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三十
    出現光明會第一十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崛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一切皆悉得大自在。復有八十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彌勒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四十那由他諸大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而為上首。

    爾時,會中有一童子,名為月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往昔修何等業?能得如是決定光明、攝取光明、發起光明、顯現光明、種種色光明、無雜色光明、狹小光明、廣大光明、清淨光明、遍清淨光明、無垢光明、極無垢光明、離垢光明、漸增長光明、鮮淨光明、極鮮淨光明、無邊光明、極無邊光明、無量光明、極無量光明、無數量光明、極無數量光明、速疾光明、極速疾光明、無住光明、無處光明、熾盛光明、照曜光明、愛樂光明、到彼岸光明、無能障光明、不動光明、正直光明、住無邊處光明、色相光明、種種色相光明、無量色相光明、青黃赤白色相光明、紅色相光明、玻色相光明、虛空色相光明,如是等種種光明,一一皆與五色光明和合顯現;乃至青黃赤白等事,一一亦與無量無邊種種色光和合顯現。

    爾時,世尊即為月光而說偈言︰

    “我以不思議,善業因緣故,

    遠離諸迷惑,成就種種光。

    復以種種行,安住于佛道,

    以空無作慧,而現和合光。

    譬如外法中,種種相差別,

    于中空無我,無作無心意。

    又如內身中,空無我無作,

    于中能示現,種種諸音聲。

    由如是無作,現無邊色光,

    隨其所意樂,皆令得滿足。

    或于一光中,出生二種色,

    各有上中下,差別而顯現。

    或于一光中,出生三種色,

    各有上中下,差別而顯現。

    或于一光中,出生四種色,

    各有上中下,差別而顯現。

    或于一光中,出生五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淨業生。

    或于一光中,出生六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方便生。

    或于一光中,出生七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善業生。

    或于一光中,出生八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勝善生。

    或于一光中,出生九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資糧生。

    或于一光中,出生十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布施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二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持戒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三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忍辱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四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精進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五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禪定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六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智慧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七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慈心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八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悲心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九十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喜心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百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舍心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千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千功德生。

    或于一事中,出生萬種色,

    各有上中下,從福資糧生。

    或于一事中,現一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淨信生。

    或于一事中,現二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隨喜生。

    或于一事中,現三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于輕安生。

    或于一事中,現四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尊重佛生。

    或于一事中,現五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尊重法生。

    或于一事中,現六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尊重僧生。

    或于一事中,現七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尊重戒生。

    或于一事中,現八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尊重定生。

    或于一事中,現九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普憐愍生。

    或于一事中,現十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從無放逸生。

    又從一毛孔,所現諸光明,

    彼光種種名,今當為汝說。

    我有一光明,名為雲淨照,

    其光由積集,無量善根生;

