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俱薩羅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行人間。至俱薩羅 少/兔]婆提婆羅門村北。止宿尸舍婆林中。
時。有婆羅門名究羅檀頭。止 少/兔]婆提村。其村豐樂。人民熾盛。園觀浴池。樹木清觥2ㄋ鼓渫跫捶獯舜逵刖柯尢賜菲怕廾擰R暈 蠓幀4似怕廾牌呤酪牙錘改剛嬲 2晃 酥 ⑴R煆 糠硭型 V種志 榫︿芊 e。世典幽微靡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候吉凶.祭祀儀禮。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時。婆羅門欲設大祀。辦五百特牛.五百 牛.五百特犢.五百 犢.五百 羊.五百羯羊。欲以供祀。
時。 少/兔]婆提村諸婆羅門.長者.居士聞沙門瞿曇釋種子出家成道。從俱薩羅國人間 行。至 少/兔]婆提村北尸舍林止。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他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如此真人。應往覲現。今我等寧可往共相見。作此語已。即便相率。出 少/兔]婆提村。隊隊相隨。欲詣佛所。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在高樓上。 見眾人隊隊相隨。顧問侍者。彼諸人等。以何因緣隊隊相隨。欲何所至。
侍者白言。我聞沙門瞿曇釋種子出家成道。于俱薩羅國 行人間。詣 少/兔]婆提村北尸舍婆林中止。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他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此村諸婆羅門.長者.居士眾聚相隨。欲往問訊沙門瞿曇耳。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即仁陶摺H晁儷治疑 M 鎦釗搜浴G淶刃 P氪 彝 5憊簿鬩梟趁踫年肌 br />
時。彼侍者即承教命。往語諸人言。且住。須我往到。當共俱詣沙門瞿曇所。
諸人報使者言。汝速還白婆羅門。今正是時。宜共行也
侍者還白。諸人已住。言。今正是時。宜共行也。時。婆羅門即便下樓。出中門立。
時。有余婆羅門五百人在中門外坐。助究羅檀頭施設大祀。見究羅檀頭。皆悉起迎問言。大婆羅門。欲何所至。
報言。我聞有沙門瞿曇釋種子出家成道。于俱薩羅國人間 行。詣 少/兔]婆提村北尸舍婆林。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人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如此真人。宜往覲現。諸婆羅門。我又聞瞿曇知三種祭祀.十六祀具。今我眾中先學舊識所不能知。我今欲大祭祀。牛羊已備。欲詣瞿曇問三種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得此祭祀法已。功德具足。名稱遠聞。
時。五百婆羅門白究羅檀頭言。大師勿往。所以者何。彼應來此。此不應往。大師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之所輕⑴H舫紗朔ㄕ摺1擻 創恕4瞬揮σ璞恕 br />
又言。大師異學三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e。世典幽微無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相吉凶.祭祀儀禮。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顏貌端正。得梵色像。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戒德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所言柔和。辯才具足。義味清淨。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
又大師為眾導首。弟子眾多。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常教授五百婆羅門。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四方學者皆來請受。問諸技術祭祀之法。皆能具答。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恭敬供養。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富有財寶。庫藏盈溢。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又大師智慧明達。所言通利。無有怯弱。成此法者。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大師若具足此十一法。彼應詣此。此不應詣彼。
