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大德精彩開示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舍棄’。我們不是以欲望來禪坐,而是為了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永遠有也找不到。

    惟有當你能夠使你的心超越樂與苦時,才會尋找到真實的平靜,那才是真正的平靜。

    無論你多喜歡某件東西,你都應該反觀它是不穩定的(無常的)。

    你說︰「別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夠阻止會破碎的東西不破嗎?如果它現在沒有破,它未來也會破;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別人也許會;如果別人不打破它的話,也許雞會啊!佛陀說,去接受這個事實,他洞澈了這些事物的真相,視這個杯子如已破碎了。不論你何時使用這個杯子,都應該反觀它已經破碎了。

    你了解這點嗎?

    佛陀所了解是︰他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見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時間到了,就會破碎。

    增長這種的了解,利用這個杯子,好好照顧它,直到有一天它從你手中脫掉,碎了。沒事。

    為什麼沒事呢?

    因為在它還沒破碎之前,你已看到它碎了。

    有時候,當你托缽回來,會在食用前先做觀想,可是你定不下心來,你的心像瘋狗一樣,口水一直流,實在餓的要命。

    有時你甚至都不觀想,就狼吞虎咽起來,那便更是個禍害。

    如果心不靜下來和耐心點的話,你就將缽給推開,不要吃。

    訓練你自己,激勵你自己,那就是修行。

    你必須訓練自己,不論你決定在什麼時候起床,那麼,時間一到就馬上起床。

    有時你會做不到,在你一醒過來,就告訴自己︰“起床!”而卻一動不動。

    你必須向自己說︰“一、二、三,假如數到三我仍起不來,就墮地獄!”

    你必須這樣來訓練你自己,當你數到三時,你一定會起來,因為你害怕墮地獄。

    如果你見不到苦,就不能了解苦,如果不了解苦,就不能解除苦。

    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有苦。即使你坐飛機逃避,它也會和你上飛機;假使你潛入水底,它也會跟你潛入水底,因為苦就在你里面。

    在這世上的一切眾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沒有別的了,只有苦在干擾心。

    學習法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摧毀這個苦。

    如果苦生起,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認識它,不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意志力、財富和地位來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假使我們不徹底了解苦和苦的起因,無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自己的行為、思想或世間的財富來和它交易,都是沒有辦法的。

    惟有透過清明的認知和覺醒,透過知道它的真相,苦才會消失。

    我的新弟子最大的問題是,對一切事物都有想法與意見——關于自己、關于修行、關于佛陀的教導。

    很多來到這兒,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富有的商人,或大學畢業的老師或政府官員。他們的心充滿了對事物的意見。他們太聰明了,以致不听別人的話。

    就好象杯子里的水,如果杯子裝滿了骯髒、發臭的水,那是沒有用的,惟有將舊的水倒掉之後,杯子才會有用。

    你必須空掉有意見的心,那麼你才能明了。

    佛陀知識不是世俗知識,而是超越世俗的知識,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向。

    當國王進入佛門時,都必須舍棄他以往的身份,不能帶著他世俗的事物到出家生活里來耀武揚威,不能帶著他的財富、身份和地位到出家生活里來。修行所關切的是舍棄、放下、根除、止息——你必須了解這一點。

    教育程度不高,世俗知識知道不多的人較易于修行。

    你必須除去你的聰明才智,如果你認為你比別人優越,你只會痛苦而已。

    你會以為森林中的一棵小樹和其他樹的高度和直度不一樣而苦惱嗎?

    這是很愚痴的。不要評論他人,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不須去背負期望他們都全部改變的負擔。

    如果我們依真理來看,不故意美化它的話,我們會看到那身體內部,真是可悲和令人厭煩,于是厭離心就會生起。

    這種厭離的感覺,並不是說我們仇恨這個世間或任何事物,而是我們的心逐漸清明,逐漸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