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与人生 [管理]  [举报
类    别:学佛基础 作    者:见旆法师 管 理 员: 全文长度:1706字
最后更新:2010-10-25 文章状态:已完成 授权级别:驻站作品 首发状态:本站首发
总点击数:1415 本月点击:2 本周点击:5 收 藏 数:0
总推荐数:0 本月推荐:0 本周推荐:0  
最近章节:立言与人生

内容简介:
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即是止一恶念,断一恶行。

    
正语带来光明

  言语是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工具。儒家言:“立德、立言、立功”是为三不朽,能做到如此,则不仅能成就自己的性德,且能贡献社会,利益国家。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代表一个人的诚信与德行。善良、积极、肯定、鼓励等正面的言语可以使周遭人事物趋向光明;若是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负面言语,不仅让自己难以立足于社会中,亦带给周围的人痛苦、伤害,甚至危害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故儒家言:“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就佛法观点言,八正道中之正语是修道法门之一,正语即是由正见透过正思惟而表现于俗谛中,不仅是说正言、善言,更说宇宙人生的真理,如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尽无数众生,为迷途众生点一盏无尽明灯,照亮娑婆世界的黑暗。所以,要说就要说好话,说正语、善言,既是说法布施,又能圆满周遭事物,广结善缘。

心善则语善

  现今社会由于贪求功名、权势、财物、情色等欲望,只重表相,短视近利,道德沦丧,常见恶言毁谤、恶意中伤之语,淫乱、巧言虚伪之辞充斥于报章媒体、家庭、社会,无所不及。推究这一切乱象的根源,就在这念心用错方向,故发动于口,乃至以身行造作种种虚伪、无惭耻、伤风败俗等恶事。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茍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所以,导正心的方向要从回归人人本具的恻隐之心、慈悲之心做起。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将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恢复、提倡,使心性回归善良、真诚面;用仁义、道德作为立身处事的根本,从反省检讨自己的身口意做起,建立好的良知良能,不迷于外在的财色名食睡,进而帮助、利益他人,则人生方能走向光明道路。


口出恶言,苦报无量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恶真诚虚伪,若起心是善,是清净心,所谓“无欲则刚”,则虽是忠言逆耳,却是良药苦口;口行无畏布施,其道德正气能震撼天地,摄受众人,使人离恶就善,功德不可思议。若起心是恶,动之以口,发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纵是谄媚逢迎,颠倒是非,终将尝到恶报,故《四十二章经》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诸经要集》云:“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深重,堕三恶道中,唯得敝恶破坏眷属。”佛经亦云:“若以恶口骂詈,身死魂逝,坠堕三途。若堕地狱,割舌令自啖食;若堕饿鬼,口中蛆脓流出;若生禽兽,食啖粪秽,人怪其声;罪毕为人,面貌丑陋,口气常臭,唇齿皆缺。”这些均是说明口过之恶报还自受之真理。而口过中又以大妄语罪所得恶业最深。大妄语如未证说已证得,未成佛说已成佛等,为博取信施供养,求名闻利养等而说,不仅害人修行走错方向,更障人法身慧命,故受堕地狱的果报。是故口业为害甚重,不可不谨言慎行。


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

  佛法又云,直心是道场。直心即是当下清楚明白的这念心,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使每一念均是正念、善念。于四威仪,一切行为之中,言无虚诳,则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方能与道相应。

作品关键字:口业 正语 清净口业

本书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书籍网发布,本站网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书评]    [精华书评]    [全部书评]
发表书评: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