野苑)为五贤者初转四谛法轮;其次在灵鹫山说中间无相法轮;最后在毗舍离城等广转善辩法轮,因为调伏外道六师等一切邪说,使利乐生源之佛教宝发扬光大。佛涅槃后诸师作释,各自解释三法轮的密意而产生了四宗派师。从彼等四宗派中,二部实有师(有部师、经部师)随行第一法轮;无自性师随行中间无相法轮;瑜伽行师随行最后善辩法轮,各自建立体、道、果三法为宗。随顺我们大师的宗派师,除有部、经部、中观和唯识四宗外,说另有第五宗;及除三乘外,说有第四乘者,佛未曾说故。如《金刚心要释》云:“佛弟子有四,第五非佛意。”

    中观自续派以下的自部宗,若以中观应成宗来衡量他们,虽然皆堕断常二边,但对各自的宗派都许为中道,因为都许可远离断常二边之中道故。然彼四宗派师远离断常二边的方法稍有不同。有部师说,果法生时由因法灭故,则离常边,由因无间即果法生,即所谓离断边。经部诸师说,有为诸法由相续不断而转,则离断边,由刹那灭故,则离常边。诸唯识师说,由遍计所执非实有故,则离常边,由依他起实有故,则离断边。诸中观师说,由于一切法在名言中有故,则离断边,在胜义中无故,则离常边。智者应知,由上上宗虽能破下下不共宗派,但了知下下宗的见,是悟入上上见之方便,是故持解上宗殊胜,不应嗔恶下宗。

    其次就见解而立,承认四法印的补特伽罗,安立为内教佛弟子宗派师的定相。四法印是:一切有为法皆无常,一切有漏法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问曰:犊子部许有补特伽罗的我,应当不是佛教内部宗派师?答曰:无过,因为犊子部所许的我,是指独立实物有的我,四法印中的无我,是指由常一自在空的无我。彼四法印内的无我,正量五部亦承认故。

    【科】寅二别释分四

    卯一释有部师宗

    卯二释经部师宗

    卯三释唯识师宗

    卯四释无自性师宗

    卯一释有部师宗分四

    辰一定相

    辰二差别

    辰三释名

    辰四许法

    今辰一定相

    不许自证而许外境谛实有的小乘宗派师补特伽罗,即是有部师的相。

    【科】未三能诠的声

    能了知自所诠义的所闻声,是能诠之声的相。此中若就所诠门可分为:有诠表正理的声,及诠表多种的声二种,初如说“色”诠表的声,二如说“瓶”诠表的声。又此中若从诠表法的门可分为:诠表法的声,及诠表有法的声二种,初者如说“声之无常”诠表的声,二者如说“声无常”诠表的声。

    【科】巳二道的许法分三

    午一道的所缘

    午二道的所断

    午三道的体性

    今午一道的所缘

    即是缘四谛无常等十六行相,认为微细无我与补特伽罗微细无我为同一义。而由补特伽罗常一自在之我空,是补特伽罗的粗分无我;由补特伽罗独立实有空,是补特伽罗的微细无我。

    【科】午二道的所断

    谓补特伽罗的我执,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等,但除唯名言。不承认法我执,及所知障等似同有部师。

    【科】午三道的体性

    于三乘道五道的建立,许忍智十六刹那为见道。于现量的显现境定是自相,不承认声闻见道无间道的相执境,是补特伽罗的微细无我,因此以补伽罗我寂灭行亲所量之力,许为现证补特伽罗的微细无我。

    【科】巳三果的许法

    谓许断证阿罗汉无有退失;及除佛色蕴皆许为佛。现证三乘果法等规则与有部师相同。有部和经部虽然都不承认大乘藏为佛语,但后辈诸师中有许为是佛说的。

    颂曰:

