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是非與贊嘆
    經常會有人問我對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麼看法,並要給出個評論結論,這真是讓自己哭笑不得。自己一天忙得暈頭轉向,有的時候是根本不知道某人或者某件事件是根本沒有听說過,卻讓自己來評論真是勉為其難,只能告知問的人自己孤陋寡聞,實在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事情。因為自己定下的功課常常都不能按時完成,實在沒有精力去顧及那些是是非非,何況自己從佛法里學到的是如何去贊嘆,還沒有學過如何去評論是非。

    無始以來我們被無明驅動,做了很多沒有意義甚至是錯誤的事情︰我們的身體常常是在胡作非為;嘴巴常常是在胡說八道;思想常常是在胡思亂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那里有評論事物的能力?我們對自己的了解都少得可憐,對事物的全面性能有多少了解?想想就會全身毛豎,趕緊照顧自己!讓自己守好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修好十善(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希望來生不要墮落。

    很多人對佛教只是認識到一切空、畢竟空,認為人生一了百了,最後不過是一場夢,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因為般若空觀是不二的法門,在我們學習真相的時候的確會知道人生不過是一場夢,但是在還沒有有醒來的時候這個夢卻是實實在在的。無論是醒了或者沒有醒來,一切是事物是按照因果規律發展的。現在種下的因,必然會有結果的一天,只是醒來了的人會安心地去面對,而我們還沒有醒來的人就可憐了,只能隨其而轉。為此,我們學佛首先就要深信因果,不要隨便去評頭論足參與是非,要不然將來落到三涂八難是很可怕的。

    我們出家人的生活道場所叫阿蘭若處,漢語的意思就是無諍之處或者說是寂靜之處。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呢?因為在這樣的地方沒有必要講話更無須參與評論與是非,很適合我們安心地用功。在這種場所所做的佛事無非是把評論與是非轉換成贊嘆,使我們能夠做到身、口、意三業勤為佛事,行、住、坐、臥四儀皆是道場,使大眾能容易地做到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六祖壇經里的《無相頌》這樣講“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就是叮囑我們修道的人要與是非隔絕。因為參與是非是障礙我們修道的最大敵人,是阻礙我們修道的絆腳石,是隔絕我們與道相應的銅牆鐵壁。五祖弘忍在四祖道信座下就是遠離是非之地,白天勤于體力勞動,晚上專心坐禪觀想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東山法門,成為一代宗師。

    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第二個就是贊嘆如來,可見贊嘆是我們必需學習去做的。《行願品》里這樣寫的︰“言稱贊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所以在我們還沒有成就以前不去參與評論是非而是應該去贊嘆,贊嘆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贊嘆自然、贊嘆朋友、贊嘆眾生、贊嘆所有能贊嘆的。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的成績往往是被贊嘆出來的,是父母師長朋友的贊嘆使我們做得更好。

    當然正常的評論是需要的,但應適量與適時,而且應該是對事物的情況非常了解的時候才可以加于評論,其目的也是要贊嘆事物、贊嘆如來,促進事物向善的方向進展。對自己則需要“吾自每日三省其身”。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樣才能鞭策自己,讓自己更快地成長。所以應該知道如果被他人批評是一件好事情,應該感恩他,因為是他促進了你的進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不足。即使是對自己無中生有的評頭論足,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的處事態度來處理,更有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