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21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21

    【九十六種外道】佛陀住世前後,印度出現許多反婆羅門的沙門集團,後來佛教稱之為外道,又稱為九十六種異道。九十六種之說,諸經論有不同異說,一般說法,認為六師外道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刪夜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馱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六師,各有十五弟子,合六師總計為九十六人,故稱為九十六種外道。

    【九上緣惑】九種緣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見苦所斷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疑、無明,及見集所斷的邪見、見取見、疑、無明等九種。即十一遍行中,除身、邊二見外之九種。此九種于緣上之中且約界說,或唯緣一界,或合緣二界,故《品類足論》卷五謂︰有諸隨眠為欲界系緣色界系、緣無色界系、緣色無色界系,為色界系緣無色界系。《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則謂,欲界煩惱除無明、見、疑之外,不能緣上地為境,此無明等雖亦能緣上地,然彼不能親緣上地如緣自地。小乘、雜集論等亦謂除此九之外,其余貪、嗔、慢等不能上緣,唯識則謂此等亦得緣上地,見《成唯識論》卷六。

    【九心輪】心對某一對象之一作用有九種,連續不斷,循環如輪,稱為九心輪。此九種作用為︰一、有分心,即未接觸對象以前,毫無知覺思惟之心。二、能引發心,即對對象能起強烈作用之心。三、見心,對對象起見、聞、嗅、味等六識之心作用。四、等尋求心,判斷對象有無價值之心作用。五、等貫徹心,洞悉對象價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對象之價值後,而能以語言表達之心作用。七、勢用心,根據前心之決定,進而對對象采取行動之心作用。八、返緣心,動作既興,將欲休廢時,遂復返緣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還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雖分為九種,然除見心通六識外,余者無非是意識之作用。見《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九地】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依禪定三昧的深淺,色界、無色界又各分為四禪天、四無色天,與欲界共立九種有情的住地,此稱為九地或九有——即九種生存的處所。

    九地為︰一、欲界的五趣雜居地,為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雜居之所。二、離生喜樂地,為色界的初禪天。三、定生喜樂地,為色界第二禪天。四、離喜妙樂地,為色界第三禪天。五。舍念清淨地,為色界的第四禪天。六、空無邊處地,為無色界的第一天。七、識無邊處地,為無色界的第二天。八、無所有處地,為無色界的第三天。九、非想非非想處地,為無色界第四天——即有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