    以于往昔時,見有眾生類,

    種種多病惱,皆生憐愍心,

    給施諸醫藥,令彼悉除愈,

    以此因緣故,得如是光明。

    我復有光明,名為眼清淨,

    以燈明施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耳清淨,

    以音聲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鼻清淨,

    以香水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舌清淨,

    以上味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身清淨,

    以衣服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心清淨,

    于佛常信樂,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色清淨,

    彩畫于佛像,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聲清淨,

    于法常稱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香清淨,

    于僧常恭敬,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味清淨,

    隨意皆施與,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觸清淨,

    以涂香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法清淨,

    以攝受諸法,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地清淨,

    涂掃佛僧地,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水清淨,

    以井泉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火清淨,

    持火而奉施,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風清淨,

    持扇而奉施,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蘊清淨,

    以身供養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界清淨,

    常修于慈心,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諦清淨,

    常離于妄語,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剎清淨,

    常行于布施,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聲清淨,

    以稱嘆諸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念清淨,

    以稱嘆三昧,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辯清淨,

    以稱嘆總持,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日和合,

    以和合乖諍,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顯現義,

    以通達空性,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青色相,

    以青蓮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黃色相,

    以葡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赤色相,

    以真珠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白色相,

    以金華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勝功德,

    以眾彩嚴飾,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龍威力,

    以龍幡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象威力,

    以象幡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師子王,

    師子幡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牛王,

    牛王幡供養,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月清淨,

    灑掃于佛塔,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龍調伏,

    以繒帶奉施,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夜叉調伏,

    以能諦觀察,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覺悟女,

    以離于女相,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覺悟男,

    以離于男相,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金剛威力,

    以業智清淨,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顯現空,

    以開示世報,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覺悟真實,

    以離于顛倒,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顯示佛語,

    以贊于法界,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離諸過,

    以贊于勝解,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莊嚴普照,

    以贊施燈燎,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離恩愛,

    以贊于定慧,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離諸習,

    以贊前際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離諸著,

    以贊無生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離諸趣,

    以贊漏盡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舍離處,

    以贊于苦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佛神變,

    以贊神通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超戲論,

    以贊一切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現眾色,

    以贊于神足,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樂善友,

    以贊于覺性,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眼前際,

