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劃)82
    【救護眾生離眾生迥向】菩薩修行歷經四十一階,此為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薩,上求菩提,下度眾生,救護眾生離眾生相,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參閱‘十回向’條。

    【害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害者損害,心無悲愍損害有情,是不害之反。《成唯識論》曰︰‘雲何為害,于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謂有害者逼惱他故。’

    【悔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悔又名惡作,對于先所作的事生起悔心。《成唯識論》曰︰‘悔謂惡作,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故。’即對已作惡事追悔,就是善性;對已作善事追悔,就是惡性。悔能令心悵怏不安,故有障礙止(觀)的作用。

    【眠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眠即睡眠,該遠蛔栽冢  現腔邸!凍晌ㄊ堵邸吩唬骸 呶剿 擼 釕聿蛔栽冢 諒暈 裕 瞎畚 擔 剿 呶簧聿蛔栽冢 募 劣,一門轉故。’睡眠之時,心極劣,身無力用,故有障礙(止)觀的作用。所以適度睡眠是為善法,過度睡眠是為惡法。見《成唯識論》卷六。

    【病苦】八苦之一。即眾生病時,身、心所受之苦惱。依《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八之說,病能損壞可愛安適,故稱病苦。蓋病之發有四大不調,又有因四大不調而生四百四病之說。據《五王經所》載,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大不調,則舉身沉重;水大不調,則舉身脹腫;火大不調,則舉身蒸熱;風大不調,則舉身僵硬。諸此百節苦痛,猶被鞭笞,氣力虛竭,坐起須人,目不見色,耳不聞聲,心懷苦惱,言輒悲哀,甘美飲食,入口皆苦;凡此皆為大苦。《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說病苦有五相,即︰一、身性變壞,二、憂苦增長多倍,三、于可意境不喜受用,四、非其所欲之不可意境而強受用,五、能令命根速離壞。參閱‘八苦’條。

    【回向】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諸經論有關回向之說甚多,慧遠的《大乘義章》卷九,分回向為三種︰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種德。二、眾生回向,念眾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願以與他。三、實際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實法性。

    【迷悟】為惑業所纏縛,稱作迷;解脫惑業,了知真理,稱作悟。佛教旨在引導眾生轉迷成悟,由凡夫趣向佛果。迷則輪回轉生,悟則解脫涅。迷與悟實為一體兩面,非異非一。如途中見繩,誤以為蛇,此即迷;後知所見非蛇,而系繩索,此即悟。繩初後無別,只因見者迷悟,乃有繩、蛇之別,此即禪家所謂‘迷悟不二’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