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 別︰學佛基礎 |
作 者︰大安法師 |
管 理 員︰ |
全文長度︰17934字 |
最後更新︰2010-10-28 |
文章狀態︰已完成 |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
總點擊數︰1393 |
本月點擊︰1 |
本周點擊︰1 |
收 藏 數︰0 |
總推薦數︰0 |
本月推薦︰0 |
本周推薦︰0 |
|
|
|
|
|
最近章節︰淨業三福 變化氣質
內容簡介︰ 南無阿彌陀佛!
尊敬的李木源林長,尊敬的諸位大德法師,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講,討論的題目是《淨業三福,變化氣質》。三福屬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來自《觀無量壽佛經》。當韋提希夫人哀請世尊開示往生淨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請法之後,在未介紹觀想方法之前,首先就開顯淨業三福。
第一福叫人天福,又叫世間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是小乘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是大乘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那麼,我們要體會這三福的提出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的,不在韋提希夫人請法的範圍。那麼,為什麼要說出這三福?這是針對未來時代,末法的眾生,他的根機沒有能夠達到聞即信受的水平,心里很散亂,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西方淨土依正莊嚴觀想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對根機鈍劣,心散亂的眾生,佛是慈悲攝受不舍,所以提供他一個前方便,進入到淨宗念佛信心的前方便。所以,就談到修福的問題。
修福是我們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常常講是培福載道,福德培植深重,才能運載、安立這個道啊。菩薩的六度,前五度都是修福的範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都是修福,第六度才是般若智慧。那麼這里面福和慧有一個轉化關系。福積得深厚,就能夠轉化為智慧。對于未來眾生,不能馬上產生信心,是由于他的智慧缺乏。智慧缺乏,就得要給他提供積累產生智慧的基礎。所以我們從中理解釋迦牟尼佛開顯淨業三福的意思。同時,也向我們表達,一個淨業行人,雖然指向的是了生脫死的終極出世的本懷,然而,由于淨業三福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知見行為的規範,也令我們能夠融攝通途的教法與世間的善法。這三福包含著五乘佛法,人、天、聲聞、緣覺、菩薩,能夠莊嚴國土,能夠積累往生的資糧。那麼,我們現在一條一條來看看,淨業三福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規範,對于自己的道業,對于利益眾生,服務社會,莊嚴國土,都是很不可缺少的。
第一是孝養父母。提出一個“孝”的觀念,這個觀念正好跟我們中國本土文化非常地吻合。儒家文化特別強調“孝”。你看《論語》,孔子的心法是傳承給曾子。曾子在孔子的大弟子里面,是以孝順著稱的。曾子為了孝敬他的父母,寧可放棄高官厚祿。曾子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幾個客人。古人都很厚道,要熱情招待客人。曾母這時不知所措,很希望自己的兒子趕快回來。古人又沒有手機,又沒有通訊設備,怎麼能夠把這個信息傳遞出去呢?但是曾母有辦法。這時候曾母就用牙齒咬自己的中指。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口就疼痛一下,他就想肯定是母親有什麼事找他,趕緊回來。果然是母親要他回來。
作品關鍵字︰福報 命運 淨土宗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書籍網: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經在線閱讀,佛教手機電子書下載,佛經印刷,佛教網站建設,佛教用品,佛經結緣!
Copyright ©
站長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
投訴建議︰15600391918(同微信) 業務聯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