時。究羅檀頭言。如是。如是。如汝等言。我實有此德。非不有也。汝當復听我說。沙門瞿曇所成功德。我等應詣彼。彼不應來此。沙門瞿曇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之所輕⑴1順紗朔ㄕ摺N業扔σ璞恕1瞬揮 礎S稚趁踫年佳彰捕甦 3 x利種。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生尊貴家。出家為道。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此。又沙門瞿曇光明具足。種姓真正。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生財富家。有大威力。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
又沙門瞿曇具賢聖戒。智慧成就。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善于言語。柔軟和雅。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為眾導師。弟子眾多。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永滅欲愛。無有卒暴。憂畏已除。衣毛不豎。歡喜和。見人稱善。善說行報。不W嗟饋3紗朔ㄕ摺N矣σ璞恕1瞬揮 礎S稚趁踫年汲N ㄋ鼓渫跫捌可懲趵窬垂┬ 3紗朔ㄕ摺N矣σ璞恕1瞬揮 礎S稚趁踫年嘉 匈ケ捩堵奩怕廾爬窬垂┬ R轡 篤怕廾牛 諂怕廾牛 值縷怕廾牛 蹤コδ啥狄 庸Q垂┬ 3紗朔ㄕ摺N矣σ璞恕1瞬揮 礎 br />
又沙門瞿曇為諸聲聞弟子之所宗奉禮敬供養。亦為諸天及諸鬼神之所恭敬。釋種.俱梨.冥寧.跋 .末羅.甦摩皆悉宗奉。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歸五戒。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沸伽羅娑羅婆羅門等受三歸五戒。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弟子受三歸五戒。諸天.釋種.俱梨等。受三歸五戒。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
又沙門瞿曇所 行處。為一切人恭敬供養。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所至城郭村邑。無不傾動恭敬供養。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所至之處。非人.鬼神不敢觸嬈。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所至之處。其處人民皆見光明。聞天樂音。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所至之處。若欲去時。眾人戀慕。涕泣而送。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
又沙門瞿曇初出家時。父母宗親涕泣戀恨。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少壯出家。沃釷魏茫 舐恚 Τ擔 逵 蟆3紗朔ㄕ摺N矣σ璞恕1瞬揮 礎S稚趁踫年 巫 滯蹺弧3黽倚薜饋H羝湓詡搖M跛奶煜隆M沉 裎鎩N業冉允簟3紗朔ㄕ摺N矣σ璞恕1瞬揮 礎 br />
又沙門瞿曇明解梵法。能為人說。亦與梵天往返語言。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明解三種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宿舊所不能知。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三十二相具足。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又沙門瞿曇智慧通達。無有怯弱。成此法者。我應詣彼。彼不應來。彼瞿曇來至此 少/兔]婆提村。于我為尊。又是貴客。宜往覲現。
時。五百婆羅門白究羅檀頭言。甚奇。甚特。彼之功德乃如是耶。若使瞿曇于諸德中成就一者。尚不應來。況今盡具。宜盡相率。共往問訊。
究羅檀頭言。欲行者。宜知是時。
時。婆羅門即嚴駕寶車。與五百婆羅門及 少/兔]婆提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前後圍繞。詣尸舍婆林。到已下車。步進至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時。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或有禮佛而坐者。或問訊而坐者。或有稱名而坐者。或有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眾坐已定。究羅檀頭白佛言。欲有所問。若有閑暇得見听者。乃敢請問。
佛言。隨意所問。
時。婆羅門白佛言。我聞瞿曇明解三種祭祀及十六種祭具。我等先宿耆舊所不能知。我等今者欲為大祭祀。已辦五百特牛.五百 牛.五百特犢.五百 犢.五百 羊.五百羯羊。欲以祭祀。今日顧來。問三祭法及十六祭具。若得成此祀者。得大果報。名稱遠聞。天人所敬。
