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禪譯經的曇摩蜜多
曇摩蜜多(公元355-442年),華言法秀,傳禪譯經的梵僧。 賓人。梁《高僧傳》卷三說他年七歲,“神明澄正,每見法事,輒自然欣躍”其親愛而異之,遂命出家。及長,屢從明師,博通經論,尤精禪法。他生而連眉,故世稱“連盾禪師”。有志弘化,乃游歷諸國。及至龜茲(今新疆境內),受王厚遇。更至敦煌,于曠野修精舍,殿堂池閣,備極莊嚴。後適涼州,又于公府,改建堂宇,“學徒濟濟,禪業甚盛”。蜜多每以江左為王都所在,亟欲前往弘化,乃于宋無嘉元年(公無424年)輾轉入川。旋即順江東下,出三峽,止荊楚,曾于長沙寺造立禪閣。後至京師(今南樂),住中興寺。不久,移錫抵洹,譯出禪經等多部。他道聲素著,聞名遐邇。既抵都城,受到尊重,宮中帝、後、太子及公主,無不設齋供養。會稽太 ,正信佛法,以護持三寶為己任,尤喜禪悅,敬重蜜多。乃請與同游,于鄖縣(今浙江鄞縣東)建塔立寺。其地原多信巫術,經蜜多宣化,皆歸正信。他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還建業,止定林下寺。性喜山水,每嘆下寺基構臨澗,地勢低側。乃更擇高地,營建定林上寺。于是“息心之眾,千里來集”戶蜜多于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卒,世壽八十有七。
曇摩蜜多來自 賓,雖旨在弘禪,然亦翻譯經典。據唐智升《開元釋教錄》卷五載蜜多譯經共十二部十七卷,其名稱及卷數如下︰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觀虛空戚菩薩經》一卷、《蒙腋經》一卷、《諸法勇王經》一卷、《轉女身經》一卷、《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新無量壽經》二卷、《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佛升忉天為母說法經》一卷、《觀無量壽佛經》一卷、《禪秘要經》五卷。
上述譯經中,禪經只有兩種。有趣者,其中有《轉女身經》一卷,內容是佛為無垢光女說轉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種種之苦惱。大乘佛教中有女身不能成佛說。女性成佛,必須轉根。敵《轉女身經》又名《轉女成佛經》。
曇摩蜜多來華,沿途建寺弘禪。在敦煌、涼州、荊楚、鄖縣、建業,皆建有寺院,作為弘揚禪法之據點。故《開元教錄》卷五說他飄常以禪道教授學徒。凡所歸投,不遠千里;四輩遠近,皆號大禪師焉”。
此外,蜜多尚充滿神奇色彩。梁《高僧傳》卷三(《開元釋教錄》卷五同)謂他至龜茲之前,龜茲王夢神人告知曰:“有大福德之入明當入國,汝應供養”。次日蜜多果至,王親自郊迎,延請人宮,從其受戒,並作四事供養。及蜜多有離志,據說神人又降夢于王,謂“福德人舍王去矣”。此均為傳說之記載,非出自蜜多之口。
曇摩蜜多,“沉邃有慧解,儀軌詳整”,德高望重,士庶歸仰他既傳禪,又譯經,受到當時朝野入士取重。田此可見其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