    善习正理经教力,随正理行说喻宗,

    正理密语如实说,正理诸师欢庆藏。

    【科】卯三释唯识师宗分四

    辰一定相

    辰二差别

    辰三释名

    辰四许法

    今辰一定相

    不许有外境,而主张依他起为谛实有的内部宗派师补特伽罗,即是唯识师的相。

    【科】辰二差别

    此中分为实相唯识师与假相唯识师二派。此二派的差别是:眼识取青色,青色显现为青色,此是实假相二派争论依据的相。实相派认为眼识取青色,青色成为似现青色;假相派则认为眼识取青色,青色不成为似现青色故。应是这样,因为实假二派,都主张眼识取青色,青色显现为青色;显现为粗分青色;青色显现为外境虽然相同,但实相派认为眼识取青色,青色显现为外境,是以无明所熏染,而青色显现为青色;及显现为粗分青色,即不受无明所熏染。假相派则主张,不但青色唯显现外境,青色显现为青色;及显现为粗分青色,也受无明所熏染故。因此,若是唯识师,在根识上,许显现境为粗分,成为似现者,即是实相派唯识师的相。若是唯识师,在根识上,许显现境为粗分,不成为似现者,即是假相派唯识师的相。

    实相派又分为三种,此即:能取所取数量平等、半卵形和种种无二。对此三种差别,诸智者有不同的说法。贡汝幢贤的《中观顺空论》说:“取蝴蝶翅膀上斑纹的眼识,执为斑纹时,若许从境上有青黄等各种不同之形相,而从有境心上也有青黄等各种不同之形相,生起为实相时,即是能取所取数量平等;如是就能取时,若许从境上有青黄等各个不同之形相,而从有境心上有青黄等各个不同之形相,生起为无相时,即是半卵形;如是就能取时,若许从境上无有青黄等各个不同之形相,而唯有斑纹之形相,从有境心上有青黄等各个不同之形相,不生起为无相,唯有斑纹相生起为无相,即是种种无二。”

    仲钦·善贤和大智者福称等说:“如在取斑纹的根识上,显现的青黄二色是异体,取斑纹的根识上,若许眼识有多种异体时,即是能取所取数量平等;青色与眼识取青色,二者虽然共为识之自体,但是,若许彼二是异体,即是半卵形;如斑纹上的青黄二色是一体,在取斑纹的眼识上,取青黄的根识,二者若许为一体,即是种种无二。”

    《宗派广论》说:“由眼识取斑纹而见为斑纹时,若许斑纹上的青黄等数量平等的识,同类同时生起时,即是能取所取数量平等;青色与取青色的眼识,从观待二者成就时虽是有前后,但从观待所缘时,若许为一体,即是半卵形;由眼识取斑纹见自境时,境上的青黄等数量平等的识,同类不同时生,唯独有眼识取斑纹,若许彼斑纹上的青黄等是能取的根识,即是种种无二。”从彼三宗之内,乐于谁宗所说,随所应取。

    对于能取所取数量平等,有主张八识聚和六识聚二种。对于种种无二,有说六识聚及说唯独一识二种。

    假相派又分为有染假相和无染假相二种。若主张心之体性是受无明习气染污所熏,即是有染派;若主张心之体性少许也不受无明习气染污所熏,即是所谓无染派。又若认为在佛地中虽然没有无明,但有错乱显现,即名有染派;若许在佛地中由于没有无明,所以也没有错乱显现,即是所谓无染派。

