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劃)12
    【色法】為‘心法’的對稱,一切諸法,分為蘊、處、界三科,而以五蘊為基礎。五蘊再加以歸納,只是色、心二法。所謂色法,廣義言之,是物質存在的總稱,泛指有質礙性之物,即佔有一定空間,具有自他互相障礙,及會變壞之性質者。如果以‘五位百法’為一切萬法分類,則可分為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等五位。其中色法,在五蘊分類中稱為色蘊,心法稱為識蘊。唯識宗的五位百法中,將色法分為三類十一種︰即一、眼、耳、鼻、舌、身五根。二、色、聲、香、味、觸五境。三、無表色。在五位百法中,色法在心法、心所法之後,乃因其不能獨立生起,而僅為前二者的變現之故。

    【色法分類】色法的分類,各家所說不一,簡介三家如下︰一、成實宗的分類︰成實宗為小乘空宗,分色法為十四種,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地、水、火、風四大。二、俱舍宗︰俱舍宗為小乘有宗,分色法為十一類,即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及無表色。三、大乘唯識宗分色法為十一類,即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及法處所攝色。

    【色界】色界為三界之一,有淨妙之色質的器世界及其眾生的總稱,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的住處。此界的眾生雖離淫欲,不著穢惡的色法,然尚為清淨微細的色法所系縛,故為別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無色界,而稱色界。此界之天眾無男女之別,其衣服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淺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禪天)。初禪諸天總稱為離生喜樂地,二禪諸天總稱為定生喜樂地,三禪諸天總稱為離喜妙樂地,四禪諸天總稱為舍念清淨地。關于色界四禪天眾生所居之處、身量、壽量,見《長阿含經》卷二十所載。

    【色相非心難】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五難。外人問︰色法是有質礙的,識是無質礙的。如果色法也是以識為其本體,為什麼在緣境的時候,似有色相顯現,前後一類堅住,無有變異亦無間斷,多時相續呢?論主答︰這是無始以來,名言燻習的勢力所生起之故,可以給雜染、清淨等法作為依托的處所。如果沒有這個依托的處所,也就沒有顛倒的迷執,當然也就沒有染雜法及清淨法。因此諸識緣境,也有似色相的顯現。這好像《攝大乘論》上的頌文︰‘亂相及亂體,應許為色識,及與非色識,若無余亦無。’此頌的意思是說︰無論是所變亂相的色相,及能變亂識的心體,都是前面所說的色相和心識;假使沒有所變的亂相,也就沒有能變的亂識;沒有能變的亂識,也就沒有其余的亂相。所以,亂相、亂體、能變、所變,都不離識。見《成唯識論》卷十,參閱唯識九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