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正知正念攝持自己的語言 [管理]  [舉報
類    別︰學佛基礎 作    者︰索達吉堪布講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1093字
最後更新︰2010-10-25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289 本月點擊︰20 本周點擊︰2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應以正知正念攝持自己的語言

內容簡介︰
“話說多,不如少”︰人平時不要有太多話,否則言多必失,說多了容易成為惹禍的根源,不如在適當時機,說一些符合實際的有義之語。

  當然,有些人說話怕得罪人,整天三緘其口,什麼都不敢說,這也不對。麥彭仁波切講過︰該說的不說,則辦不成事情;不該說的說了,就會招來禍患。可見,說話要掌握技巧和分寸。然而世間上許多人,不該說的反而說得特別多,該說的又表達不出來,最終做什麼都不成功,這種現象不勝枚舉。因此,話不必說得特別多,關鍵要說得有意義。

  “惟其是,勿佞巧”︰說話的時候,語言應真實、老實,不能用花言巧語欺騙別人。

  其實,說話可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智慧。智者總說對自他有意義的語言,而愚者嘴上雖夸夸其談,卻沒有什麼能用得上的。荀子也說︰“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意即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而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有些人就是這樣,只會說、不會做,讓他說的話,可以天南地北、海闊天空,講得頭頭是道;讓他做的話,卻一無是處。因此,嘴巴太會說的人,我不敢特別信任,不然,他講起來倒很漂亮,可是一做起事來,只怕讓自他非常失望。

  此外,我們平時說話要有分寸,不要信口雌黃、胡說八道,不然就會招致禍患。肖子良(一作晉傅玄)在《口銘》中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無論是修行人還是世間人,對此都應值得注意。有些人也許是不懂,由于父母沒教、老師沒講,故說出來的語言,最後給自己帶來許多危害,這是沒有必要的。當然,佛法方面、對自他有利的話,該說時一定要說,如經雲︰“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而不該說的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墨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禽向老師請教︰“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癩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個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沒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皆為振動,人們早早都起來了。所以,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有些人整天嘴巴講個不停,有用的一句也沒有,只是愛說是非、挑撥離間︰“過來過來,我給你講一下,某某人干了壞事,你知不知道啊?”一講人家的壞話,眼楮都開始發光,口才也非常好;而一讓他講考,或講些佛法道理,他就偃旗息鼓,開始打瞌睡了。這樣確實不太好,會讓別人生厭煩心。

作品關鍵字︰口業 語言 清淨口業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