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節錄)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四種三昧皆修念佛破障道罪
四三昧為第五停心也。此四三昧,皆修念佛破障道罪。自有人數息,覺觀不休。若念佛,若稱佛名,即破覺觀,帖然心定。故《普門品》雲︰“若有眾生多于貪欲,常念觀音,即便得離。”破根本無明。《淨名》雲︰“一念知一切法,是為坐道場。”皆是念佛法門也。
常行,出《般舟》,諸佛倚立現前,睹法界佛也。
常坐,出《文殊問般若》,系緣法界,一念法界,而念佛也。
半行半坐,出《方等》、《法華》,如是作已,卻坐思惟諸佛實法。《法華》雲︰“當成就四法︰一為諸佛護念”雲雲。此語初心行人,久行道者,如安樂行,常好坐禪,在于閑處,修攝其心。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作是懺悔,名大懺悔雲雲。
非行非坐,通四法︰一通眾經;二通諸善;三通諸惡,如賢者軍戎、家業等,不妨用心;四通無記,行住坐臥語默,皆是摩訶衍,以不可得故。(《四念處》卷四)——
•節錄自《大正藏》電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