爾時。世尊告究羅檀頭婆羅門曰。汝今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婆羅門言。唯然。瞿曇。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究羅檀頭曰。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x利王。水澆頭種。欲設大祀。集婆羅門大臣而告之曰。我今大有財寶具足。五欲自恣。年已朽邁。士眾強盛。無有怯弱。庫藏盈溢。今欲設大祀。汝等說祀法斯何所須。時。彼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大王。如王所言。國富兵強。庫藏盈溢。但諸民物多懷惡心。習諸非法。若于此時而為祀者。不成祀法。如遣盜逐盜。則不成使。大王。勿作是念言。此是我民。能伐能殺。能呵能止。諸近王者當給其所須。諸治生者當給其財寶。諸修田業者當給其牛犢.種子。使彼各各自營。王不逼迫于民。則民人安隱。養育子孫。共相世幀 br />
佛告究羅檀頭。時。王聞諸臣語已。諸親近者給其衣食。諸有商賈給其財寶。修農田者給牛.種子。是時人民各各自營。不相侵惱。養育子孫。共相世幀 br />
佛言。時。王復召諸臣語言。我國富兵強。庫藏盈溢。給諸人民。使無所乏。養育子孫。共相世幀N醫裼 璐簞搿H晁奠敕ㄏォ嗡 搿V畛及淄酢H縭恰H縭恰H繽跛 怠9 槐 俊?獠賾 紜8 釗嗣瘛J蠱湮薹ΑQ 鈾鎩9蠶 世幀M跤 胝摺?捎 m仁怪 J薄M跫慈緋佳浴H胗 m取N夜 槐 俊?獠賾 紜6嚶脅票ΑS 璐簞搿J薄V罘蛉搜鞍淄躚浴H縭恰H縭恰H鞜笸躚浴9 槐 俊?獠賾 紜6嚶姓潯ΑS 璐簞搿=裾 鞘薄M醭霰ㄖ畛佳浴N夜 槐 俊?獠賾 紜8 釗嗣瘛J蠱湮薹ΑQ 鈾鎩9蠶 世幀=裼 簞搿R延 m取H昃∮鏤搖K剮牒撾鎩 br />
時。諸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如是。如王所說。欲設大祀。已語m取6 從鍰 櫻 首櫻 蟪跡 俊M醯庇鎦 J薄M蹺胖畛加鏌選<從鍰 櫻 首櫻 撼跡 墾浴N夜 槐 俊?獠賾 紜S 璐簞搿J薄L 櫻 首蛹爸釗撼跡 考窗淄躚浴H縭恰H縭恰4笸酢=窆 槐 俊?獠賾 紜S 桁胝摺=裾 鞘薄J薄M醺錘媧蟪莢弧N夜 槐 俊6嚶脅票ΑS 璐簞搿R延 m齲 櫻 首印D酥兩 俊=裼 簞搿K購嗡 搿V畛及淄酢H鞜笸躚浴S 桁胝摺=裾 鞘薄M蹺龐鏌選<從誄嵌 鸚綠蒙帷M躒冑律帷1宦蠱チ隆R韻闥鐘屯磕ζ瀋懟S忠月菇譴髦 飛稀EJ和康亍W P其上。及第一夫人.婆羅門.大臣。選一 牛。一乳王食。一乳夫人食。一乳大臣食。一乳供養大眾。余與犢子。時。王成就八法。大臣成就四法。
雲何王成就八法。彼x利王七世以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所見輕⑴J俏 刪統醴 1送躚彰捕甦 x利種族。是為二法。彼王戒德增盛。智慧具足。是為三法。彼王習種種技術。乘象.馬車.刀牟.弓矢.戰斗之法。無不具知。是為四法。彼王有大威力。攝諸小王。無不靡伏。是為五法。彼王善于言語。所說柔軟。義味具足。是為六法。彼王多有財寶。庫藏盈溢。是為七法。彼王智謀勇果。無復怯弱。是為八法。彼x利種王。成此八法。
雲何大臣成就四法。彼婆羅門大臣七世以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所見輕⑴J俏 醴 8創巍1舜蟪家煆 糠硭型 V種志 榻閱芊 e。世典幽微靡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儀禮。是為二法。復次。大臣善于言語。所說柔和。義味具足。是為三法。復次。大臣智謀勇果。無有怯弱。凡祭祀法無不解知。是為四法。時。彼王成就八法。婆羅門大臣成就四法。彼王有四援助.三祭祀法.十六祀具。
時。婆羅門大臣于彼新舍。以十六事開解王意。除王疑想。雲何十六。大臣白王。或有人言。今x利王欲為大祀。而七世以來父母不正。常為他人所見輕⑴I櫨寫搜浴2荒 弁酢K 哉吆巍M跗呤酪岳錘改剛嬲 2晃 酥 ⑴;蠐腥搜浴= x利王欲為大祀。而顏貌丑陋。非x利種。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顏貌端正。x利種族。或有人言。今x利王欲為大祀。而無增上戒。智慧不具。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戒德增上。智慧具足。或有人言。今x利王欲為大祀。而不善諸術。乘象.馬車.種種兵法不能解知。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諸技術。戰陣兵法。無不解知。或有人言。王欲為大祀。而無大威力攝諸小王。設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有大威力。攝諸小王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不善于言語。所說粗獷。義味不具。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于言語。所說柔軟。義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無多財寶。