    唯识师又分为随教行和随理行二派:第一即是随顺《瑜伽师地论》行者;第二即是随顺七部量论行者。

    【科】辰三释名

    问:何故名唯识师?答:若说一切法唯是心之自体,即名唯识师或识师;若从修瑜伽所依事门而抉择修持的道行,即名瑜伽行师。

    【科】辰四许法分三

    巳一体的许法

    巳二道的许法

    巳三果的许法

    巳一体的许法分二

    午一境

    午二有境

    今午一境

    谓主张一切所知境摄为三相,即一切有为法名依他起相;一切法性名圆成实相;除彼以外即是遍计所执相故。虽然许此三法由本来有和由自性有,但有谛实有和非谛实有之差别,因为许遍计所执非谛实有,依他起和圆成实二法谛实有故。在胜义中虽非实有,但虚妄分别的体性为有,即是遍计所执的相。此中分异门遍计和性相分别遍计二种,初者如所知,第二者如二我。若依仗其他因缘之增上力而生起,成为圆成实的所依事,即是依他起的相。此中又分清净依他起和不净依他起二种,初者如圣者的后得智和佛的相好;第二者如有漏取蕴。以二种我随一空的真如,即是圆成实的相。此中又分无倒圆成实与不变圆成实二种,初者如圣者的根本智,第二者如法性。无倒圆成实虽例为圆成实的差别,但并非圆成实,因为凡所缘何法,当成为尽障的清净道,即非究竟所缘故。

    又于所知境分为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由观察名言的理智量而获得的境,即是世俗谛的相,虚妄法、世俗谛和名言谛等是一义。由观察胜义的理智量而获得的境,即是胜义谛的相,空性、法界、圆成实、胜义谛、实际和真如等为一义。若是胜义谛,虽然悉是由自相有,但若是世俗谛则不悉是由自相有,因为依他起虽然是由自相有,但遍计所执诸法,则非由自相有故。若是虚妄法,不须成立为虚妄,因为彼依他起虽是虚妄法,但不成立为虚妄故。关于三时与无遮的安立轨则,经部、唯识和中观自续派三宗都相同。

    色等五境不立为外境,因为在阿赖耶识之上,由共与不共业而建立的习气之力,皆是从内识之实体上而生起故。若如实相派所许,色等五境虽非外境,但有粗分色;假相派则说,若是这样,就必须成立外境,而不成立粗分色。

    【科】午二有境许法

    随教行的诸唯识师,由于许有八识聚,故主张意识和阿赖耶识为补特伽罗。随理行的诸唯识师,则主张意识为补特伽罗的所相。此中阿赖耶识者,谓缘内识习气同类相续,性为无覆无记,唯依眷属心所五遍行相应的心王意识而了别一切。然彼有覆与无覆二者中,不是有覆无记,因为断善根的身心相续中亦有不善,上界有不善或非不善。

    许染污意识者,谓缘阿赖耶识为所缘境,思量我相,性是有覆无记。六转识的安立轨则相同。量,又分为现量与比量二种,及主张四种现量的建立,不错乱识遍于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实相派说,凡夫异生身心相续的眼识取青色,此为不错乱识。若如假相派所许,凡夫异生身心相续的根现量,悉是错乱识,凡夫异生身心相续的意现量,有错乱与不错乱二种。

    【科】巳二道的许法分三

    午一道的所缘

    午二道的所断

    午三道的建立

    今午一道的所缘

    谓缘四谛的差别法无常等十六行相;由补特伽罗常一自在实有空,为补特伽罗的粗分无我;由补特伽罗独立实有空,是补特伽罗的细分无我。色与能取色量异体空;及色与能取色的分别耽著所依事上由自相实有空二法,许为细分法无我。许人法二种细分无我为空性,而无需随一皆空性,因为许灭谛与涅槃二法皆为空性故。主张诸有为法与自能取量为同一实体,因为诸无为法与自能取量为同一体性。

    【科】午二道的所断

    此分为烦恼障与所知障二种。第一、如补特伽罗粗细二种我执种子;六根本烦恼和二十种随烦恼。第二、如法我执习气。这就是说,菩萨是以所断所知障为主,而不是以所断烦恼障为主。小乘有学圣者是以所断烦恼障为主,而不是以所断所知障为主。

