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40
    八識緣境,前五識量度之境,是根塵相對的而生識的直接感覺,此時無分別心,不雜名言,所以是現量。例如眼識緣色,唯緣青黃赤白四實色,不緣長短方圓之假色、及取舍伸屈之形色。但當五俱意識生起,有了分別,就墮入比量或非量了。第六識通于三量,在五俱意識初起剎那,也是現量,第二念就有了分別,即是比量或非量。第七識唯緣第八識的見分執為自我,唯是非量。第八識緣根身、器界、種子,唯是現量。

    【三解脫門】指得解脫到涅的三種法門。略稱三解脫、三脫門,即空、無相、無願三門。一、空解脫門︰觀一切法皆無自性,由因緣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達,則于諸法而得自在。二、無相門︰又稱無想門。謂既知一切法空,乃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若能如此通達諸法無相,即離差別相而得自在。三、無願門︰又作無作門、無欲門。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于三界無所願求;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若無生死之業,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三解脫門乃依無漏之空、無相、無願等三昧而入,此三昧猶如門戶之能入解脫,故稱三解脫門。見《俱舍論卷》二十八。

    【三業】業為造作、行為,行為有身、語、意三行,此三種行為對未來的影響,就稱為三業。一、身業,指身所作及無作之業,有善有惡,若殺生、偷盜、邪淫等為身惡業;若不殺、不盜、不淫,即為身善業。二、語業,指口所作及無作之業,有善有惡,若妄語、兩舌、惡語、綺語等為口惡業;若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綺語則為口善業。三、意業,指意所起之業,有善有惡,若貪欲、嗔恚、邪見等為意惡業;若不貪、不嗔、不邪見則為意善業。此外,另有非善非惡、無感果之力的無記之身、口、意三業。見《大毗婆沙論》卷一一三。

    【三業假實】身、語、意三業,在唯識學上有假、實之分。身、語二業有假實二種,意業唯為實之一種。即︰身業之假法︰為取舍伸屈等身形之表色,此攝于十二處的色處中。語業之假法︰為音聲之屈曲,此攝于十二處的聲處中。意業唯實無假。

    【三摩地】梵語samadhi,為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地。意譯為等持、正定、正心行處。即遠離賦戀艟  淖ㄗ∫瘓持  褡饔謾HΦ氐撓鏌逯畽啵 粲謁狄磺杏脅恐校   蟺胤ㄖ 唬 胍磺行摹 乃ㄏ嚶Γ ㄓ詼 か  嗤ㄓ諫啤 瘛ぐ藜侵 裕 薇 濉<凍晌ㄊ堵邸肪砦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