設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庫藏盈溢。多有財寶。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無智謀。志意怯弱。設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智謀勇果。無有怯弱。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語m取I櫨惺怯鎩2荒 弁酢K 哉吆巍M跤 灕搿O扔 m取;蠐腥搜浴M跤 簞搿6 揮鍰 櫻 首印I櫨寫搜浴2荒 弁酢K 哉吆巍M跤 灕搿O扔鍰 櫻 首印;蠐腥搜浴M跤 簞搿2揮鍶撼肌I櫨寫搜浴2荒 弁酢K 哉吆巍M跤 簞搿O扔鍶撼肌;蠐腥搜浴M跤 簞搿2揮鎝 俊I櫨寫搜圓荒 弁酢K 哉吆巍M跤 灕搿O扔鎝 俊 br />
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婆羅門大臣七世以來父母不正。常為他人之所輕⑴I櫨惺怯鎩2荒 弁酢K 哉吆巍N移呤酪岳錘改剛嬲 2晃 慫 ⑴;蠐腥搜浴M跤 簞搿6 蟪加諞煆 糠硭脅煥 V種志 椴荒芊 e。世典幽微亦不綜練。不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儀禮。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于三部異典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皆能分e。世典幽微靡不綜練。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儀禮。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不善言語。所說粗獷。義味不具。設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善言語。所說柔和。義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智謀不具。志意怯弱。不解祀法。設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智謀勇果。無有怯弱。凡祭祀法。無不解知。
佛告究羅檀頭。彼王于十六處有疑。而彼大臣以十六事開解王意。
佛言。時。大臣于彼新舍。以十事行示教利喜于王。雲何為十。大臣言。王祭祀時。諸有殺生.不殺生來集會者。平等施與。若有殺生而來者。亦施與。彼自當知。不殺而來者。亦施與。為是故施。如是心施。若復有偷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來在會者。亦施與。彼自當知。若有不盜。乃至正見來者。亦施與。為是故施。如是心施。
佛告婆羅門。彼大臣以此十行示教利喜。
又告婆羅門。時。彼x利王于彼新舍生三悔心。大臣滅之。雲何為三。王生悔言。我今大祀。已為大祀.當為大祀.今為大祀。多損財寶。起此三心。而懷悔恨。大臣語言。王已為大祀。已施.當施.今施。于此福祀不宜生悔。是為王入新舍生三悔心。大臣滅之。
佛告婆羅門。爾時。x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出彼新舍。于舍前露地然大火[`/積]。手執油瓶注于火上。唱言。與。與。時。彼王夫人聞王以十五日月滿時出新舍。于舍前然大火[`/積]。手執油瓶注于火上。唱言。與。與。彼夫人.彩女多持財寶。來詣王所。而白王言。此諸雜寶。助王為祀。婆羅門。彼王尋告夫人.彩女言。止。止。汝便為供養已。我自大有財寶。足以祭祀。諸夫人.彩女自生念言。我等不宜將此寶物還于m中。若王于東方設大祀時。當用佐助。婆羅門。其後王于東方設大祀時。夫人.彩女即以此寶物助設大祀。
時。太子.皇子聞王十五日月滿時出新舍。于舍前然大火[`/積]。手執油瓶注于火上。唱言。與。與。彼太子.皇子多持財寶。來詣王所。白王言。以此寶物。助王大祀。王言。止。止。汝便為供養已。我自大有財寶。足已祭祀。諸太子.皇子自生念言。我等不宜持此寶物還也。王若于南方設大祀者。當以佐助。如是大臣持寶物來。願已助王祭祀西方。將士持寶物來。願已助王祭祀北方。
佛告婆羅門。彼王大祭祀時。不殺牛.羊及諸眾生。唯用酥.乳.麻油.蜜.黑蜜.石蜜。以為祭祀。
佛告婆羅門。彼x利王為大祀時。初喜.中喜。後亦喜。此為成辦祭祀之法佛告婆羅門。彼x利王為大祀已。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修四無量心。身壞命終。生梵天上。時。王夫人為大施已。亦復除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壞命終。生梵天上。婆羅門大臣教王四方祭祀已。亦為大施。然後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壞命終。生梵天上。
佛告婆羅門。時。王為三祭祀法.十六祀具。而成大祀。于汝意雲何。
時。究羅檀頭聞佛言已。默然不對。時。五百婆羅門語究羅檀頭言。沙門瞿曇所言微妙。大師何故默然不答。
究羅檀頭答言。沙門瞿曇所說微妙。我非不然可。所以默然者。自思惟耳。沙門瞿曇說此事。不言從他聞。我默思惟。沙門瞿曇將無是彼x利王耶。或是彼婆羅門大臣耶。
爾時。世尊告究羅檀頭曰。善哉。善哉。汝觀如來。正得其宜。是時。x利王為大祀者。 異人乎。勿造斯觀。即吾身是也。我于爾時極大施慧。