    【科】午三道的建立

    主张于三乘各个都建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五道,对于大乘道上亦建立十地。

    【科】巳三果的许法

    证果的轨则,认为定姓小乘,以补特伽罗无我为缘,以圆成实作为主要所修,在究竟修道位时,依小乘修道金刚喻定,断尽一切烦恼障,同时现证小乘阿罗汉果。声闻和独觉所修的无我,及所断的烦恼,虽然无有少许差别,但对声闻和独觉亦应有果向八种的建立,而独觉者由于决定以欲界的所依身,故不作为二十种僧的建立。然而对于声闻独觉二者并非无有差别,因为百劫修福德资粮有长短之分,由此缘故,所证的果亦有胜劣之别。随教行的诸唯识师,认为小乘阿罗汉唯独趣入寂灭,不趣入大乘道,而主张转变成菩提的阿罗汉能趣入大乘道。这就是说,是从有余涅槃入,不是从无余涅槃而入大乘,因为许有究竟三乘故。随理行的诸唯识师,则认为小乘阿罗汉能趣入大乘道,因为主张究竟一乘故。

    具有大乘种姓者,以法无我为缘,以圆成实作为主要所修,经三无数劫修积资粮,以五道十地渐次而行,由最后心的无间道断尽二障,在色究竟天永断自利,证得圆满法身,及证得圆满利他事业的二种色身。若如有些随《阿毗达磨集论》所行者说,也有依人的所依身成佛的。认为佛说的教法,有了义和不了义之差别,因为许《解深密经》中所说的初二法轮为不了义经,最后法轮为了义经故。了义与不了义者,谓正显不应如言所许的经,为不了义经;正显应如言所许的经,立为了义经故。涅槃又分为: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涅槃三种。佛的身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又分为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二种。自性法身又分为自性清净身和客尘离垢的自性身二种,由此所许,故名大乘宗派师。

    颂曰:

    随顺导师能仁教,此立唯识师所宗,

    如诸智者所宣说,诸具慧喜随理入。

    【科】卯四释无自性师宗分四

    辰一定相

    辰二释名

    辰三差别

    辰四释各差别义

    今辰一定相

    仅微尘许有谛实的法也不许可的内部宗派师补特伽罗,即是中观师的相。

    【科】辰二释名

    问:何故名为中观师?答:若主张远离断常二边的中道,名为中观师;若说诸法无有谛实之自性,名为无自性师。

    【科】辰三差别

    此中分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二宗。

    【科】辰四释各差别义分二

    巳一释中观自续派

    巳二释中观应成派。

    巳一释中观自续派分四

    午一定相

    午二释名

    午三差别

    午四释宗派之许法

    今午一定相

    在名言中许由自相有的无自性师,即是自续派的相。

    【科】午二释名

    问:何故名为中观自续派?答:若依正因三相在自己面前成立的正因,破谛实法,故名自续派。

    【科】午三差别

    此中又分顺瑜伽行的中观自续派,及顺经部行的中观自续派二宗。不许外境而许自证的中观师,即是前者的相,所相如阿阇黎静命(又名寂护)。不许自证而许外境由自相有的中观师,即是后者的相,所相如阿阇黎清辨。也有解释:若基本点的建立是顺唯识师所许,即是顺瑜伽行的中观师;如像经部师一样,主张有极微集聚的外境,名为顺经部行的中观师。

    顺瑜伽行的自续中观师中,又有顺实相派的中观师,及顺假相派的中观师二种。初者如静命、莲花戒和圣解脱军;第二者如阿阇黎师子贤、则打惹和赤衣论师。则打惹论师说为顺假相派的有染派,赤衣论师说为顺假相派的无染派。

    【科】午四释宗派之许法分二

    未一释顺瑜伽行的中观自续宗

    未二释顺经部行的中观自续宗

    未一释顺瑜伽行的中观自续宗分三

    申一体的建立

    申二道的建立

    申三果的建立

    申一体的建立分二

    酉一境

    酉二有境

    今酉一境

    若于所量境,许为悉由自相有,因为寻求所有法而安立义时,许为有所得故,因此,许由由自相有、自性有、由自体本有和本来实有等同为一义。对于所知境,可分为胜义谛和世俗谛二种。由自现证的现量,二现自性寂灭之理趣,所应通达的境,即是前者胜义谛的相;以自现证的现量,有二现之理趣,所应通达的境,即是后者世俗谛的相。如瓶谛实空,是胜义谛的所相;如瓶,是世俗谛的所相。胜义谛若广分有十六空,略则有四空。世俗谛分为正世俗与倒世俗二种,初者如水,第二者如阳焰。此宗认为,若是智定是正世俗。

