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羅王!您抓錯人了吧!
    有一對夫妻,在生時也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參加法會,听听弘法,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贊學佛很好,有大福報,可以往生淨土。這一對夫妻也認為這一生就算沒開悟,也應可以往生淨土。而且而且,他們認為絕對不會下地獄,就算要下地獄,也是那些沒學佛而造殺業的眾生先下去才對,實在輪不到他們(的確,他們很少造殺業)。

    所以,在生時堅信如此,于是心想這樣就很好了,一生蠻平順,也沒什麼煩惱,也沒有不順,事事心想事成,因此心里更放心,有這麼好的福報,學佛真的很好。

    萬萬沒想到先生晚年生了痛苦不堪的大病,半身不遂,一切行動都要太太幫忙,生活大小事都要太太打理,剛開始夫妻都信相偉大慈悲的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們,病一定會好轉,先生會康復才對。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先生的病也沒有起色,有一天太太終于心生懷疑,心想我這樣信佛,尤其自從先生生病以後,拜佛更虔誠,這一輩子也這麼相信佛菩薩,也常做布施,難道佛菩薩不知道我的祈求嗎?怎麼沒讓我的先生好起來?

    不久夫妻雙雙過世,但是並沒有如他們預期的,往生淨土,相反的,被“抓”到戒備森嚴的閻羅殿。夫妻見到閻羅王,一時轉不過來,心中還納悶,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到這里來了?所以見到閻羅王,也不等閻羅王開口,便說:“我們是學佛人,平時念佛,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會到這里來?是不是抓錯人了?”

    閻羅王也相當尊重修行人,世間修行有成的修行人,閻羅王都知道。平常帶到這里的人,很少提自己會念佛,所以今天有人一來便開口自己念佛,為了慎重起見,再查了一次。

    等查完之後,閻羅王氣定神閑的回答:“他們沒有抓錯人,你們的確要帶到這里。”

    先生不解的問:“我在生時也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贊學佛很好,難道沒有功德嗎?為什麼會被抓到這里?”

    閻羅王回說:“你雖然學佛,但是心態是求福報,所以功德很少。”

    先生問:“我也常布施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布施,但是布施的福報在你活的時候也用完了。”

    先生再問:“我也皈依某某大師了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皈依,但是因為你不精進修行,所以因果和業障和沒皈依以前差不多,可能不知不覺中還多造了一些。”

    先生再問:“我吃素不殺生!”

    閻羅王:“雖然你吃素不殺生,但是因為你不明而亂批評,罵人,造了許多口業,這些口業,比一般人還多了很多。”

    先生再問:“我也皈依某道場了!”

    閻羅王:“雖然你常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並沒有改進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個道場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有成就,有的開悟,有的證果,有的往生淨土,很受我們敬重,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個道場其他修行人的成就。”

    閻羅王就把這個道場的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說給他們听。這些人他們都認識,有成就菩薩,有成就阿羅漢,有往生淨土,也有的升天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沒有他們的名字。倒是有幾個平常看起來修得不怎麼樣,也往生了淨土。有幾個自認為修得很好的人,卻沒听到。

    閻羅王接著說:“雖然你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已從這個道場除名。所以你並不算皈依這個道場。你們護持這個道場的福報,就是你們生前生活平順,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健康得健康,不過你們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該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問:“這個道場不是還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麼也沒听到呢?”

    閻羅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說:“雖然這個道場有些人修得不錯,但是這些人開始心生驕傲,開始批評其他修行人,被魔所攝走入魔道而不自知。言行違背佛法之後,名字就被這個道場除名了。將來也是要到我這里來報到。”

    先生再問:“我太太為什麼也被除名?為什麼也被帶到這里?”

    閻羅王說:“各人因果各人了,你太太的問題,雖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她還有個錯誤觀念,認為先生代表修行就可以了,只要先生修行有成,她也可以連帶‘得道升天’,所以知道修行,但未認真修行,她個人的因果還是她自己要了才行!她倒沒有被除名,但是這個錯誤觀念,讓她這一生算是白走一趟了。”

    閻羅王接著說:“你太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生前曾起念懷疑佛菩薩。

    在你生病的時侯,因為求菩薩保佑你康復,但你生病沒有起色,她便懷疑佛菩薩不知道她的祈求,怎麼沒讓你好起來。後來便懈怠禮佛,信心不堅。你死後,她也只是偶而禮佛,大部分精神還是放在家庭。”

    先生最後嘆氣道:“我們會有什麼下場呢?”

