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一、何為綺語
綺語。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
綺語的事,就是能引發無利益的所詮義。
意樂中三,想者雖僅說為于彼彼想,然于此中,是即于其所欲說義,彼想而說,此中不須能解境故。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
綺語的想,雖然《攝抉擇分》僅僅說是“于彼彼想”,然而此處,是對所想說的意義彼想而說,這里造綺語時不須要能理解語義的對境,所以綺語究竟不需要“于對境無誤想”這個條件。煩惱是貪嗔痴中任何一種。等起是愛樂宣說無關系的迷亂話語。
加行者,謂發勤勇宣說綺語。
綺語的加行,是發起勤勇宣說綺語。“發勤勇”,即發起歡喜、勤作。
究竟者,謂才說綺語。
綺語的究竟,是才說綺語便已究竟。
下面宣說綺語七種分類︰
此復七事相應,謂若宣說斗訟競諍,若于外論或梵志咒,以愛樂心受持諷頌,若苦逼語如傷嘆等,若戲笑游樂受欲等語,若樂處眾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若說醉語及顛狂語,若邪命語。
綺語有七類︰斗訟諍競語、諸婆羅門惡咒術語、苦所逼語、戲笑游樂語、處眾雜語、顛狂語、邪命語。
ヾ斗訟諍競語︰宣說斗爭、訴訟、競爭的語言。
ゝ諸婆羅門惡咒術語︰對于婆羅門等的外道論典或者梵志咒語,以愛樂心受持諷誦(“愛樂心”三字是關鍵)。換句話說,在佛法之外能引生無義利的所有書籍、報刊、雜志、影視、網絡論壇、流行歌曲、體壇新聞等等,如果以愛樂心受持贊美、大聲朗讀、或者對他人宣說分別,都叫做綺語。如果為了辯論,為了顯示內外教的勝劣差別,為了觀察輪回的苦諦等等而宣說,不屬綺語,因為並非以愛樂心宣說的緣故。
ゞ若所逼語︰譬如遭受種種身心痛苦而發出的傷心感嘆之語等等。
々戲笑游樂語︰戲笑、游樂、愛欲等的語言;
ぁ處眾雜語︰樂于在公共場合,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等;
あ顛狂語︰宣說如醉酒般的語言,以及如顛狂者般的語言;
ぃ邪命語︰譬如為了追求名聞利養,在施主前說一些無意義的語言。
語無系屬,無法相應,非義相應者,謂前後語無所連續,若說雜染,若歌笑等,若觀舞時而發言詞。
所謂語無系屬、無法相應、非義相應,“語無系屬”就是前言後語不相關不連續;“無法相應”就是宣說雜染,《瑜伽師地論》說︰“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顯現染污的緣故,叫做非有法語,就是偏離正法的語言。);“非義相應”,就是引發無意義的言語,如歌舞戲笑等,或者觀看舞蹈時發出的言詞。
前三語過,是否綺語,雖有二家,然此所說,順于前家。
妄語、離間語、粗惡語是否屬于綺語,雖然有兩家說法,此處按前家所說,判屬綺語。
以上綺語的事非常廣大,凡是不能引生利益的話語,均屬綺語範疇。以這條來衡量,沒有以正法攝持的話語都成為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