    【科】酉二有境

    许意识为补特伽罗的所相。不许阿赖耶识和染污意(第七识),而主张六识聚,二自续派均相同。对于心,又分为量心和非量心二种。对于量,又分为现量和比量二种。对于现量,又分为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四种,认为后二现量定是不错乱心。由于不承认有外境,所以许青色与能取青色二现量为一实体。

    【科】申二道的建立分三

    酉一道的所缘

    酉二道的所断

    酉三道的体性

    今酉一道的所缘

    谓许由补特伽罗常一自在空,是补特伽罗的粗分无我;由补特伽罗独立实有空,是补特伽罗的细分无我;色与取色量由于异体空,即是粗分法无我;一切法由谛实空,即是细分法无我。

    【科】酉二道的所断

    谓许补特伽罗我执为烦恼障,法我执为所知障。而所知障亦有二种,如执能取所取为异体,认为是粗分所知障;如执蕴等法为谛实,认为是细分所知障。

    【科】酉三道的体性

    谓许三乘各有五道皆相同,不同的是:主张独觉无间道和解脱道,定有二空之形相。

    【科】申三果的建立

    谓独觉所断粗分所知障为主故,所以不算在果向八种建立之数,而许声闻有八补特伽罗。定姓声闻主要所修的是证补特伽罗无我见,因为在最后修道位,依金刚喻定永断无余烦恼障,同时现证阿罗汉果。定姓独觉主要所修的是能取所取二空见,因为在最后修道位,依金刚喻定永断无余烦恼障,及永断无余粗分所知障,同时现证独觉阿罗汉果。小乘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二种,第一,由有往昔业烦恼而引发的苦蕴余存之涅槃;第二,即远离苦蕴之分位。若是声闻独觉阿罗汉,完全能入大乘道,因为立究竟一乘故。是故,此宗主张声闻独觉二者的所断与所证,由于种姓不同为缘,所得的果位亦有胜劣之分。

    定姓大乘者发起殊胜菩提心,在上品资粮道分位时,依法流三摩地,亲自听闻胜应化身佛的教授,依修持彼佛的教授义,缘空性最初生起修所成慧时,即入加行道。在暖位时,灭见所断杂染烦恼所取分别现行;得顶位时,净治见所断所取分别现行;得忍位时,断见所断能取实执分别现行;得世第一法时,断见所断能取假执分别现行。于暖顶忍世第一法四法中,即所谓如其次第获得光明三摩地,明增三摩地,入一分真如三摩地,及无间三摩地。在彼之后,随即以见道无间道永断遍计烦恼障;永断遍计所知障种子后,即现证解脱道和灭谛。说以九品修道,如其次第断修所断十六种烦恼种子,及如次断修所断一百零八所知障种子,依最后心无间道,同时永断俱生烦恼障和俱生所知障后,第二刹那当证得无上菩提。这是定姓大乘证果的轨则。认为大乘涅槃与无住涅槃为同一义,并主张佛的身决定有四。圣解脱军和狮子贤论师对佛身的说法虽有诤论,但对四身的数并无诤论。

    许佛的教法有了义经和不了义经的建立者,谓佛所说的法,若正显示是以世俗谛为主的经,即是不了义经;正显示是以胜义谛为主的经,即是了义经故。许《解深密经》中所说的初法轮为不了义经,中后二法轮有了义有不了义二种。

    【科】未二释顺经部行的中观自续宗分三

    申一体的建立(所许轨则)

    申二道的差别

    申三果的建立

    今申一体的建立(所许轨则)

