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劃)158
    【隨所生所系】此指第七末那識的系屬而言。第七末那識以第八阿賴耶識為所依,第八阿賴耶識亦以第七末那識為所依,這二者是互相為依,恆時同俱。第八阿賴耶識是輪回的主體,以業力的牽引,在三界九地、四生六道中流轉。而末那識系屬于阿賴耶識,前者生何界何道,它便系屬于何界道,它自己是作不得主的。

    【隨眠】為煩惱的異名,煩惱隨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的狀態;其活動狀態微細難知,與對境及相應之心、心所相互影響而增強,以其束縛我人,故稱為隨眠。此有貪、嗔、慢、無明(痴)、見(惡見)、疑等六種,稱為六隨眠(六根本煩惱)。其中,惡見復分為身、邊執、邪、見取、戒禁取等五見,稱為十隨眠。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修唯識行,十回向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薩,以手足身命妻子珍寶等內外財,施與眾生,以身代眾生苦,堅固安住自性功德,回向是等諸善功德,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除滅大苦。參閱‘十回向’條。

    【隨惑】又稱枝末惑,與本惑相對而言。亦稱隨煩惱,《成唯識論》謂隨煩惱指六種根本煩惱外之二十種隨煩惱,又分為三類,即小隨煩惱,中隨煩惱,大隨煩惱,合稱‘三隨煩惱’。見《成唯識論》卷六。

    【隨煩惱心所】是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的第五位,此又名隨惑,是隨根本煩惱而生起的煩惱。隨有三義,一者自類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諸染心。隨煩惱心所二十個,分為小隨、中隨、大隨三種。小隨煩惱十個、中隨煩惱二個、大隨煩惱八個。小、中、大的分別,以三義俱備者名大隨,兼具二義者(自類俱起、遍不善性)名中隨。于不善心中各別而起者稱小隨。小隨煩惱計有十種,曰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x。其發生作用面最小,而行相粗猛,于不善心中,各別生起。中隨煩惱有二種,曰無慚、無愧,其發生之作用範圍較小隨煩惱為寬,具有自類俱起,遍不善心二義,故曰中隨。此二者,對自己所犯的過惡不感到羞恥,是其共同點;而慚者‘輕拒賢善’,愧者‘崇重暴惡’,是其相異點。大隨煩惱有八種,曰掉舉、賦痢 恍擰 傅  乓蕁が 睢か 搖 徽  浞か饔梅段[罟悖 閿凶岳嗑閆穡 椴簧菩裕 櫓釗拘娜澹 試淮笏娣襯鍘<凍晌ㄊ堵邸肪 br />
    【隨說因】為十因之一。《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謂于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惑業系縛與不系縛之法,隨所見聞覺知而起諸言說。能說之語為所說之因,此持業釋。亦即由有‘名’而有‘想’,由有‘想’而起‘語’,由‘語’而有‘言說’;此中,‘名想’與‘語’,即是隨說因。簡單的說,能說是所說之因,隨所見所聞事物的名稱,引起人的思想,由思想引起言說。《大乘義章》卷四載世界萬有皆依賴名稱言說,方有種種事相差別,故稱隨說因。參閱‘十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