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58
    【五境】又名五塵,即色、聲、香、味、觸五法,指為五根所取的五種客觀對境,亦為五識所緣的五種境界。即︰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等五境。若加上意根對象的法境,則為六境。五境使人起煩惱,污染心性如同塵埃,故又稱五塵。

    【五蘊】是世間五類現象的總稱。佛陀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種因素條件集合而成的。而五蘊,即是構成我們的存在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五項因素。這五類因素則為色、受、想、行、識,總稱為五蘊。五蘊即︰一、色蘊,泛指宇宙間一切物質現象,亦包括我人的身體。二、受蘊︰我人的感受作用,感覺或單純的感情。三、想蘊︰我人的思想、概念,或心中浮現的形象,或表象作用。四、行蘊︰行是造作,也包括我人的意志、意念及行為。亦指受、想以外,心識的一般作用。五、識蘊︰識是認識作用,此在唯識學上稱為了別作用。

    【五識】即五種心識。唯識宗立八心王,前五識為眼、耳、鼻、舌、身,這是有情的五種感覺器官,是依于眼等五根,而生出的五種認識作用。這五識是︰一、眼識︰依于眼根,緣色境所生起的了別認識作用。二、耳識︰依于耳根,緣聲境所生起的了別認識作用。三、鼻識︰依于鼻根,緣香境所生起的了別認識作用。四、舌識︰依于舌根,緣味境所生起的了別認識作用。五、身識︰依于身根,緣觸境所生起的了別認識作用。

    【五識王所相應】前五識是心王,心王生起,必有心所相應。與前五識相應的心所,各各有三十四個,即《八識規矩頌》中所稱︰‘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痴’。也就是與前五識相應的心所,各各有遍行心所五個、別境心所五個、善心所十一個、中隨煩惱心所二個,大隨煩惱心所八個,及根本煩惱中的貪、嗔、痴三心所,共為三十四個。

    【五識所依】識之生起,必有所依,前五識之生起有四種依,若缺任何一種,五識則不生起,此四種依為︰一、同境依︰謂依于眼、耳、鼻、舌、身、五色根,此五根與五識共取現境,曰同境依。二、分別依︰謂依于第六識,前五識任何一識生起,意識與之同時生起,與前五識同緣色、聲等境,而生起了解分別作用,曰分別依。三、染淨依︰謂依于第七識,第七識與‘四煩惱常俱’,是染污識,前五識亦由此識染污而成有漏。前五識本來無染,但以無始以來受第七識影響,亦成有漏,故此第七識是染淨依。四、根本依︰謂依于第八識,第八識是根本識,前五識依第八識而得生起,故以第八識為根本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