    以贊眼前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眼盡際,

    以贊于無盡,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有際,

    以贊于無有,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不可壞,

    以贊于滅性,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無邊際,

    以贊于無際,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有相,

    以贊于無為,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為無變異,

    以贊無差別,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不入,

    以贊于無著,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不出,

    以贊于無起,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名之為無起,

    以贊不出現,由是故得生。

    “我有光名無表示,而能成熟諸群生。

    我有光名法本性,其光能動俱胝剎。

    我有光名調伏魔,其光威德令魔怖。

    我有光名福德幢,持其名者離危厄。

    我有光名有力幢,持其名者離怨對。

    我有光名寂靜幢,持其名者離貪欲。

    我有光名禪定幢,持其名者離邪行。

    我有光名名聞幢,持其名者得稱贊。

    我有光名悅意幢,持其名者無憂惱。

    我有光名淨戒幢,持其名者離毀禁。

    我有光名妙香幢,持其名者無臭穢。

    我有光名法甚深,持其名者無疑惑。

    我有光名無所住,持其名者離諸有。

    我有光名離分別,持其名者無執取。

    我有光名妙高山,持其名者無能動。

    我有光名秘密行,持其名者無所著。

    我有光名解脫行,持其名者無系縛。

    我有光名善調伏,持其名者得柔軟。

    我有光名無動搖,持其名者離貪染。

    我有光名善調順,持其名者戒圓滿。

    我有光名眾善行,持其名者無所染。

    我有光名多利益,聞其名者離諸過。

    我有光名勝知見,聞其名者無迷惑。

    我有光名求利益,聞其名者無恚。

    我有光名心適悅,聞其名者得安樂。

    我有光名無熱惱,持其名者了空性。

    我有光名空無性,持其名者超戲論。

    我有光名無依止,持其名者不動搖。

    我有光名離迷惑,持其名者不猶豫。

    我有光名無住處,持其名者離愚。

    我有光名厭肉身,持其名者當不受。

    我有光名無所取,持其名者離文字。

    我有光名無有痴,持其名者離言說。

    我有光名無去處,持其名者知未來。

    我有光名普邊際,持其名者知過去。

    我有光名無與等,持其名者了無漏。

    我有光名證聖者,持其名者知最上。

    我有光名無垢染,持其名者離諸著。

    我有光名離塵坌,持其名者無蔽。

    我有光名無愛戀,持其名者離所依。

    我有光名最勝上,持其名者摧他論。

    我有光名少壯年,持其名者成六行。

    我有光名最勝尊,持其名者智無礙。

    我有光明名速疾,持其名者成勝僧。

    我有光明名有相,持其名者了深法。

    我有光明名無相,持其名者離于慢。

    我有光明名無生,持其名者獲無得。

    我有光明名念佛,為諸如來之所贊,

    于多佛所修諸行,爾乃得成如是光。

    佛身所現諸光明,千俱胝剎微塵數,

    如是無量俱胝剎,其數又如大海沙,

    一一微塵諸光明,各有若干多眷屬。

    其光遍往無佛剎,化作如來清淨身,

    演說甚深微妙法,安住眾生忍辱中。

    我有光明名為佛,令諸眾生住佛道。

    我有光明名為法,清淨照曜無瑕垢。

    我有光明名為僧,諸佛如來所稱嘆。

    我有光明名清淨,其光殊勝甚難得。

    我有光明名為華,利益眾生得成熟。

    我有光明名為梵,或名帝釋或名天,

    名月名龍名夜叉,名阿修羅迦樓羅,

    或有名王名婦女,或名童女或童男。

    如是種種諸光明,各以善法化同類,

    能令無量俱胝眾,皆得成就于菩提。

    我有光明名智慧,或有名戒或名慈,

    或名悲喜或名燈,或號涂香或音樂,

    如是等類諸光明,各隨本行為其稱,

    皆攝無量群生類,由是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尊重,諸佛如來之所贊,

    于佛教法常恭敬,由是成就此光明。

    佛眼所見眾生數,一毛孔現若干光,

    而彼一一諸光明,各有眷屬共圍繞,

    隨諸眾生心所念,蒙佛光明皆成熟。

    若有聞說此光明,能生歡喜深愛樂,

    是人往昔諸佛所,已曾得聞如是經。

    我有光明名最勝,眷屬八十俱胝數,

    昔曾一偈贊于佛,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無憂,眷屬八十那由眾,

    持一如來所說法,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勝淨,眷屬八十俱胝數,

    若能受持一三昧,是故成就此光明。

    “過去有佛,名為最勝。彼佛住世,壽命無量。

    最初成道,法會之中,時有八十,那由他眾。

    爾時于此,閻浮提中,有一國王,名為樂聲。

    其王復有,五百王子,顏貌端正,見者歡喜。

    是時父王,威德自在,于三寶所,深生信樂。

    其王所有,勝妙園苑,悉皆奉施,彼佛世尊。

    是園苑中,經行之處,復有無量,葡迦樹,

    拘律陀樹,甄叔迦樹,優曇缽羅,波羅波吒,

    及尸利沙,無憂樹等,其數各有,八十俱胝。

    如是諸樹,冬夏敷榮,華果枝葉,光色鮮茂,

    出微妙香,薰如來身。有諸比丘,身真金色,

    各各皆坐,是林樹下,勇猛精進,得陀羅尼。

    爾時彼佛,愍其父王,及諸王子,並余大眾,

    演說如是,決定光經。

    其王聞已,心生歡喜,以無量偈,稱贊如來。

    其王復以,八十俱胝,微妙寶蓋,奉獻于佛。

    一一寶蓋,以摩尼珠,于其網間,周匝嚴飾。

    是摩尼寶,一一價值,八十俱胝,閻浮檀金。

    是一一蓋,八十俱胝,摩尼寶珠,以為瓔珞。

    是摩尼寶,色澤鮮淨,無有晝夜,常放光明。

    一一光明,照百由旬,其光顯曜,蔽于日月。

    其蓋復以,八十俱胝,師子寶帶,八十俱胝,

    金縷寶,四面嚴飾。復以種種,妙色珍奇,

    間錯莊嚴,真珠寶網。以如是蓋,周覆園苑。

    其上復有,甦摩那華,阿提目多,目真鄰陀,

    優曇缽羅,青蓮華等;如是種種,無量華蓋,

    一一皆悉,稱其寶網。復以金縷,俱吒摩衣,

    以為繒蓋,而覆其上。復有金足,釤幢Υ玻br />
    其數亦有,八十俱胝。其床復以,八十俱胝,

    繒彩茵褥,而嚴飾之。

    是時一切,諸眾生類,乃至有頂,皆來集會,

    于如來所,听是經典。

    天龍夜叉,乾闥婆王,摩羅伽,阿修羅等,

    聞是經已,生歡喜心,以百千偈,稱贊如來。

    一切皆發,大菩提願。

    諸天龍神,及阿修羅,以殷淨心,雨曼陀華,

    真珠等寶,而為供養。

    爾時復有,八十俱胝,大威力天,聞是經已,

    心生歡喜,發菩提願,于未來世,得斯光明。

    是時如來,知彼意樂,即授其記,當得作佛。

    爾時復有,八十俱胝,釋提桓因,並諸梵眾,

    聞說如是,現光經典,亦生歡喜,發菩提心。

    皆得授記,當來作佛。

    爾時復有,八十俱胝,那由他龍,聞是經已,

    發菩提心,皆蒙授記。

    爾時復有,八十俱胝,金翅鳥王,聞是經已,

    堅持五戒,亦授其記。

    爾時復有,八十俱胝,乾闥婆王,聞是經已,

    奏千種樂,出微妙聲,供養于佛,而得授記。

    復有八十,那由他數,夜叉鬼王,聞是經已,

    于佛智慧,深生淨信,一切皆得,受菩提記。

    月光當知,時樂聲王,種種供養,彼如來者,

    豈異人乎?即汝身是!