    閻羅王說:“你下輩子轉為一個窮人,一生皆窮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進修行,不要像這輩子不精進。你太太下輩子轉為富人所養的貓,因為她的痴業使然,但是她還有一些福報可享,享完後再入輪回,但是會去那里,還得看她的造化。”——

    【回響】

    看完這篇故事後,有人震驚,有人感動,有人覺得慚愧,有人開始更加精進念佛,且听听他們怎麼說。

    正致力于擔任“好爸爸”的黃兆民師兄說︰

    修行來自于承諾,對自己或對眾生。

    修行的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若是犯錯不自知,且又執迷不悟,那只是勇往直前地往火坑跳罷了。

    柔軟心及始終保持著「當下”的心情,對一修行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看事情不要只看有缺口的那一面。“戀戀風塵”或許很詩意,但是詩意終究不是實意。

    正致力于擔任“良母”的羅秀琴師姐說︰

    非常感恩紫空提供這則有“警世”作用的故事,本人在閱讀過程中一直是懷著一顆慚愧的心將其看完,雖然自己求報的心沒有故事中人那麼殷切,但不精進修行卻是事實,故藉此次心得報告之便向諸位同修懺悔。

    在未看過這篇故事及受子貴鼓勵之前,一直因為產後導致的乳腺炎加上照顧小孩兼上班,長期睡眠不足,體力呈現透支,給了自己很多很多……的借口,而疏于禮佛打坐,只是如故事中的人“常布施、參加法會、听弘法、皈依三寶、稱贊學佛很好”,卻不精進修行,如今,因這篇故事的沖擊及子貴懇切的一席話,讓我的確有了一番的醒悟,醒悟什麼呢?如果我認為“了生脫死、精進修行”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麼當我在安排時間做事時,打坐修行就該被列為第一要務,是每天必須做的功課,即使是累得像一條狗,也得抽時間至少禮拜家中所供的佛菩薩,及念一百零八遍佛號回向四周求助的眾生,再念一百零八遍不回向,這是最低限度,絕不容自己找任何借口……衣服未洗、房子未整理、奶瓶未刷等等原諒自己,因這樣的醒悟,“了生脫死,行菩薩道”的願心,便未曾在心中遺忘過。

    現在,每天至少都會抽空打坐念佛一次(以前是恆心不佳),精神狀況佳時,可端坐一柱香(雜念仍多,但坐得住),精神欠佳時就多禮佛提神後,先念一百零八遍佛號回向四周求助的眾生,再坐個二、三十分鐘念佛不回向或端坐佛前反省一天所思所做,懺悔業障,力求意念清淨無染,多種些善的種子。

    最後,想與各位同修分享的是“了生脫死、行菩薩道”,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雖然本人現在因孩子尚幼小,大部份時間仍花在兒身上較多,但“了生脫死、行菩薩道”始終是心中大願與堅信的,故縱使自己根器差,也會努力把握此生,能修多少就修多少,且全心護持藥師山諸佛菩薩與盡心貢獻一己之力,以不枉此生來人間走一遭,及感恩善知識的指引、諸位同修的相伴和鼓勵。

    林信漳師兄說︰

    佛陀住世時,常以各種譬喻來開演大法。紫空大德所提供的這則小故事也如一篇譬喻,讓人從故事里面看到自己。

    以我個人來說,一樣是夫妻同修一起學佛,心里也常懷著一種期待。希望同修師姐能早日有所成就,就像劉老師一樣。但在期待的同時確忘了自己也該學習候博士這般努力精進。看了這篇小故事後,心里更清楚“個人生死個人了”,“他人吃飯他人飽”。除非自己能突破關卡了脫生死,否則一切還是免談。更何況要渡生濟世行菩薩道!而且若能鞭策自己精進學佛修行,看在同修的眼中可能更有影響力,而能進一步彼此共勉。所以在這以後我就要求自己每日盡量要完成功課,且最好都能達到一小時的最低要求。

    花蓮師範學院的陳欣伸同學說︰

    讀完這篇寓義深遠的小故事,真是為自己現在的修行情況捏把冷汗,因為目前自己雖然沒有像故事中,那對夫婦如此的錯誤觀念,但如果修行中一不小心懈怠下來,那後果就很有可能以這樣的悲劇收場了!其實心念的轉變往往更勝于行為的。修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習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用這句話來惕勵自己的修行,是再適合也不過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大行普賢菩薩一樣,出自本心地真實懺悔,真實懺悔自己和眾生的業障,而此懺悔無有窮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