究羅檀頭白佛言。齊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得大果報。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問曰。何者是。
佛言。于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養眾僧。使不斷者。功德勝彼。
又問。于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養眾僧使不斷者。為此功德最勝。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以三祭祀及十六祀具並供養眾僧使不斷者。不如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此施最勝。
又問。為三祭祀及十六祀具。並供養眾僧使不斷絕。及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為此福最勝。復有勝者耶。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為三種祭祀.十六祀具。供養眾僧使不斷絕。及為招提僧起僧房堂閣。不如起歡喜心。口自發言。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此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歸。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佛言。若以歡喜心受.行五戒。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此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祀。至于五戒。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眾生。如k牛乳頃。其福最勝。
又問。齊此三祀。至于慈心。得大果報耶。復有勝者。
佛言。有。
又問。何者是。
佛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眾德悉備。乃至具足三明。滅諸痴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樂閑靜故。此福最勝。
究羅檀頭又白佛言。瞿曇。我為祭祀。具諸牛羊各五百頭。今盡放巍H紋渥贓[隨逐水草。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听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以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唯願世尊及諸大眾時受我請。爾時。世尊默然受之。
時。婆羅門見佛默然受請已。即起禮佛。繞三匝而去。還家供辦種種肴膳。明日時到。爾時。世尊著衣持缽。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詣婆羅門舍。就座而坐。時婆羅門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訖去缽。行澡水畢。佛為婆羅門而作頌曰
祭祀火為上諷誦 為上。
人中王為上眾流海為上
星中月為上光明日為上
上下及四方諸有所生物
天及世間人唯佛為最上
欲求大福者當供養三寶
爾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即取一小座于佛前坐。爾時世尊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大患。上漏為礙。出要為上。分布顯示諸清淨行。爾時。世尊觀彼婆羅門志意柔軟。陰蓋輕微。易可調伏。如諸佛常法。為說苦諦。分e顯示。說集聖諦.集滅聖諦.出要聖諦。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 。易為受染。檀頭婆羅門亦復如是。見法得法。獲果定住。不由他信。得無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歸依佛.法.聖眾。願佛听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
重白佛言。唯願世尊更受我七日請。爾時。世尊默然受之。時。婆羅門即于七日中。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過七日已。世尊 行人間。
佛去未久。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得病命終。時。眾多比丘聞究羅檀頭供養佛七日。佛去未久。得病命終。即自念言。彼人命終。當何所趣。時。諸比丘詣世尊所。頭面禮足。于一面坐。彼究羅檀頭今者命終。當生何所佛告諸比丘。彼人淨修梵行。法法成就。亦不于法有所觸嬈。以斷五下分結。于彼現般涅。不來此世。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