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肉身菩萨之谜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道场。作为佛教圣地,它清净、庄严、神圣。其肉身菩萨的不断出现,成为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自从唐代开元年间,金地藏开辟九华佛教道场,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成为地藏道场以来,在这一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其中“文革”焚毁5尊。现在能看到的还有5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九华山的肉身菩萨这么多?为什么这些肉身历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经过特别的防腐处理?是不是与九华的地理环境有关?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修行方法等等,肉身菩萨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问号。 

     

    自然环境与防腐 

      九华山的山体位于皖南断块隆起的中心部位,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受构造、岩性等影响,形成以山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泉流交织其中的独特的地貌景观。其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从而形成阴、凉、湿的山区气候特点。九华街年平均气温13.4℃,冬季极端最低温度 -11.8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4.5℃;空气相对湿度在78℃至 85℃之间;年平均湿度 80℃。全年降水日期182.7天,全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山上森林覆盖率75%,大气质量优良,这样的自然环境,当然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但却不是防腐防霉的好所在。居民家里的衣物,尽管不停地翻晒,但仍有霉变,墙边的木柱和放在地上的木桌经常发霉,甚至长出了木蘑菇。宾馆的客房,尽管晴天通风、雨天空调,但其崭新的墙壁不出两年就生出霉点、斑块。而存放肉身菩萨的坐缸,却置于室外任风吹雨打,经三年而不腐,实在是不可思议。贴金供养后,其身体一直暴露在空气中,却也完好无损。更令人称奇的是,百岁宫明代无暇肉身菩萨,在“文革”中被埋入地窖十余年,身上的贴金已剥落,但身体却完好无损。这尊肉身,从其圆寂算起,至今近 400年了。这些事实,实在是不可思议。 

    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 

      佛教认为,佛菩萨或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荼毗后之遗骨。我们所说的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经》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熏修,就是佛教对肉身不烂的解释。

     

      1、修行的结晶

     

      纵观九华山现存的肉身菩萨,其生前无一不修持严谨。他们虽表现各异,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医;有的现疯傻颠倒相;有的治身心于一处,一坐就是三年。虽然他们修行的方式不一样,但都应机说法,利乐众生,外现凡行,内存清净。

     

      由于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内心清净。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潜能显现,灵异显现,有的能示现神通。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

     

      2、修行者的愿心

     

      在教内,修持严谨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这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高僧在圆寂时。嘱咐将遗体火化。我曾问过一们公认的高僧,问他往坐后是否保留遗体,他说:“四大皆空,不着于相,留个臭皮囊干什么?”这是大多数修行者的观点。

     

      至于这些肉身菩萨,他们在圆寂前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八万四千法门度八万四千种众生,这些肉身菩萨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共愿之中,又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因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萨时,不能产生恭敬心,认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萨时,觉得可亲可近,内心震撼,认为那是真的,愿意供养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之前,发愿要留下肉身,顺应众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肉身菩萨不断出现。

      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这称为坐缸。后埋于地下,一般经三年开缸后,肉身不坏就称之肉身菩萨。这样的一个程序,大家别以为什么人都能做到肉身不腐,因为虽然法体周围都塞满了脱水的木炭石灰,但陶缸是要埋入地下的,地下长期的水浸才是最大的考验,所以坐缸的陶缸底部都留有一个碗口大的孔,那个是火化用的,一旦发现肉身腐烂就从底部点火火化。所以能经历三年而不腐烂的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是戒定慧所成就的。大家见照片中的法体那是因为三年的脱水干缩过程所致,寺院还要为之漆上桐油最后贴金,以永久保存法体。所以大家不要怀疑肉身菩萨,一般的人或修行不够的人,即使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是不可能保存肉身的。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行。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从古至今也有许多肉身是没有经过坐缸过程,自然就成就的,如前几年圆寂的黄玉兰居士。一般高僧圆寂是大都会临终前告诉弟子他已经修成肉身不坏。

    肉身菩萨:佛教用语,指以父母所生的身躯而能达到菩萨位者。《坛经》大师事略说,刘宋求那跋陀罗三藏悬记六祖为肉身菩萨。因六祖死后,身体不腐,被完整保留下来,因此后世也将佛教僧侣死后,肉身不腐者,称为全身舍利,又称其为肉身菩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肉身体菩萨,有六祖惠能大师与石头希迁。近代则有慈航法师。

     

            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

     

             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