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一行(公元673-727年)。天文、歷法學家。巨鹿(今屬河北)人。俗家姓張,名遂。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他是唐朝初年襄州(今湖北襄陽)都督剡國公張公謹的後裔。少年時代即聰明過人,且有老成之風。宋《高僧傳》卷五說他讀書一遍,即能背誦,其記憶力之弧實屬罕匯年近二十,博覽群籍,尤精經史、歷象、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他就著有《大衍玄圖》和《義決》,用以解釋楊雄的《太玄經》,得到尹崇(藏書家)的推崇。
一行所處的時代,正是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侯。武氏的佷兒武三思,品質很壞,想拉攏一行。一行為了擺脫他的糾纏,乃到嵩山從著名禪師普寂出家。普寂有友,姓盧,名鴻,很有學問,受托寫一篇序贊邑社的文章,要找人在寸拎上念。盧鴻將文章放在幾案上,對普寂說:“某為數千百言,況其字僻文古,請求朗俊者宣之,當須面指,摘而授之”。普寂當即叫一行。一行來後,從幾案上拿起那篇文章看了一遍,便微笑地將文章仍放在原處。的這一舉動,引起了盧鴻的不滿,認為他太輕薄。大會開始時,行奉師命在大會上念盧鴻寫的文章,一規誤,使盧鴻惑到十分驚奇,睜大雙眼直看著一行,輔是贊嘆不已。然後他對普寂說︰“非君所能教導也,當縱其游學”。這樣,一行便獲得其師普寂的許可,離開了嵩山。
一行離開嵩山之後,先到當陽玉泉寺從悟真學律,後又至天台山國清寺從一位隱名老僧學算術。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他被玄宗召到京城,協助善無畏譯經。玄宗問他︰“師有何能”?一行答:“略能記覽,他無所長”。玄宗當即命人取來宮中藏書,一行看了,便將書合上,背誦給玄宗听。玄宗當即下榻作禮曰︰“師實聖人也”。從此以後,玄宗就經常召見他,詢問治國興邦之道,對他十分敬重。
一行進京的任務,除協助善無畏譯經之外,還要整理歷法。他經過數年的努力,編成了《開元大衍歷經》。終因勞成疾,于開元十五年去世,世壽五十有五。玄宗謚為“大慧禪師”。
一行死後,由張說整理他有關歷書和天文方面的遺著,其中包括《長歷》三卷、《歷議》十卷、《成立法》十二卷、《天竺九執歷》一卷、《古今歷書》(即《歷草》)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共計五十一卷,總名稱為《開元大衍歷》。
一行關于《大衍歷》的編著是他理論方面的成就。作為一位科學家,還應有實踐。他的實踐是根據自己的理論,制造觀測天體的儀器。他與梁令瓚合作,觀測儀器制成了。他們首先用銅鐵鑄成了測量星宿運動和考察月球運行規律的黃道游儀。後來又改進了渾天儀。此種渾天儀,自古就有,但比較落後,經過一行和梁令瓚的改進,這種儀器就更加先進了。關于這種科學上的成就,《舊唐書.天文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一行在歷書和天文學方面的成就,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嘉許。
一行是僧人,在天文學上有那麼大的成就,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少見的。他在佛學上的成就,也十分引人注目。根據有關史書記載,他在佛學方面,有以下著述:
《掇調伏藏》十卷、《釋氏系錄》一卷、《大日經疏》、二十卷、《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一卷、《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執》一卷、《曼殊窒利焰曼德之萬愛秘術如意法》一卷。
從一行的上述佛教著述看,他是一位密宗信徒。《大日經疏》是他的代表作,為漢傳密宗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曾師事善無畏和金剛智,從他們學習金、胎二界密法和灌頂,成為大阿 黎,在漢傳佛教密宗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影響,但他的出名主要還是在天文、歷法方面,這是舉世公認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