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修持參要五論 [管理]  [舉報
類    別︰唯識法相 作    者︰昌迦禪師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6709字
最後更新︰2010-10-28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603 本月點擊︰1 本周點擊︰1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唯識學修持參要五論

內容簡介︰
1,論傳承

唯識學是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中的一大重要學派。在《解深密經》的“分別瑜伽品”中,首次用了‘唯識’一詞,它與未見漢譯的《大乘阿毗達磨經》,同是唯識學所依據的根本經典。

現代漢地唯識學的傳播,基本分為兩路︰一條是傳統僧侶中般若學印證下的‘印證系’唯識學(是我定義的);另一條是清未民初,學者楊仁山從日本引歸中國的‘學者系’唯識學。宋代以前“八大宗派”之一原有的那個唯識宗,已在晚唐的唐武宗滅佛運動中斷了唯識宗法系傳承。

常有人爭,兩個哪個才是唯識宗?兩個是學都不是宗,是“宗”當應存留故往法系傳承,而印證系的唯識學,是從旁宗得以印證唯識相性,缺了唯識宗法脈,學者系的唯識學因世俗人條件更是無法系的事實。不論‘學者系’唯識學還是‘印證系’唯識學,都不算是唯識宗。雖然兩者都不是先唐的唯識宗,但兩者所尊從的佛教經典還都是一樣的,都是以彌勒和無著為祖,認世親為先師,並以唐.玄奘法師據“印度.護法論師系學派”所譯的經論為內容,所以,它們應歸于同一個修執考察標準。



作品關鍵字︰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