    汝因往昔,聞是經典,是故今者,還復咨問。

    若人于我,般涅後,法輪將欲,滅壞之時,

    于是教中,生淨信者,則能廣說,如是經典。

    “若于未來說是經,則為護持于我法,

    猶如眾商善導師,亦名護持于寶藏。

    若于末世聞此經,如彈指頃生欣樂,

    當知皆是佛威神,亦由文殊所加護,

    是人則為見諸佛,授其秘法令聰慧。

    若人質直心柔軟,常勤供養于諸佛,

    修行無我生慈忍,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常懷不善心,貪求利養無厭足,

    于諸寂靜無欣慕,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供養諸如來,善能了知深妙法,

    于佛正智生淨信,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散亂無淨心,常行魁膾難調伏,

    于諸欲境為僮僕,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常樂阿蘭若,獨處空閑心寂靜,

    不著利養及親屬,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隨順惡知友,損壞自他諸善法,

    彼于戒定多退失,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意樂極清淨,常以智慧觀諸法,

    為善知識之所護,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系著親友家,與之華果令歡喜,

    心無正直懷諂曲,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常念諸佛恩,于勝善根生愛樂,

    回向菩提無諂曲,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戀著于婦女,種種上服而嚴飾,

    常願與彼同游戲,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深心無所依,于諸欲境曾無染,

    不以飲食生諛諂,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教導諸群生,而言淫欲無諸過,

    則為誹謗三世佛,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信樂常堅固,發起精進求諸法,

    不生疲倦及輕慢,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系著諸婦女,常于欲境懷思念,

    不修智慧廣饒益,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宴坐山林中,修習智慧皆清淨,

    不貪一切資生具,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前後際,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痴為魔,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前後際,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有無邊,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痴為魔,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有無邊,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成壞相,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痴為魔,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成壞相,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是人愛樂于此經。

    乃至耳鼻舌身心,色聲香味並觸法,

    地水火風與體性,事物眾生及以苦;

    蘊界世生聲名諦,貪痴慢愛覆x,

    慳嫉諂誑並忿等,當知一一皆如是。

    若人于彼眼盡邊,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盡邊,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滅壞,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滅壞,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寂滅,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寂滅,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無去來,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無去來,而常通達不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于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于眼盡性常通達,

    彼則離于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于忍行處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于忍行處常通達,

    彼則離諸凡夫行,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彼不成就無依戒,

    以不成就無依戒,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彼則成就無依戒,

    以能成就無依戒,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彼不成就無漏戒,

    以不成就無漏戒,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彼則成就無漏戒,

    以能成就無漏戒,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彼不成就無漏慧,

    以不成就無漏慧,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彼則成就無漏慧,

    以能成就無漏慧,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于眼空性常迷惑,

    彼不能生總持智,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于眼空性常通達,

    彼則能生總持智,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了知眼盡性,彼則成就總持智,

    乃至無上無著智,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樂于此經,于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退失諸禪定,證無上智實為難。

    若人愛樂于此經,于眼盡性能通達,

    彼則成就諸禪定,證無上智不為難。

    若人了知眼盡性,于無我相能通達,

    彼則常聞如是法,深生信解得無疑。

    若人思惟眼盡性,晝夜精勤無懈常br />
    彼則成就總持辯,常能演說于此經。

    若人思惟于此經,成就出現光明智,

    彼則顯發諸如來,于眼空性能通達。

    假使建立百千塔,供養一切諸世尊,

    若人思惟于此經,所獲功德復過彼。

    假使百千諸伎樂,供養如來之舍利,

    若人得聞于此經,所獲功德復過彼。

    佛眼所見諸眾生,皆同如來而供養,

    過于無量俱胝劫,不如受持于此經。

    若人于此契經中,受持演說四句偈,

    當于是人生恭敬,猶如最勝大悲尊。

    我于往昔百千劫,流轉三有生死中,

    曾于無量諸佛所,為是經故而供養。

    或燃無量百千燈,其炷各等由旬量,

    為于此經得自在,是故供養大導師。

    或以葡婆利華,甦摩那華無憂華,

    以此華及幢蓋,種種供養如來塔。

    我于往昔生死中,有來求者咸能施,

    或施華果諸林苑,或施橋梁及井泉,

    或施白象及麒麟,或施寶馬並彩女,

    或施金床珍寶帳,或施瓔珞雜華,

    如是一一滿百千,為此經故心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