    此宗唯除许有外境,不许有自证外,基本建立轨则大致与前宗相同。

    【科】申二道的差别

    谓许声闻独觉在种姓地,不证法无我,不许证能取(内心)所取(外境)异体空的智慧;能取外境的分别,也不许为所知障。

    【科】申三果的建立

    谓许声闻独觉二者所断的障,及所证的无我,由于无有粗细之分,所以现证理智则无不相同,而于声缘二者俱建立果向八种。主张定姓大乘渐次断二障,因为得第八地时,已断尽烦恼障,这是清辨论师在《分别炽燃论》中所说故。然而亦非如应成派所许,乃至未断尽烦恼障,则无从断所知障。唯除彼不同之差别,关于体道果三法的建立,大致与顺瑜伽行的中观自续宗相同。

    颂曰:

    虽有自相许无实,自续中观师宗别,

    断诸臆造此善说,诸智自许所执持。

    【科】己二释中观应成派分三

    午一定相

    午二释名

    午三许法

    今午一定相

    在唯名言中也不许由自相有的无自性师,即是应成派的相,所相如佛护、月称和寂天论师。

    【科】午二释名

    问:何故名为应成派?答:若许唯以应成因使敌论者的相续(身心)中,生起通达所立(宗)之比量,名为应成派故。

    【科】午三许法分三

    未一体的建立

    未二道的建立

    未三果的建立

    今未一体的建立

    若是有(真实存在的事物),许为完全不是由自相有,因为许有量,完全是唯由分别安立名言。彼之“唯”字,是说能断除由自相有故。有、境和所知等是同一义。此中又分:现见与隐事二种差别,及二谛差别。

    【科】未一体的建立分二

    申一现见与隐事二种差别

    申二二谛差别

    今申一现见与隐事二种差别

    现见与隐事二种差别者,谓不依因相(因明推理)而以领受力即能通达的法,彼即是现见(显现境)的相。现量、现见、根的境和非隐事四法,名虽有异其义相同,所相者如色、声、香、味、触。需要依因由或依因相(推理)通达的法,彼即是隐事的相。隐事、非现量的法和比量之所量等法,名虽有异其义皆同,所相者如声无常,声补特伽罗无我。是故,此宗许现见与隐事二法,及三所量分是相违的。

    【科】申二二谛差别

    若以观察名言量所获得的义,观察名言量于自己成为观察名言的量,彼自己即是世俗谛的相,所相者如瓶。此中不辨别正世俗与倒世俗,因为无有正世俗故。若是世俗定非正故,若是非正定是倒故。然而对于世俗,观待世间人自己欢喜的心前,也有正倒之别,因为色法,观待世间人心前为正;镜中的面貌影像,观待世间人心前是倒故。观待世间人心前若是正,则不完全是有,因为色谛实有即是彼故。若以观察究竟量所获得义,观察究竟量于自己能成为观察究竟的量,彼自己即是胜义谛的相,所相者如瓶由自性无。差别如前。

    又过去未来诸坏灭法许为有法,亦主张外境有,因为成立能取(心)所取(境)为异体故。

    有境的许法者,谓依自己的所施设事,即五蕴或四蕴上安立的唯“我”名,许为补特伽罗的所相,而补特伽罗定是不相应行。对于心又分为量心和非量心二种。对于量又分为现量和比量二种。对于现量有:根现量、意现量和瑜伽现量三种。不承认自证现量,而有情身心相续的根识,悉是错乱识。瑜伽现量有错乱与不错乱二种,因为成为无漏根本智体性的瑜伽现量是不错乱,凡夫身心相续现证细无常的瑜伽现量,此是错乱识故。后者应是错乱识,是异生身心相续的识故。若是断知悉是现量,因为通达声无常的比量之第二刹那,彼即成为分别现量;能取色的根现量的第二刹那,彼即成为无分别的现量故。比量又分为:事势比量、极成比量、喻量比量和信解比量四种。对于彼境虽是错乱,但与通达彼境并不相违,因为通达声无常的比量,于彼虽是错乱,但许为是通达声无常故。若是有二现的识,于自己的显现境定是现量,因为计执声常,彼于自己的显现境是现量故。若是识定是自己的所量分别,因为兔角的总义,是计执兔角的所量;声常的总义,是计执声常的所量故。

