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淨其心之一︰小乘道淨心的進程 [管理]  [舉報
類    別︰綜合其他 作    者︰陳兵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7050字
最後更新︰2010-10-07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2517 本月點擊︰1 本周點擊︰2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小乘道淨心的進程

內容簡介︰
  徹底淨化自心,清除一切粗細煩惱的污染和無明的遮蔽,令心識本具的清淨光明像烈日驅散陰雲般朗然顯現,從而解脫一切痛苦,獲得圓滿的自我實現,是佛教所有修證法門的核心。心識徹底淨化的人格表征,是成佛,由人而佛,是一個心靈自我淨化、人格自我塑造的漫長進程,佛學對這一進程的必經之道、心路歷程,有明確的闡述,對淨化之心靈的特征及其妙用,有詳悉的描述。這是佛教心理學獨具的內容。



  淨化心靈的進程,按所行道、所乘交通工具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小乘、大乘、密乘三門。



  一、小乘道淨心的進程



  小乘(梵語hinayana)意謂載人到達目的地的小型車船或交通工具,是大乘佛教對部派佛教的稱呼,大乘經中一般叫“聲聞乘”、“緣覺乘”,合稱“二乘”。小乘之“小”,主要是與以普度眾生皆成佛果為宗旨的大乘相比,著重于個人超脫生死,其發心和所能達到的果境較小。據《阿含經》,小乘道的修證,因人的根器不等,有一步步漸修漸證者,也有頓悟頓證者,並非只有一條道。到部派、大乘佛教,形成了嚴整的修證次第,這種“道次第”,是一般修行者共同遵循的途徑。關于小乘道的修證次第,南北二傳佛教說法有所不同,但其內容和次第實際上大同小異。



作品關鍵字︰

本書公告︰
網上搜索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