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佛教的人生觀 第六章 佛教的人生觀7
    業力並不因肉體的死亡而消滅,肉體死亡之後,棄力寄托于阿賴耶識中,此識復受業力的支配,再與物質結合另形成一新生命。但另形成的新生命是人是畜,是飛禽是蟲蟻,阿賴耶識本身不能自主,全受業力的牽引。佛經上說業力牽引阿賴耶識的情形是‘譬如討債,強者先牽。’那就是說那一方面的業力最重,就偏墮到那一方面去。

    三界有情,因迷惑而造業,因造業而受苦,因受苦復迷惑,這惑,業,苦三者,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但因惑所造之業有善惡輕重之分,因之其獲得的果報亦有六道中苦樂之別。業識在六道中生此死彼,生彼死此,就叫做六道輪回。

    所謂六道,是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前三者稱三菩道,後三者稱三惡道。其中天道福報最厚,樂多苦少,系修上品十善所感之果。人道苦樂參半,系修中品十善所感之果。修羅道福報如天,而嗔恚心重,斗爭不止,系修下品十善所感之果。下三道之畜生道,愚痴無知,吞噬虐殺,系造下品十惡所感之果。餓鬼道常受饑餓,故曰餓鬼,其痛苦甚于畜生,系造中品十惡所感之果。最下者為地獄道,系造上品十惡,召此極端痛苦的果報。然在此六道之中,各道中的苦樂福報亦繁殊萬端。如人之有富貴貧賤,窮達壽夭;畜之有飛禽走獸,蟲蟻魚蝦。鬼道中有無財、少財、多財諸類;天道中分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總之皆是業力之所召感,善升惡墮,理所固然也!

    三界六道之眾生,如下圖所示。

    ┌欲界(具有男女飲食之欲的世界)———┬地獄道

    ︱├餓鬼道

    ︱├畜生道

    三界┼色界(離男女飲食之欲的有形世界)┐├修羅道

    ︱︱├人道

    ︱︱└┐

    └無色界(無形色的心識世界)———┴——天道

    六、佛教的人生觀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執著而起的妄心;認識了生死流轉的根本——阿賴耶識,和支配此識的力量——業力;了解了十二因緣,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後,再來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及我人立身處世的態度,這樣就有了一個準則——那就是以佛性,以阿賴耶識,以業力,以因果諸立場,來衡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是佛教的人生觀。