    【科】未二道的建立分三

    申一道的所缘

    申二道的所断

    申三道的体性

    今申一道的所缘

    谓由补特伽罗独立实有空,为补特伽罗粗分无我;由补特伽罗谛实空,为补特伽罗细分无我。这是就二种微细无我空事门来分析的,不是就所破门来分析的,因为在所破补特伽罗所依事上已破谛实,即是补特伽罗的细分无我;在所破蕴等事上已破谛实,即是法的细分无我故。于彼补特伽罗的细分无我,及法的细分无我二法,无粗细之分而许为究竟真性。

    【科】申二道的所断

    谓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粗细我执种子,及由彼种子之增上力而生起的三毒(贪嗔痴)种子,许为烦恼障,因为实执为烦恼障故。由实执的习气,及由彼习气之增上力而现起的二现错乱之一分,执二谛为异体的诸垢染,许为所知障。

    【科】申三道的体性

    谓于三乘一一乘中亦各有五道的建立,依《十地经》而建立大乘十地。三乘人的智证无有不同,因为主张圣者定证法无我故。

    【科】未三果的建立

    谓诸定姓小乘唯依略修无我见理,最后以小乘修道金刚喻定,永断实执种子,同时现证自己的菩提。中观自续派以下,都主张得无余涅槃之前,必须先得有余涅槃。而此宗则主张在有余涅槃之前,必须先得无余涅槃。许声闻独觉的果向建立,果向八种的随其一种定是圣者。

    现证大乘菩提法者,谓诸菩萨从无量异门广修无我见的理智而断障,然彼未断尽烦恼障就无从断所知障,断所知障是从第八地开始。昔未入小乘道的菩萨,得第八地时断尽烦恼障,依最后心的无间道永断无余所知障,同时现证四身位。主张涅槃和灭谛定是胜义谛。《解深密经》所说的三法轮,初法轮和最后法轮悉是不了义经,因为初后二法轮中不是正显空性的经故。主张彼三法轮的中间法轮悉是了义经,因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了义经故。

    应成派的主要特法在于:依安立名言的正因,虽遮破所有内外诸法由自相有,但在名言中,诸法唯有安立的名言而无实体,足能安立解脱、系缚、因果、所量和能量等法,不须依他径所转,无可争辩地建立自宗,这就是此宗的特殊法。可是,现在有些自矜高见者说“一切显现分法,唯是错乱显现,譬如石女儿,执为毕竟无,完全无有作意。”执此为殊胜见者,连应成宗的气味一点也无有。因此,若已见三有的一切圆满享受犹如火焰波涛,而希求解脱者,则应如法断除一切虚构邪见,对一切宗派之顶的中观应成宗,应生起殊胜敬仰。

    颂曰:

    遍绕教理金乳母,词义深渊难量边,

    劣慧凡夫心生畏,种种正理波漫摇,

    诸见河流千波涌,二明慧者游戏处,

    内外教理大海藏,谁能测量彼无余。

    然诸众生得船筏,加起顺风而鼓动,

    易到宗派大海中,善说宝鬘此中得。

    于诸俱胝胜智前,若许善说增喜庆,

    此略自他宗心要,明慧童聚所应依。

    今有狂慧无知众,广大教理长不学,

    为取利誉造戏论,专求劳累彼希奇。

    从空智说千光出,能闭一切恶说宗,

    清净教理百瓣园,奇境含笑全激动。

    已摄印藏智宗要,安立一切宗派眼,

    非是较量心嫉恼,为利良缘智慧增。

    于此理勤起善用,由彼映蔽月光明,

    越度诸趣恶见险,唯愿正道常增长。

    此《内外宗派建立宝鬘略论》,是由具信精进智慧古喜·阿旺迦桑,及比丘阿旺桑波二人的劝请,大德宝无畏王于癸巳年藏历五月十五日著,丹臻泽仁笔录。

    一九七八年译于北京

    一九八八年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